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语文初中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词性、句子结构、成分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语法分析,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1. 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2. 句子结构:主谓宾、定状补、单句、复句等。
3.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4. 语法分析方法:成分分析法、句子类型分析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词性、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基本语法知识。
2. 难点:语法分析方法的运用,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正确运用语法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句子,引发学生对语法的兴趣,如“小明吃饭去了,小明吃得开心。
”让学生思考这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 新课导入:介绍词性、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基本语法知识。
3. 实例讲解:运用具体的句子,解释词性、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的概念,如“我喜欢吃苹果。
”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喜欢”是谓语,“吃苹果”是宾语。
4. 语法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句子,如“他正在看书。
”让学生判断这个句子的词性和句子结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语法知识分析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语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语法练习的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其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96拓展NEW WRITING让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活起来的应用策略分析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因此,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语法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深入学习其他语文知识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当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水平。
在目前比较流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采用讲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语法教学质量。
一、重视初中阶段语文语法知识教学的原因作为基础知识的一部分,语法在很多时候都不容易受到各阶段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但是实际上,语法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于文本语句结构的掌握度,还影响着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而阅读理解正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初中的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文本,而这些文本与其他的现代汉语类文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法。
在进行文言文文本的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与语法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言文的结构,二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文本的真实含义,从而体会其中心思想。
比如《醉翁亭记》中“乐其乐”,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乐”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语法知识,第一个乐为动词,第二个乐为名词,两个乐字共同组合成了动宾短语,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对文言文的结构组成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初中阶段语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初中阶段的语文语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语法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很少涉及与语法相关的内容,而语法也并未纳入到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这样不仅会导致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法知识教学的懈怠,还使语文语法的教学无法形成完善、科学的体系,这些都会导致语文语法教学地位的下降。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要点语法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要点,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手段。
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结合语境进行教学语法规则和语法知识是抽象的,如果单纯地讲解语法规则和语法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语境进行教学,通过具体的语境来解释语法规则和语法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掌握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口头表达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语法规则和语法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提高不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初三语文教案二:语法知识归纳总结语法作为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的骨架,是语言运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初三语文学科中,语法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学习初三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法知识进行恰当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语法知识的基础语法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律,包括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
语法的研究是为了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以及帮助人们掌握和运用语言。
语法知识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良好的语法知识,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而初三语文教学中,则注重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学会用好语言。
二、语法知识的分类语法的核心就是句子。
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句子的构成和语法结构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语法知识分为以下几类:1.词汇: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词性:如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等。
3.语序:如主谓宾、主谓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4.语态: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等。
5.时态: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等。
6.状语从句:如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等。
7.定语从句和并列句等。
三、语法知识的归纳总结初三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一。
而在归纳总结语法知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提醒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在语文学科中,对于语法知识的学习,一定要从基础开始,提醒学生掌握好词汇和词性的知识。
2.对语法知识做出详细分解:在学习语法知识时,需要对语法知识做出详细的分类和分解,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所包含的基础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3.强调语法知识的运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法知识的运用也是关键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学生在语法知识运用的具体能力上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实施策略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针对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鉴于此,本文选择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文章主要阐述了合理筛选,让语法教学符合初中学生实际、静态的语法教学和动态的语法教学相结合、阅读教学与语法教学有机融合等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效果的策略。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指导,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策略1 合理筛选,让语法教学符合初中学生实际在对初中生进行语文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相关的理论水平掌握程度出发。
从他们日常经常出现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和全面的总结,同时,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初中生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分层教学的思想指导我们母语教学的实践,对语法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
只有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对学生语法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提供真实准确的客观依据,这样才能比较准确科学。
从目前现代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的设置情况来看,并不十分合理。
这与初中生的实际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我们知道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对此的理解难度最大。
对于语素的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一定的用语经验。
这样的要求显然以目前的初中生水平来说是不能胜任的。
对于词的难点来说,主要表现在对于词的构成方式的理解。
对于这方面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本身的难度,这牵涉到了语素方面的知识;而另一方面还是脱离了学生本身的水平,由于初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较差,因此对于这类知识的掌握存在的了一定的难度。
初中学生辨析词性的难点是虚词,特别是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困难更大。
这是因为他们很多人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
因此是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很少使用虚词。
往往“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往往只能意会”就成为了对于虚词的主要意思。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方法一、引言语法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于语法知识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探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必要性1.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语法是语言的规则,是人们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基础。
通过学习语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组成和结构,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技巧,从而在实际交流中更加自信和流利。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法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系统的语法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文言文等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3.适应考试要求在当前的考试中,语法知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考点。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1.注重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包括词性、句子成分、时态、语态等。
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2.结合语境进行教学语境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语法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来掌握语法知识。
例如,在讲解时态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和篇章来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时态的用法和区别。
3.注重实践和运用语法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掌握和应用。
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和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语法知识,同时也可以发现和解决语法方面的问题。
4.注重差异教学由于不同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应注重差异教学。
初中汉语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被动语态的构成和用法;2. 培养学生运用被动语态进行交际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语法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被动语态的定义和构成;2. 被动语态的用法和意义;3. 被动语态的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被动语态的构成和用法;2. 被动语态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被动语态的定义、构成和用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被动语态的知识;3. 交际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被动语态进行交际。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主动语态,引入被动语态的概念;2. 讲解:详细讲解被动语态的定义、构成和用法;3. 练习:让学生进行被动语态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应用: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被动语态进行交际;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被动语态的重要性和用法。
六、教学设计: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被动语态;2. 练习题: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 实际场景:设计模拟实际场景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练习正确率:检查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被动语态的掌握程度;3. 交际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表现,检验学生运用被动语态的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复习被动语态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2. 完成练习题,提高被动语态的运用能力;3. 搜集生活中的被动语态实例,增强对被动语态的理解。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被动语态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被动语态进行交际,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同时,激发学生对汉语语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一、引言语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它规定了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等,学生掌握语法规则,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2.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法是理解文本的基础,通过学习语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意思和内涵,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法规则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掌握语法规则,能够写出结构完整、表达清晰、用词准确的作文,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尽管语法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语法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注重课文的讲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法知识的传授。
其次,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和方法,往往只是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最后,教材中关于语法的部分不够系统和完善,缺乏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导致学生难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1.注重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语法知识,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
2.结合语境教学:语境是学习语法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语境讲解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例如,在讲解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例子来进行讲解,如“我的书包比你的书包轻”、“他的成绩比我的好”等。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随文语法教学管窥随文语法教学是一种将语法知识融入到文本分析中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了语法知识与语文阅读、写作、表达的紧密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通过几篇中文文本,管窥一下初中语文随文语法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1.《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个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心境的篇章,它的语言简洁明了,语法运用得当,充分展现了小说家沈从文的笔墨之妙。
在教学语法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1.1 名词通过分析第一段的名词,如荷塘、月色、亭子、风景、夜色等,引导学生理解名词在文本中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掌握名词的用法和搭配。
除名词外,动词也是本文的重要语法元素。
例如,第二段的“蛙声渐起,似乎一支支箭在空中急掠而过,落在荷叶上,沉下去,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描写,用到了“渐起”、“急掠而过”、“落下去”、“不绝于耳”等多个动词,这些动词不仅起到描述自然景色的作用,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词的及物性、不及物性、体式和时态等。
1.3 形容词和副词中文文章经常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人、事、物的特征和情感。
如文中的“荷叶渐渐向它身上压来,似铺绿地毯,其上洁白的莲花更显出它青莲的娇艳”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仙子的衣裳刚刚掠过我的身子,留下这细细的清新”等,这些句子用到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词汇的搭配和语言表达的技巧。
2.《孔子的乡愁》孔子的乡愁是孔子回忆家乡的一篇随笔,他以饱满的感情、深邃的思考、精致的语言,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在教学语法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2.1 修辞手法孔子的文章充满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疑问等。
通过对文中排比的解析,如“春华秋实,尽在我乡;儿女情长,舍我其谁”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蜗牛壳中有天地,精品细工无人识。
盈盈一水,可以载舟;千里之堤,始于足下”等,可以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对语言表达的加强作用,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改探微新课程NEW CURRICULUM学生的辅导提供客观依据。
(2)巩固功能。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检测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课堂上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灵活掌握知识。
对学生学习能力是一个提升。
课堂检测要切实发挥作用,这取决于教师合理恰当地进行问题的设计。
检测题目要设计体现哪些知识点,设计哪些题型,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熟悉学情、熟悉课标、熟悉学生,估计学生课堂研讨效果做出恰当的判断。
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强调,特别是做题方法,切题的角度要重点讲授。
第六环节:小结反思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前面五环节的学习讨论,理解归纳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使原来凌乱的知识得以系统化,学生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网络的形式把知识系统化。
对于怎么构建知识网络,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学生有可能构建不出来。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梳理知识情况,及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把知识体系通过黑板、多媒体、实物投影等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
既然是反思,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把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写下来,也可以把本节课存在的问题、疑惑写下来。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刻领会学讲模式的内涵,真正实现自己的导演角色。
参考文献:金延风,吴希红.自主与引导: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6.•编辑韩晓语文科目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法知识是语文知识的一部分,语法知识主要包括词、短语、句子等相关的结构规律,这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规则。
在中学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语法知识的学习,这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语法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然而,近年来,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学习有逐渐被淡化的现象。
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部分,淡化语法知识的教学会严重地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初中语文随文语法教学管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而语法教学在语文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初中语文随文语法教学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就初中语文随文语法教学进行一番探讨。
随文语法教学是一种以教材所选文章为脉络,以文章的句子为教学对象,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规则和表达方式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法,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随文语法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文语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语法规则的用法,还能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例来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相比于传统的抽象的语法教学,随文语法教学更贴近实际语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语法知识。
随文语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材料,不仅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语法用法,还能够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中,随文语法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难以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有的只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文章的情感和意义;有的教师则只是停留在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忽略了语法知识的传授。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随文语法教学中找到平衡点,既要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对文章情感和意义的体会。
随文语法教学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法学习。
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和教学经验,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随文语法教学。
初中语文随文语法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在语法教学中把握好度,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对文章情感和意义的体会。
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和教学经验,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随文语法教学。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从初中语法教学现状和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情况出发,阐述了语法教学在初中学生文本解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和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到:虽然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一、前言语法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还对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的导言中指出:“语法就是族语的结构方式。
就是把许多概念联结起来,用某一特定的方式去表示事物的关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法指的是结构规律本身。
教学语法是指专用于学校语法教学的语法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狭义的教学语法就是指的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体系。
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的现象日益突出。
许多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低,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不能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再加上网络非规范语言的影响,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不规范,经常让人产生误解,对人际交往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同时,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而“淡化语法”现象则会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不到位,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中学教育是普通教育。
尤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有其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学生语文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语法教学的现状及学生的学情分析语法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阅读教学;有利于作文教学;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还能为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尽管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其教学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由于当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总趋势是“淡化语法”,由此导致了各种教学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法知识安排不合理首先在简单易懂的汉语语法知识中,语法教学的内容都安排在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三年,但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而在进入高中之后,语文课堂会涉及到一些语法,比如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现象和试卷中的病句题等[1]。
《语法: 短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短语的五种结构类型。
2、理解五种短语类型的概念及结构层次关系。
3、能正确划分短语的种类。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母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根据所学概念,正确划分短语类型。
,三、教学难点:短语的概念及结构层次关系。
四、教学方法:1、先掌短语结构的分类。
即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五种类型。
2、用多媒体依次演示各类短语的概念和例子,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每一类短语的结构特点及能用实例解答抽象的概念。
3、学生能自己举实例巩固学过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课(二)、新课教学1、并列短语: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代词并列组成的短语。
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如:(多媒体展示)桃花杏花调查研究天真活泼他和她半斤八两练习:(多媒体展示)一、找出句子中的并列短语:1.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
2.你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蚊子和狮子》这一课吗?二:修改病句:1、全校师生和班主任一起参加了这次的春游活动。
2、市场上有许多雪梨和水果出售。
2、偏正短语: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的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短语,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成分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
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判断技巧:在短语两个成分之间加上结构助词“的”或“地”语意不变)例如:(多媒体展示)小小的船我的同学认真的学习痛苦的挣扎很美丽练习:(多媒体展示)一、找出句子中的偏正短语:1.我做了个奇怪的梦。
2.他大声地笑3.李明非常优秀。
二:修改病句:山的那边传来了一支歌声。
3、主谓短语:主谓短语是由两个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的词组成的短语,其中表示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
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判断技巧:在短语两个成分之间加上副词“很”“就”“都”等,语意不变)例如:(多媒体展示):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春天来了孙权劝学大家鼓掌精力充沛练习:(多媒体展示)一、找出句子中的主谓短语:1.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讲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讲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掌握语法规则对于学生的写作、阅读和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讲解。
一、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词汇的词性与变化规律、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等。
首先,语法教学应注重词汇的学习。
通过词性辨析、词义辨析、词形变化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常用词汇的正确使用方法。
其次,句子结构是语法教学的重点。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等,从而准确理解句子在语法上的构成和作用。
二、教学方法1. 概念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语法现象的实际运用和生活示例,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法知识。
例如,在学习名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名词,提醒学生将所学名词用于句子中。
2. 对比法:通过对比教学,将难点与易点、错点与正点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语法知识。
比如,在教学动词时,可以比较不同动词的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对比记忆,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3. 渐进式教学法:将语法知识划分为不同的难度层次,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从最基础的语法知识入手,逐渐深入学习复杂的语法结构。
这样,学生不会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能够逐步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三、教学效果语法讲解对于学生的语文写作、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语法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语法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掌握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其他阅读材料。
最后,语法讲解还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
合理的语法运用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更加准确、流畅,增强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讲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学习语法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语法讲解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分析
摘要:语文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法的教学,要想初中生学好语文,语法的教学必须得到重视。
近些年,语法的教学总是被忽略,这可能是由于汉语是母语,在学习中比较好学,语法就显得没那么重要的原因。
但是,如果不学习语法,对文章的阅读真能做到详细理解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语法的教学是怎么都不能缺少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教学分析
汉语言中的语法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想要说明白话,阅读明白课文,写明白文章,语法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可以说语法就是语文的骨架,只有“骨架”坚固,才能更好地支撑起“身体”。
在初中教学中,要着重地进行语法教学,是完全必要的。
一、阅读中的语法教学
在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每篇文章都会要求在阅读理解后回答一些问题。
其实回答问题不是重点,理解文章才是重点。
要想很好地理解文章,就要利用好语法。
例如:《中国的石拱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从该句子的语法上,我们分析发现,它是一个递进的句子,“不但”和“而且”是该句子中的关联词。
如果没有这两个关联词或是换别的关联词,句子的意思马上就会发生改变。
文章阅读中抓住相关的关联词,可以很好地理解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怎么
能找到关键词,怎么能明白关联词的意思,这也就需要知道该句子中的语法。
又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里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
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善良的人。
”按照人们普遍的思想,句子的开头就该是整个文章的主语,可是就整个句子来看,如果开头是主语的话,整个句子就不太通顺。
这时我们就要着重看后面的句子,会发现后面所陈述的都是于勒这个人,因此开头的“大家都认为”应该是“于勒”的定语。
以上的这些分析就是语法教学的内容,只有弄明白语法,才能把句子中的成分分析出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句意,进而理解文章。
二、文言文中的语法教学
在语文的学习中,最难学的就是文言文。
语法是现代人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出来的,它同样适用于文言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文言文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毕竟不同于现代文的格式,所以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要想很好地运用文言文语法,就要先分析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法差异,其实差异并不大,有些地方是可以通用的,然后进行逐字分析。
例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披坚执锐”一句中,“坚”和“锐”都是形容词,但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来看,如果它们是形容词的话,整个句子就少了宾语。
所以这时我们就要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译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这样整个句子就通顺了。
大部分的文言文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要很好地学习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就不会难于下手了。
万变不离其宗,虽然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时间相距较长,但汉语的基础是不变的。
只要基础扎实了,一切都不难了。
近年来,人们对学习要求越来越活,人们觉得只要话说明白了,能看明白文章就行了,语法学不学都不重要,反正中国人学那个也没用,这样也就使的“淡化语法”论颇为盛行。
尤其是初中的语法教学,许多老师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了,这就导致学生对修改语句这样的题目颇为头疼,无论怎么看,就是很难发现错误的地方。
文言文就更不用说了,常常是摸不着头脑。
所以说语法教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能忽视的,只有弄明白语法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汉语言。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