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2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血清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以及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鉴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复杂性与治疗难度,制定一套合法合规、人性化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治疗目标1. 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2. 控制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3.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诊断评估1.1 完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等。
1.2 影像学检查:全身骨骼X线片、全身低剂量CT、MRI等。
1.3 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评估。
2. 初期治疗2.1 化学治疗:采用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或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调整药物剂量。
2.2 支持治疗:纠正贫血、改善骨痛、预防感染等。
2.3 骨病治疗:针对骨髓瘤骨病,给予双磷酸盐类药物,减轻骨痛,预防病理性骨折。
3. 持续治疗3.1 疾病稳定期:采用口服药物(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维持治疗,定期监测病情。
3.2 疾病进展期: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化学治疗方案,可考虑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
3.3 骨髓移植:对于年轻、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可考虑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 个体化治疗4.1 根据患者年龄、体能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2 结合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筛选敏感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5. 生活管理5.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2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5.3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提高患者免疫力。
第五章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mi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浆细胞过度增殖,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与之同时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并且出现广泛的溶骨改变。
该病是血液系统的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部血液系统肿瘤的10%左右。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多数在50岁以后发病,仅有不到30%的患者在40岁以前发病。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提高,发病率有所增长;另一方面,本病的发病年龄也逐步有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中也可以看到个别青壮年患者。
到目前为止,多发性骨髓瘤仍是一种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4-6年。
一.难治原因分析(一).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到各种黏附分子、信号传导途径和细胞因子。
多项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形成在M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密度越高,浆细胞增殖速度越快。
在促进MM微血管形成的众多细胞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占有重要地位。
VEGF可以通过MARK信号途径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依赖PKC促进骨髓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此外,VEGF 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刺激其他细胞因子(如IL-6、TNF-α、IL-1β)的产生。
除VEGF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促进MM新生血管形成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Vacca等发现,活动期MM患者的浆细胞可以产生较多的FGF-2,在浆细胞介导的血管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同时,活动期MM患者浆细胞及微血管在骨髓基质内外的弥散、浸润与MMP有关。
IL-6是骨髓瘤细胞生存最重要的细胞因子,许多细胞因子均可通过影响IL-6的分泌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
在MM中可以检测到许多黏附分子(如CD54、CD56、CD44等)的异常表达。
骨髓瘤细胞通过这些黏附分子黏附于骨髓基质细胞,使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产生大量IL-6,一方面加速瘤细胞增殖,另一方面激活破骨细胞引起溶骨病变。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其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绝大部分病例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的分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
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血钙增高和感染等。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现已达2/10万左右,低于西方国家(约5/10万)。
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目前仍无法治愈。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不明。
遗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抗原刺激等可能与骨髓瘤的发病有关。
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MM分子机制的研究显示MM是一种由复杂的基因组改变和表观遗传学异常所驱动的恶性肿瘤。
遗传学的不稳定性是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明显多变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同时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耐药的发生。
临床表现1.骨骼损害骨痛为主要症状,以腰骶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部和下肢。
活动或扭伤后剧痛者有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MM骨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失衡所致。
2.贫血贫血为本病的另一常见表现。
因贫血发生缓慢,贫血症状多不明显,多为轻、中度贫血。
贫血的发生主要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肾功能不全等有关。
3.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急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多因脱水、感染、静脉肾盂造影等引起。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是多方面的:①游离轻链(本周蛋白)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后沉积在上皮细胞胞质内,使肾小管细胞变性,功能受损,如蛋白管型阻塞,则导致肾小管扩张;②高钙血症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损害;③尿酸过多,沉积在肾小管,导致尿酸性肾病;④肾脏淀粉样变性,高黏滞综合征和骨髓瘤细胞浸润等。
4.高钙血症食欲缺乏、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和便秘等,主要由广泛溶骨性改变和肾功能不全所致。
5.感染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进展吴春叶;高彤彤;黄勃;王晓桃【摘要】Multiple myeloma is a malignant tumor of B lymphocyte-derived clon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yeloma bone disease(MBD) is an importa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its progress.The pathogenesis of MBD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osteoclast activity and the inhibition of osteoblast function.With a further study of pathogenesis of MBD,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MBD from the traditional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is progress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bisphosphonates drugs,surgery and other treatmentmethods.Currently,the emerging new proteasome inhibitors or targeted therapeutic agents include carfilzomib,bone sclerosis protein antibody,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some of which are in clinical trials.These drugs can significantly delay the progress of MBD,with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In the future,clarif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MBD,the development of new targeted therapy and multi-target combination therapy will b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focus of MBD.%多发性骨髓瘤是B淋巴细胞来源的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而骨髓瘤骨病(MBD)是其进展的重要临床表现.MB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加、成骨细胞功能受抑制有关.随着MBD致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MBD的临床治疗从传统的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进展到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现阶段已逐渐出现或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或靶向治疗药物,如卡非佐米、骨硬化蛋白抗体、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抗体等.这些药物能明显延缓MBD的进展,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未来,明确MBD的致病机制、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及多靶联合治疗成为MBD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23【总页数】6页(P4627-4632)【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骨病;双膦酸盐;靶向治疗【作者】吴春叶;高彤彤;黄勃;王晓桃【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西桂林541100;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西桂林541100;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西桂林541100;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西桂林54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又称为浆细胞骨髓瘤,病因目前尚未明确,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其中位生存期为2.5~5年[1-2]。
ASH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疗进展2023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仍无法被治愈。
MM具有高度异质性,其中高危多发性骨髓瘤(HRMM)生存期短、易进展、预后极差,已成为骨髓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已于12月9日-12日在美国圣迭戈以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召开,会议公布了最顶尖的血液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如何优化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并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
本期精选了6篇关于HRMM的口头报告及壁报内容,展示了HRMM诊断分层以及免疫疗法的前沿进展。
HRMM患者需探索更多诊断模型细化风险分层系统[Ora1881]分析OPT1MUM/MUKnine试验中UHiRNDMM患者接受强化治疗后早期复发(入组18个月内复发或死亡)的风险因素1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MartinF.Kaiser博士团队分享了OPTIMUM/MUKnine 研究相关的最新成果。
来自英国39家医院的107例超高危(UHiR)新诊断患者(NDMM)[≥2个HRCAS±(4;14)、t(4;16)、t(14;20),gain (1q),de1(1p),de1(17p)或SKY92高危]或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1)患者被纳入OPTIMUM研究。
治疗方案包括6个周期的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环磷酰胺、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D-CVRd腌导治疗.序贯V-AScT、6个周期的D-VRd(巩固1)和12个周期的D-VR(巩固2)巩固治疗,和之后每月一次的D-R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中位随访51.5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超过44个月的治疗,其中23例(21%)患者出现早期复发,84例(79%)患者未出现早期复发。
伴有3种HRCAs的7例患者中有5例(71.4%)出现早期复发,而只有2种HRCAs的50例患者中仅有7例(14%)出现早期复发;82例伴SKY92的高危患者中有20例(24.4%)出现早期复发,而24例伴SKY92标危患者中只有2例(8.3%)出现早期复发;对于仅伴有1种HRCA的患者,只有de1。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4期达雷妥尤治疗多发性骨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用药方案研究:张梦芸打张燕21贵州医科大学,贵阳550004;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血液系统疾病,近年随着不同作用机制新药的引入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
达雷妥尤种人源化抗CD38IgG-K隆抗体,具有补体依赖性毒性作用、抗体依赖性介的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依赖性吞噬作用、直接活性和除CD38+免疫抑制的免疫调节作用等多种作用机制。
CD38、CD55、CD59、抗凋亡分子的表达水平及NK细胞活性可能与达雷妥尤耐药相关。
达雷妥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用于MM的单药及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方达雷妥尤+来那度胺+松方案、达雷妥尤+硼+松方案、达雷妥尤+度+松方案、达雷妥尤+硼替佐米+美法仑+强的松方案、达雷妥尤+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达雷妥尤+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达雷妥尤+卡非+松米方案、达雷妥尤+来那度胺+硼+松方案。
关键词:达雷妥尤;多发性骨;血液系doi=0.3969/j.issn.1002-266X.2020.24.025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2-266X(2020)24-0091-05多发性骨(MM)是一种浆细胞性恶性肿瘤,是血液系大常性,过去十几年通信作者:张燕(E-mail:zhangyan20010802@)[20]Liu M,Du Y,Li H,et al.Cyanidin-3-o-glucoside pharmacologically inhibits tumorigenesis via estrogen receptor0in melanoma mice[J].Front Oncol,2019,9:1110.[21]Marzagalli M,Marelli MM,Casati L,et al.Estrogen receptor0inmelanoma:From molecular insights to potential clinical utility[J] .Front Endocrinol(Lausanne/,2016,7:140.[22]Spyropoulos C,Melachrinou M,Vasilakos P,et al.Expression ofestrogen receptors in melanoma and sentinel lymph nodes;a"female"clinical entity or a possible treatment modality[J].Eur J Gynaecol Oncol,2015,36(2):123-130.[23]Zhao L,Huang S,Mei S,et al.Pharmacological activ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beta augments innate immunity to suppress cancer metastasi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8,115(16/: E3673-E3681.[24]Gori A,Savarese I,D'Errico A,et al.Estrogen receptor(ER)0expression and worse outcome from melanoma in pregnant and perimeno-pausal women[J].J Am Acad Dermatol,2016,75(3):e117.[25]Natale CA,Li J,Zhang J,et al.Activation of G protein-coupledestrogen receptor signaling inhibits melanoma and improves response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J] .Elife,2018,7:e31770.[26]Kamm A,Przychodzen P,Kuban-Jankowska A,et al.2-methoxyestra-diol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a natural compound,ferulic acid,in-MM患者率显著提高,大部分原因于新的治疗方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引入[]。
谈谈多发性骨髓瘤李志明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IgE)或Bence Jones蛋白质(游离的单克隆性κ或γ轻链)过度增生。
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而且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黑人患者是白人的2倍。
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背部或胸廓),肾功能衰竭,反复发生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最常出现的症状.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压缩常见,后者可能导致脊髓受压迫和截瘫.由于在肾小管广泛管型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而发生肾衰(骨髓瘤肾病).有些病人以贫血,伴乏力和疲劳为主,少数病人有高粘滞综合征,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不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在骨髓瘤患者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中,发现了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这提示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病毒编码的白介素-6(IL-6)的同系物.人类IL-6可促进骨髓瘤生长,同时刺激骨的重吸收. 此种特殊的细胞来源尚不明了.通过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提示为后生发中心细胞恶性变而来.疾病诊断1、好发年龄多为40岁以上,男多于女。
2、病变前期可无明显症状,仅存在血沉增快、贫血、蛋白尿等症状。
3、可有骨关节、腰背疼痛、颅骨、胸肋骨瘤形成,以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珠样结节及溶骨性钻凿样或鼠咬状圆形骨质缺损为特征,可出现病理性骨折、截瘫、肋间及坐骨神经痛等。
4、可损害肾脏而造成蛋白尿、肾小管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
5、因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引起头晕、头痛、视力障碍、胸闷、眩晕、出血等症状。
6、易引起肺部、泌尿系感染。
7、实验室检查(1)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21.03.011·综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刘娜,赵午莉,刘秀均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1],典型临床表现为“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
M 蛋白是由浆细胞或B 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而产生的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液或尿液中。
依照M 蛋白类型可将MM 分为IgG 型、IgA 型、IgD 型、IgM 型、IgE 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MM 最初可表现为血清M 蛋白水平低于3 g/dl,骨髓浆细胞低于10%,没有终末器官损伤的迹象。
而症状性MM 的特征是血液或尿液中M 蛋白水平升高,骨髓中浆细胞水平升高,以及终末器官损伤[2]。
MM 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 ~ 2%[3],成为仅次于淋巴癌的第二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对有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多采用系统治疗,包括诱导、巩固治疗(含干细胞移植)及维持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新型治疗药物的出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中位生存率显著提高,从 3 ~ 4 年提高到7 ~ 8 年[4],尽管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MM 目前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难治性疾病,预后较差且复发率高。
因此,进一步明确MM 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克服耐药性的新药以及新的药物组合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1 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可引起恶性血浆细胞内蛋白质的积累,导致未折叠蛋白应激反应的激活和NF-κB 活性的降低,两者均诱导细胞凋亡[5]。
多发性骨髓瘤中医病机分析及证治思路庄步玺;梁昊;卢芳国;李红【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多经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MGUS)发展而来。
本文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肾虚血瘀证治思想;认为肾虚无制、瘀毒肆虐是MM发生的关键;提出了补肾阴、扶正气、破瘀毒、解症状基本治法,使MM恢复到MGUS状态。
%Multiple myeloma (MM) is a plasma cell cancer mostly developed from the unknown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hyperlipidemia (MGUS), its mobidity increases with the age.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experience, the thought of treating syndrom of kidney di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was put forward. We propose that the key of MM is the unlimited state of kidney deficiency and toxic blood stasis rage.We raised the theory of therapy solution by tonifying kidney yin, strengthening vital-Qi, abolishing toxic blood stasis and relieving symptoms, returning to MGUS state.【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8【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病机;肾虚血瘀;扶正解毒;涤荡瘀毒【作者】庄步玺;梁昊;卢芳国;李红【作者单位】山东沂南县神康血液病研究所,山东临沂276300;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