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需求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73
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指在软件工程中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界定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为软件开发的后续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和依据。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软件最终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对于软件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一、访谈法。
访谈法是需求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访谈法可以直接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有利于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背后的真正目的和动机。
在进行访谈时,需求分析人员需要充分准备,提前制定好访谈问题,确保访谈的高效和准确。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技巧,以便更好地引导用户表达他们的需求。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并向用户发放,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法适用于用户群体较大或用户分散的情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看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填写问卷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讨论和思维碰撞的方法,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收集和整理用户的需求。
头脑风暴法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获得更多新颖的需求点和创意。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需要注意引导团队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原型法。
原型法是通过制作软件原型,让用户直接体验和感受软件的功能和界面,从而获取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原型法可以直观地展现软件的功能和交互流程,有利于用户更直观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在进行原型设计时,需要注重原型的易用性和真实性,确保原型能够准确地反映用户的需求。
五、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和环境,获取用户的需求和习惯。
观察法适用于用户无法清晰表达自己需求的情况,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和环境,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有一极为重要的演说: 恩格斯1883年3月17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
满足人们对于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因而也就成了经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为什么要研究需求在经济活动中,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 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
企业首先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否则就不能吸引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就要被挤出市场从短期而言,是生产引导消费,不生产就无消费;从长期而言,是消费引导生产,只有产品有需求,再生产才能继续下去。
所以应该尊重消费者主权•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它有助于预测销售和收益。
需求函数需求能够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个人需求有两种:(1)构成直接需求的主要因素。
每个人都力求使获得或消费的商品服务提供的总效用或满足最大。
效用最大化过程要求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任何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2)抵押贷款的需求就是派生需求,它取决于对要购买商品的直接需求。
需求曲线与需求函数•就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 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比•最优条件为 MU影响需求的因素 预期效应替代品价格上升(下降) (Ps) 互补品价格上升(下降)(Pc)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下降)(I)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提高(下降)(T)预期商品的未来价格上升(下降)(E)广告数量和营销支出上升(下降)(A)竞争对手的广告和营销水平上升(下降)(AC)人口数量上升(下降)(N) 调整的时间延长(缩短)(TA)对商品的税收(补贴)增加(减少)(T/S)消费者偏好D15000需求函数行业需求函数 一个行业由多家企业组成,所以对具体企业的需求 要比整个行业的需求小得多。
需求分析所谓"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
可以说,在软件工程当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
需求分析的定义在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建立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电脑系统时描写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的工作。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确定顾客的需要。
只有在确定了这些需要后他们才能够分析和寻求新系统的解决方法。
在软件工程的历史中,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需求分析是整个软件工程中最简单的一个步骤,但在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过程。
假如在需求分析时分析者们未能正确地认识到顾客的需要的话,那么最后的软件实际上不可能达到顾客的需要,或者软件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工。
需求分析的特点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困难的工作。
该阶段工作有以下特点:(1)用户与开发人员很难进行交流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其它四个阶段都是面向软件技术问题,只有本阶段是面向用户的。
需求分析是对用户的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明确在用户的业务环境中软件系统应该"做什么"。
但是在开始时,开发人员和用户双方都不能准确地提出系统要"做什么?"。
因为软件开发人员不是用户问题领域的专家,不熟悉用户的业务活动和业务环境,又不可能在短期内搞清楚;而用户不熟悉计算机应用的有关问题。
由于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工作,又缺乏共同语言,所以在交流时存在着隔阂。
(2)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对于一个大型而复杂的软件系统,用户很难精确完整地提出它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一开始只能提出一个大概、模糊的功能,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认识才逐步明确。
有时进入到设计、编程阶段才能明确,更有甚者,到开发后期还在提新的要求。
这无疑给软件开发带来困难。
3畅1需求分析概述3畅1畅1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存周期中相当关键的一个阶段,是介于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阶段的重要桥梁。
要想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产品,首先必须清楚用户的需求。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发人员已经粗略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其基本目的是用较小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是否存在可行的解法。
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并不熟悉用户的业务,因此对同一问题,他们在认识上可能存在差异,不可能全面地、精确地理解和表达用户需求,致使隐藏着一些目前未能发现的问题。
需求分析是发现、求精、建模、规格说明和复审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它是系统设计的基础,它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需求的获取非常困难,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用户需求的动态性(不稳定性),实践证明,软件史上还没有一次就准确获取需求的;二是需求的模糊性(不准确性),也即用户不能清楚地表达出具体需求;三是需求必须得到用户的确认,否则毫无意义,如同跑题的作文,写得再长也不能得分。
因此,在软件企业进行需求分析的人员通常是具有较高系统驾驭能力的系统分析员。
3畅1畅2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即“做什么”,至于“怎么做”由设计阶段来完成。
具体包括确定待开发软件的数据、功能、性能、界面等要求。
需求分析是建立模型的活动,其结果是得到经过评审的、准确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以下是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①系统界面要求:描述软件系统的外部特性,即系统从外部输入哪些数据,又向外部输出哪些数据。
②系统功能要求:列出软件系统必须完成的所有功能。
③系统性能要求: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处理时间、对主存和外存的限制等。
④安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要求。
⑤系统的运行要求:如对硬件、支撑软件、数据通信接口等的要求。
⑥异常处理要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临时性或永久性的资源故障,不合法或超出范围的输入数据、非法操作、数组越界等)时应采取的行动以及希望显示的信息。
需求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访谈法来进行需求分析。
访谈法是最直接、最常用的需求获取方法之一。
通过与用户、业务人员或相关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和记录来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
其次,调查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或在线调查,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为产品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另外,原型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需求分析方法。
通过制作产品原型,我们可以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功能和界面,从而及时获取用户的反馈意见。
原型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验证需求,减少后期修改的成本。
此外,文档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
通过研究相关的文档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需求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用户故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
通过编写用户故事,我们可以清晰地描述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为产品设计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
用户故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采用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为产品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需求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需求分析的原理
需求分析的原理是为了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特性,并确保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具体、明确的产品或服务要求,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原理:
1. 明确需求: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确保对用户的需求有清晰的理解。
要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问题和希望得到满足的情况。
通过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用户的需求,确保有准确的需求基础。
2. 分解需求:将整体需求分解为可管理和实现的小模块。
这种拆分可以使需求更具体明了,并确定每个需求的优先级和相关性。
3. 确定需求的关联性:需求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性,相互之间可能会影响。
通过分析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可以确保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整体逻辑和功能的完整性。
4. 提出优先级: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应根据重要性和急迫性确定需求的优先级。
这有助于决定哪些需求先实现,哪些需求可以推迟或移除。
5. 结果确认:需求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合理地将用户期望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特性。
因此,在需求分析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与用户进行确认和验证,以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需求分析的原理可以帮助项目团队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合理地分析和管理需求,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减少项目的风险,并最终满足用户的期望。
第三讲学习需要分析Dick and Carey Model (1996)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一、学习需要分析的含义什么是需要?什么是学习需要?需要与学习需要(1)Needs are defined as a gap between what is expected and the existing conditions.一般来说,“需要”一词被表述为事物的目前状态与所希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需要与学习需要(2)学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是一个特定概念,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个差距是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距都是要考虑的期望达到的状况: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目前的状况:学习者群体在能力、素质方面的现有水平;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
对学习者的期望源自哪些方面?对学习者的期望源于学习者生活的社会及其变化与发展赋予学习者的使命和任务;学习者目前或者未来从事职业的新发展对人才的希望;学习者所在岗位或者未来的工作岗位的技术变化对人才的希望;学习者自身对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的个人要求。
学习需要分析的含义学习需要分析,也称“前端分析”、“学习需要的评价”,它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习需要分析的实质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的过程;目的(核心):发现问题(而非解决问题,教学系统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内容(学习需要分析的主要工作):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分析现有的资源和约束条件;实质: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即解决“能不能”和“好不好”的问题,其结果是一种决策;结果:差距数据,产生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