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SWOT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3
上海家庭医生首诊制研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家庭医生首诊制成为了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家庭医生首诊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医疗改革提供参考。
家庭医生首诊制是指由家庭医生作为第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对社区居民进行初步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
自2010年起,上海开始试点推行家庭医生首诊制,经过多年努力,该制度已基本覆盖了全市范围内的大型社区。
目前,上海家庭医生首诊制在服务质量、医疗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首诊制下,居民可以在社区内接受家庭医生的初步诊断和治疗,避免了去医院排队等候的麻烦。
家庭医生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和预防保健服务,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上海家庭医生首诊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家庭医生的数量和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一些地区的家庭医生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部分家庭医生在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方面还需提升。
医疗保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部分社区居民对首诊制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可能增加医疗费用负担。
展望未来,上海家庭医生首诊制有望在制度改革、技术应用和服务品质等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医生培养和引进的投入,提高家庭医生的数量和质量。
还应健全家庭医生考核机制,提升其服务水平和积极性。
借助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家庭医生首诊制将实现更加精准的诊疗和健康管理。
通过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居民对首诊制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上海家庭医生首诊制对于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政府、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应共同努力,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以推动首诊制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程度的治疗任务,从而形成有序、高效、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
推行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在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家庭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差导致居民不信任,居民传统的医疗观念及卫生政策不配套也影响了新模式的推行。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加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的宣传、完善考核机制和落实配套政策是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成功与否的关键。
标签: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协调、可及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倡导社区首诊,是改变医生坐诊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
2010年起,上海推行以家庭医生责任制为主的社区卫生新医改,为市民构架能提供全天候医疗健康咨询和转诊联络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成功与否,与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社区居民的医疗观念、卫生政策制度密切相关。
现将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分析如下:1 存在困难1.1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足1.1.1 家庭医生人力资源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家庭医师组织共同指出:在新世纪中,平均每2 000人口就要配备1名家庭医师,才能满足人们对基层卫生保健的需求。
目前我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 000多个,拥有10万社区医生。
但经过正规培训的家庭医生只有几千人,这些数字反映出我国家庭医生的严重不足[1]。
1.1.2 家庭医生培养制度不健全,导致人员结构不合理,医疗服务水平差。
全科医学把患者及健康看成一个整体,具有整体医学观的特征。
它不仅涉及专科医学的服务内容,而且还涉及社会医学、行为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哲学等学科领域。
但是很多卫生技术人员对行为科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知识完全没学过,经过正规家庭医生培训或正在接受家庭医生培训的医师只占10.0%~22.4%[2];调查发现,家庭医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时间太短、缺乏实践、重点不突出、课程内容太多、形式化气氛太浓、上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学非所用、培训速度过快及培训内容缺乏新进展等[3],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另外社区家庭医生职称低、学历低,医疗技术水平普遍偏差,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信任和认同[4]。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年1月第5卷第1期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Management Sciences, January 2015, Vol.5 No.131·分级诊疗·对上海市医院社区联动的SWOT 分析及其政策建议鲍勇 鲍晓青【摘要】 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相关医疗保障及其医疗改革方面的经验,分析医疗保险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上海市医院社区联动机制现状进行研究,并通过运用SWOT 研究法对上海市医院社区联动机制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医院社区联动机制的建立及其发展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相关政策依据。
【关键词】 医院社区联动;SWOT 分析;医疗保险;上海市SWOT analysis of Shanghai hospital and community linkage and related policy suggestionsBao Yong* , Bao Xiaoqing.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25,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Bao Yong, Email:baoyong@【Abstract 】 Borrowing some foreign countries’ experience with respect to medical security and medical reform,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osi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in hospital reform and the role it plays, carries out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nghai hospital and community linkage mechanism.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Shanghai hospital community linkage mechanism through using SWOT researching method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community linkage mechanism as well as related policy basis for China’s medical, pharmaceutical and health system reform.【Key words 】 Hospital community linkage ; SWOT analysis ; Medical insurance ; Shanghai City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立医院诊疗行为对患者信任影响:基于PZB 模型的实证研究 (71373159,2013);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沪卫计科教【2014】12号);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沪交医[2014]2号)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鲍勇);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鲍晓青)通信作者:鲍勇, Email: baoyong@自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在进行公立医院资源整合,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院社区联动机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上海市家庭医生现行制度及问题研究作者:罗淑静项雨朦周铭翩毛璐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7期【摘要】当前上海和厦门市的家庭医生覆盖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财政、居民就诊习惯等原因,两地的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仍存在问题,影响居民的相关满意度。
本篇文章将主要从就医、签约、用药、转诊、医保五个方面细致阐述两地的家庭医生制度以及当前阻碍其推行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医生上海厦门一、上海市家庭医生现行制度(一)签约形式1.“1+1+1”家庭医生签约模式2015年11月,上海试点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的“1+1+1”模式,即居民自愿签约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和全市范围内的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妇女、儿童等人群签约需求将被优先满足。
2.签约内容(1)协议内容居民选择家庭医生团队同时签订服务协议。
医疗服务的内容、方式、期限以及双方的义务、权利及其他有关事项将包含在服务协议中。
(2)签约期限签约服务周期原则上为一年,一年后居民可选择续约,或选择其他团队签约。
(3)签约医生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4)签约平台通过家庭医生工作站实行电子签约,签约信息在全市后台统一维护,确保签约身份的唯一识别,并通过签约信息平台实现解约、变更、续约等服务。
(5)其他条件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支持跨区域签约。
综上可知,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由居民主动自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并自愿选择区级、市级医院构成“1+1+1”模式,以此享受相应的医疗服务。
(二)就医居民签约后,在签约的医疗机构组合内可选择任意一家医疗机构就诊;在组合之外可通过家庭医生进行转诊,实现有序就医。
居民在就诊和转诊环节,可在预约挂号、处方延续等享有优惠。
1.基本医疗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家庭医生通过上门服务、错时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居民提供涵盖常见病、慢性病诊治、转诊、健康评估、家庭护理等的医疗服务。
家庭医生制度落实举步维艰近日,上海市制订下发《关于本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从今年起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到2020年之前要基本建立起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服务规范、政策配套的家庭医生制度,基本实现每个家庭与一名家庭医生签约的目标。
然而,制度的不配套和公众观念的阻碍,令此次医改举步维艰。
据了解,自2011年4月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至今,上海市仍未实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及时跟进,严重影响了家庭医生的积极性。
此外,医保卡自由就诊和向三级医院转诊困难,都让这项制度流于形式。
支付方式改革滞后2011年4月,上海长宁、闵行等10个区率先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
迄今上海共有1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这项制度构建,覆盖家庭医生2277名和签约居民374万。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德余测算,如果医保节余可用于分配,家庭医生的年薪可望达到30万~40万元。
但是,上海试点两年以来,医保支付方式的相关改革却一直没有跟上。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法实现医保基金的按人头支付,更不可能交由家庭医生支配,基金节余也不能用于家庭医生的薪酬分配。
"市政府有规定,基金结余只能进入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一年的医保总盘子滚动使用,不能用来分配",参与上海家庭医生制度设计并一直跟踪实施情况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鲍勇告诉记者,最初的设想是家庭医生的年收入不少于12万元,但这一条始终未能形诸文件。
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黄峰平表示,上海家庭医师制度构建第二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医保支付。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考虑以财政投入给予家庭医生补偿。
据了解,一些财力丰厚的区县已通过这种方式,使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达到12万元左右。
但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县则抱怨,这是无法复制的"富人改革"。
事实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家庭医生制度的结合,上海浦东新区已有成功尝试。
·专家讲座·上海市开展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SWOT分析汤真清1 汪铭涵2石斌3何江江1[1.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卫生政策研究部,上海 200031;2.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上海 201203;3.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 330004]摘 要 功能社区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改善功能社区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上海市开展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并提出推进功能社区建设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功能社区;SWOT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0-0003-03引用本文 汤真清, 汪铭涵, 石斌, 等. 上海市开展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SWOT分析[J]. 上海医药, 2023, 44(10): 3-5; 38.SWOT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in functionalcommunity in ShanghaiTANG Zhenqing1, WANG Minghan2, SHI Bin3, HE Jiangjiang1[1. Health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 of Shanghai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Shanghai Medical 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200031,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ABSTRACT As the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functional communit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health services in functional communities and realizing the fairnes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The paper uses SWO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in functional communities in Shanghai,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unctional communities.KEY WORDS functional community; SWOT analysi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1],进一步完善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2021年5月上海市启动了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试点。
请结合swot分析法对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进行分析SWOT分析法是一种客观、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Streng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对对象进行审视,以达成分析判断的目的。
下文就SWOT方法运用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进行分析。
(1) Strengths(优势):首先,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可鼓励医保参保者到明确家庭医生帮助接受复合性与预防性健康护理和健康指导,以更好的保障参保者的健康。
家庭医生帮助形成了一个促进居民家庭健康的健康服务体系,以及将健康服务的需求转移至基层机构,实现居民健康持久保障,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同时可有效分散紧张的城市三级医院的一线压力。
其次,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能够利用集中管理的思想及关联延伸服务优势,把关注点转向“患者”,优先解决患者医疗需求,更侧重患者再就医体验。
(2) Weaknesses(劣势):首先,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阻力。
由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特殊性,需要对家庭医生的岗位进行认定,特别是针对村民家庭医生,存在岗位认定、就业与培训方面的政策性困难。
其次,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受人口、职业医生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
由于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职业医生数量少,且在某些地区诊疗费用过高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增加,从而限制了家庭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
(3) Opportunities(机会):首先,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开展家庭医疗模式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残疾中小孩住院费用等就医难的问题。
同时,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施,能极大地便利老年人就医和半偎院期护理,并可减轻家庭负担,增强老年人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强家庭医疗保障。
其次,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还有助于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政府全民健康治理能力,改进居民医疗与健康服务模式,提高社会工作者(如医生、兽医、护士等)的服务品质,有效发挥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调节性功能。
People's Livelihood Guarantee‖民生保障2016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016-2020年)》,提出要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家庭医生要管签约、管健康、管费用,以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主体,以自愿签约为原则,推进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综合利用居民的诊疗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健康筛查结果等信息,定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下的有序就医模式,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进行初诊和分诊。
因此,如何将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使其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便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
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已经超过800万人,根据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已有超30%的常住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
社区民众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基本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
但是这与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制度好存在差距。
一、数据与方法(一)调查对象在上海市常住居民随机抽取350人进行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01份, 有效回收率占86%。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特征、分级诊疗推行进度、1+1+1模式现实状况及居民满意度和意见与建议调查。
二、结果(一)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301名上海市常住居民的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分布较合理。
其中家中已签约家庭医生的占74.51%,未签约家庭医生的占25.49%。
(二)调查对象对“1+1+1”模式的知晓程度受调查者中37.25%表示听说过并且了解上海的分级诊疗制度中的“1+1+1”模式,47.06%的受调查者听说过但并不了解。
具体指标方面对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完全了解的受调查者占比分别为15.69%和17.65%。
可见目前上海市居民对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并不高。
(三)调查对象对“1+1+1”模式的签约服务参与度情况从问卷数据发现,受调查者中家中附近有社区卫生中心的占84.31%。
25EXPERIENC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柯 妍,生于1999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读本科生,学生,研究方向为劳动与社会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课题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2003034)。
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分析及建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柯妍,卢肖云,季佳怡,刘竹君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城市医疗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
作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其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逐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过程中,不足之处日益凸显。
本文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不足,提出建议以完善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备程度;分级诊疗中图分类号:TS9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3-0025-0002一、研究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经党的相关会议通过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需要向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方向进行。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了《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2020版)》(以下简称《规范》),以此进一步约束、管理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签约服务提升质量、增加绩效。
家庭医生是城镇居民健康的守护者,对于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推进分级诊疗、满足人群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等医疗健康相关性问题,都具有重要作用。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化,需要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多维度深层次挖掘并解决签约服务的问题。
二、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宏观现状上海市家庭医生是由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1年以上,具备资质的注册全科医师和含中医类的全科医生所担任。
此外签约医生需向不同类型的符合条件的签约对象建立家庭病床,开展巡诊服务,协同、指导康复治疗师和护理人员对有需求的签约对象开展康复、护理服务等责任。
63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研究马知遥 张 强 孙沁洋 沈艺婷 李昕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本论文主要对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对现有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从研究现状、发展瓶颈等方面为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提出合理健全家庭医生制度等对策,从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开展。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策建议一、国内外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现状(一)上海市家庭医生据统计,截至2019年,上海家庭医生“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居民已超700万人,二三级医院平均每月为家庭医生优先预留13.8万个门诊号。
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仍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团队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使该模式无法进行更深入的完善阶段。
因此需要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大数据时代背景,探索出一条适合上海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路径。
(二)国外家庭医生比起国外初步发展阶段,英美等西方国家家庭医生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实施,至今已拥有完善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和制度。
在英国,医疗服务系统由家庭医生—地区医院—专科医院组成。
其家庭医生服务按英国国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由总额预算以及按人头预付两种制度构成。
低投入、高回报,且医生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待遇良好,国民医疗的补贴力度大,由此更能激发英国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活力。
而在美国,医疗服务市场化是其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最大特点。
该制度由政府和保险保健机构牵头实施,具有浓烈的经济色彩。
也因美国这种特有制度使家庭医生服务系统责任到人,促进了美国家庭医生模式的健康发展。
二、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证研究本论文主要以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例,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调查上海市家庭医生现状及签约意向,进而分析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运行过程中的疑难点。
由调查结果所得,群众每年医疗开销费用53.1%在1000元以下,32.74%在1000-3000元。
家庭医生负责制在我国发展的优缺点“家庭医生制”是指通过签约方式,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维护的服务制度。
2012年,上海家庭医生制试点扩展到上海市17个区县,并于2020年基本建立起家庭医生制。
与私人医生差别:家庭医生按国家政策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1个医生要服务800-1000户签约家庭,所以家庭医生并不是以提供上门和个性化服务为主的私人医生。
家庭医生制发展过程:家庭医生制度的构建是上海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的第二次革命。
上海从2011年起,在长宁、闸北等十个区域率先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的试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截至到今年4月底,试点覆盖了这十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2家,服务站387家,村卫生室597家,家庭医生共接诊了110多万人,占签约居民总数的一半以上。
家庭医生制制度优点:家庭医生制促使家庭医生成为家庭的健康朋友,不仅单纯治疗家庭成员的疾病,还会主动来帮助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家庭医生制度的构建仍然面临着家庭医生数量总体不足,医保人士等等配套政策有待跟进等一些瓶颈的问题,但是前期的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使试点地区的居民在有医疗需求或者问题的时候可以首先寻求家庭医生的帮助,获得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大大提高居民卫生服务的可行性。
一些常见并多发病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内加以解决,减少了患者奔波往返于各家医院的无序情况的出现。
通过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动态健康管理可以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更重要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费用仅仅是二、三级医疗机构的40%,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
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契约式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协调、可及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倡导社区首诊,是改变医生坐诊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1]。
2011年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试点单位,通过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已经建立起了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契约式服务新格局,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的健康管理服务,但在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和瓶颈,现将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如下。
1 存在的问题1.1 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朱泾社区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以居(村)委会为范围、以签约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内容的新型服务模式。
实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后,对全科医生来说,工作量明显增加,投入的时间更多,凸显出社区全科医生数量的严重不足和人员缺乏。
以朱泾社区目前的人口情况,现有户籍人口10.7 万,按照1 名全科医生签约2 500 名服务对象的上限来计算,需要43 名全科医生,而现在朱泾社区注册的全科医生仅23 名。
没有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制服务也就难以推开。
1.2 与居民签约困难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坐堂门诊”的做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
但是“家庭医生制服务”这样一个新名词,新事物,广大社区居民目前还不能接受,他们还是停留在有病“看医生”的传统就医观念上。
所以当全科医生与他们签约时,表现出不理解、不信任、不接受的态度,轻则婉言谢绝,重则拒之门外。
另外家庭医生制服务又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益处,享受到多少优惠和方便,在他们心中至今还是个问号,尤其是与城镇居民的签约工作,更加困难。
1.3 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2008 年朱泾社区成立了10 个全科团队,每个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组成,按照居住区域划分责任片区的原则,对重点人群如80 岁以上老人、离休干部、慢性病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等进行随访,每周到村卫生室半天开展医疗咨询、健康教育等工作,属于个体对群体的服务。
上海市开展家庭病床服务SWOT分析
刘凤宇;王晓栋;王伟;青麟岚;于慧敏;赵新平;严非
【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年(卷),期】2024(38)4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其他地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以SWOT分析为框架,探讨上海市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
结果: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的优势在于服务网络完善,质量控制管理完善,患者经济负担小、满意度高;劣势在于缺少诊疗规范,人力资源缺乏,针对医护人员的激励不足,未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机遇在于居民对服务的需求量大,政府政策支持;威胁在于对家庭病床服务的宣传不足,居民对家庭病床服务的质量要求高。
结论:上海市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应增强服务能力,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家庭病床服务,加快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并争取更多的医保政策支持。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刘凤宇;王晓栋;王伟;青麟岚;于慧敏;赵新平;严非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新起点康复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
【相关文献】
1.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SWOT分析
2.家庭病床服务开展的SWOT分析
3.完善家庭病床管理体制,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上海市家庭病床现状和发展的建议
4.上海市基层社区家庭病床中医药服务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5.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现状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