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02 MB
- 文档页数:235
第四章五代宋元美术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人物画:五代十国承晚唐余绪,人物、宗教画仍有相当规模。
以释道人物画、人物鞍马画为主。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
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顾闳中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山水画:出现南北体格。
花鸟画形成富贵、野逸两种风格。
青瓷发展。
山水画三大成就:1)找到了表现山石的皴法。
并逐渐形成斧劈皴(长于表现北方石质山崖)和披麻皴(长于表现江南丘陵土质山坡)两派。
2)初步完成写实性,成功地表现了空间深度和生动感。
3)出现了一批标程百代的山水画家,成为后人的典范和楷模。
“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是说五代宋初山水画坛三家,关仝、李成、范宽。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荆浩,《笔法记》山水画“六要”说:气、韵、思、景、笔、墨。
补充谢赫六法对于山水画的不足。
此外又提出“神妙奇巧”、“笔有四势”(筋、肉、骨、气)荆浩的山水画艺术思想与兴起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很相似,要把握宇宙、参悟奥秘,而非仅仅限于模仿自然。
这种自然观决定了中国写实性山水图像没有采用焦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通过山石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气效果。
中国古代绘画,自五代以后以山水居首,而水墨山水又居山水画的主流地位,这与荆浩的影响密不可分。
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关仝,师荆浩,笔法简劲而气势雄壮,后人合称他们为“荆关”。
《秋山晚翠图轴》、《关山行旅图轴》。
誉为“百代标程”的三家之一。
他所创造的雄壮深远的北方全景式山水体格,世称“关家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