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淋浆细胞形态学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0
【看图识血细胞】异淋专场2月5日星期一很详细彩图1解答:淋巴细胞(左),异型淋巴细胞(右)。
左边细胞胞质呈淡蓝色(略带灰)而没有中性颗粒,胞体也不大。
右边细胞的胞体大、胞质较深蓝且较多、染色质较粗,这些都是异淋的特点。
而早幼红细胞胞核圆形、染色质较细,核常居中,血片出现早幼红细胞的概率远远低于异淋。
彩图17解答:异型淋巴细胞(左)和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右,分2叶)。
异型淋巴细胞胞核凹陷,染色质较粗,胞质较多且蓝色。
嗜酸性粒细胞可见颗粒减少,但嗜酸性颗粒颜色较典型。
彩图48解答:异型淋巴细胞。
该细胞胞体较大,胞质也较丰富、深蓝色(这点与单核细胞不同),胞核较大,染色质较粗(但比成熟淋巴细胞细些,比幼稚细胞染色质粗些)。
彩图95解答:异型淋巴细胞。
该细胞胞体较大,胞质较多,蓝色(边缘深蓝些),核染色质较粗,无折叠。
如果这个细胞的胞质更蓝些就很典型了。
彩图102解答:异淋。
其胞核、胞核较大,染色质较粗,不像浆细胞而是浆细胞型异淋。
外周血中出现浆细胞一般为成熟浆细胞,其核小、染色质更粗,核浆比更小。
应注意鉴别两者。
彩图104解答:淋巴细胞。
该细胞胞体、胞核均较大,胞质也较多但不呈深蓝色(只是边缘较深蓝),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归淋巴细胞较好,可能它是受应刺激后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还够不上异淋,不过在异淋较多的涂片中可考虑归异淋。
异淋与受刺激淋巴细胞的划分界限不清,所以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
彩图129解答:异淋。
大家应该已经逐步掌握了异淋的一些主要特征了。
彩图154解答:异淋。
该细胞还是一个核,只不过呈哑铃形而已,也不是浆细胞。
浆细胞的胞质可以与它相似,但胞核应更小、更致密且常圆形。
至于单核细胞,其胞质很不像,胞核也无折叠,只是染色质较疏松。
彩图157解答:(大)淋巴细胞。
其胞质有裙边样结构并不代表是异淋,这样的淋巴细胞在一般血涂片中还是比较常见,不要归异淋哦。
彩图173解答: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型)。
外周血出现的浆细胞一般为成熟阶段。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淋病双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淋病双球菌的接种、培养和观察方法。
2. 学习淋转实验的操作技巧,观察淋病双球菌在鸡胚尿囊腔中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原理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具有淋转特性。
淋转实验是淋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将淋病奈瑟菌接种于鸡胚尿囊腔,观察其在尿囊腔内的生长情况,以判断淋病奈瑟菌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1. 淋病奈瑟菌标准菌株2. 新鲜鸡蛋3. 无菌培养皿、接种环、移液器4. 鸡胚尿囊腔接种针5. 酚红指示剂6. 紫外灯、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新鲜鸡蛋置于37℃温箱中孵化,选取第3天鸡胚备用。
(2)将淋病奈瑟菌标准菌株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18-24小时。
2. 接种(1)将培养好的淋病奈瑟菌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制成菌悬液。
(2)取无菌接种环,蘸取菌悬液,滴入鸡胚尿囊腔内。
3. 培养与观察(1)将接种鸡胚置于37℃温箱中孵化,观察鸡胚的生长情况。
(2)在第2天和第3天,分别用无菌酚红指示剂滴入鸡胚尿囊腔,观察颜色变化。
(3)在第4天,将鸡胚取出,用无菌剪刀剪开尿囊膜,观察尿囊腔内的淋病奈瑟菌生长情况。
4. 结果分析(1)若鸡胚尿囊腔内出现红色,表明淋病奈瑟菌在尿囊腔内生长,实验结果为阳性。
(2)若鸡胚尿囊腔内无红色出现,表明淋病奈瑟菌未在尿囊腔内生长,实验结果为阴性。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鸡胚尿囊腔内出现红色,表明淋病奈瑟菌在尿囊腔内生长,实验结果为阳性。
六、实验讨论1. 淋转实验是淋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2. 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避免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3. 鸡胚尿囊腔接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淋病奈瑟菌的分离与鉴定。
4. 实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表明淋转实验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淋病奈瑟菌的接种、培养和观察方法,学会了淋转实验的操作技巧。
浆细胞免疫分泌疾病IMMUNOSECRETORY DISORDERS免疫分泌疾病的共同特征为单克隆性免疫球蛋⽩分泌细胞增⽣。
这些细胞为浆细胞或淋巴细胞,产⽣单种免疫球蛋⽩或其多肤亚单位,⽽在⾎清和尿中作为单克隆蛋⽩(M蛋⽩)被发现。
诊断需综合形态学、免疫学以及临床资料。
表14为WHO修订的造⾎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案有关免疫分泌疾病分类[109]。
不同类型的免疫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或单克隆蛋⽩也不同。
表14免疫分泌疾病分类(临床和病理学亚型)浆细胞⾻髓瘤(多发性⾻髓瘤)浆细胞⾻髓瘤亚型浆细胞⽩⾎病冒烟性⾻髓瘤惰性⾻髓瘤⾻硬化性⾻髓瘤(POEMS综合征)可⼘分泌性⾻髓瘤浆细胞瘤⾻孤⽴性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Waldenstrom' s巨球蛋⽩⾎症(免疫细胞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重链病(HCD)γHCDµHCDαHCD免疫球蛋⽩沉积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系统性轻链病POEMS: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内分泌病,M蛋⽩以及⽪肤改变等。
浆细胞⾻髓瘤(多发性⾻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Multiple Myeloma)浆细胞⾻髓瘤是最常见的免疫分泌疾病,是以肿瘤性浆细胞多处⾻髓浸润,伴有⾎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病为特征(338-344)。
当怀疑⾻髓瘤时应进⾏以下分析(339):⾎清和尿蛋⽩电泳蛋⽩免疫固定或免疫电泳⾎清和尿蛋⽩定量放射性⾻扫描⾻髓检查⾻髓异常浆细胞增加,或浆细胞瘤伴有⾎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病,和/或放射性⾻扫描溶⾻性病变等均是建⽴诊断的参数(339,341,345,346)。
在不同诊断标准中,必需的浆细胞最低⽐率和单克隆蛋⽩的量有所不同[342,346]。
即使已有可靠的免疫学和放射性⾻扫描的证据,也常采⽤⾻髓检查来确定诊断和估计病变程度,许多病例甚⾄仅靠⾻髓检查就可做出诊断。
对于恰当的评估穿刺涂⽚和活检切⽚两者都是必须的,⼤多数情况下两者都能独⽴做出诊断,但有时仅其中之⼀有确切证据。
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病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最早由美国病理学家Benjamin Castleman于1954年首次描述而得名。
它通常被分为多种亚型,其中包括浆细胞亚型。
浆细胞亚型是Castleman病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淋巴组织中浆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本文将重点探讨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病理特点,并讨论其对临床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Castleman病的治疗与管理仍面临挑战,因此深入了解其病理特征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Castleman病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
接着将详细探讨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特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表现。
最后,将分析浆细胞亚型病理的特点,包括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临床案例的探讨,旨在提高对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浆细胞亚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挑战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病理学特点,系统总结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将来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正文2.1 Castleman病概述2.2 浆细胞亚型特征浆细胞亚型是Castleman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形态学特征:浆细胞亚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增生的浆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核分裂活跃,核染色质明显增多。
2. 细胞表面标记物:浆细胞亚型通常表达CD20、CD38、CD138等浆细胞标记物,这些标记物的阳性表达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浆细胞性质。
实验诊断学-骨髓检查课后练习题(后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骨髓穿刺术禁忌症()A. 发热B. 白细胞减少C. 皮肤粘膜出血点D. 血友病E. 骨骼疼痛2、骨髓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有紫蓝色核仁1-2个;胞浆呈深毛蓝色,不透明,常有伪足,见于()A. 原粒细胞B. 早幼粒细胞C. 幼单核细胞D. 幼淋巴细胞E. 原单核细胞3、下列哪项对确诊急性白血病最具价值()A.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B. 外周血片分类中无幼稚细胞C. 肝、脾肿大D.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比例增高E. 有发热及出血征象4、柴捆样Auer小体可见于()A. 原粒细胞B. 早幼粒细胞C. 幼单核细胞D. 幼淋巴细胞E. 淋巴细胞5、正常骨髓细胞外铁为()A. (-) ~ (+)B. (+) ~ (++)C. (++) ~ (+++)D. (+++) ~ (++++)E. (++++)6、骨髓像表现为“核老浆幼“的贫血()A. 缺铁性贫血B. 巨幼细胞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溶血性贫血E. 急性失血性贫血7、巨幼细胞贫血最主要的血液学特征是()A. 大细胞性贫血B. 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C. 血红蛋白降低D. 骨髓内红系明显增生,可见巨晚幼粒细胞和巨杆状粒细胞E. 血小板降低8、对于MM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的是()A. 血沉加快B. 骨髓内有大量异常浆细胞C. X线示广泛骨质疏松D. 血清钙增高E. 血清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9、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最主要的区别是()A. 贫血程度B. 病程长短C. 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阶段D. 出血程度E. 周围血白细胞数目的多少10、血小板产自于()A. 原巨核细胞B. 幼巨核细胞C. 颗粒型巨核细胞D. 成熟型巨核细胞E. 裸核型巨核细胞11、骨髓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反应强阳性,见于()A. 急淋白血病B. 急单白血病C. 急粒白血病D. 红血病E. 巨核细胞白血病12、骨髓中细胞从原始到成熟,胞体均由大变小,唯一例外的是()A. 红细胞系B. 浆细胞系C. 单核细胞系D. 巨核细胞系E. 淋巴细胞系13、骨髓细胞中最大的细胞是()A. 成骨细胞B. 破骨细胞C. 脂肪细胞D. 巨核细胞E. 内皮细胞14、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值(1.5 cm×3 cm面积血膜)为()A. 0-5个B. 5-7个C. 7-35个D. 100个E. 120个15、进行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先从涂片()A. 头部开始计数B. 体部开始C. 头,体交界处D. 体尾交界处E. 上或下边缘处16、原粒细胞胞浆的形态学特点()A. 量多B. 天蓝色C. 有颗粒D. 有伪促E. 着色不均匀17、鉴别类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组织化学染色是()A. PASB. POXC. NAPD. 铁染色E. A-NAE18、为了区别红白血病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实验是()A. POX染色B. PAS染色C. a-NAE染色D. 铁染色E. NAP染色19、患者,男性,30岁,头昏乏力2月,牙龈渗血2周,发热伴咳嗽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