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土路基施工技术交底
- 格式:docx
- 大小:66.36 KB
- 文档页数:10
石灰土底基层安全生产技术交底一、背景介绍石灰土底基层是指在施工现场,在地下挖坑、开挖井等工作之后,先向井内倾倒石灰土填充,然后在上面进行其它的工程建设。
这种工程建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矿山、地铁、隧道、水电等工程领域。
石灰土是一种具有较强附着力和渗透性的材料,可以起到固定土壤、增强基础强度等作用。
但是,在进行石灰土底基层施工时,应当注意安全生产问题,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石灰土底基层施工的安全问题在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以下的安全问题:1. 排水问题石灰土具有较强渗透性,容易吸收地下水和桥下水。
因此,在进行石灰土底基层施工时,需要进行排水措施。
否则,当湖水淤积时,会导致施工现场发生塌方等意外事故。
2. 料运输问题石灰土底基层施工需要大量的石灰土,料运输是其中重要一环。
应当严格控制料车数量,避免大量的车辆在施工现场操作,造成粉尘污染,影响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健康。
3. 传输系统问题石灰土底基层施工中,使用的传输系统应当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确保运行平稳。
传输过程中应当注意防止料管堵塞、搅拌柱、搅拌块脱落等现象的发生。
4. 作业安全问题在进行石灰土底基层施工时,需要注意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
应当设置安全围栏、出入口标志等,避免施工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同时,施工现场应当配备扬尘处理设备、通风设备,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三、石灰土底基层施工的安全措施为了确保石灰土底基层施工的安全,应当采取如下的安全措施:1. 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施工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个体工商户等各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并建立安全检查和考核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在施工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2. 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在石灰土底基层施工中,应当选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例如远程操作控制、自动化控制等,避免工人暴露在危险面前,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3.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警戒线、安全围栏、出入口标志,并配备警示灯、扬尘处理设备等,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石灰土路基施工技术交底概述石灰土路基施工技术是在路基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石灰土材料进行加固和处理的一种施工技术。
在路基建设中,石灰土材料可以提高路基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达到更好的工程效果。
施工材料•石灰土在石灰土路基施工中,石灰土是最主要的材料之一。
石灰土是一种将生石灰和土壤混合制成的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水和耐久性,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在石灰土施工中,水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在加入石灰土后需要充分混合水进行反应,使石灰土能够有效的固结土壤。
•石子和沙子在石灰土路基施工中,如果需要进行路面铺设,石子和沙子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材料。
石子作为强化材料提高路面的硬度和承重能力,沙子则作为填充材料来填充路面凹凸不平的地方。
施工方法1. 基床处理在石灰土施工前,需要对基床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质量。
具体处理方法包括:•清理基床清理基床是指清除基床表面的杂物和碎石,使其表面平整。
这是石灰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压实基床在清理基床后,需要使用压路机或其它压实设备进行基床的压实,以提高基床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制造坑槽在压实基床后,可以制造坑槽来保证石灰土能够均匀分布。
制造坑槽的深度应该为10cm。
2. 石灰土配合比在石灰土施工中需要一定的配合比,以提高强度并保证施工质量。
石灰土的配合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保持石灰土的含量在8%-10%之间。
3. 施工工艺在配合好石灰与土壤后,需要进行充分混合,直到土壤与石灰均匀。
此时应加入适量的水,继续进行充分混合,直到石灰土材料达到均匀饱湿状态。
在制备石灰土材料后,需要使用摊铺器将其摊铺在基床上,直至石灰土覆盖整个基床面。
此时需要使用振动器将其进行一定压实,以提高其稳定性。
如果需要进行道路铺设,则需要在石灰土表面覆盖一定厚度的石子和沙子,然后使用压路机进行铺设压实。
注意事项在石灰土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在制备石灰土材料时,应使用适当的石灰含量和水量,以保证石灰土材料达到均匀饱湿状态。
12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交底.范本1:一、施工技术交底内容1.1 项目背景1.2 工程要求1.3 施工基本原则1.4 施工工艺流程1.4.1 预处理1.4.2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1.4.3 施工质量控制1.5 施工设备和材料要求1.5.1 设备要求1.5.2 材料要求1.6 安全措施1.6.1 施工安全要求1.6.2 应急预案1.7 施工时间计划1.7.1 施工阶段划分1.7.2 施工时间安排二、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内容详见附件清单。
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 石灰土石灰土指含有较高的石灰质地的土壤,主要成份为石英、硅质和石灰质。
2. 底基层底基层指施工地点下方的基础层,普通用于提供施工建造物所需的稳定和坚固的基础。
3.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指一项施工工程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完成的过程。
4.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范本2:一、施工技术交底内容1.1 项目背景1.2 工程要求1.3 施工基本原则1.4 施工工艺流程1.4.1 石灰土底基层预处理1.4.1.1 清理工作面1.4.1.2 基层强度检测1.4.1.3 补强处理1.4.2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1.4.2.1 石灰土配置1.4.2.2 石灰土摊铺1.4.2.3 石灰土压实1.4.3 施工质量控制1.4.3.1 砂浆配合比控制1.4.3.2 施工现场检测与监控1.5 施工设备和材料要求1.5.1 设备要求1.5.1.1 石灰土配置设备1.5.1.2 压路机1.5.2 材料要求1.5.2.1 石灰土1.5.2.2 补强材料1.6 安全措施1.6.1 施工安全要求1.6.1.1 安全防护制度1.6.1.2 灭火器材配置1.6.2 应急预案1.6.2.1 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1.6.2.2 紧急疏散和救护措施1.7 施工时间计划1.7.1 施工阶段划分1.7.1.1 阶段一:预处理阶段1.7.1.2 阶段二:石灰土底基层施工阶段二、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清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年月日表:工程名称分部工程道路工程分项工程名路基工程称交底内容:清表、路基开挖、路基石灰灰土填筑、管涵、质量及安全及环保措施一、路基施工概况沿河路以填方为主,表层覆土主要为耕土,局部为杂填土及淤泥质土,下部一般为可塑~硬塑状黏土。
填方路基路堤边坡坡率采用1:1.5,挖方路基边坡采用1:1.5,同时设置梯形土质边沟。
(1)本道路路基设计:机动车道路基:路床顶以下80cm,采用6%石灰改良土填筑;人行道路基:路床顶以下30cm,采用6%石灰改良土填筑。
路基设计采用②层粉质黏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10kPa,若清表后开挖至设计路床底为非合格土,不可作为路基持力层,需进行地基处理。
(2)特殊路基设计(地基处理)本道路设计采用挖除换填法处理软弱地基,处理范围为路床底面以下杂填土、耕土及淤泥土。
杂填土、耕土路段挖除全部软弱地基土后采用石灰土换填,沟渠段淤泥质土清除干净后采用透水性好的碎石换填。
填方段落从路堤坡脚外侧一定距离开始下挖(具体见相应标准图),换填层开挖坡比1:1,从设计深度开始分层铺设换填材料,分层碾压密实,分层铺设厚度应与压实机具的压实功能相匹配,其压实度应满足相应道路要求。
(3)四、安全环保措施1、安全管理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由项目部定期组织安全学习、安全检查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设立专职安全员并建立24小时旁站制度,及时纠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现的不安全苗头。
(3)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考核,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必须配戴安全帽。
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
(4)路基机械化施工要注意人员、机械安全,施工机械要定期维护保养及相应设备合格证,不可带“病”作业,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得上机操作。
(5)施工场地的油库、料库、变电站等其它高大建筑,设置防雷设施,定期检查接地电阻,防止雷击。
(6)加强防雷电,防火,防洪教育,建立防洪组织,配备消防设施,场地周围要设置防火带。
灰土路基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准备1、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及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及施工难易度进行人员和机械配备。
2、利用经测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根据图纸设计中桩坐标和路面高程放出下承层路基中线及两侧坡脚线。
3、检查下承层的平整度、压实度、横坡度、路基宽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人员:管理人员8人,技术人员6人,机械操作手20人,其他人员8人。
5、机械:推土机2台,挖掘机3台,铧犁2台,旋耕机3台,装载机2台,平地机1台,三轮压路机(21-25T)2台,振动压路机2台,小型路拌机4台,运输车辆8辆。
6、准备素土:土源采用1#取土坑土。
7、石灰准备:进场石灰质量符合Ⅲ级以上石灰技术指标。
进场后集中堆放消解,石灰在使用前7天消解完成。
8、计算材料用量:用灰量计算:本次用灰量为:9632×0.2×1.71×0.94×0.05/1.05=147.5吨,每平方用灰量为15.3kg=147.5×1000/9632。
现场运输车辆每车载重为5吨,即每车可铺设5000/15.3=326.8平方米,由此可知现场打10×32=320平方米<326.8平方米的方网格,可以满足要求。
用土量计算:本段作业长度为301m,压实厚度20cm,松铺系数按1.22考虑(松铺系数=松松铺厚度/压实厚度),则本段用素土方量为:9632×0.2×1.22-147.5=2202.7m3。
每车能够装土4 m3,则在下承层上土前每车土的网格面积尺寸为:4/2202.7×9632=17.49 m2,即从横断面将路基分成8道,每道宽32/8=4m道,每道纵向打一条白灰线,然后以k57+400起每4.5m横向全宽打设白灰线,形成4.5m ×4m网格,每个网格倒1车土。
9、上土前以k52+980为起始桩每20米一个桩测量下承层高程,上土翻松后测量碾压前后高程计算松铺系数。
石灰土底基层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太行大街城市快速路系统工程第三标段道路工程K16+440- K21+780,全长5340米,底基层20cm 掺灰改良土(掺石灰10%),石灰土设计弯沉233、压实度,96%、。
二、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1.原材料试验(1)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下列试验: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击实试验(2)如使用碎石、碎石土、砂砾、砂砾土等级配不好的材料,宜先改善其级配。
(3)检验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2.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按土壤种类及石灰质量由实验室确定配合比。
确定石灰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施工前进行l00m试验段施工,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效果、压实虚铺系数和施工方法。
2.2 材料要求1.土(1)稍具粘性的土壤(塑性指数大于4)砂性土、粉砂土、粘性土均可使用;以塑性指数10~15的粘性土为宜;用石灰稳定无塑性指数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时,应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使用塑性指数偏大的粘性土时,应进行粉碎,粉碎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2)土的有机含量超过10%,硫酸盐含量超过0.8%时不宜用石灰稳定。
(3)使用特殊类型的土壤如级配砾石、砂石、杂填土等应经试验决定。
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以下要求:用于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基层应不大于30%;用于次干路基层应不大于35%。
2.石灰、水和掺加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石灰宜用1~3级的新灰。
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解石灰应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的含量,决定使用办法。
考虑具体情况建议使用袋装熟石灰、磨细的生石灰,不宜在现场消解块灰,必要时对熟石灰进行筛分处理(10mm方孔)。
生石灰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钙质和镁质消石灰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
石灰进场必须按批次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石灰土技术指标注:硅、铝、镁氧化物含量之和大于5%的生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指标,Ⅰ等≥75%,Ⅱ等≥70%,Ⅲ等≥60%;(2)水:凡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石灰土施工。
路基工程石灰土施工技术交一、试验段概况试验段桩号为K2+070~K2+170右幅,长度100米,结构层次为96区第一层石灰土。
二、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准备下承层→运输摊铺素土→含水率检测→摊布石灰→拌和→平整→碾压→养生。
三、备料(1)在土场取土前,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
集料中的超规格尺寸颗粒设法粉碎或予以清除,使其颗粒满足最大粒径要求。
(2)在预定的深度范围内采集集料,根据土的干湿状态采用平面开采或立面开采的方法,以保证运送到施工现场的素土含水率适当。
(3)石灰在存放场地集中消解并堆放。
堆放时间较长时,则用土、塑料布或其他料覆盖封存。
生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
每吨生石灰消解需要用水量一般约为500~800kg。
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免过干飞扬污染环境,但也不能过湿成团而造成使用困难。
(4)计算材料用量:根据该路段石灰改善土层的宽度、厚度及干密度,计算需要的材料用量。
6%灰土质量比为6:94,通过试验室称重配制,然后用配制好的灰土做标准击实试验,得出灰土最佳含水量和压实度。
再根据压实度算出每立方米石灰土实方质量为1.68吨。
计算单位体积中各种材料用量石灰:1.68×0.06=0.101吨土:1.68×0.94=1.579吨计算每平方米土需要的消石灰用量:1.68×1×1×0.2×0.06=0.02016吨体积为:0.02016÷0.65=0.031方布灰厚度为:3.1cm四、摊铺石灰石灰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摊铺,在铺好土的路段上,用压路机先碾压一遍,用平地机整平,使其表面平整,具有规定的路拱,备灰前事先在灰条位置标出两条灰线,以确保灰条顺直。
铺灰前在灰土的边沿打出格子标线,然后用人工将石灰均匀地铺撒在标线范围内。
五、拌和(1)拌和采用路拌机拌和,拌和深度达到改善土层底,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操作手调整拌和深度,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拌和时应破坏下路床1cm厚的表面,以利上下层粘结。
石灰土底基层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太行大街城市快速路系统工程第三标段道路工程K16+440-K21+780,全长5340米,底基层20cm掺灰改良土(掺石灰10%), 石灰土设计弯沉233、压实度,96%、7 天强度0.4Mpa。
二、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1 .原材料试验(1) 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下列试验: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击实试验(2) 如使用碎石、碎石土、砂砾、砂砾土等级配不好的材料,宜先改善其级配。
(3) 检验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2.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按土壤种类及石灰质量由实验室确定配合比。
确定石灰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施工前进行l00m 试验段施工,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效果、压实虚铺系数和施工方法。
2.2 材料要求1 .土( 1 )稍具粘性的土壤(塑性指数大于4)砂性土、粉砂土、粘性土均可使用;以塑性指数10~15的粘性土为宜;用石灰稳定无塑性指数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时,应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使用塑性指数偏大的粘性土时,应进行粉碎,粉碎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2)土的有机含量超过10%,硫酸盐含量超过0.8%时不宜用石灰稳定。
(3)使用特殊类型的土壤如级配砾石、砂石、杂填土等应经试验决定。
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以下要求:用于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基层应不大于30%;用于次干路基层应不大于35%。
2.石灰、水和掺加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石灰宜用1~3 级的新灰。
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解石灰应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的含量,决定使用办法。
考虑具体情况建议使用袋装熟石灰、磨细的生石灰,不宜在现场消解块灰,必要时对熟石灰进行筛分处理( 10mm 方孔)。
生石灰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钙质和镁质消石灰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
石灰进场必须按批次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掺加料:利用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0.6倍分层厚度,且不大于100mm ,掺人量根据试验确定。
石灰土施工技术交底1.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XXX工程,位于XXX地区,主要包括XXX栋建筑物、XXX配套设施等。
工程占地面积X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本工程基础采用石灰土基础,现就石灰土施工技术进行交底。
2. 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确保石灰、砂、土等材料符合规范要求,质量可靠。
2.设备准备:搅拌机、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等施工设备。
3.人员准备: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4.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的技术规范,了解工程特点及施工要求。
3. 施工工艺1.施工顺序:先进行场地平整,然后进行石灰土分层施工,最后进行压实。
2.配料比例:根据设计要求,石灰、砂、土的配合比为XX:XX:XX。
3.搅拌:将石灰、砂、土按照配合比进行均匀搅拌,确保混合充分。
4.铺设:将搅拌均匀的石灰土分层铺设,每层厚度不得大于XX厘米。
5.压实: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确保石灰土密实。
6.养护: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XX天。
4. 质量控制1.材料验收:对进场的石灰、砂、土等材料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2.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配料比例、压实度等。
3.验收标准: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5. 安全文明施工1.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安全操作规程,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做好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现场整洁,遵守环保规定。
6. 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
2.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进度。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7. 施工协调1.与其他专业工程师密切配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及时与甲方、监理沟通,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8. 施工资料1.做好施工记录,及时整理并归档。
2.保存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图纸、资料等,以备查阅。
9. 施工期问的保养及维护1.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保养,确保石灰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