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分析改进报告模板(8D精简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2
8D品质改善报告
概述
该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品质改善计划,采用8D方法,以解决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
问题描述
我们生产的某个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经过分析,主要问题是XXXX。
解决方案
采用8D方法,我们采取以下步骤来解决问题:
1. D1:成立团队
我们成立了一个由XXX,XXX等人组成的团队来解决问题。
2. D2:描述问题
我们仔细描述了问题的性质、频率、影响等。
同时,我们建立了一个数据收集系统以跟踪和管理数据。
3. D3:暂时措施
我们采取了暂时措施来控制问题。
例如XXX
4. D4:根本原因分析
我们使用了5WHY 和鱼骨图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确定了XXX。
5. D5:纠正措施
我们采用了以下纠正措施来解决问题:XXX。
同时,我们提供了培训和沟通措施来保持改善效果。
6. D6:验证
我们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测量和监控系统。
7. D7:标准化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程序以确保不再出现该问题。
8. D8:维护成果
我们建立了一个监控系统,以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执行标准化程序。
结论
8D方法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次改善计划的实施,使我们的生产更加顺畅,质量得到了提升。
8D专项质量改善报告(电源端子板滑丝的质量问题)拟制:审核:批准:日期:****有限公司D1、组建小组:控制器组于****年12月19日针对近一周工程柜在装配过程中出现9例电源端子接线时滑牙问题组建问题处理小组。
D2、问题描述:控制器组员工于****年12月12日—12月18日装配工程柜的过程中共出现9例电源端子接线时端子固定位置滑牙情况。
按每天15台的装配量,一周7天共装配105台,不良数9台,不良率8.5%。
D3、实施及确认暂时性的对策:1、查证装配柜机使用的电钻是否有扭力要求,扭力是否合适;2、查证接线时装配方式有无问题;3、调查接线端子物料是否有更换厂商或使用异常批次器件;4、立即调查生产过程,看生产过程是否出现改变。
D4、原因分析及验证要因首先对暂时性的对策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1、经查证控制柜装配无电钻扭力要求,扭力调整随意性大有不合理扭力情况。
2、控制柜打钉及接线方式为常规状态,针对控制柜的装配方式有改进空间。
3、端子板上的接线端子都是由一家叫****公司提供,近期没接收过品质异常或让步接收的端子,也未更换品牌及厂家,但其质量情况不能确认。
4、调查生产过程,未发现与原来过程有明显区别。
对控制柜的装配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分别判断各自环节出现的可能性:基本装配流程为:标准柜前加工→装配标准柜→装配工程柜据查证,装配标准柜时和装配工程柜时都有螺钉打滑情况出现,装配标准柜工序打滑端子钉的数量少,多数打滑端子钉都出在装配工程柜工序。
针对在此过程中,端子板打滑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见下图(图一):因果图【图一】哪些因素才是导致电源接线端子滑丝的要求?要因确认调查情况见表一:【表一】要因确认表序号原因分析调查情况是否要因1 装柜人员使用电钻时扭力随意性大;经查证,装配柜机的电钻无扭力要求,员工根据自己习惯的扭力进行作业,调节扭力大时容易导致接线端子滑丝;是2 员工质量意识差;出现多台电源端子滑丝时并未进行反馈;是3 装柜时不专注;有上班说话情况,不注意自己使用电钻的扭力,有导致端子滑丝的现象;是D5、制定永久对策:根据确定的要因,制定对策表如下:D6、执行及验证永久对策:针对上述要因,按对策表执行结果如下:1、工艺人员已确认好合适的装配扭力,所有电钻都已按要求调至9kgf且在扭力调整环上做好记号并完成对工程柜装配员工的宣导工作。
8D 问题分析报告客户:问题发生日期:问题关闭时间:产品名称:产品号:8D编号:8D问题分析报告用法说明标题1) 客户: (如:SGMW)2) 问题发生日期: 问题开口日期3) 问题关闭日期:所有的永久纠正措施已经实施并且确认有效;所有要求的支持文件已经提交4) 产品号: (如:xxxxx)5) 产品名称: (如:xxxx)6) 8D问题编号: 8D问题追踪编号(也可以包括客户或供应商追踪编号)1.小组成员1) 组员姓名/部门/电话号码2.问题描述1) 描述: 从客户的角度描述问题; 他们想知道什么?何时: 零件什么时候制造的? 什么时候组装的? 总成什么时候发运给客户的? 什么时候组装进整车的? 什么时候从主机厂发运的?探测: 公司怎么知道的这个问题? 谁提供的信息?范围: 可疑产品数量,比率,数据的来源 - 在工厂内的, 在运输途中的, 在客户处.失效模式: 问题本身怎么表现的?2) 对客户的影响: 识别潜在的对停机,干扰生产线,召回,索赔等影响.3.临时遏止1) 采取了什么措施以立即保护客户并遏止任何可疑库存? 从收到通知开始, 我们在如何遏止这个问题? 目前的遏止状态是什么? 我们做了什么样的挑选, 我们在哪,怎样验证的有效性?如果已经开始实施返工或者返修计划(计划是什么,我们怎样验证有效性),请附上带有草图和趋势图的计划.2) 其他同类产品的风险:可能受此问题影响的其他产品或客户.3) 合格材料的标识:在每一个合格的零件和/或合格材料的容器上贴标签或手写标识,规定标签的颜色,大小,位置和内容.4) 挑选结果:时间,日期,挑选零件总数和拒收数量,包括:客户,内部,供应商 .4.根本原因1) 产生原因& 怎样验证: 识别问题发生的每一个根本原因.已经验证是根本原因了吗?如何验证的?通过统计证据/假设检验来验证.如果没有验证,看作是可疑根本原因.2) 流出原因& 怎样验证: 识别问题没有被发现的每一个根本原因.已经验证是根本原因了吗?如何验证的?通过统计证据/假设检验来验证.如果没有验证,看作是可疑根本原因.5.长期纠正期措施1) 为何制造出问题零件的纠正措施:针对根本原因识别永久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已经被验证了吗?如何验证的?2) 为何发运出问题零件的纠正措施: 针对根本原因识别长期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已经被验证了吗?如何验证的?6.纠正措施实施1) 要求对为什么制造出问题零件和为什么发运出问题零件的每个纠正措施实施.2) 纠正措施实施明确责任人3) 目标完成日期:根本原因的所有纠正措施计划完成的日期.4) 纠正措施完成日期:根本原因的所有纠正措施实际完成的日期.7.预防1) 将来如何避免这个问题?识别防止问题再发生的系统性的更改.如果适用,在其他风险区域把所做的改进标准化.2) 其他存在风险的场所或平台? 对于可能存在同样问题的场所或平台,识别零件名称,零件号,负责追踪的纠正措施所有者和完成日期.如果问题是独立的,输入"N/A" .3) 必要的文件已经更新了吗?识别必须更新的文件以包括永久纠正措施,并规定谁负责更新以及完成的日期.如果文件不必更新,输入"N/A".8.关闭1) 对小组成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质量8d报告完整版范文(汇总14篇)通过对不同的纠正措施定量化的试验筛选出纠正措施,依据风险评估,确定必要时的应急措施。
而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确保可以保持长期效果。
曾经看到供应商的8D报告中该D5里面一排七行整齐的出现7句“加强’,加强工人培训,加强巡检次数,加强督察力度,加强过程控制---空话一堆。
加强到什么程度没有量化。
具体方案都写具体,数据说话,比如原来检验频次10个检1个,现在加强到5个检1个;同样的加强培训,原来培训次数多少,现在培训计划附在这里,这样我们的对策才有支撑。
质量8d报告完整版范文最新第2篇D1:建立所需的团队应该是多功能覆盖所需的所有布门的参与。
我们的D1包括QC、工程、项目的代表,制造和采购。
D2:问题描述成型零件,显示不可接受的水平周围的顶布边缘周围的损坏,由于热暴露。
我们包括照片的问题,有效的说明维生素D3:临时措施1。
客户已经有布分100%的检验检疫发现有缺陷的布件。
2。
生产现场有100%检查所有布件库存,并隔离任何有缺陷的零件D4:根本原因分析在试图纠正一个不同的问题,成型参数进行了调整,导致收缩的增加。
略小的布分意味着随后的过程中损坏的布分。
加上一个无效的操作人员的培训和遏制站上的指令意味着该问题没有被拾起和不合格的布分已被允许进入客户。
D5:实现PCA(永久性纠正措施)调整模具参数以控制零件收缩。
实现增加零件整体尺寸检测和SPC。
监控记录。
在随后的操作中执行100%检查损坏发生的地方实施控制和遏制措施高兴提高操作人员的培训D6:实施并验证PCA状态的日期的主成分分析已经实施。
主成分分析的验证是对SPC数据分析的形式来检查布分的变化(收缩率)和检查的遏制记录检查,看看是否问题再次被注意到。
D7:防止再发生我们已经简单地保持控制实施的主成分分析,但降低检查频率的控制计划D8:最后的小组讨论/评论回顾主成分分析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和调查的方式,这种错误可以避免在未来。
PFMEA更新符合本时使用的类似产品进行产品实现过程。
质量管理8D质量改进报告模板
1D:成立小组
1、成立时间:
2、人员分工:
3、实施计划:
2D:问题说明
1、特性失效模式分析:
、市场表现: 2、原因分析 3
C、朝柴发动机故障情况 4、现生产表现: 5、相关标准要求:
(说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产品图纸、工艺文件、检验指导书等) 6、改进
目标:
现状: 目标: 3D:临时措施 1、现生产临时措施:
(说明:按控制要求及要素制定临时处理措施) 2、市场处理措施(方案):
(说明:如向朝柴提供维修及故障判定的指导性材料及维修用样件等,可向朝柴
采购部提报相关材料及样件,由朝柴采购部统一向朝柴品质控制部部提供书面指导
性材料)
4D:根本原因
1、从人(人的要求)、机(工装、设备、量检具等)、料(零部件、实物等)、法
(标准、产品文件、工艺文件等)、环(环境因素等)等方面进行分析(鱼刺图):
2、可能因素分析: (说明:通过市场和现生产调查、信息分析、故障件分析等):
(说明:所占比例指按故障模式排列情况及所占百分比、重要度等情况进行综合
分析,制定可能因素改进所占的比例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所占比例较大的因素
做为重点进行改进;各可能因素所占比例累加和为100%,无关因素为0%)
5D:制定措施并验证 1、实施计划:
2、措施早期验证:
生产验收、第三方检验报告、市场跟踪情况、现生产跟踪情况等,要有相关书面报告等验证材料做为附件)
3、市场处理方案:
(说明:以指导市场维修、故障判定等,同时保证市场维修服务用件为改进后零部件)
4、改进措施实施日期: 首台发动机出厂编号:
6D:实施永久性纠正措施
7D: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