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意境2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894.98 KB
- 文档页数:37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词中描绘的是赤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追思。
这首词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更以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而引人深思。
一、意象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包括大江、浪花、乱石、惊涛、雪、故垒等。
这些意象构建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以大江的东流和浪花的淘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
千古风流人物,即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花淘尽,暗示了英雄的命运和功绩最终都会被历史遗忘。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用赤壁的陡峭、惊险和浪花比喻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这种描绘使人感受到赤壁的壮丽景色,同时体会到历史的惊涛骇浪。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描绘了赤壁的历史背景,他特别缅怀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
周瑜是古代英雄的代表,他的才情和胆略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此处,诗人通过对周瑜的追思,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这些意象在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大江东去”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浪花淘尽”则象征着英雄人物的命运和功绩终将被历史遗忘。
而“乱石穿空”和“惊涛拍岸”则象征着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二、意境分析壮丽与雄浑:这首词以赤壁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壮丽而雄浑的画面。
大江的东流、浪花的淘尽、乱石的穿空、惊涛的拍岸等景象,都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敬仰。
豪放与悲凉:词中的语言豪放而激昂,诗人以赤壁为舞台,缅怀古代英雄,思考历史和现实。
这种豪放与悲凉的交织,使这首词充满了激情和深度。
诗人的豪放体现在他对赤壁的生动描绘和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上;而悲凉则体现在他对历史的无情反思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上。
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反思: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对赤壁的历史背景和三国时期周瑜的追思,表达出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诗歌的形象:意象和意境教学目标:1、积累意象意境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分析意象意境的基本方法。
3、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析意象意境的基本方法。
2、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精讲点拨一、知识点指津(一)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三)认知理解意象和意境例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参考答案】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例二: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 [宋]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写于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职的杨徽之与郑起都被贬到边远地方做小官。
★纪昀称这首诗“情韵并佳”,诗歌的颔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赞赏。
颔联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用茂林修竹、淡淡的烟雾、缤纷的落花、稀疏的雨丝、近村远寺等描绘出一幅凄清幽寂的郊外风景图。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方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
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和意境剖析1. 引言《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集,被誉为宋代文人高逸之作。
本文旨在对其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剖析,探讨作者通过丰富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
2. 意象分析2.1 自然意象《古诗十九首》中常常运用自然意象,通过描绘山水、花草、季节等元素,塑造出独特而生动的形象。
2.1.1 山水景色作者以卓越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美。
例如,在《登鹳雀楼》中,柳宗元运用了丰富的山水意象来表现楼阁巍峨壮丽之景。
2.1.2 花草植物古诗中常常出现各种花草植物形象,如《静夜思》中的月下松柏,《春江花月夜》中的牡丹等。
这些花草植物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视觉效果,丰富了诗歌的意象。
2.2 形式意象《古诗十九首》中还经常利用形式意象,通过描绘事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来表达思想与感情。
2.2.1 建筑物许多古诗运用建筑物形象,如《静夜思》中的庐舍,《登鹳雀楼》中的楼阁等。
这些建筑物既作为景观存在,又承载着作者对生活、人情、历史等方面思考的寓意。
2.2.2 色彩和光影古诗十九首中经常运用色彩和光影意象来烘托氛围和表达情感。
比如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巧妙地利用色彩和光影描述了春江之美。
3. 意境剖析3.1 审美享受通过精致而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生活等元素的包容,古诗十九首营造出一种优雅而高尚的审美情趣。
读者在欣赏这些意象时会被带入一个美好而宁静的境界,感受纯粹的审美享受。
3.2 情感表达《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和意境不仅仅是描绘物象,更重要的是通过意象来传递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这些意象通常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以让读者共鸣,引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3.3 思想寄托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与意境还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寄托。
例如,在《诉衷情·春晓》中,柳永以春天的到来形容了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恋之情。
4. 结论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借助自然、形式等丰富而具体的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独特而深入人心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