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的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7.64 MB
- 文档页数:28
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复习思考题
1.五代两宋有哪些知名宫廷画家?各有什么代表作
品?
答案:(1)(西蜀):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黄筌,代表
作品《写生珍禽图》,代表作品黄居寀《山鹧
棘雀图》。
(2)五代(南唐):顾闳中,代表作品《韩熙载
夜宴图》。
(3)(北宋):皇帝画家赵佶,代表作品《芙蓉锦
鸡图》,《瑞鹤图》,《听琴图》。
王希孟,代
表作品《千里江山图》。
人物画家武宗元,
代表作品《元朝仙杖图》。
风俗画家张择端
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
(4)(南宋)马远,代表作品《踏歌图》。
夏珪,
代表作品《溪山清远图》。
(5)(宋代)白描大师李公麟,代表作品《五马
图》。
“减笔”写意画家梁楷,代表作品《泼墨
仙人图》。
2.《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与内容是
什么?
答案:(1)《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五代南唐的顾闳中,其内容是描绘南唐被皇帝猜忌的大臣韩熙
载,在一次夜宴中的活动场面。
(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
端,其内容是通过对清明节汴河两岸人物情
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
一些侧面。
2.试述宫廷画院的始兴过程和院体画的特点及其对它
应有有的态度?
答案:(1)宫廷画院的始兴过程:
(2)院体画的特点:a.院画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b.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
对后来的传统绘画带来很好的影响;
c.但由于讲求严格的法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
了一些画家的思想。
唐宋元明清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概述唐宋元明清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文学和艺术形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概述。
一、唐代文学艺术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文学成就辉煌。
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有诗歌、散文和戏剧。
唐诗是唐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学形式,以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为代表的众多诗人成就了千古传世的佳作。
散文方面,韩愈、刘禹锡是著名的散文家,他们的散文作品表达了对时代悲悯、社会现实的关注。
此外,唐代的戏曲艺术也很发达,如《长恨歌》、《王胡马》等都是当时的经典作品。
二、宋代文学艺术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宋代诗坛上,诗人们提倡咏史抒怀,注重结构技巧和审美效果,以苏轼、黄庭坚等为代表的文人诗派在这一时期形成。
除了诗歌,宋代也产生了大量的散文,如欧阳修、陆游、苏轼等人的散文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小说,代表作是《红楼梦》和《水浒传》,这些作品塑造了众多具有个性鲜明、形象逼真的人物形象。
三、元代文学艺术元代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转折点,由于蒙元政权的崛起,文学艺术呈现出新的面貌。
元代以沈括、赵长卿等人为代表的文人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风格,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追求艺术上的变革。
元代的戏剧艺术也有重要的发展,其中元杂剧是元代剧种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方式在当时备受欢迎。
四、明代文学艺术明代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涌现出一批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明代的诗歌以汤显祖、杨基等人为代表,他们以清新明丽的风格和典雅华美的语言吸引了大量读者。
明代也是散文的繁荣时期,杨慎、冯梦龙等人的散文作品受到了广泛赞誉。
戏剧方面,明代的京剧和昆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优秀的表演传统。
五、清代文学艺术清代文学艺术以古文复兴和戏曲改良为特点。
清代文坛上的代表作有纪昀的《四库全书》和郑燮的《杂剧》,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从“全景”到“边角”——论五代两宋山水画的构图艺术特点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的构图艺术呈现出从“全景”到“边角”的
发展变化。
全景构图是在唐代已有的构图方式基础上扩大了视角,尝试将整个自然景观呈现出来。
而在五代时期,出现了局部突出的构图方式,即“突出边角”,使画面更具深度和立体感。
全景构图追求的是全景和气势,展示自然风光的壮美和壮阔。
五代山水画家如秦观、冯延巳等都善于利用全景构图表现出云岭峰峦的气魄和天地的广袤。
例如秦观的《巨屏山图》就是一幅典型的全景构图作品,画面中数十座峰峦错落有致,极尽天地间的壮阔之美。
在较为复杂的山水画构图中,局部突出的构图方式更能表现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宋代山水画家如范宽、郭熙等就善于利用局部突出的构图方式,通过布局来达到画面的深远感和空间感。
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寒山拾得图》都是用“突出边角”的构图方式,突出山水画中的某一角落,使整个
画面更加生动、立体,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五代两宋山水画的构图艺术呈现出从“全景”到“边角”的
发展变化。
全景构图追求自然风光的壮美和壮阔,而局部突出的构图方式则更具深度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
唐宋元明清五朝美术形态比较中国五朝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时期之一。
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这五个时期各自都拥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和风格。
本文将比较这五朝的美术形态差异和变化。
唐朝美术形态唐朝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美术形态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代的画家们在绘画中掌握了充分的造型技巧,呈现了优美和谐的画面。
唐代的绘画风格非常娴熟,强调笔墨的精髓,并且显示了古代绘画审美爱好的特点。
唐造像以石刻和铜雕为主,铜制品造型更加飘逸,线条柔美,流畅自然,更加触人心灵。
宋朝美术形态宋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
宋朝美术以细致、富有几何学特点的线条、明亮的色彩结构和强烈的人文关怀为特征。
宋代著名的绘画家、书画家,如张择端、范宽、李唐、司马光、苏轼等人,均有卓越的表现力和内在情感。
宋代的青瓷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瓷器之一,采用的是薄胎、少釉、淡雅的颜色和深绿色釉料,形成深刻的艺术气质。
元朝美术形态元代的美术形态在色彩和造型上都更加鲜明,表现力更富于生动性,注重把握题材,强调表现温情、淳朴的生活。
元代的造物和意象是丰富的,其中具有叙事性和感性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
元代书法之精美技法之端,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
元代的青花瓷器采用了大量的蓝色涂料,更加注重画面的装饰性和固定的构图艺术。
明朝美术形态明代艺术风格表现了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明代绘画宏大、空灵、秀美,以笔墨、构图优美而著称。
它的艺术风格追随了北方实用主义的风潮。
明代民间文化的兴起对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发展了不少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
明代瓷器采用了多种釉料,如青花、嘉靖五彩、绿釉等,达到新高度。
清朝美术形态清代艺术形态是继明代之后的一个时期,与宋元明相比,清代的艺术形态更加天然、朴素,表现了一种朴实、恬静、穆然、含蓄的艺术气质。
清代的绘画风格又一次变得宏大、流畅,造型更大胆而具有冲击力。
清代的陶瓷器相对其他时代而言,它的瓷器的形状朴实而不凡,釉色清雅而幽深,也具备高度的装饰性。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五代、两宋的美术第一章五代、两宋的美术一、五代、十国人物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十国时江南四川战争较少所以中国第一个画院最早建立在西蜀;南唐也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周方矩、顾闳中都是南唐画院画家;曹促玄、董源、徐熙父子、西蜀画家黄筌父子等都服务于皇家画院;二、《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以多场景而又联贯一体的长卷构图自然合理的情节描绘;细致入微的人物神情成功地刻画了失意官僚韩熙载的心理矛盾及放荡不羁的生活面貌;此图有五个段落;1、听乐2、观舞3、休息4、清吹5、送别;此画把许多人物性格神态表现得十分充分生动;画面背景很少以突出人物形象;画家用屏风将画面的活动内容与情节自然而然地间隔开了是整幅画又是连环画;三、五代时期人物画;总的看来仍然继承着唐代遗风写实风格有所发展多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出现了少量水墨写意人物画;四、周文矩;江苏句容人;南唐画院翰林院待诏;擅长仕女人物画;他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风格;画风更加纤丽“于繁富尤工”用笔瘦硬战掣而多曲;作品有《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画、宫中图》等;五、王齐翰《勘书图卷》;描绘一文人在校书之余闭目挑耳的动作;画法精工细致为南唐画院体风格;六、胡环《卓歇图》;描写当时契丹部落的酋长和部属们饮宴休息的场面;七、五代、十国的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的花鸟画适应于贵族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两种学派;花鸟画道德在西蜀得到发展;唐末花鸟画家滕昌祐、刁光胤二人先后入蜀直到了促进作用;八、滕昌祐;画鹤闻名;又擅长折枝花果;九、刁光胤;善画竹石、花鸟、猫兔等题材;十、黄筌;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画院宫廷画家;擅长花鸟亦能画人物山水;黄筌绘画特点;具有富丽而并不柔媚工整但并不刻板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珍禽图、竹鹤图》等;一、徐熙;南唐金陵人;被称“江南布衣”;郭若虚说“黄家富贵、徐家野逸”说明二家艺术风格的不同;徐熙表现技法上以墨为主,即先以墨画出物体形态后添轻淡的色彩即“没骨法”;作品《雪竹图》;竹干竹叶以不同的墨色渲染作风工整精微画法灵活多样可以看出他的画风;二、五代的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三、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自号“洪谷子”;其画长于表现黄河中游两岸的大山大水崇山峻岭;用全景式构图给人一种大自然的阔大深奥雄伟壮丽的强烈感受;作品《匡庐图》传世;著有《笔法记》一文;是古代较完整而深湛的画论;阐述他对艺术创作一系列的正确见解阐述了作者对客观现实的深广感受;其中论证概括了艺术创作的六个要点;“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它发掘了古代绘画理论对山水画的迅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四、董源;字叔达江南仲陵人;早年学李思训之青山绿水后以水墨为主专画江南景色;用笔多细长圆润形如披麻;用墨破色渲染;作品有《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卷、溪岸图》等;五、溪岸图》;绢本;墨笔画;山石用长笔“披麻皴”;笔法圆润简朴气势雄厚;六、关仝;长安人;画山水学荆浩画树石学毕宏;笔法简劲而气势极壮;作品《关山行旅图轴》(画寒山枯木山店行旅;笔法粗壮雄健;所画之树有干无枝是其作品特点);七、卫贤;南唐画院画家;长于楼观、殿台、盘车、水磨等画初师好尹继昭后学吴道子;作品《高士图》淡设色;此图构图严谨树石皴染精致石上干笔点苔在画法上有所创造;八、宋代画院及艺术风格;宋代统一中国后不久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处在各地的著名画家逐渐集中起来;这样北宋画院的阵容就迅速地壮大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宋代画院画家入院时一是通过地方官吏的推荐;二是考试录取较多的是后一种办法;宁画院以画学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止亦犹科举取士取其文才角出者为优;九、北宋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十、黄居密;字伯鸾成都人黄筌之子;作品有《山鹧棘雀图》;一、赵昌;字昌之四川广汉剑南人;善画花果尤长于折枝花卉的描绘;其艺术成就来自其辛勤的写生;自号“写生赵昌”;作品《四喜图、蛱蝶图》两幅;从画中可看出其笔法灵活秀美简洁明快略施彩色而使景物清晰自然;二、易元吉;字庆一;他画猿獐花鸟是没有能比得上的;三、崔白;字子西;濠梁人;他能画道释人物;鬼神特别长于花鸟以鹅败荷芦雁等题材最为拿手;其绘画特点是;清新淡雅灵活在突破黄家绘画风格上起了很大作用;四、崔悫;崔白的弟弟字子中;亦善画;作品《竹鸥图、双喜梅》等;五、吴元瑜;字公器;开封人师崔白;神宗时为吴王府的殿直将军;六、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他19岁做了宋朝皇帝在位25年;不但擅长于花竹翎毛也能画山水人物风格;精工细致缜密富丽;作品《芙蓉锦鸡图》赵佶的书法被称“廋金体”;七、南宋的花鸟花及其画家;专画花鸟或者以人物山水擅长而又兼画花鸟者就在半数以上;南宋花鸟画家有名的如李安忠、李迪、阎中、吴炳、林椿、毛松、法常等;他们的画法有双钩有没骨有点彩有重彩有淡彩有写意有工笔等;各呈所能;影响较大的有李迪、法常、林椿;八、李迪;河阳人;李迪式画花鸟竹石颇有生意;作品《雪树寒禽图、枫鹰芦雉图、狸奴蜻蜓图、雏鸡图、木芙蓉图》等;作品生动而富有神韵;用笔严谨无束;在画风上采用工笔与粗话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格调是南宋花鸟画风改变的代表人物;九、林椿;钱塘人;工花鸟;作品《绿橘图》笔法细致色彩艳丽是写生妙作;还有《果熟来禽图》等作品;十、法常;号牧溪;南宋理宗度宗时为杭州长庆寺僧;画松竹梅兰不具形似;另外画荷鹭芦雁亦有较高水平;作品《写生蔬果图卷、法学写生卷、观音图、猿图、鹤图、罗汉图、松树八哥图》等;一、两宋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山水画到了宋代更加发达积体渐备两宋杰出的画家不以古人成法为满足都能专心研究师法造化;在表现方法上北宋南宋又有区别;北宋重视大山大水全景构图采取远取其势、近取其持的创作方法;南宋山水构图奇巧多表现山川秀丽的一角之景;二、北宋山水画及其代表作家;三、李成;字咸熙;也称“李营邱”;以山水著称以世;他的山水画被称“古今第一”;擅长描绘寒林暮霭、烟云变幻的平远景致;他的画挺劲秀润;在表现上黑色层次较多适于表现咫尺千里远景象;李成画特点;画册上有亭馆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他笔法秀润;其作品《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等;四、范宽;原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他的山水画初师荆浩李成;他学习古人也摆脱古人;重视写实以求创新;范宽山水画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善为山传神;能得山之骨;用墨深重多用雨点皴;“山顶好作密林、水陆作突兀大石”是绘画特点;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最为突出;五、《溪山行旅图》;气势磅礴、章法奇特;浑厚壮阔的关中景色如逼在目前使观者心神为之一振;六、《雪景寒林图》;描写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幅纵193.5厘米横宽160.3厘米为水墨雪景;画鹤绘群山积雪山顶枯树寒柯山石高峻雄气敦厚有冒雪出云之势凛凛寒气之感;七、郭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擅长界画;其作品有《明皇避暑图、雪霁江行图》等;八、燕文贵;画有《七夕夜市图》他山水比较有创造性善写四时景色被称“燕家景致”;九、米芾;字元章又称海岳外史;太原人;善画烟雨景色;他的山水画不求形似独创风格以水墨点成山树如烟似雨自成一派即“米氏云山”;十、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立于不败之地表现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特点;强调山水林木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强调创造优美的意境;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兼收众览”;同时师法自然;主张“饱游饫看”敢于独创;作品《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秋山行旅图》;其风格是在秀润旷中又有故能雄伟浑厚等特色;对山石树木的描绘“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著作《林泉高致集》;一、《林泉高致集》;作者郭熙;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不同季节应呈现不同意境;又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总之《林泉高致集》对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并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它是北宋以来山水画兴盛发展和众多画家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古代珍贵的画论之一;一、王诜;字晋卿太原人;擅长画枯树寒林也能作金碧山水;作品《渔村小雪图卷》;钩皴深重完全是李成画派;二、王希孟;作品《千里江山图》;画法精密细致;色彩厚重耀眼夺目;三、南宋山水画及代表画家;南宋山水画更致力于优美意境的创造笔墨简练有力构图大胆奇巧取其一角之景描写秀丽江南风光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画家李嵩《西湖图》夏圭《西湖柳艇图、钱塘观潮图》陈清波《西湖春晓图》;四、李唐;字晞古河阳人;擅长于人物、山水、又长于画牛;作品《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李唐山水初师李思训但更多的是取法于荆浩同时也受范宽影响;其作品古朴苍劲山石作斧劈皴;积墨深厚是其平日本色;有时画树全用焦墨;故有“点漆”之喻;在构图上写峰峦径路林桥野物;都能阴郁苍茫写深山万壑;气势磅礴;既是冈峦郁盘峭壁悬崖又是苍松叠翠;他的山水画对祖国的河山作了无限的赞美;五、刘松年;钱塘人;其笔意皴法都取法李唐;风格在强劲中显出清丽细润工整不苟的独特风格;作品《四景山水》;六、马远;字遥你号钦山;先世河中人;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致;当时被认为是“院中独步”;马远山水多作劈皴、水墨苍劲虽不作层层渲染但强调浓淡层次的变化所以能远近分明与同的夏圭号称“马夏”;马远在笔墨运用上喜用焦墨作树石以大斧劈皴带水墨浑染画山石;质感很强;山石峭拔方硬树木瘦插如屈铁;特点是形成了一种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风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作品《踏歌图、寒江独钓图、水图、梅石溪凫图》等;马远的画较坚浑朴造型险奇画树多加叶;七、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多用秃笔点笔画山石水墨渲染浑融一体;浓淡干湿变化丰富;被称谓带水斧劈皴或拖泥带水皴用以表现风雪烟雨的江湖景色十分得体富有苍茫淋漓浑厚秀润的效果;善作长卷山水;作品《长江万里图、江山清远图、溪山无尽图》;八、两宋的人物画及代表画家;宋代的人物画不权注意到形象结构的正确合理而且力求深化人物的内容刻画;白描人物画法在宋代也开始兴起;李公麟道德扫除粉黛其画具有高雅清淡的特点;九、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工人物佛像是北宋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对传统绘画信得过大量临摹尤工人物;重视写生敢于独创;在画法上以白描著称把原来用于“勾粉本”的画法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作品《临韦偃牧放图、五马图、维摩诘像、九歌图、免胄图》等;十、武宗元;字总之河南白坡人;擅长壁画;画法师吴道子;总领“玉清昭应宫”道教画创作;其作品《朝元仙仗图》人物都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而又有丰富的变化;一、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善画讪桥径郭舟船车轿;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描绘是从城市郊野开始;表现了不同职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的特征;是一幅内容非常丰富并有高度历史真实性的艺术巨作;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巧妙地运用了组织高潮和虚实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富有变化又能引人入胜表现和突出了主题;二、辽、金、西夏绘画及画家;胡?;耶律倍;陈升等;三、胡?;契丹人;所画用笔清劲;凡画驼马尾人衣毛毳以狼豪缚笔去疏宣使能纤健;作品《卓歇图>四、耶律倍;字图欲契丹人;善画辽国人物;其作品骨法劲快不良不驽;作品《射骑图、猎雪骑、千鹿图》等;五、张瑀;金人;作品《文姬归汉图》;作者用笔简练;人物真实生动充分表现出长途旅行的气氛。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但西蜀、吴越地区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相对发达,尤其是诗词和绘画成就更高。
绘画史上著名的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都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
荆、关、董、巨的区别,在荆浩和关仝是北方画家,多图写北方山水的雄奇峻伟,而董源和巨然都是南唐画家,多图写江南山水的秀丽清润。
(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荆浩五代时隐居于太行山洪谷,以大山、大水、大树为描写对象,多作全景式山水,他的《匡庐图》,气魄宏大,正是北方山水的代表作。
荆浩的弟子关仝,继承了荆浩的画风而又有所发展,形成“石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图画闻见志·论三家山水》)的“关家山水”。
他的作品,今存《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都是“关家山水”的代表作。
董源是南唐的后苑副使,他的山水,图写的是江南的山川景物。
江南没有北方那样高峻险劲、石棱嶙峋的峻岭,而多林木繁茂、波涛浩渺的丛山大江,所以,董源的画,也充满一种江南山水所特有的秀润清雅,与荆、关所表现的北方山水迥然不同。
《龙宿郊民图》《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溪山行旅图》等,是他这种画风的代表作。
(宋)董源《寒林重汀图》董源的学生巨然,继承了董源的画风,而在细节处理上又有变化。
他的《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溪山图》《秋山图》等是其代表作。
北宋初年,以董、巨为代表的南方山水不太受重视,人们的喜爱的多是荆、关一路的大山大川式的全景山水。
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山水画名家,李成、范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李成《寒林平野图》大一统时期的文化艺术,必然有一种融合南北的趋势,秦、汉如此,隋、唐如此,宋也如此。
所以,李成的山水画,虽然师法荆浩,但是“未见一笔相似”(米芾《画史》)。
他的画,不是荆、关的大山大水,而是雪景寒林、飞流绝涧,表现的是山水的风雨晦明、烟云雪霁,已经汲取了南方董、巨一派山水的技法和审美趣味。
五代两宋的绘画特点如下:
1.五代两宋时期,由于皇室贵族及文人士大夫积极参加绘画实践和研究,
开始形成文人画体系,在理论上突破了"以形写神"局限,主张抒写"胸中逸气",把主观情感意趣作为绘画的主要目的。
2.五代两宋的花鸟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辉煌璀璨的时期。
院体以宫廷
画院为中心,展开了画院内外以画工为主的群体创作,画风以工笔重彩为主,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为后世所不及。
3.水墨花鸟写意画则以文人的参与为主,常见梅、兰、竹、水仙等题材,
开启了后代文人写意画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