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
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
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如商场的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
3米,住宅为1。
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
消防通道标准-最新消防通道标准[B]6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1⼀般规定6.1.1⾼层建筑每个防⽕分区的安全出⼝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的,可设⼀个安全出⼝:6.1.1.1⼗⼋层及⼗⼋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每个单元设有⼀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分区,当防⽕墙上有防⽕门连通,且两个防⽕分区的建筑⾯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5.1.1条规定的⼀个防⽕分区⾯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塔式⾼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剪⼑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剪⼑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剪⼑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级防⽕门。
*6.1.3A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设置。
6.1.4⾼层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道的规定。
6.1.5⾼层建筑的安全出⼝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之间的距离不应⼩于5. 00m。
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6.1.5的规定。
安全疏散距离表6.1.5⾼层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最近的外部出⼝或楼梯间的最⼤距离(m)位于两个安全出⼝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2412其它部分3015旅馆、展览楼、教学楼3015其它40206.1.6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楼梯的⼀段距离按其1. 50倍⽔平投影计算。
6.2⾼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点⾄最近的疏散出⼝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点⾄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建筑疏散通道的定义标准建筑疏散通道是指进行火灾、爆炸、地震及其他紧急情况下,建筑内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主要路径,通道的质量和通畅程度关系到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建筑疏散通道的定义标准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疏散通道的设置应满足的要求1. 疏散通道要能够满足建筑内人员全部疏散的需要,且应该设置为人员疏散的主要通道。
2. 疏散通道的质量与通畅程度应该得到保证,能够迅速、有效地疏散建筑内的人员。
3. 疏散通道设置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能够满足消防部门的要求。
4. 疏散通道的设置应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不得在建筑完成后再进行添加或改造。
5. 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经过消防专业人员的审核和审批,并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1. 疏散通道应能满足消防车辆和消防器材的需要,便于消防救援。
2. 疏散通道应能完全独立于建筑的主要功能区,不受建筑物其他部分的影响。
疏散通道的墙体、天花板、地面和门窗等构建要素应具备不低于一般烟火标准的防火性能。
3. 疏散通道应能够保持清洁、整洁、通风,并能够正常照明,以确保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发生及发现危险。
4. 疏散通道应规划合理,设计得当,均匀布置,避免过密、拥挤、单向等不利条件,确保人员疏散的快捷和有序。
1.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根据建筑类型和人员密度的不同进行相应调整。
2. 疏散通道的高度应满足人员直立和携带物品顶部离地高度的要求。
3. 疏散通道的坡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防止发生人员滑倒或车辆失控等情况。
4. 疏散通道的门窗应具备正常关闭和开启的功能,并有灵敏的报警装置。
5. 疏散通道的楼梯、扶手、转角、连接处等部分应规划合理,防止发生人员拥堵和生命危险。
四、疏散通道的保养和维护要求1. 疏散通道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清洁和消毒。
2. 疏散通道应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查,确保墙体、天花板、地面、门窗等构建要素的完好性和防火性能。
3. 疏散通道应定期进行疏通和清理,保证畅通无阻。
4. 疏散通道应定期进行照明系统的检查和保养,确保正常使用和照明效果。
第1篇一、引言消防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安全疏散通道作为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和消防人员救援的重要通道,其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火灾事故的救援效果和人员伤亡情况。
为了确保消防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从消防规定、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维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消防规定1. 疏散通道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疏散通道是指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实施救援和扑救火灾而设置的通道。
疏散通道包括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疏散门等。
2. 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疏散通道的宽度:疏散通道的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和疏散距离计算确定,但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1米。
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
(2)疏散通道的长度:疏散通道的长度应根据疏散人数和疏散距离计算确定,但最长不应超过60米。
(3)疏散通道的出口:疏散通道的出口应设置在便于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救援的位置,且不应少于两个。
(4)疏散通道的标识: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标识应清晰、醒目。
二、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1. 建筑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消防安全要求,合理设置疏散通道。
以下是一些设置要求:(1)根据建筑高度和功能,合理设置疏散楼梯和疏散走道。
(2)确保疏散通道的宽度、长度和出口符合消防规定。
(3)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2.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疏散通道的设置符合消防规定。
以下是一些施工要求:(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疏散通道的尺寸、位置和标识符合规定。
(2)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改变疏散通道的设置。
(3)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疏散通道的设置符合消防规定。
三、安全疏散通道的维护与管理1. 定期检查(1)定期对疏散通道进行检查,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2)检查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标准5.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5.3.1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3.2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2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5.3.2 规定的2、3 层公共建筑。
表5.3.2 公共建筑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的条件耐火等级最多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一、二级3层5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100 人三级 3 层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50 人四级 2 层200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30 人5.3.3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
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民用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1.7 条的规定。
5.3.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 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1 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 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5.3.5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 旅馆;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5.3.6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
消防通道标准_最新消防通道是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安全疏散人员和物品的通道。
因此,消防通道必须按照规范设计和设置,以确保其通畅、安全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消防通道标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和设置消防通道。
1. 消防通道的定义和分类消防通道是指用于火灾事故疏散人员、携带物品以及供消防车辆进出的通道。
消防通道的分类有以下几类:(1)首层通道:指任何地下室及以下构筑物的首层水平通道;(2)全长通道:指从所有出口到室外某一安全区域的带有连续性的逃生通道;(3)疏散楼梯:指垂直通道、主楼梯和其他疏散楼梯。
2. 消防通道的道路宽度消防通道的道路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类型进行规定,其最小宽度应不小于以下数值:(1)住宅楼、学校、医院等建筑物:首层宽度为1.5米,其它层次为1.1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消防通道的道路宽度与其通行量和逃生速度有关,为了保证疏散效率,建议在宽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消防通道的宽度。
消防通道的高度和跨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通道内净高不得小于2米,(2)跨度不得超过12米,(3)疏散楼梯的楼梯梯级宽度不应小于0.25m,楼梯梯级深度不应大于0.18m,楼梯梯级的高度不应超过0.19m。
(1) 道路表面应平整、防滑、无水堆积和凸起;(2) 通道顶棚应尽量平整、无凸起和斜坡,通道高度正常,雨水可顺畅流出。
5. 消防通道的安全出口和标志消防通道必须设置两个独立于主出口之外的安全出口,确保疏散的安全和有效性。
消防通道必须用“消防通道”标识板标识,尺寸必须不小于500×150mm。
6. 消防通道的防火门和防火卷帘随着消防技术的发展,防火门和防火卷帘也成为保障人员和物资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的设计和设置应符合消防规范,保证其在火灾发生时的有效性。
消防通道的维护和管理是确保消防通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消防通道的维护和管理包括通道内消防器材的检查和更换,通道内垃圾、危险物品的清理,通道照明设备的维护等。
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检查标准一、适用范围1、容纳50人以上,或使用面积100M2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室内溜冰场的冰场、游泳馆的游泳池、桑拿浴室的集体洗浴区、射击馆的靶道区、保龄球馆的球道区面积可不计算在内);2、容纳50人以上,或50个床(餐)位以上的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3、容纳50人以上,或营业厅使用面积100M2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办公、仓储所占面积可不计算在内);4、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5、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的集体宿舍。
二、技术要求1、列入本次治理范围的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2个。
2、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3、安全出口处不应设置门槛、台阶、不应设置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疏散门内外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4、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托儿所、幼儿园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5、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6、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防火门还应具有顺序关闭功能。
常闭防火门的闭门装置应完好、有效。
7、禁止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
禁止在公共区域,包括集体住宿的学生、幼儿、老人、住院患者和员工休息的房间外窗安装护栏。
8、人员密集场所的楼梯、走道及首层疏散外门按实际疏散人数确定,且不应小于相关消防技术标准中对于最小净宽的有关规定,首层疏散外门最小净宽不小于1.1M,公共娱乐场所不应小于1.4M。
9、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最大距离不宜超过30M,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10、设有公共娱乐场所且超过3层的地上多层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其它超过5层及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办法4.单层、多层民⽤建筑中的疏散⾛道(观众厅内的疏散⾛道除外)和楼梯的最⼩净宽度不应⼩于1.1m ,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的最⼩净宽度不应⼩于1m 。
(三)⼯业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房每层的疏散楼梯、⾛道、门的各⾃总宽度应按表3.4.1.6的要求计算确定。
当各层⼈数不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上层⼈数最多的⼀层⼈数计算,但最⼩净宽度不宜⼩于1.1m 。
底层(即⾸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数最多的⼀层⼈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净宽度不宜⼩于0.9m;疏散⾛道的净宽度不宜⼩于1.4m 。
当使⽤⼈数少于50⼈时,⼚房疏散楼梯、⾛道、门的最⼩净宽度可按表3.4.1.6的要求适当减少,但不应⼩于0.8m 。
2.对于飞机停放与维修⼚房,其飞机停放与维修区内的安全疏散及辅助建筑的安全疏散可按上述要求确定。
飞机停放与维修区的飞机安全疏散应根据飞机实际进出需要设置通道和出⼝的⾼度与宽度。
3.库房由于平时使⽤时⼈员较少,且⼀般都有进出货物的⼤门,其疏散楼梯、⾛道、门的最⼩净宽度只要满⾜正常⼈员通过和使⽤要求即可。
但室外疏散楼梯的最⼩净宽度不应⼩于0.6m.第⼆节安全疏散设施⼀般来讲,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道、安全出⼝、应急照明和疏散指⽰标志、应急⼴播及辅助救⽣设施等。
对超⾼层建筑还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和疏散能⼒的⼤⼩,直接影响着⼈员的⽣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作。
因此,建筑防⽕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性质、⾼度、层数,正确运⽤规范,选择符合防⽕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般要求1.楼梯间的布置,应满⾜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道。
消防通道标准<5606>字节[B]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一般规定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倍的公共建筑。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的实体墙分隔。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3A 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
安全疏散距离表高层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 24 12其它部分 30 15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30 15其它 40 20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倍水平投影计算。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新消防法消防通道标准消防通道规定为1、街区内道路应考虑消防车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离不宜大于160米。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长度大于150米或总长度大于220米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2、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米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其间距不宜大于80米。
小区消防通道国家规定小区消防通道国家规定如下:1、高住宅周边应设立环形道,其拐弯半径应大于12米。
如果设环形道困难,可沿高建筑的2个长边设立消防车道;2、高建的内院或天井,当短边距离大于24米时,应设置入院或天井的消防通道;3、供消防获水的水源和水池,应设立消防通道;4、消防宽度不可小于4米。
消防通道离建筑外墙应大于5米,消防通道在4米的范围之内不能设有障碍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第九十三条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
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并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停放地点。
因采取不正确的方法拖车造成机动车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举报违规停车时都需要准备什么证据1、在举报时需要拍摄存在违法行为车辆的照片、视频,还要清晰可见的违法事实;2、在车内发现其他车辆违章的拍摄时,需要把车辆的车牌号、违法时间、违法地点、等等信息记录一下,记录的越详细越有利于举报成功;3、在车外发现其他车辆违章的拍摄时,需要车辆违法的照片视频拍得清晰一点,还要把车辆的全貌、号牌、颜色、车型等车辆外观全景特征以及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路段特征等等,图片不得少于一张。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标准之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5.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5.3.1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3.2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2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5.3.2 规定的2、3 层公共建筑。
表5.3.2 公共建筑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的条件耐火等级最多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一、二级3 层5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 人三级 3 层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四级 2 层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30 人5.3.3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
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民用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1.7 条的规定。
5.3.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 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1 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 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5.3.5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 旅馆;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5.3.6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
安全疏散通道得要求与设施安全疏散就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
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得地方撤离。
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得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
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与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得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得时间与距离,如商场得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得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与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得疏散时间,保证走道与楼梯等得通行能力,如楼梯得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得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
3米,住宅为1.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得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与距离得一般要求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就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得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就是确定安全疏散得距离、安全通道得宽度、安全出口数量得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得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得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
人员密集得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得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得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得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民用建筑得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得外部出口或楼梯间得最大距离;厂房得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得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得目得,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得安全出口与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与门)得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得门得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得厅、室疏散出口得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2。
消防通道设计需要遵循的标准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消防通道是至关重要的安全设施。
它是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能够顺利进行的生命通道。
那么,消防通道的设计需要遵循哪些标准呢?首先,消防通道的宽度是一个关键的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消防通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 4 米。
这是为了确保消防车能够顺利通行,并且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因为通道过窄而造成人员拥堵和延误逃生时间。
想象一下,如果通道太窄,消防车无法进入,火灾就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消防通道的转弯半径也有明确要求。
一般来说,消防车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 9 米至 12 米,具体数值取决于消防车的类型和尺寸。
合理的转弯半径能够保证消防车在通道中灵活转向,快速到达火灾现场的各个位置。
消防通道的坡度同样不容忽视。
通道的坡度不宜大于 8%,这是为了防止在紧急情况下,车辆因为坡度太大而失去控制,影响救援行动的进行。
而且,过大的坡度也会给疏散人员带来困难,增加逃生的风险。
在位置选择方面,消防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周围,并且要尽量保持畅通无阻。
不能被建筑物、杂物、车辆等障碍物阻挡。
同时,消防通道要与建筑物的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等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疏散和救援体系。
消防通道的路面材质也有一定的标准。
路面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消防车的重量,并且要保持平整、坚实,不能有坑洼、积水等情况。
常见的路面材质包括混凝土、沥青等。
另外,消防通道要有明显的标识和指示标志。
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处应设置醒目的“消防通道”标志,并且要配备灯光照明,确保在夜间也能清晰可见。
通道内还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引导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
消防通道的数量也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根据建筑物的规模、使用性质和人员密度等,确定合理的消防通道数量。
一般来说,大型建筑物和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多个消防通道,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可供选择。
除了上述硬件方面的标准,消防通道的日常管理也同样重要。
消防通道标准[B]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1 一般规定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3A 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 00m。
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 6.1.5的规定。
安全疏散距离表 6.1. 5高层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 24 12其它部分 30 15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30 15其它 40 206.1.6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 50倍水平投影计算。
6.1.7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标准
如果一个一层5000多平的商场,在消防通道的安全出口数量上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消防通道与消防通道间有没规定的尺寸?!通道内的长宽是多少?!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有区别么?
一般来说单独层面应有2~3个安全出口为宜。
还应专设消防通道,保持通畅,加一定数量的消防设备。
(消防拴、烟感报警器、灭火器等等)
商业物业安全出口有什么规定?
∙商场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2个。
∙商场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商业物业对各种走道、楼梯、通道的疏散宽度有哪些要求?
∙商场内疏散楼梯、走道的净宽应按实际疏散人数确定.
∙单层、多层商场楼梯和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1m;高层商场楼梯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m,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3m(走道单面布房)或1.4m(走道双面布房);地下人防商场楼梯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4m,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5m(走道单面布房)或1.6m(走道双面布房)。
首层疏散外门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4m。
∙商场营业厅货架、柜台的布置应便于人员通过安全出口进行紧急安全疏散,主要疏散通道净宽不应小于3m,其它疏散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8m。
商业物业的疏散距离有哪些要求?
∙最远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办公等其它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m(单层、多层商场不应大于22m)。
∙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应超过40m。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其最大直线距离应为上述距离的一半。
商业物业对疏散楼梯间有什么要求?
∙设在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裙房及建筑面积大于1000m2且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地下人防工程内时,应设有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疏散走道上不应设置少于3个踏步的台阶。
∙安全出口处不应设置门槛、台阶、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疏散门内外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消防通道设置
住宅楼一二层是一排商网,原本没有消防通道。
其中一家商网需要设置消防通道,能否设置在商网上面两个单元业主共用的上下楼的共用通道上。
依据是:
∙一二层有商业网点的住宅楼,如果超过九层,按商住楼考虑,住宅与商业部分应隔开(高规);九层及以下的,商业网点也应与住宅隔开,安全出口、疏散楼梯要独立设置(建规)。
∙应该不存在消防通道问题,消防通道是指消防车通道,估计楼主说的是疏散楼梯。
如果是疏散楼梯的话,不能设置在商网上面住宅部分,建规和高规在定义时就已经明确规定,它们是隔开的,特别是疏散方面。
∙具体请参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