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doc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2
《倔强的小红军》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草地、饥饿、疲惫等。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坚定信念和勇敢精神。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手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情感,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学习任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倔强的小红军》2. 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草地、饥饿、疲惫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表达手法:对比、象征、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红军的认识。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写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答案:(1)小红军勇敢、坚定,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了解更多英雄事迹,培养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 作业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红军的认识;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写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解读文本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
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答题要点听到看到想到第一次:体力强赛跑拒绝让马第二次:等同伴坚决拒绝同行第三次:粮食多拍拍拒绝让粮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虽然还是因为的句式表达。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四章《红军长征》第三节《倔强的小红军》。
内容详细叙述了小红军在艰苦的长征环境中,坚定信念,顽强拼搏的事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掌握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长征精神,培养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难点:长征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述小红军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小红军在长征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红军的事迹,分析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强调小红军的英勇表现。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7. 情景再现: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小红军的事迹,加深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2. 内容:(1)长征基本情况(2)小红军英勇事迹(3)长征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 答案:(1)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对恶劣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包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小红军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学情分析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
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倔、惫、稞”等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2、教学难点感悟小红军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坚强不屈、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种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
然后提问:“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有一位小红军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大家想知道他的故事吗?”从而引出课题《倔强的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倔、惫、稞”等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荒无人烟”“疲惫”等词语的意思,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环境。
2、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陈赓与小红军的对话,思考:小红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引导学生抓住小红军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他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例如:“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陈赓说。
“不,我能走。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通过“满不在乎”这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赓,故意表现出轻松的样子。
(3)小组讨论:陈赓几次要帮助小红军,小红军是怎样拒绝的?他为什么要拒绝?(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红军拒绝陈赓帮助的原因,体会他的坚强和无私。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小红军的坚强不屈精神,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小红军的坚强不屈精神。
将小红军的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小红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红军吗?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哪些感人故事呢?”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选取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共同品词析句。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学生通过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红军的坚强不屈精神。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感受小红军的英勇事迹。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6.实践活动教师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课文所学。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小红军的生活。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进行点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学生通过组内交流,提高了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3.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小红军的坚强不屈精神,培养了勇敢、顽强的品质。
4.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红军的倔强精神。
2.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红军的勇敢和坚强。
2.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小红军的形象描绘,以及相关词汇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影片,让学生了解红军的艰苦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小红军的倔强精神。
3. 课文解析:a. 分析生字、新词,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倔强的小红军》2. 生字、新词:倔强、长征、红军、信念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解释其意思。
b. 根据课文内容,用“倔强”一词造句。
c. 课后阅读其他红军长征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2. 答案:a. 倔强:形容性情刚强,不屈不挠。
b. 造句:在困难面前,小红军们展现出了倔强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小红军的倔强精神,以及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案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历史和英雄事迹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教具:《倔强的小红军》绘本、投影仪或黑板。
材料:学生的练习册或作品纸。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和讨论
教师展示《倔强的小红军》的封面或插图,引发学生对故事和小红军的兴趣。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
教师朗读《倔强的小红军》,引导学生跟读和理解故事情节。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步骤三:角色扮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小红军成员。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小红军的坚定信念和英勇行动。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红军的品质和精神,如坚强、勇敢、团结等。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小红军的意义和影响。
步骤五:创作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述小红军的故事。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六:展示和分享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角色扮演,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小红军的理解和情感。
通过展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024年《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倔强的小红军》,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学习主人公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倔强的小红军》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主人公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长征的艰辛。
2.分析主人公的品质,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自我教育。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倔强的小红军》的故事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吗?长征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小红军的形象。
2.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谁能复述一下故事情节?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分析主人公品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品质。
(三)联系现实生活1.教师提问:同学们,小红军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四)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小红军的生活。
2.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教师点评。
2.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谁能谈谈自己对小红军品质的理解?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心中的小红军》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文展示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2.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复习《倔强的小红军》,巩固所学知识。
2.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感受长征的艰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流程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课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设计说明:如于永正老师所说,初读要强化,要求要到位,训练要严格,不放过任何一处错误。
把课文读正确、流畅是其他教学流程的基础,本环节师生共读了四遍课文。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1、课件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板书:骑马同行给青稞面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7、学生汇报。
引导抓住关键词:疲惫。
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疲惫?“荒无人烟”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饥挨饿”?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设计说明:通过先解读陈赓的形象,既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又为学习小红军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对小红军有一种情感上的期待。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1、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课件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倔强的小红军》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研读“对话”,体会“倔强”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难点:以“倔强”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及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跨过水草地,翻越大雪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
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
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小红军。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汇报:课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
三、研读“对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课题中哪个词语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最密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小红军“倔强”的特点。
1、出示自学建议。
①读一读,标出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帮助的语句。
(找找描写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②想一想,小红军为什么要这样做?③议一议,小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④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2、学生自读自悟。
3、小组研读。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四、体会“倔强”。
1、交流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教案教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的倔强和陈赓的关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的倔强和陈赓的关心。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困难。
提问学生:红军长征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事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课文,叫做《倔强的小红军》。
2. 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停顿。
3.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红军为什么要拒绝陈赓的帮助?陈赓是怎么发现小红军的秘密的?小红军的倔强和陈赓的关心分别体现在哪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读音和语调。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和纠正。
5.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强调角色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分组表演,互相评价和纠正。
6.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红军,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小红军的精神和品质。
7.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教师强调小红军的精神和品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发扬。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倔强的小红军》。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艰苦的长征途中,一个小红军小战士坚强不屈,忍饥挨饿,最终牺牲的感人事迹。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小红军的顽强精神,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顽强精神。
2. 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小红军的顽强精神,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播放长征途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长征的艰苦环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的场景是什么吗?谁能说一说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课文中描述小红军的句子,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3. 合作交流(10分钟)4. 讲解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提问:小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从小红军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品质?5. 实践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通过学习《倔强的小红军》,你们有什么收获?如何将这些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倔强的小红军内容:长征途中,小红军遇到困难小红军坚强不屈,克服困难小红军牺牲,感人至深品质:顽强精神热爱祖国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让孩子讲述长征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倔强的小红军》,学生了解了长征的艰苦环境,体会了小红军的顽强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最终五篇)第一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战士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训练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骗”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倔强。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时代背景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1周年,同学们对长征有所了解,谁能根据自己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学生:红军长征要经过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红军战士缺衣少粮,长时间的行军,疲惫不堪,许多人被冻死饿死。
教师:在长征路上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2.指名同学读书,大家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
3.划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答案是: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4.指名同学读一读所划的句子。
三、给课文分段全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朝前走去”;第三段:从“他骑在马上”到结尾。
四、分段读书,想段意第二课时一、读课文,提问题教师:同学们,请你小声地读全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学生:小红军为什么那么倔强?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全明白了什么?小红军是怎么骗陈赓的?教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倔强的小红军》这课书咱们分三课时来完成。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把课文分成了三段,这节课我们细读课文,说段意。
二、细读文,说段意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军,陈赓同志掉队了,他遇到了一位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目标通过《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倔强的小红军》的背景和历史学习并理解小红军的精神和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倔强的小红军》的故事文本和相关历史资料相关的爱国主义和团队合作的活动安排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倔强的小红军》的背景和历史教师通过讲解《倔强的小红军》的背景和历史,向学生介绍小红军的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小红军的奋斗历程和精神。
步骤二:学习并理解小红军的精神和奋斗精神学生进行小红军的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学习和理解活动,通过阅读和分析,学习并理解小红军的精神和奋斗精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的精神和奋斗精神,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小红军的奋斗精神。
步骤三: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活动,通过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军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等,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荣誉感。
步骤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提高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和领导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领导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对《倔强的小红军》背景和历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对小红军精神和奋斗精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观察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展示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展示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优秀的革命历史故事,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的创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实践和体验,提高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案教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的倔强和陈赓的关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小红军的倔强和陈赓的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的倔强和陈赓的关心。
教学难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陈赓的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知识点。
朗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艰苦历程。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红军长征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调。
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师提问:红军长征的环境怎么样?学生回答:红军长征的环境非常艰苦,他们要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教师讲解:“艰苦”表示非常困难,“围追堵截”表示敌人对红军的追击和包围。
教师提问:陈赓在干什么?学生回答:陈赓在长征途中掉队了,他非常疲惫,需要休息。
1. 2. 3. 1. 2. 1. 2. 3. 4. 1. 2. 3. ◦ ◦ ◦ ◦ ◦教师讲解:“掉队”表示跟不上队伍,“疲惫”表示非常疲劳。
(2)学习第二至十自然段教师提问:陈赓遇到了谁?学生回答:陈赓遇到了一个小红军,他非常瘦小,穿着破草鞋,背着干粮袋。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 倔强)怎么读? 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一)解读文本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
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体力强赛跑
拒绝让马第二次:等同伴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
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
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你快骑上马走吧
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
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
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
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读通读顺,体会思想)
听到
看到
想到
对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不拖累别人
话
粮食多
拍拍
拒绝送粮
第二课时
(略)
设计说明
一、体现依目标定教,为达标而教
二、关注言语形式,融合对话训练
1、言语形式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
2、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体验之思
3、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学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