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章节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题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
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3. 掌握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细菌的单细胞结构、形态多样性以及真菌的多细胞结构、菌丝网络等。
3. 学生实验(30分钟):让学生参与到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实验一:观察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过程材料:琼脂培养皿、细菌培养液、试管、接种针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细菌培养液;(3)用接种针将细菌培养液均匀划线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实验二:培养真菌材料:培养皿、琼脂、真菌孢子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真菌孢子;(3)将真菌孢子均匀涂抹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
4. 学习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表现。
5.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展示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6. 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细菌和真菌的定义、特点以及人类对其的利用。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2. 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短文,可以结合实验中的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建议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建议小榄镇华侨中学曹观福本人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感想颇多,现在把一些看法列举如下:一、讲练结合,本节课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达到了30分钟左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中,教师最好课前准备一些腐烂的梨和苹果之类的。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中,我认为最好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植物患病是由于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例子,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有害一面的认识,也加强了学生知己知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讲究卫生,远离病菌的意识。
四、将菌类与动物的共生现象提前,并出示酸奶,可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也很自然地总结出共生的概念和特点。
五、在“与动植物共生”中增加了地衣的Flash动画,逼真地展示了地衣的两种植物——藻类植物和真菌的关系,使学生加深了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理解,还提起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有点分散。
总的来说,通过这节课,我对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其指导下尝试着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老师点评孙昭现老师点评:一、课前检测中复习了初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点,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很好地为这节新课作铺垫,也能复习旧知识。
二、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三、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这节课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达到了25分钟之多,这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能力还是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都是有利的。
邱富民老师的点评:一、本节课的教学模式:“课前检测”、“自学体验”、“达标提高”,体现了我校“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教学研究,也结合了我们生物科的特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说明食品保存的原理和方法。
(3)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尝试制作米酒等发酵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实例,如发酵食品的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等。
(2)食品保存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发酵原理的理解。
(2)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实验材料,如酒曲、糯米、新鲜牛奶、酸奶机、酵母粉、面粉、气球、葡萄糖溶液、酵母液、澄清石灰水等。
2、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内容。
(2)分组收集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食品发酵制作的视频,如酸奶的制作过程,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为什么牛奶经过一定的处理就能变成酸奶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新课讲授1、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1)教师展示常见的发酵食品图片,如馒头、面包、米酒、葡萄酒、酸奶、泡菜等,提问:“这些食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与细菌和真菌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讲解发酵食品制作的原理。
例如,制作馒头和面包时需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面团膨胀;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内部形成许多小孔,从而使馒头和面包变得松软多孔。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1.发酵的原理;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在教室内准备发酵现象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制作甜酒视频,污水处理动画。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观看大屏幕,得出细菌可以使人类致病,使食物腐烂,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二、师生交流,活动探究(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发酵的原理: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并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当场做实验,并思考当时气球有变化没,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2)日常的利用: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1,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
(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1)过渡: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和保存食品的原理。
(2)常用方法:学生看多媒体讨论图中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3)提高:讲述几种保存方法的原理并引出防腐剂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防腐剂并应用到实际中。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常用抗生素极其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不能滥用抗生素。
(2)知识拓展:学生看大屏幕,然后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播放动画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堂实录师:上节课,我们上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个人患什么病??【指图片】生:脚癣,臂癣。
师:提起细菌和真菌,人们一般想到它们的害处,谁知道它们对人类的好处??生:食用真菌作为食品,有些细菌和真菌用于发酵。
师:回答真好,发酵问题就是本节要学习的《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内容。
(板书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发酵现象》视频,想一想下列问题?(播放发酵现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一杯温水+糖+酵母搅拌思考: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搅拌??2、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3、它是什么气体?【】其实这过程就是一种什么现象?【】4、为什么用温水,而不用冷水、开水?5、你能解释以上实验的过程吗?(播放发酵现象的多媒体课件)师:请第一小组讨论第1个问题,有空余时间再讨论其他问题,以此类推,第四小组讨论第4个问题,第五个问题就留给教师自己了。
师:走动察看各组讨论情况,(巡视指导)2分钟后,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师:第一小组同学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生:静……【教师崩溃】师:其他组的同学来帮助第一小组??生:静……【教师崩溃】师:刚才观看视频时,搅拌前放入什么东西??生:糖和酵母。
师:为什么要搅拌?生:将糖和酵母充分混合!师:回答真好!就这么简单!师:(第二组):谁来回答“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生:静……,【教师崩溃】师:刚才看到气球发生什么变化??生:原先挤瘪了的气球胀大了。
师很着急,分组没有效果,只好由班级中会的同学回答。
师:指第3小题,它是什么气体?其实这过程就是一种什么现象?终于有个别学生回答。
师:指第4小题为什么用温水,而不用冷水、开水?生:细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师:回答的很好,不够具体,这个实验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细菌和真菌?生:酵母菌师:对,所以,规范的回答是: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师:第5小题看看教师是怎么样回答的。
师:那么,酵母菌是怎样生活的?课件: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A葡萄糖【有氧】酵母菌 === 二氧化碳+水+能量【少量】B葡萄糖【无氧】酵母菌 ==== 二氧化碳+_酒精_+能量【大量】师:为什么A式释放大量能量,B式是少量能量生:因为A式中有氧,B式是无氧的条件。
师:请注意两个反应式右边有什么不同?生:一个产物是水,另一是酒精。
生:一个少量能量,一个大量能量【教师崩溃】师:水和酒精哪个贮存能量多?生:水【多数】【教师崩溃】生:酒精。
师:能燃烧的物质所贮存能量多,燃烧过程就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水和酒精哪个贮存能量多?生:酒精师: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被酵母菌分解产物是水,释放大量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产物是贮存能量较高酒精,因此,释放少量能量。
师:刚才我们看到是这个A:一杯温水+糖+酵母放在适宜温度环境中,发酵现象。
现在:B,C实验为什么不发酵??B:一杯温水+糖+酵母放在冰箱保鲜盒中C:一杯温水+酵母放在适宜温度环境中生:B的实验是低温。
生:C的实验没有有机物。
师:回答很好!B装置没有放在适宜温度环境中,C装置中没有有机物,所以都不进行发酵!B实验与哪个实验能作为对照实验??C实验呢?生:B与A。
C与A师:回答正确,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要相同。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们利用细菌、真菌的例子?请阅读课本P71页最后一自然段,并用笔将关键字段画出来师:巡视,检查画书的情况。
师:出示课件,看看同学们画的与老师一样吗?关键词要画圈。
师:出示课本图片,以下食品的制作与哪种细菌、真菌有关?请将下列食品与下面四类细、真菌连线。
师:巡视,检查连线的情况。
师:出示答案,检查自己与老师连线是否一样.师:出示列表。
常见发酵食品及其利用的微生物,请填写细菌和真菌的名称生活实例分析!做馒头时,把面粉、水、酵母菌混合成的生面团放在温暖处,数小时后把面团上火蒸熟。
蒸熟的馒头比面团大得多。
问(1) 馒头中充满气泡,吃起来松软可口。
气泡里的气体是由()分解葡萄糖产生的()。
(2)为什么要把生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数小时时间?(3)为什么蒸出来的馒头没有酒味?生:……师:蒸出来的馒头没有酒味,是酒精在高温时蒸发了,这个问题回答好。
这句话在课本里,大家看书很认真啊!师:如何制作甜酒??观看一段视频,思考与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尽量少打开容器盖子?2、甜酒的制作原理是什么?播放《制作甜酒视频》师:图片小结制作6个步骤……,谁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生:酒精发酵要在缺氧的条件下完成生:减少其他杂菌污染生: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原理。
师:回答很好,刚才我们知道:可以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将牛奶转换成酸奶??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师操作视频,提示:屏幕是繁体字,注意看看看完后,师:谁来回答上面问题。
生:一部分人喝牛奶会过敏,主要原因是对牛奶中的乳糖耐受性比较差,利用乳酸菌将乳糖分解。
师:回答很好,刚才看视频认真!(指图片)这个犁为什么会腐败?生:因为有枯草杆菌分解作用师:书本知道记得住啊,佩服!食物腐败是谁闯的祸?细菌、真菌从食物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物中生长繁殖,导致食物的腐败。
【板书: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鲜】师:课本P73 小标题: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为什么不是: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鲜??用“保存还是保鲜”好??【学生崩溃】师:认为用保鲜好的请举手(师观察有5个学生举手),为什么认为用保存好呢??生:……师: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鲜,新鲜都是形容词。
师:食品生产一天还新鲜吗?生:新鲜!!【声音大】师:夏天下午,我们到菜市场卖猪肉的地方,会闻到一股臭味。
猪肉不新鲜了。
师:将食品放在冰箱中保鲜,算不算新鲜的??生:算生:不算师:大家发表自己看法,好!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崩溃】这是因为新鲜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出示】新闻链接:食品标识规定征求意见食品名前将禁用“鲜”字样 ---来源于: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了《食品标识标注规定》征求意见稿。
今后,食品名称前将禁用“鲜”或“新鲜”字样,……新规规定了8种禁止使用的标注内容,违者将被处以最高1万元的罚款。
8种禁止使用的标注内容■在食品名称前使用“鲜”或“新鲜”字样;师:怎么样才能更好保鲜呢??生:……迷惑?【学生崩溃】师:将食品短时间内吃到肚子里,就保鲜了……生:笑【学生崩溃】师:新鲜没有准确的标准,卫生部决定,不能用它来做食品名称!师: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预防食品腐败的原理是什么??师: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与真菌可以利用食品的营养物质在食品上大量繁殖,同时还可能会产生毒素。
吃了这样的食物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
预防食品腐败的原理是:主要是杀菌与抑菌。
师:常用的杀菌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抑菌方法有哪些??出示课本图片师:了解七种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师:联系生活:再看看牛奶的保存方法:盒装,瓶装,袋装牛奶保存法: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法,它们有什么不同??媒体链接目前,市面上的牛奶主要分超高温灭菌奶和巴氏消毒奶两大类。
前者是采用135-152摄氏度的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后者是在62-75摄氏度条件下将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杀死,而将牛奶中对人体有利的细菌保留下来。
有人认为超高温灭菌奶更安全,其实不然。
因为,牛奶的营养成分在高温下会遭到破坏,其中的乳糖在高温下甚至会焦化,所以超高温灭菌奶并非是最好的选择;巴氏消毒法不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且灭菌率可达97.3%-99.9%,只要将牛奶置于4-8摄氏度的温度下,所残存的少量细菌会被有效抑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师:上面有白贼没??【白贼的闽南语意思:欺骗】生:还没看完……师:有白贼没??生:有【个别】师:太牛啦!敢于质疑,能说出原因吗??生:静……【空气好像凝固了】【学生崩溃】师:(一分钟后),为什么用巴氏消毒的牛奶灭菌率可达97.3%-99.9%,还要用超高温灭菌??【学生崩溃】生:(小声议论)巴氏奶更贵,……师:这段话都正确的,关键在奶源生活应用假设:某奶业公司从下游奶农获得不同等级的牛奶, A级:牛奶细菌含量少;B级:牛奶细菌含量中等;无变味。
C级:牛奶细菌含量多,变味,经消毒后对人体无害如果你是该奶业公司的,你要怎么样做??请连线A级: 1.高温消毒,做常温纯牛奶B级; 2. 低温消毒,做巴氏奶C级; 3.高温消毒,做常温加味奶师:请同学们看看跟老师连的是否一样,一样的请举手几乎都举手了,师:大家学习的很好!新闻链接:全球乳业最低标准:常温奶大杀四方的“无形之手”--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乳业专家:90后没有喝过真正牛奶 ----------来源:深圳卫视师:平时要观注新闻,用自己所学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疑问,知识是学来备用的!师:本第75页练习题第3题:关于防腐剂的知识3、有些化学物质能把食物中的细菌杀死,防止食物腐败,这些物质被称为防腐剂。
近年来,科学家证实一些防腐剂结健康有害,因此,要少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
...师:这种说法你认为对吗??生:对师:近年来,科学家证实一些防腐剂结健康有害……老师认为:近年来,有些科学家有病啊生:笑【学生崩溃】师: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防腐剂都是安全的,只有违规的防腐剂才让人胆颤心惊!这些科学家要让我们人人当食品安全人员啊!生:笑【学生崩溃】师:现代食品工业的产品,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的食品,它要经得起长期贮存,耐得住长途运输,还要适宜密封包装,因此防腐是必需的。
而食品贮藏使用防腐剂就是这个抑菌防腐过程执行的措施之一。
课外调查:1.如果没有了食品添加剂,会怎么样??2.对个人来说,什么样的保存食物方法更有营养?巩固练习:1.蒸馒头时,使用下列哪种物质()。
A.乳酸菌B.曲霉C.醋酸菌D.酵母菌2.馒头松软多孔的原因是( )。
A.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B. 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了二氧化碳C. 细菌分解淀粉产生了二氧化碳D. 曲霉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3.用酵母菌制酒时,一开始持续通入空气.其结果是( )。
A.酵母菌大量减少,酒精减产 B. 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增产C. 酵母菌大量增多, 酒精增产D. 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4.下列食品的制作没有应用到发酵技术的是[ ]A.酸奶 B.馒头 C.泡菜 D.豆浆5.下列常见食品的制作过程,利用了发酵技术的是()。
A.蜜饯B.馒头C.咸蛋D.水果糖下列食品各用什么保存方法,请连线1.蘑菇 A 脱水法2.腊肉类熟食 B 晒制与烟熏法3.果脯 C 渗透保存法4.巴氏奶 D 高温消毒法5.袋装牛奶、盒装牛奶 E 巴斯德消毒法6.袋装肉肠 F 真空包装法7.肉类罐头 G 罐藏法8.冰箱贮藏 H 冷藏法、冷冻法小结:本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生:面包、馒头、甜酒、酸奶、泡菜、醋、酱油等食品是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