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校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我校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报告

宋鑫何山卢晓东

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现今社会迫切需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北京大学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措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如,为学生开设通选课、倡导学生跨院系选修、实行主辅修制、开设双学位专业等。这些改革举措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教育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以拓展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兴趣。

世界一些一流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为了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以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都允许(或要求)学生在主修专业(Major)之外,在第二个领域学习,学生在获得主修专业学位的同时,获得辅修(Minor)专业或双学位专业(Double Major)证书。这些学校开设了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辅修或双学位专业,并强调:辅修或双学位专业不应被当成负担,相反,在导师的帮助下,它应当被当作学生毕业所要求的一部分。学生选择另一门专业学习,虽然取决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术兴趣,但需要得到导师和院系主任的同意,而且学生可以就如何顺利完成辅修专业从原系和提供辅修专业的院系那里获得帮助与有效的指导。

现状:

北京大学在1989年开始进行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探索,但由于学生主修课程负担较重(180学分左右),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很小,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在思想上学校也将辅修、双学位教育作为对个别智力超常学生的教育方式。1996年在主修压力减轻之后,许多学生开始攻读辅修和双学位。目前,我校开设的辅修专业主要有哲学专业、行政管理学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心理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艺术学专业、图书馆学专业、科技信息(情报学)专业、德语专业、法语专业、日语专业和西班牙语专业。双学位专业有哲学、经济学、艺术学、电子商务。这些专业都有不同数量的学生修读,其中,修读计算机软件、经济学和语言专业的偏多。据统计,2000年本科2172名毕业生中,有453人获得2个专业的证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1%,2001年该比例达到了27%。

目前,北京大学正在逐步推行新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元培计划,这种模式给了学生基于学术兴趣而选择专业的自由。有人质疑,在这种新的模式下是否仍有开设辅修和双学位的必要。因为辅修和双学位制度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被看作是解决部分学生对主修专业不感兴趣的主要途径,而元培计划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结合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对待这种质疑,可以从开设辅修、双学位的意义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最主要的开设目的是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能起到避免学生过早专业化、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第二,就学生个体来说,现代大学生具有可塑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

及实用性等特点,这使得辅修和双学位有一定的市场。有的学生对两个领域都有浓厚的兴趣,无法取舍;有的学生出于就业的考虑,不愿放弃热门专业,但自己的兴趣点在别的领域;有的学生为了有更多的择业机会,以便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有的学生还无法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和适合发展的领域,他需要有进一步寻找的过程(例如,我校英语系今年接受了两名来自物理系和经济学院的保送研究生)。辅修专业的开设为学生不断地扩展或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应付各种异想不到的挑战提供了保障。这种种因素都预示着学校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辅修和双学位专业。

为了与我校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学校即将进行新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本次修订要求主修专业毕业学分数控制在130-140学分之间,学生将会有更多时间参与第二个领域的学习。为进一步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学校原则上要求主修专业都要提供相应的辅修(或双学位)专业,具体要求如下:

辅修教学计划:20-30学分,最低要求是20学分,5-8门课程。

双学位教学计划:在辅修教学计划基础上,增加3-6门课程,30-40学分,最低要求是30学分。

问题:

主辅修制、双学位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修读两个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具有两个领域的知识素养,更有利于在交叉学科领域作出成就,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主辅修制在我校已经实践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中间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认识有所偏差

有些院系、教师对主辅修制度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开设目标也不是很明确,认为辅修专业是自己额外的教学任务,有的老师甚至让研究生代上辅修课程;有的院系过分注重辅修、双学位专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数量很少

在对我校四年级毕业班学生的一次调查(2000年)中,发现:因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非自愿性,有40.1%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产生过换专业的念头,但只有7.9%的学生付诸行动。其原因是:一方面从制度上来说,学校和各院系每年对转系、转专业的学生比例有较严格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自己通过辅修喜欢的专业或读双学位课程解决了问题。这种方式既不需要打破原有的教育体制,也能缓解学生对主修专业不感兴趣的矛盾,使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自由。在目前制度制约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解决的办法。但调查同时表明:仍有30.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辅修专业种类不够丰富,数量也不是很多,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学生对实施效果也不太满意。

3、管理失控,质量不高

目前辅修、双学位是由开设院系全面负责学生的录取和课程的组织、开设及考核,教务部只参加最后的毕业审核和发放证书。各院系的管理办法不尽相同,各辅修、双学位专业的要求也没有统一标准。可以说,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对辅修、双学位的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近两年,随着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有大部分院系的辅修、双学位管理进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但内容还不完善,

教务部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监控。造成管理失控的最主要原因是各院系的管理模式不同,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因此建立一个全校统一的管理办法已迫在眉睫。

4、缺乏有效的指导

辅修和双学位制度给了学生选择的空间和自由,但也意味着更繁重的学习任务,意味着学生要对自己的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的冲突有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目标有清醒的估计与认识,否则,四年下来,学生不仅达不到辅修、双学位专业的要求,也会影响到主修专业的学习。还有些学生没有把握好两个专业的学习进度,等到毕业时,主修专业的学分要求已达到,但辅修专业没完成,在目前学制不延长的情况下,学生只好把辅修课程算入主修专业的选修课程。这都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据某些院系反映,坚持学完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较少,原因有二:一是与专业课程有冲突;二是学习负担重。学校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但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特性使学生的自由被限制在一定规范内。这对矛盾的存在使得教师在学生申请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尤其必要,而这恰恰是我校较忽视的。

另外,因辅修学生的学籍管理在原院系,提供辅修专业的院系除了承担教学责任外,并不承担其它职责。因而,他们对辅修学生的管理并不严。对于学生所在院系而言,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提供辅修专业的院系进行,它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必要的监控。在学生没有强自控力的条件下,加上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有些学生的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质量不高。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在我校确实存在。

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促进我校辅修、双学位教学的开展,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将在教学计划修订的基础上,改进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修改相应的管理办法,指导原则是:统一辅修和双学位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全面监控;加强与院系的沟通。同时,学校还将明确相关院系的职责,具体如下:

辅修、双学位开设院系的职责主要有: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给学生提供咨询和建议;负责学生的录取(包括先修课程的审查、已有学习成绩的审查等);指导学生选课和制定学习计划;评定学生的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习情况;与学生所在院系就学生两个专业的学习状况进行沟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并提供给学生所在院系;对辅修、双学位所有课程的GPA提出要求;进行成绩和毕业证书资格审查等。

学生所在院系的职责主要有:给学生提供咨询和建议;查询学生辅修成绩;与开设辅修和双学位的院系就学生两个专业的学习状况进行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指导和监督;对应终止辅修的学生发出学术警告;将终止辅修的学生成绩转入学生主修成绩单等。

教务部的职责主要有:负责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审定与批准;提出指导性建议或要求;规范辅修和双学位的管理;对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对辅修、双学位的学生情况、成绩情况进行分析;协助监督各院系工作;对学生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并发放证书。

对我校的辅修和双学位实行统一管理,可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