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思考题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9
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相对密度、折射率及旋光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相对密度、折射率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一样,也是物质的物理特性。
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这些特性,可以指导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以及鉴别食品组成、确定食品浓度、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及品质。
测定液体的相对密度方法通常有密度瓶法、相对密度天平法和密度计法,本实验以密度瓶法测相对密度。
利用同一密度瓶在一定温度下,分别称取等体积的样品试液与蒸馏水的质量,两者的质量之比,即为该试液的相对密度。
利用阿贝折光仪测得一定温度下糖溶液的折光率,根据折光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表格,以及温度校正得到糖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步骤1.相对密度的测定取洁净、干燥、准确称量的密度瓶,装满试样后装上温度计(瓶中应无气泡),立即浸入20±0.1℃的恒温水浴锅中,至密度瓶温度计达20℃并保持20-30分钟不变后,取出,用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水,立即盖上侧管罩,擦干后用分析天平称量。
将密度瓶中试样倾出,洗净密度瓶。
以煮沸30分钟并冷却至约15℃的蒸馏水注满密度瓶,按上法同样操作即得20℃时水的质量。
2、折射率的测定2.1、样品溶液的准备2.2、熟悉仪器2.3、测定2.3.1、校正阿贝折光仪通常用测定蒸馏水折射率的方法进行校正,即在标准温度(20℃)下折光仪应表示出折射率为1.33299或0%可溶性固形物。
若温度不在20℃时,折射率也有所不同,教材上附有一定温度下纯水折射率表。
2.3.2、测定样品溶液(1)滴加1~2滴样品试液于下面棱镜上,迅速将两块棱镜闭合,调整反光镜,使光线射进棱镜中。
(2)用目观察,转动棱镜旋钮,使视野分成明暗两部分。
(3)旋转补偿器旋钮,使视野中除黑白两色外,无其他颜色。
(4)转动棱镜旋钮,使明暗分界线在十字线交叉点。
(5)通过放大镜在刻度尺上进行读数。
若在20℃时测定,得到的读数即为可溶性固形物的折射率,查折射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表,即可得糖浓度。
食品检验与分析思考题1、什么是结合水?什么是自由水?结合水(束缚水)——以氢键结合的水,结晶水。
自由水(游离水)——是靠分子间力形成的吸附水。
2、水分的测定方法。
①直接法——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定水分:重量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化学方法。
②间接法——利用食品的物理常数通过函数关系确定水分含量。
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直接法比间接法准确度高。
3、说明干燥法测定水分的方法分类、原理及适用范围。
(1)直接干燥法(常压干燥法)①原理:在一定的温度(95~105℃)和压力(常压)下,将样品在烘箱中加热干燥,除去水分,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之差为样品的水分含量。
②适用范围:95~105℃范围内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成分极微且对热稳定的食品。
(2)减压干燥法①原理:利用水的沸点随P↓的原理,将样品称量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在选定的真空度与加热温度下干燥至恒重,干燥后样品所失去的质量百分比即为含水分。
②适用范围:碱性物质(3)红外干燥法①原理:以红外线灯管做为热源(700~300000 nm波长),利用红外线的辐射热加热式样,高效快速的使水分蒸发,据干燥前后的失重即可求出样品的水分。
集烘箱于天平为一体。
②适用范围:样品份数较少的物质4、说明蒸馏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适用范围(1)原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其中各组份分沸点,将食品中的水分与有机溶剂如甲苯、苯、二甲苯等,共沸蒸出,冷凝并收集馏出液,由于水与其他组分密度不同,馏出液在有刻度的接收管中分层,根据水的体积计算水分含量。
(2)适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类果蔬、油类等多种样品的水分的测定。
特别是香料,此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
5、恒重的概念?如何进行恒重操作。
(1)概念:样品连续两次干燥与灼烧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 以下的重量(2)操作方法:于规定温度(500~600℃)灼烧半小时,移至炉口冷却到200℃左右,再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准确称量;再入高温炉中烧30分钟,取出冷却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3 mg ),6、灰分的定义、分类(1)定义:在高温灼烧时,食品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相对密度、折射率及旋光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相对密度、折射率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一样,也是物质的物理特性。
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这些特性,可以指导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以及鉴别食品组成、确定食品浓度、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及品质。
测定液体的相对密度方法通常有密度瓶法、相对密度天平法和密度计法,本实验以密度瓶法测相对密度。
利用同一密度瓶在一定温度下,分别称取等体积的样品试液与蒸馏水的质量,两者的质量之比,即为该试液的相对密度。
利用阿贝折光仪测得一定温度下糖溶液的折光率,根据折光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表格,以及温度校正得到糖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步骤1.相对密度的测定取洁净、干燥、准确称量的密度瓶,装满试样后装上温度计(瓶中应无气泡),立即浸入20±0.1℃的恒温水浴锅中,至密度瓶温度计达20℃并保持20-30分钟不变后,取出,用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水,立即盖上侧管罩,擦干后用分析天平称量。
将密度瓶中试样倾出,洗净密度瓶。
以煮沸30分钟并冷却至约15℃的蒸馏水注满密度瓶,按上法同样操作即得20℃时水的质量。
2、折射率的测定2.1、样品溶液的准备2.2、熟悉仪器2.3、测定2.3.1、校正阿贝折光仪通常用测定蒸馏水折射率的方法进行校正,即在标准温度(20℃)下折光仪应表示出折射率为 1.33299或0%可溶性固形物。
若温度不在20℃时,折射率也有所不同,教材上附有一定温度下纯水折射率表。
2.3.2、测定样品溶液(1)滴加1~2滴样品试液于下面棱镜上,迅速将两块棱镜闭合,调整反光镜,使光线射进棱镜中。
(2)用目观察,转动棱镜旋钮,使视野分成明暗两部分。
(3)旋转补偿器旋钮,使视野中除黑白两色外,无其他颜色。
(4)转动棱镜旋钮,使明暗分界线在十字线交叉点。
(5)通过放大镜在刻度尺上进行读数。
若在20℃时测定,得到的读数即为可溶性固形物的折射率,查折射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表,即可得糖浓度。
食品分析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作为食品分析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2.要想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需要正确实施哪些步骤?3.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较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之间的关系与有效性。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采样之前应做哪些准备?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2.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哪些类型?2.简述感官检验实验室应有哪些功能和要求?3.如何选择、培训和考核感官检验评价员?感官检验评价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4.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有哪几大类?各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X围是什么?5.举例说明各类感官检验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1.简述密度瓶法测定样液相对密度的基本原理?试说明密度瓶上的小帽起什么作用?2.密度计的表面如果有油污会给密度的测定带来怎样的影响?试用液体的表面X力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3.简述阿贝折光仪利用反射光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试用其光路图表示之。
4.简述旋光法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
5.测定水及样液色度的意义。
6.黏度的测定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7.食品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食品物性的量化与食品分析的关系。
第五章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1.根据学习本章所掌握的测定水分的知识,指出下列各类食品水分测定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乳粉、淀粉、香料、谷类、干酪、肉类、果酱、糖果、笋、南瓜、面包和油脂。
2.为什么要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测定水分含量?3.在水分含量的分析中,采用真空干燥法比强制对流干燥法具有哪些优势。
4.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烘箱干燥法:样品粉碎不充分;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性成分;脂肪的氧化;样品的吸湿性较强;美拉德反应;样品表面结了硬皮;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干燥器中硅胶已受潮。
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相对密度、折射率及旋光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相对密度、折射率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一样,也是物质的物理特性。
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这些特性,可以指导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以及鉴别食品组成、确定食品浓度、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及品质。
测定液体的相对密度方法通常有密度瓶法、相对密度天平法和密度计法,本实验以密度瓶法测相对密度。
利用同一密度瓶在一定温度下,分别称取等体积的样品试液与蒸馏水的质量,两者的质量之比,即为该试液的相对密度。
利用阿贝折光仪测得一定温度下糖溶液的折光率,根据折光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表格,以及温度校正得到糖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步骤1.相对密度的测定取洁净、干燥、准确称量的密度瓶,装满试样后装上温度计(瓶中应无气泡),立即浸入20±0.1℃的恒温水浴锅中,至密度瓶温度计达20℃并保持20-30分钟不变后,取出,用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水,立即盖上侧管罩,擦干后用分析天平称量。
将密度瓶中试样倾出,洗净密度瓶。
以煮沸30分钟并冷却至约15℃的蒸馏水注满密度瓶,按上法同样操作即得20℃时水的质量。
2、折射率的测定2.1、样品溶液的准备2.2、熟悉仪器2.3、测定2.3.1、校正阿贝折光仪通常用测定蒸馏水折射率的方法进行校正,即在标准温度(20℃)下折光仪应表示出折射率为1.33299或0%可溶性固形物。
若温度不在20℃时,折射率也有所不同,教材上附有一定温度下纯水折射率表。
2.3.2、测定样品溶液(1)滴加1~2滴样品试液于下面棱镜上,迅速将两块棱镜闭合,调整反光镜,使光线射进棱镜中。
(2)用目观察,转动棱镜旋钮,使视野分成明暗两部分。
(3)旋转补偿器旋钮,使视野中除黑白两色外,无其他颜色。
(4)转动棱镜旋钮,使明暗分界线在十字线交叉点。
(5)通过放大镜在刻度尺上进行读数。
若在20℃时测定,得到的读数即为可溶性固形物的折射率,查折射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表,即可得糖浓度。
食品分析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作为食品分析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2.要想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需要正确实施哪些步骤?3.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较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之间的关系与有效性。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采样之前应做哪些准备?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2.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哪些类型?2.简述感官检验实验室应有哪些功能和要求?3.如何选择、培训和考核感官检验评价员?感官检验评价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4.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有哪几大类?各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5.举例说明各类感官检验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1.简述密度瓶法测定样液相对密度的基本原理?试说明密度瓶上的小帽起什么作用?2.密度计的表面如果有油污会给密度的测定带来怎样的影响?试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3.简述阿贝折光仪利用反射光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试用其光路图表示之。
4.简述旋光法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
5.测定水及样液色度的意义。
6.黏度的测定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7.食品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食品物性的量化与食品分析的关系。
第五章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1.根据学习本章所掌握的测定水分的知识,指出下列各类食品水分测定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乳粉、淀粉、香料、谷类、干酪、肉类、果酱、糖果、笋、南瓜、面包和油脂。
2.为什么要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测定水分含量?3.在水分含量的分析中,采用真空干燥法比强制对流干燥法具有哪些优势。
4.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烘箱干燥法:样品粉碎不充分;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性成分;脂肪的氧化;样品的吸湿性较强;美拉德反应;样品表面结了硬皮;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干燥器中硅胶已受潮。
蒸馏法:样品中的水分和溶剂间形成的乳浊液没有分离;冷凝器中残留有水滴;馏出了水溶性成分。
卡尔-费休法:玻璃器皿不够干燥;样品颗粒较大;样品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样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5.在水分测定过程中,干燥器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干燥器?6.请阐述水分活度值的概念以及它在食品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1.食品的灰分与食品中原有的无机成分在数量和组成上是否完全相同?2.测定食品灰分的意义何在?3.加速食品灰化的方法有哪些?4.为什么说添加乙酸镁或硝酸镁的醇溶液可以加速灰化?5.为什么食品样品在高温灼烧前要进行炭化处理?6.比较一下铁的几种测定方法的特点。
7.举出两种可用于评估水果及制品质量的灰分测定法。
8.假如想得到100mg以上的谷物灰分,而谷物的平均灰分含量为2.5%,那么应该称取多少克谷物样品进行灰化?第七章酸度的测定1.食品酸度的测定有何意义?2.牛乳酸度定义是什么?如何表示?3.食品总酸度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4.用水蒸气蒸馏测定挥发酸时,加入10%磷酸的作用是什么?第八章脂类的测定1.脂类测定最常用哪些提取剂?各有什么优缺点?2.理解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的原理、方法,测定时应注意的事项。
3.掌握巴布科克氏法测定牛乳脂肪的原理和方法。
为什么乳脂肪所占的格数即表示牛乳含脂率?4.了解罗兹-哥特里法、酸水解法测定脂肪的原理和方法。
5.理解和掌握食用油脂特性(酸价、碘价、氧化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羰基价)的定义及其测定原理。
6.牛奶脂肪和牛奶的密度分别是0.9和1.032,牛奶中脂肪的体积百分含量是3.55%,计算牛奶中脂肪的重量百分含量。
第九章糖类物质的测定1.说明糖类物质的分类、结构、性质与测定方法的关系。
2.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为什么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滴定,且不能随意摇动三角瓶?3.高锰酸钾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是什么,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用铁氰化钾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时,向样品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再加热,是否会引起还原糖水解,为什么?5.测定食品中蔗糖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水解条件?6.食品中淀粉测定时,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是什么?现需测定糙米、木薯片、面包和面粉中淀粉含量,试说明样品处理过程及应采用的水解方法。
7.为什么称量法测定的纤维素要以粗纤维表示结果?8.咔唑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果胶物质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第十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1.当选择蛋白质测定方法时,哪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2.为什么凯氏定氮法测定出的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粗蛋白含量?3.在消化过程中加入的硫酸铜试剂有哪些作用?4.样品消化过程中内容物的颜色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5.样品经消化蒸馏之前为什么要加入氢氧化钠?这是溶液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如果没有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6.蛋白质蒸馏装置的水蒸气发生器中的水为何要用硫酸调成酸性?7.简述染料结合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的原理?8.蛋白质的结果计算为什么要乘上蛋白质换算系数?6.25的系数是怎么得到的?9.说明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态氮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10.用什么方法可对谷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的质量分析?11.从离子交换色谱柱上洗脱氨基酸,采用什么定量测定方法?第十一章维生素的测定1.测定食品中维生素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2.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样品需如何处理?3.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从样品中提取浓缩可采用哪些方法?4.说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维生素E的原理。
5.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1.说明薄层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2.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时,制备样品溶液时为什么要进行酸化处理。
3.说明紫外光谱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的原理及提取过程。
4.简要说明格里斯试剂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原理及方法。
5.制备镉柱时应注意什么,镉柱还原效率如何测定。
6.如何标定二氧化硫溶液浓度,标定时应注意什么。
7.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时,加入四氯汞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8.测定食品中合成色素时,样品溶液为什么要用20%柠檬酸调pH至4。
9.如何洗脱被聚酰胺粉吸附的色素,洗脱时应注意什么。
第十三章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测定1.常见食品中限量元素的含量范围及其测定意义。
2.测定食品中限量元素时为红色么需要分离和浓缩?螯合溶剂萃取分离的原理是什么?3.影响金属螯合物萃取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消除干扰金属离子的影响?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组成主要有哪些基本单元?5.原子吸收法中原子化器的作用是什么?有些什么类型?如何选用?6.介绍二硫腙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7.砷的测定主要有哪些方法,砷斑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第十四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1.叙述食品有害物质的概念及其检测的意义。
2.叙述食品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来源。
3.简述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对物质分离的原理。
4.简述表面活性吸附剂的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
5.GC及HPLC检测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是什么?6.说明质谱的表示方法及质谱峰的种类。
7.造成农药及兽药污染的可能原因是什么?8.主要的霉菌毒素及各自的主要污染对象是什么?9.如何做到既注重食品的精美包装又减少来自包装材料的污染?10.如何减少水解植物蛋白中氯丙醇的含量?第十五章食品分析中的质量保证1.什么叫误差?误差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定义什么?2.什么叫不确定度,典型的不确定度源包括哪些方面?3.误差和不确定度有什么样的关系?4.怎样提高分析测试的准确度,减少不确定度?5.可采取怎样的办法来消除系统误差?6.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7.怎样来进行实验室外部质量评定?8.质量控制图分为哪几类?怎样画质量控制图?9.实验室认可有哪些作用,其程序是什么?第十六章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1.当有一组测量值,其总体标准偏差δ为未知,要判别得到这组数据的分析方法是否可靠,应该采用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1)标准差法(2)格鲁布斯法(3)F检验法(4)t检验法2.回收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方法的可靠性,一般可靠的回收率范围是多少?3.t检验常用于什么检验,而F检验又如何应用?4.两组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42-的试样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数据,要判断两人分析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该用下列哪一种方法?(1)Q检验法(2)F检验法(3)t检验法5.在上题中,若要判断两组分析人员的分析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应该选用下列哪种方法?(1)F检验法(2)F检验法加t检验法(3)t检验法6.舍去可疑数据有哪几种方法?请概括各个方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