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外国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7.81 MB
- 文档页数:36
《外国文学史》第二章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古文学第一节概述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起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67年);终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17世纪中叶。
初期:公元5—11世纪中期:公元12—15世纪 (中古文学)末期:公元15—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一历史文化背景(略)二中古文学概况中古文学突出特征:宗教色彩、民间文学色彩、开创性中古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意大利诗人但丁1、教会文学(正统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作者:教士和修士主要内容(创作目的):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
2、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文学):盛行于11-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时期,法国成就最高。
内容: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
宣传骑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这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
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骑士抒情诗:中心是法国的南部普罗旺斯。
以“破晓歌”最著名。
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中心在法国北部。
按题材分3个系统: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
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
著名的作品:《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和《埃涅阿斯传奇》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
作品:《特里斯和伊瑟》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3、英雄史诗:前期英雄史诗(中世纪初期)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卡勒瓦拉》(又译《英雄国》)冰岛:《埃达》《萨迦》《贝奥武甫》:上篇《鹿厅》下篇《屠龙》。
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
中心主题: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诗中的英雄具有忠君爱国、英勇善战的高尚情操。
外国⽂学第1-7章,较具体第⼀章古代⽂学第⼀节古希腊罗马⽂学概论⼀、古希腊⽂学是西⽅⽂学真正的开端,古罗马⽂学主要起到桥梁作⽤。
⼆、“荷马时代”希腊⽂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三、古风时代,古希腊⽂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
著名诗⼈赫西俄德创作了叙事长诗《⼯作与时⽇》和《神谱》。
四、古典时代,古希腊⽂学上最突出的是古典悲剧和喜剧以及以柏拉图和亚⾥⼠多德为代表的⽂艺理论。
亚⾥⼠多德的“模仿说”是西⽅美学史上现实主义传统的开端,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五、古罗马⽂学是在古希腊⽂学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出⾃⼰的特⾊的。
早期罗马⽂学的代表作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中期罗马⽂学的三位重要诗⼈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
第⼆节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古希腊神话1古希腊神话影响⾄深,成为希腊⽂学及后世⽂学的重要源头之⼀2希腊⼈的命运观:⼀⽅⾯,不可改变的命运,对⼈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另⼀⽅⾯,⼈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发挥才⼲,做⾃⼰想做的事。
(成事在天,谋事在⼈)3 神话是⽣产⼒低下的反映,以想象来解释和⽀配⾃然,前奥林匹斯神话系统反应母权制,奥林匹斯神话系统反映⽗权制4神话的特点:(1)想象⼒极强:古代⼈原始思维的结晶(2)故事性强,丰富,系统(3)表现⼒强,形象,⽣动,内涵深长,具有⼀定的哲理性5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6希腊神话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中居于核⼼地位的是“神⼈通⾏同性论”。
希腊神话是把⼈放在中⼼地位的神话,凸显的是⼈的精神。
⼆、荷马史诗1内容意义: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汇,历来被视为⼈类远古时期的百科全书,以神话⽅式表现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
(1)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形态和⽣活风貌。
(2)展现了当时的民族意识和道德观念战争观念:没有战争的道义和是⾮感没有⼈怀疑掠夺的正当性英雄主义:⼒量的象征、勇敢是⾸要的要素。
个体本位观念2(1)史诗的第⼀部《伊利昂记》是对特洛伊战争这场战争进⾏直接描述的,但涉及的却不是战争的整个过程,⽽是集中笔墨写了10年⾥最后的⼀年中51天的战事。
浮士德难题:“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这一个想和那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执拗的固执着尘世,一个则想要脱离凡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
”为这种两难的境地即原欲与理性、善与恶、灵与肉的矛盾冲突。
浮士德用尽一生最终找到的真理就是要达到一个统一,然而这个统一是人永恒无法解决的矛盾,因此它仍然是个悲剧。
也许等我们再过几年以后甚至可能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才能最终领悟了。
浮士德最终悟出了人生的真理:“人必须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三一律:欧洲古典主义戏剧所遵循的一种创作法规。
它明文规定剧本必须地点一致,指剧中的人和事只能表现在一个地点;时间一致,指剧中故事经历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动作一致。
指情节按一条主线进行。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的过程及代表人物:但丁、乔托、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等-------------------------------------------------------------------------------------------------------------曾经很疯狂地迷恋夏洛蒂的《简爱》,罗切斯特与简爱的爱情成为我心中最理想的经典。
《外国文学》text2A Tragedy, then, is the imitation of an action that is serious and also, as having magnitude, complete in itself; in language with pleasurable accessories, each kind brought separately in the parts of the work; in a dramatic, not in a narrative form; with incidents arousing pity and fear, wherewith to accomplish its catharsis of such emotions.Aristotle Poetics后景壁转开,壁后有一个活动台,阿伽门农的尸体躺在台上的澡盆里,上面盖着一件袍子;卡珊德拉的尸体躺在那旁边,克吕泰墨斯特拉站在台上。
活动台转回去,后景壁还原;克吕泰墨斯特拉、埃癸斯托斯进宫,众卫兵随入。
《阿伽门农》在这样一种冲突里,对立的双方,就其本身而言,都是合理的,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双方只能把自己的目的和性格的肯定的内容,作为对另一种同样合理的力量的否定和损害而予以实现,结局就是它们在伦理的意义上,并且通过伦理意义来看,全都好似有罪的。
(黑格尔)现在,忍过了这一切,心里无忧无虑,我要称呼我丈夫作家里看门的狗,船上保证安全的前桅支索,稳立在地基上撑持大厦的石柱,父亲的独生子,水手们意外望见的陆地,口渴的旅客的泉水。
这些向他表示敬意的话,他可以受之无愧。
让嫉妒躲得远远的吧!我们过去所受的苦难已经够多了!《阿伽门农》她是——我叫她作什么可恨的妖怪呢?一条两头蛇?或是一个住在石洞里的斯库拉,水手们的害虫?一个狂暴的,恶魔似的母亲,一个向着亲人们喷出残忍杀气的母亲?这个多么大胆的东西刚才是怎样欢呼,像在战争里击溃了敌人一样,同时又假装为了他平安归来而庆幸!《阿伽门农》卡珊德拉Cassandra对克吕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的控诉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二、名词解释1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2、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3、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
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4、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孤的故事》,通过动物间的斗争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5、《新生》:(用散文连缀起来的诗)热烈赞美贝亚特丽齐。
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揭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
诗人的情感飘浮在宗教和世两者之间,表现了诗人兼容新旧时代的创作倾向。
形式上属于“温柔的诗体”诗派。
三、简答题1.中世纪文学的宗教色彩和世俗色彩的消长。
.中世纪文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教会文学占绝对统治地位,民间文学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
又称“宗教的文学” .中世纪文具有神秘的色彩,出现了很多民族史诗,讲比较原初的事件和事物,民间文学色彩比较浓厚,中世纪是多种文接触、冲突、交融的时代。
古代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宗教与世俗,使各种多样的文化现象、社会现象进入文学中还出现了市民戏剧、教会文体、谣曲等文体 .文学的情感特性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开始注意人的内心世界,注重人的激情、愿望、情绪变化的揭示、模写。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
A.英国宪章派文学B.德国工人革命诗歌C.巴黎公社文学D.苏联文学2.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最杰出的代表是()。
A.琼斯B.林顿C.维尔特D.欧仁•鲍狄埃3.梅里美的代表作是()。
A.《查理第九时代轶事》B.《卡门》C.《高龙巴》D.《包法利夫人》4.福楼拜的代表作是()A.《包法利夫人》B.《萨朗波》C.《情感教育》D.《圣安东的诱惑》5.《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是一个()A.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B.个人奋斗者形象C.女冒险家D.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6.在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A.《名利场》B.玛丽•巴顿》C.《简•爱》D.《呼啸山庄》7.萨克雷在《名利场》中塑造了一个女冒险家的形象,她是()A.蓓基•夏泼B.玛丽•巴顿C.简•爱D..凯瑟琳8.萨克雷作品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A.犀利无情的讽刺B.出色的心理描写C.细节描写D.对照的手法9.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A.《玛丽•巴顿》B.《名利场》C.《简•爱》D.《呼啸山庄》10.《呼啸山庄》的作者是()A.简•奥斯汀B.夏绿蒂•勃朗特C.爱米莉•勃朗特D.盖斯凯尔夫人11.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者是()A.别林斯基B.赫尔岑C.车尔尼雪夫斯基D.杜勃罗留波夫12.赫尔岑19世纪90年代创作的著名的“问题小说”是()A.《往事与随想》B.《谁之罪》C.《怎么办》D.猎人笔记》13.唯物主义美学观“美是生活”出自()A.《文学的幻想》B.《艺术的概念》C.《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D.《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14.俄国文学史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形象是《怎么办》中的()A.薇拉B.罗普霍夫C.吉尔沙诺夫D.拉赫美托夫15.冈察洛夫的代表作是()A.《叶甫盖尼.奥涅金》B.《当代英雄》C.《罗亭》D.《奥勃罗摩夫》16.A•H•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A.不堪凌辱以死反抗旧势力的妇女形象B.在社会的腐蚀下堕落毁灭的妇女,追求个性C.解放的贵族妇女D.轻佻堕落的妇女17.《白奴》和《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个共同的主题是()A.反蓄奴制B.反战C.反抗社会D.揭露资本主义的最恶18.反映意大利烧炭党人革命的小说是()A.《阿尔芒斯》B.《法尼娜.法尼尼》C.《红与黑》D.《红与白》19.斯丹达尔揭露七月王朝的小说是()A.《吕西安•娄凡》B.《红与黑》C.《巴马修道院》D.《阿尔芒斯》20.巴尔扎克通过《纽沁根银行》揭露了()A.大资产阶级的发迹史B.金钱对文学艺术的腐蚀C.大资产阶级的衰亡史D.贵族阶级的衰亡史21.狄更斯的成名作是()A.《匹克威克外传》B.《奥利弗•退斯特》C.《尼古拉斯•尼古贝》D.《老古玩店》22.《董贝父子》中董贝是一个()A.善良的绅士B.商业资本家的典范C.知识分子D.伪君子23.狄更斯描写劳资矛盾和批判功利主义哲学的作品是()A.《荒凉山庄》B.《艰难时世》C.《小杜丽》D.《伟大的期望》24.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部描写小人物的作品是A.《穷人》B.《同貌人》C.《白夜》D.《女房东》答案:1.A 2.C 3.B4.A5.A6.B7.A8.A9.C10.C11.A12.B13.C14.D15.D16.A17.A18.B19.A20.A21.A22.B23.B24.A二、多项选择题1.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就有()A.英国宪章派文学B.德国工人革命诗歌C.巴黎公社文学 D.苏联无产阶级文学 E.法国无产阶级文学2.宪章派文学在艺术上的特色是( )A.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谣体B.节奏明快C.格调高昂D.语言通俗E.风格朴实3.梅里美小说的创作特色是()A.浓郁的异国情调B.神秘的宿命色彩C.鲜明的地方特色D.卓越的心理分析E.强烈的讽刺艺术4.《卡门》中的吉普赛女郎卡门的性格特点是()A.奔放而浪荡B.热爱自由C.勇于反抗D.讲究真诚E.多愁善感5.福楼拜小说的艺术特色是()A.结构精致严谨B.描写客观真实C.精雕细刻D.异国情调E.卓越的心理分析6.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一批杰出的色小说家”的著名作家有()A.狄更斯B.萨克雷C.盖斯凯尔夫人D.夏洛特•勃朗特E.艾米莉•勃朗特7.简•爱的主要性格特征是()A.具有女性意识B.具有叛逆精神C.温柔贤淑D.虚荣心重E.酷爱冒险8.屠格涅夫描写新人形象的作品有()A.《罗亭》B.《贵族之家》C.《前夜》D.《父与子》E.《处女地》9.俄国文学著名的三大批评家是()A.别林斯基B.果戈理C.赫尔岑D.车尔尼雪夫斯基E.杜勃罗留波夫10.斯丹达尔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是()A.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B.艺术要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C.“美是生活”D.作家应该表现他们时代的真实的东西E.“为艺术而艺术”11.巴尔扎克的《幻灭》与《农民》塑造了两个代表人民群众的形象,他们是()A.克雷斯蒂安B.尼雪龙C.葛朗台D.高老头E.高布塞克12.狄更斯在《大维科波菲尔》中塑造了两类人,他们是()A.损人利己的阴险奸诈的坏人B.真正善良的好人C.资产者D.革命家E.小人物13.果戈理描写“小人物”的杰作有()A.《狂人日记》B.《外套》C.《钦差大臣》D.《狄康卡近乡夜话》E.《密尔格拉的得》14.果戈理在《死魂灵》中塑造的地主形象有()A.玛尼罗夫B.科罗皤契加C.梭巴开维支D.泼留希金E.诺兹德辽夫1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四代表作品是()A.《群魔》B.《白痴》C.《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D.《罪与罚》E.《卡拉马佐夫兄弟》16.《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最具卡拉马佐夫性格的是()A.老卡拉玛佐夫B.伊凡C.斯迈尔佳科夫D.德米特里E.阿辽沙答案:1.AD 2.ABCDE3.ABCD4.ABCD5.ABC6.ABCDE7.AB8.CD9.ADE10.ABD 11.AB12.AB 13.AB14.ABCDE 15.ABDE 16.ABC三、专用术语解释1.宪章派文学:宪章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她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第二章20世纪苏俄文学概述1.20世纪苏俄文学特征(1)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有新探索,深厚的人道主义是俄罗斯文学的传统,也是苏联文学的特征。
(2)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战斗性,表现出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但个人崇拜和极“左”思潮也导致文学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
(3)不断发展的现实主义文学是问文坛主潮流,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运用无产阶级的思想观察描写现实,表现新的主题和人物。
但也有过多种文学思潮流派并存、相互影响渗透的局面。
2. “阿克梅派“双壁:阿赫玛托娃,曼德尔什塔姆3.俄罗斯文学分两大板块:苏维埃俄罗斯文学,侨民文学4.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苏联文坛,后又被定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这一概念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
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并又遭到扭曲,对后来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复杂的影响。
5.解冻文学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
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
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6.战壕真实派指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在苏俄文坛崭露头角的一批亲历卫国战争的青年作家。
他们的作品多以个人经历或所见所闻为素材,用逼真的细节描写再现战场上的实景,写出了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在前沿战壕中的真实感受,从而突破了以往的战争题材作品偏重描写“司令部真实”的旧有模式。
7.回归文学首先是指20世纪初白银时代的作品、三代侨民作家的作品,经过若干年风雨,终于回归俄罗斯读者手中。
第二节但丁一、生平与创作概况1 、历史地位: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人文主义的先驱,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其思想观念具有二重性。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如是评价但丁:“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 、生活史:(1)神奇的精神之恋但丁的创作与他一次神奇的精神之恋息息相关。
但丁9 岁见到贵族少女贝阿德丽采,产生了神秘的精神恋情。
18岁在街上第二次相遇,贝阿德丽采行礼问候,但丁仿佛受到上天的赐福。
贝阿德丽采后来嫁给一位银行家,24岁时死去。
这位贵族女子成了但丁一生苦恋的精神偶像和创作动力。
抒情诗集《新生》就是献给贝阿德丽采的恋歌。
在《神曲》中,但丁让贝阿德丽采成为天国的圣女,是引导但丁走向天国的精神信仰。
(2 )鲜明的政治立场在但丁的故乡佛罗伦萨有两个对立的党派: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基白林党(支持皇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贵尔夫党(支持教皇)。
但丁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支持贵尔夫党,体现了反封建思想。
贵尔夫党执政后,又站在白党立场上,反对教皇干涉内政,体现了他的反教会思想。
(3 )苦难而辉煌的流放生涯在党派之争中,但丁被判终身流放,没收全部家产。
如果返回故乡,将被处以火刑。
在流放中,他“几乎乞讨着,差不多走遍了说这种语言的地方。
”在20 年的流放生涯中,他游览、观察、讲学、访友、思考、写作、思乡……最终客死他乡。
这又是一次辉煌的创作之旅,流亡期间,但丁创作了伟大的《神曲》、三部经典论著:《论俗语》、《飨宴》和《帝制论》。
3 、主要作品:(1)两部诗集:①早期诗集《新生》,是献给精神恋人贝阿德丽采的31首抒情诗(结集出版),没有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且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色彩,但其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歌颂纯洁的爱情,反映了摆脱禁欲主义束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