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四、电流的热效应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34
教案:苏科版物理9年级下册15.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内容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 电热器的原理: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3. 电热器的应用: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烙铁等,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2. 掌握电热器的原理,了解电热器是如何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
3. 了解电热器的应用,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电热器实物,电路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电热水器工作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
2. 讲解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是电流的热效应。
3. 介绍电热器的原理: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4. 讲解电热器的应用: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烙铁等,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关于电热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电热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要解释电流的热效应。
题目2:请简要介绍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题目1:电流的热效应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题目2:电热器的原理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热器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烙铁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电热水器工作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第十四章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第十五章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杨光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认识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由实验探究得出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焦耳定律,并且能够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功与电功率,能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电流做功时能量的转化情况;学生也在“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章学习过比热容,知道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收不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可以用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从学生的日常经验看,学生对生活中用电器发热的现象并不陌生,比较容易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从学生的能力基础看,学生在上一节课完成了完整的探究实验,探究了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综合性强,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用电热丝切割器切割塑料泡沫,引入新课;然后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用电器通电后发热的例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识电流的热效应;接着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得出定性结论;再介绍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即焦耳定律;最后运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经历设计记录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体会替代的研究思想,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学习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和危害防止的实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体会物理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电流的热效应教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它是对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3、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焦耳了解,学习其可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烧瓶、不同阻值的电阻丝、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什么是电功它的公式是什么2、什么是电功率如何计算二、激发学习动机: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的案例引出电流的热效应.学生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为例,思考问题:为什么电热毯使用不当会引起火灾引导学生思考电热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从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三、讲授新知识: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将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热毯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作的,通电后可以供人们取暖,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饭煲、热水器、电水壶等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热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通电时间.因为烧一壶水,通电时间越长,水的温度升高越多.结合电炉丝工作时发热多而导线发热少的例子猜想与电阻有关.结合用电器过多引起火灾猜想与电流有关.提问:电流、电阻和时间都是可以测量,但是电流产生热量怎么测量呢放出热量多少可以通过加热煤油煤油比热容小,加热温度上升比较快,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缩短实验时间,观察煤油上升的温度来判断转换法.实验探究一:电流产生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照课本电路图组装,进行实验,要求电阻和电流不变,改变加热时间,进行实验,结论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可知.结论: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二: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呢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本图16-14安装,要求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进行实验,学生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得出结论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三: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控制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将阻值不同的两电阻串联使两电阻中的电流相等,分别加热质量相同的煤油,观察并记录相同时间后煤油的温度.教师介绍仪器,让学生看秒表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煤油的温度.根据数据总结结论.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阻产生热量越多,介绍焦耳发现焦耳定律.三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所以电热计算公式:Q=I2Rt教师利用课件介绍焦耳,纪念他在物理学中做出的贡献和它的科学精神.四电热作用有害的一面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哪些方面要降低电热的产生.提问: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呢你知道吗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导线与电炉丝串联电流相等,但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知,在电流、通电时间相等时,电阻大的产生热量较多,所以电炉丝很热,而导线却不热.四、巩固运用: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BA、电视机B、电热毯C、电风扇D、电脑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部分实验电路,甲电阻丝的阻值小于乙电阻丝的阻值.比较通电后两根电阻丝各自两端的电压U甲、U乙以及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产生的热量Q甲、Q乙的大小,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CA、U甲=U乙,Q甲=Q乙B、U甲<U乙,Q甲>Q乙C、U甲<U乙,Q甲<Q乙D、U甲>U乙,Q甲<Q乙3、某电饭锅内有R0=44Ω、R=2 156Ω的两根电热丝,将它们接入电路.如图,当S分别置于“1”挡和“2”挡时, 1 挡是保温状态,当S接“2”挡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是 5 A ,通电100 s电路产生的热量是1、1×105J.五、检查评价: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布置课后作业.六、间隔性复习: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总结出如下: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较多,原因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当我设计《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这一课时,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规律,从而加深对电流热效应的理解。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并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掌握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炉、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活动过程:1. 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3. 演示实验:进行电流热效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
4.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掌握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器、电饭锅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情景设置: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电热器作为切入点,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电流热效应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 讲解环节的清晰表达:在讲解电流的热效应时,我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概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一现象。
电流的热效应定义: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影响因素: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3、公式:Q=I2Rt(普遍适用)Q=W=UIT(只适用于电热器)式中: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A); R——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 t——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S);Q——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J)。
电流的化学效应:定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
原理: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
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比如说电镀、电极化)。
电热的防止和利用电热的利用和防治: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有非常普遍的应用,如电热毯、电熨斗、电烤箱等防治:电视机长时间工作,会使后壳积累较多的热量从而影响寿命,需要散热电热和电功:电热和电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成内能时,电热在数量上才与电功相等,Q=I2Rt=W=UIt=Pt=U2t/R,若导体不是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电视机,电冰箱等)。
W=UIt=Pt>Q=I2Rt,电功中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热的利用和防止:1. 电热的利用上图所示是电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它们的共同点是:(1)它们都是用电器,都是用电来加热的设备,都有发热体。
(2)它们的原理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3)它们都是把电能转化为热能。
2.电热的防止电热会使用电器温度过高,影响用电器的工作、使用寿命,甚至损坏用电器,在用电器上装有散热窗、金属片外壳、散热风扇等,可用来防止电热的破坏。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六单元第4课《电流的热效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热的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分析有关问题
3、了解电热器的用途、优点,发热体的构成特点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单靠“听”是不可能获得的,没有“做”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不可能真正发生。
初三学生在学完“电功”之后,已经了解了基础的电学知识,对于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好问、活泼自信,但也往往分析问题不够细致全面,缺乏必要的技巧、耐心和毅力。
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多向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和锻炼他们尊重事实、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探究的素质和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焦耳定律
难点:焦耳定律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电流的热效应
一)复习:
1、电功的定义、公式、单位。
2、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
2【讲授】电流的热效应
(二)新课讲授:。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知道电流产生的热量跟通电时间、电流大小、电阻大小的定性关系.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焦耳定律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3.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2.应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2.对焦耳定律内容、公式的理解.【教具准备】学生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烧瓶、温度计、水、煤油、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一些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1)比较它们有何不同?(2)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3)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灯泡发热,电风扇的电动机发热.【新课引入】师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什么正常情况下电线不会起火?而发生短路或接入电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会引起火灾呢?要弄清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29-13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公式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订正.师生产、生活中电热有哪些应用?哪些地方需防止电热?生:工厂利用电热炼钢,家庭用电热烧水、做饭、取暖,如电水壶、电饭煲,电取暖器都是利用电热的设备.电线、电视机、电脑等要防止电热危害.师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列举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用电器.生: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如电灯、电饭煲、电取暖器等.师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发言:生1:可能跟通电时间有关,因为通电时间越长,电水壶中产生的热越多.生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生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教师点评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一)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是否有关.1.电路图:2.实验图:3.方法:断开开,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如图),将滑片P置于最右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到适当位置,保持电流的大小不变,每间隔2min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填入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二)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1.电路图:同(一)2.实物图:同(一)3.方法:仍按图16-14连接好电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调节滑动变阻器,增大通过电阻丝的电流,通电时间与实验()相同,记录温度计的数,填入表中,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三)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1.电路图:2.实验图:3.方法:选取2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在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如图),将滑片置于最右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至适当位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记录两个玻璃瓶内温度计的示数,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导学生展示并总结实验方案,多媒体展示.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对同一电阻丝,在电流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煤油的温度越高表明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2.对同一电阻丝,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电电流越大,煤油的温度越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3.在通电电流大小不变,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煤油的温度越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实验进行评估.师实验中,玻璃瓶内为什么装煤油,而不用水?生:因为煤油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明显,从而使实验现象明显,另外煤油不导电,还能防止漏电.师实验中,怎样表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用到了什么科学方法?请再举一例.生:用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多少表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用到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如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木块被钢球撞出的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师实验(三)中,为什么要将两电阻丝串联?生:由于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才能探究某一因素对电热的具体影响.例如,探究电阻大小对电热的影响时,必须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当两电阻丝串联时,可以绝对保证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相同.【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焦耳定律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订正.师什么是焦耳定律?其公式及各物理量单位如何?生: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结论,这与我们刚才得出的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是一致的,于是人们为了记住他,把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公式:Q=I2Rt.单位:电流I——安培(A),电阻R——欧姆(Ω),时间t——秒(s),热量Q——焦耳(J).师电器设备消耗的电能W与电流产生的热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生:(1)纯电阻电路中(如电烙铁、电热毯等电热器),消耗的电能W等于产生的电热Q;可以用Q=W=UIt=Pt=I2Rt=U2/Rt计算电热.(2)非纯电阻电路中(如电动机),消耗的电能W大于产生的电热Q.只能用Q=I2Rt计算电热.【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33作业1 2 3 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3.63×1052.C3.B【本章练习答案】1.C2.D3.C4.A5.C6.B7.4101.本节课的设计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对实验的设计要放开让学生自己做,实践发现学生的思路有局限于课本上某个实验的倾向,所以要设计一个良好的实验情景,注意让学生的思维散开,发挥其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3.电热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只作简单介绍,留在高中再进一步探究验证.对于纯电阻电路的理解,先从电炉和电风扇工作时能的转化入手,再讲述概念,不空洞,学生易接受.【素材积累】不怕你不懂不会,旧怕你不学不干。
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原理一、引言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的热量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和规律。
在电路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受到加热。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对我们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电流的热效应原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二、电流的热效应概述电流的热效应是指在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生加热现象。
这一效应是由导体的电阻产生的,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一定的电阻,而电阻产生的电能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导致导体升温。
电流的热效应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即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体现。
三、电流的热效应公式电流的热效应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即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流通过导体时释放的热量:Q=I2⋅R⋅t其中,Q是导体所释放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I是电流的强度(单位是安培,A),R是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Ω),t是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s)。
根据焦耳定律,我们可以看到,导体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强度、导体的电阻以及电流通过的时间有关。
当电流很大、电阻很大或者电流通过时间很长时,导体所获得的热量也会相应增加。
四、导体的阻热特性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热效应有着不同的响应。
导体的阻热特性用来描述导体对电流引起的热量的响应速度。
导体的阻热特性可以分为三种:正阻热、负阻热和等阻热。
1.正阻热:正阻热是指导体温度上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的现象。
这是最常见的导体阻热特性,也是大多数常用导体所表现出的特性。
2.负阻热:负阻热是指导体温度上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这种特性较为罕见,只有少数导体具有负阻热特性。
3.等阻热:等阻热是指导体温度上升随时间推移保持不变的现象。
等阻热是一种特殊的阻热特性,在某些特定的导体中会出现。
导体的阻热特性对电流的热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定导体的阻热特性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从而对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