输液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54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过敏性休克% 盐酸肾上腺素毫升静注、继以 1 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抗组织胺药:如非那根25~50 毫克肌注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吸氧氢化可的松200~400毫克加入100 毫升葡萄糖液中静滴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
过敏性休克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诊断: 1、有过敏接触史; 2 表现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3、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 4 、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血压下降抢救: 1、就地抢救,立即取休克卧位,通知医生,应用肾上腺素; 2 、给予抗过敏药物;3、扩容;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或高压给氧;5、给予钙剂及抗组织胺药物;6、及时处理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措施: 1、 % 肾上腺素 ~ 毫升肌注或静注 ;2 、去甲肾上腺素1~4 毫克溶于 500 毫升溶液中静滴; 3 、地塞米松 10~20毫克加 5% 葡萄糖 100 毫升(静滴); 4 、10% 葡萄糖酸钙 20 毫升,静脉缓注; 5 、氨茶碱克加50% 糖 40毫升静脉缓注 ;6 、平衡晶水: 500~1000毫升静滴。
四、肺水肿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诊断; 1、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大汗淋漓;2、阵发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3、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与鼾鸣声或大量痰鸣音;抢救: 1、吸氧或高压给氧; 2、选用血管扩张剂;3、选用强心、利尿剂; 4 、给激素药物; 5、四肢结扎、半坐位。
急救; 1、吗啡 10 毫克,皮下注射; 2 、西地兰 ~ 毫克加50% 糖 20 毫升静脉缓注 ;3 、速尿 40 毫克加 50%糖 20 毫升(静脉缓注); 4、硝酸甘油毫克或硝酸异山梨醇10 毫克舌下含服 ;5 、硝普钠 5~10 毫克与 5%糖 100 毫升(静缓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注意血压)6、酚妥拉明 ~ 毫克 ,50% 糖 40 毫升 (10 分钟静注完 )五、输液反应和防治输液反应:(一)反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 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防治: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现湿罗音。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休克)的鉴别输液反应表现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可以恢复正常。
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等表现,甚至可以出现多器官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预后很差,可因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
输液反应的诊断标准如下: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可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过敏反应(休克)表现1.皮肤黏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有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音哑、甚而影响呼吸。
2.呼吸道阻塞症状:是本病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
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3.循环衰竭表现: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
少数原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可并发心肌梗死。
4.意识方面的改变: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部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以发生抽搐、肢体强直等。
过敏反应(休克)与输液反应的鉴别过敏反应(休克)与输液反应两者本身也有重合,输液反应中的一个类型就是过敏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患者是否特异体质、输注的药物时出现的临床表现来区分及临床经验可作出初步诊断,所幸两者治疗有许多共同点。
1、过敏反应(休克)又称速发型过敏反应,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
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皮疹、心悸、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甚至死亡。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一、发热反应: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及发热,轻症病人体温在38℃左右,可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严重病人寒战后,体温可高达41℃,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全身不适症状。
2、原因:发热反应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见于输液器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已经过期、变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
3、护理措施:1)预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的标签、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
2)反应轻的病人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液,立即与医生联系。
3)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
4)对症处理:如有寒战应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对高热的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
5)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6)保留剩余药液及输液器,以便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二、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1、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律不齐,心律快。
2、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液体量过多,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3、护理措施:1)预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2)发现肺水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3)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4)给予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高,从而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可将湿化瓶内放入20%~30%乙醇,再进行氧气吸入,因为乙醇可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鉴别要点
临床中经常遇见输液时出现的各种反应而有些症状表现又不是很典型,不知如何鉴别?!特别是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鉴别问题,如果不能准确的鉴别,那么临床医生就不能正确、及时的处理病人,甚至延误抢救时机,其后果则不堪设想。
为了及时准确的对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进行鉴别,现将我总结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一)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
输液反应:
1.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所引起;
2.输液反应绝大部分表现为寒颤,体温骤升,一般出现于输液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有些可在15分钟内发生;
3.多数血压正常。
寒颤往往是患者再次寻求医生的首发原因。
过敏反应:
1.有明确的过敏症状与体征,如皮肤搔痒、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有胸闷、气憋,诱发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3.进入极少量药物,立即出现症状。
(二)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鉴别要点:
过敏反应其他输液反应
病因 IgE抗体介导的变态反应致热原、微粒、微生物
突出表现胸闷、气憋寒战、发热
累及脏器多器官非多器官
与发热有关无关有关
与输液量关系数滴即刻发生需要一定数量液体
症状与体温关系症状与体温无关,症状与体温平行,
如38℃致意识障碍如41℃致意识障碍
注意少数过敏反应者可有寒战,甚至发热,但多伴有胸闷、气憋等,如鉴别困难时,可用兼顾治疗,即用激素的同时可使用肾上腺素。
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示意图
1、胸闷、气促。
呼吸困难、濒死感。
2、面色苍白、出冷汗、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3、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4、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保留针头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取平卧位
盐酸肾上腺素1ml○H,(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每隔30分钟重复应用,直至缓解。
持续吸氧
1、5%NGS 250%ml D.x.m 10mg iv/gtt
2、5%硫酸氢钠250ml iv/gtt
3、5%G.s 200ml 去甲肾上腺素1mg或多巴胺20mg iv/gtt
4、盐酸异丙嗪50mg○im
5、钙剂: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测T.P.R.BP.详细作好护理记录。
输液反应处理程序示意图
症状:
1、发冷、发热、寒战、胸闷、咳嗽、呼吸急促。
2、面色苍白、咳泡沫性痰。
3、沿静脉条索状红线。
4、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濒死感、呼吸困难、紫绀。
持续吸氧保暖
保留输液针头,给氧更换液体及输液器。
D.x.m.s5-10mg im 并加D.x.m10mg iv gtt
盐酸异苯嗪25mg im 苯海拉明20mg im 镇静剂运用
测T.P.R.BP 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动态观察生命体征,随时对症处理作好护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