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的预防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脓疱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患者是否有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2、观察好发部位,判定类型。
3、患者身体状况。
二、护理措施
1、将患者单间安置,做好床边隔离。
2、换药用具严格消毒,污染敷料应焚烧。
新生儿脓疱疮应注意衣物及尿布消毒。
3、做好口腔及眼部护理,预防并发症。
4 、脓疱、水疱在无菌操作下刺破吸干,再涂药液;全身损害者用
1:15000-1:20000 高锰酸钾溶液药浴。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2、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全身传播。
四、注意事项
1、夏季应少进入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发现病例,应及时处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传染性脓疱疹导语: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皮肤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皮肤保护着我们的身体不受外界的侵犯,如果皮肤出现了问题,那么将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麻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皮肤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皮肤保护着我们的身体不受外界的侵犯,如果皮肤出现了问题,那么将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麻烦,皮肤疾病不但会让我们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及时去治疗皮肤疾病,传染性脓疱疹就是皮肤疾病里面的一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传染性脓疱疹。
脓疱疹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
在医院临床上也称脓疱疮,俗称黄水疮。
表现为浅在性脓疱与脓痂。
好发于口周及鼻周,具有接触传染性,能自身接种。
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学龄前儿童。
脓疱病分为两型:1、大疱型脓疱病大疱型脓疱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初起为粟粒大水疱,迅速增大到花生米大或更大些。
开始水疱内容清澈,约1日后,疱液变浑,脓汁沉于疱底,浅层液体仍清亮,呈半月形的积脓现象,是为本型的特征之一。
疱破后成为糜烂面,其上有脓痂。
其周围可发生新的水疱。
皮损好发于面部及四肢等露出部位。
病理变化为表皮角质层下脓疱,疱内可见多数嗜中性细胞。
2、脓痂性脓疱病脓痂性脓疱病由溶血性链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
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疱易破而结成密黄色厚痂,并不断向四周扩展。
好发于面部、口周、鼻孔周围以及四肢外露部位。
病理变化同大疱型。
此型可伴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新生儿脓疱病属此型。
传染性脓疱疹的预防: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生猪常见疾病防治措施生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畜牧动物,而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养殖的增加,猪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猪常见疾病的防治对于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生猪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疾病预防措施1. 猪场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基础。
猪舍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猪舍内空气流通,干燥通风。
要保持饮水设施、饲料槽等周围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包括合理饲料配比,饲料卫生安全,及时清理猪舍粪便等。
3. 免疫接种猪的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最为重要的手段。
养殖户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确定合适的免疫计划,按时为猪接种疫苗,确保猪群的健康。
4. 多样化饲料给猪群提供多样化的饲料,保证其获得全面的营养,增强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
注意饮水质量,避免水源感染。
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死率极高。
预防猪瘟的最有效方法是定期接种疫苗,尤其是对于新进猪群要严格隔离观察。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保持猪舍干燥通风,合理饲养管理。
3. 猪蓝耳病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容易引起大规模死亡。
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猪的免疫接种,严格隔离新进猪群,并严格控制病毒传播途径。
4. 猪脓疱疮病猪脓疱疮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皮肤疾病,常造成猪的生长发育受阻,影响生产效益。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猪舍,保持猪舍内干燥,避免猪群因挤压等原因引发伤口感染。
5. 猪瘤胃炎猪瘤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是由于不良饲养管理所导致的。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饲料配比,避免过饥过饱,保持饲料卫生,避免发生霉变。
6. 猪肠炎猪肠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饮水卫生,饲料卫生,适当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品。
脓疱疮的表现与治疗脓疱疮⼜名传染性脓痂疹,也叫做“黄⽔疮”,是种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感染的⽪肤病。
通过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以在⼉童⾥流⾏。
临床表现:(1)夏秋天常见,经常发⽣在⼉童。
(2)经常发⽣在脸⾯、⼝周、⿐孔周围和四肢。
(3)⽪疹可分成两型:1、⼤疱型脓疱疮,初起为⼩⽔疱,1⾄2天后,迅速增⼤到指头⼤或者更⼤,⽔疱内容物由淡黄⾊清澈变为黄⾊浑浊,脓液呈半⽉形沉积于疱底部,为其临床特点之⼀。
疱壁薄⽽松弛,破后露出糜烂⾯,⼲燥后表⾯结黄⾊脓痂。
个别时候痂下溢脓,在四⾯发⽣新的⽔疱、脓疱,排列成环状,叫做环状脓疱疮。
2、脓痂疹:较⼤疱型脓疱疮常见,在红斑基础上出现薄壁⽔疱,迅速变成脓疱,周围有显著的红晕,脓疱破后,其渗液⼲燥结成蜜黄/⾊厚痂,直径多⼩于2厘⽶,⽪疹可相互融合,搔抓后可本⾝接种传染;此型脓疱疮亦可见于成年⼈,但是其⽪疹通常少⽽局限。
(4)⾃觉症状可有程度不同的瘙痒或者疼痛,⼀般⽐较轻微。
90%的病⼈有邻近淋巴结肿⼤;重症者,可出现怕寒、发热等全⾝症状,个别病例会引起败⾎症、肾炎。
部分病⼈有⾃限性,1⾄2星期可⾃⾏消退。
治疗和预防:(1)注意卫⽣,保持⽪肤清洁。
及时治疗瘙痒性⽪肤病。
适当隔离病⼈,防⽌传染。
(2)局部治疗⽐较适⽤于⼤部分病⼈,对有脓疱形成者,先使⽤消毒针刺破脓疱,外⽤1/5000⾄10000⾼锰酸钾溶液或者1/500碘附溶液清洗患处,再外涂⾦霉素软膏、百多邦等抗⽣素软膏。
喹诺酮类制剂,婴⼉慎⽤。
(3)⽪损泛发、有全⾝症状者,系统应⽤抗⽣素和对症处理,必要的时候依据药敏试验选⽤抗⽣素。
依据北京⼉童医院马琳等1998年对246例脓疱疮病⼈病原菌分离和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与第⼀、⼆、三代头孢素敏感者可达90%以上,⽽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者达87.706⾄100%。
脓疱疮的症状
一、脓疱疮的症状1. 脓疱疮的症状2. 脓疱疮的病因3. 脓疱疮的治疗方法二、脓疱疮是不是会越抓越多三、如何预防脓疱疮的发生脓疱疮的症状
1、脓疱疮的症状脓疱疮多发于出生后3个月内,传染性强,易在新生儿中流行。
发病急骤,脓胞进展迅速,很快累及全身。
常伴39℃以上高热,患儿精神萎靡、呕吐、腹泻。
如不及时救治,可因败血症或毒血症而危及生命。
脓疱疮是夏秋季节中容易发生的疾病,尤其是儿童,不注意个人的卫生,同时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脓疱疮。
导致脓疱疮的病菌主要是金葡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脓疱疮的症状表现也是多样化的,一般有寻常性脓疱疮和大疱性脓疱疮两种。
脓疱疮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初起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为粟粒、豌豆或更大的水疱,约l~2日后,水疱变为脓疱。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者,亦称大疱性脓疱疮。
脓疱较大,壁薄而松弛,疱液浑浊,脓汁沉积于疱底部,成半月形的积脓现象,破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
2、脓疱疮的病因2.1、病毒性痘样脓胞,Kaposi水痘样疹,种痘反应,牛痘样湿疹,天花,羊痘,牛痘,挤奶人结节。
2.2、细菌性炎性脓疱传染性脓疱疮、大疱性脓疱疮、深脓胞疮、新生儿脓疱疮、毛囊性脓疱疮、坏死性痤疮、须疱、秃发性毛囊炎、手(足)表浅性大疱性脓皮病,脓疱性细菌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2.3、真菌、螺旋体、螨虫感染性脓疱见于黄癣、脓癣、脓疱性梅毒疹、疥疮、毛囊虫皮炎等。
探讨新生儿脓疱疮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目的分析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原因,提出可行性预防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11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6例出现脓疱疮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感染原因、提出预防对策。
结果46例医院获得性脓疱疮感染中,葡萄球菌感染的有32例,占69.6%;大肠埃希菌14例,占30.4%;在出生后的第4~5d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皮肤处理不当、吸收不规范易等均容易导致新生儿脓疱疮感染,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在医院获得性脓疱疮感染的发生机率。
标签:新生儿脓疱疮;感染原因分析;预防对策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性疾病之一的新生儿脓疱疮,此病发生在新生儿,其特别是:周围红晕不显著的薄壁水化脓疱,属于皮肤感染,并具有发病急、传播强等特点,也容易发生自身接触感染,而相互传播[1]。
我院通过对2014年2月~11月我院产科出生的46例新生儿发生脓疱疮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新生儿脓疱疮病例来自我院2014年2月~11月产科出生,其中男婴25例,女婴21例,7t内新生儿脓疱疮感染患儿,严格按常规采集脓疱疮分泌物培养和药敏检测。
1.2诊断标准以国家医院感染采用的统一标准,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的感染标准评价[2]。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感染率与出生天数的关系46例感染的患儿中,出生后1~3d便出现感染的有6例,占13.0%,4~5d出现感染的有26例,占56.5%,6~7d出现感染的有14例,占30.5%。
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黄水疮应该如何预防?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黄水疮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黄水疮应该如何护理,黄水疮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黄水疮:
*一、预防
预防脓疱疮要注意以下几点:
·预防脓疱疮,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损伤;
·患儿的日常用具及换药敷料须严格消毒或焚毁,以防接触感染;
·小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免疫力;
·有条件者可接受葡萄球菌、链球菌疫苗,或多价混合疫苗注射。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黄水疮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黄水疮的护理方法,黄水疮的常见护理措施。
*黄水疮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二、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
四、脓痂厚者,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黄水疮,黄水疮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黄水疮”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脓疱疮相关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脓疱疮最常见的病原体是什么?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杆菌C. 肺炎链球菌D. 流感嗜血杆菌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脓疱疮的临床表现?A. 皮肤出现红斑B. 皮肤出现脓疱C. 皮肤出现瘙痒D. 皮肤出现脱屑答案:D3. 脓疱疮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局部清洁和抗生素治疗B. 局部清洁和抗病毒治疗C. 局部清洁和抗真菌治疗D. 局部清洁和抗寄生虫治疗答案:A二、多选题1. 脓疱疮的传播途径包括哪些?A. 接触传播B. 空气传播C. 食物传播D. 血液传播答案:A2. 脓疱疮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A. 皮肤感染扩散B. 淋巴管炎C. 蜂窝织炎D. 败血症答案:A、B、C三、判断题1. 脓疱疮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
(对)2. 脓疱疮仅通过空气传播。
(错)3. 脓疱疮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
(对)4. 脓疱疮患者需要避免使用抗生素。
(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脓疱疮的预防措施。
答案:预防脓疱疮的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衣物等个人物品,及时处理皮肤损伤,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
2. 脓疱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案:脓疱疮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清洁消毒、使用抗生素软膏、口服抗生素治疗以及必要时的外科手术干预。
五、案例分析题患者,男,5岁,因皮肤出现多个红色脓疱就诊。
脓疱周围有红晕,部分脓疱已破溃,有脓液流出。
患者无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1. 请根据病例描述,判断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答案:患者的症状符合脓疱疮的临床表现,因此可能的诊断是脓疱疮。
2. 针对该患者,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答案:针对该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清洁消毒,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患处,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全身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
脓疱疮(黄水疮)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为凝固梅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
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皮肤浸渍等,都易使病菌侵入皮肤繁殖,为促发本病创造有利条件。
二、临床表现:1、自觉瘙痒;2、皮损初为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有炎性红晕的脓疱,散在分布;3、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三、检查:1、对单纯脓疱患者检查以血液常规检查为主;2、对伴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患者检查可包括“血液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培养+药敏试验”检查。
诊断依据:1、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儿童及幼儿,易传染,病前常先有痱子、湿疹类瘙痒性皮肤病;2、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3、皮损初为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有炎性红晕的脓疱,散在分布;4、可伴有淋巴管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炎。
四、治疗:1、西医药治疗(1)全身治疗:对于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者,可给予磺胺药或抗生素制剂。
(2)局部治疗:以杀菌、消炎、止痒、干燥为原则。
疱壁未破者可外搽1%樟脑、10%硫黄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
疱壁已破形成糜烂面或结痂者,可先以O。
1%利凡诺溶液湿敷,敷后外用O。
5%新霉素软膏或百多邦软膏、环丙沙星软膏等,亦可用2%龙胆紫溶液。
2、中医药治疗(1)内治法:症见脓疱周围有炎性红晕,破后糜烂结脓痂,可伴发热、口渴、纳呆、便干尿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症属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蒲公英10克、地丁10克、野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滑石30克(包煎)、生甘草6克。
(2)外治法①如意金黄散以凉茶调后外搽患处。
②马齿苋30克、苦参30克,水煎湿敷患处。
③颠倒散(大黄、硫黄各等份)洗剂外搽。
五、预防:预防脓疱疮要注意以下几点:×预防脓疱疮,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损伤;×患儿的日常用具及换药敷料须严格消毒或焚毁,以防接触感染;×小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免疫力;×有条件者可接受葡萄球菌、链球菌疫苗,或多价混合疫苗注射。
脓疱疮该怎么护理
一、脓疱疮该怎么护理二、脓疱疮的治疗偏方三、脓疱疮的预防方法
脓疱疮该怎么护理1、脓疱疮该怎么护理
1.1、首先要要注意避免脓包发生溃烂,避免用手抓破脓包,导致脓包污染到正常皮肤,引发其他部位的溃烂,同时当脓包结痂之后,一定不要用手去抠,要让结痂自然干燥脱落,这样才能不会留下疤痕和色素。
1.2、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隔离消毒,对于患有脓包疮的儿童要及时清洗消毒衣物,以免传播到其他宝宝身上,并且要对宝宝生活过的环境、接触过的事物及时进行消毒,以免出现呼吸道的传染。
1.3、当脓包疮发生溃烂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发生感染而引起全身发热的症状,同时要避免引发败血症等严重的疾病,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增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2、脓疱疮的发病原因
主要病原菌是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71型及其Ⅱ群,也可为80/81型和甲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为3/13,12,8,49及57型,其中有些是肾炎原性,如49型及M2型;也可为二者的混合感染。
Ⅱ群71型葡萄球菌可产生一种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颗粒层发生松解,产生大疱而发病。
亦有由链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
3、脓疱疮的特点
3.1、传染性强
小儿身上的脓疱开始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但脓疱中有许多细菌,脓疱抓破后,脓液流出污染周围正常皮肤,便会引起新的脓疱。
俗话说,。
脓疱疮的健康教育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有脓液积聚的疱疹,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以下是关于脓疱疮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了解脓疱疮的病因:脓疱疮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细菌进入皮肤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疱疹形成。
2. 掌握脓疱疮的传播途径:脓疱疮通常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例如与感染者的皮肤接触、共用毛巾、衣物等。
此外,一些潜在的因素,如皮肤损伤、疾病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3. 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清洁和干燥是预防脓疱疮的关键。
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有疱疹的皮肤,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和毛巾。
4. 避免挤压脓疱疮:切勿用手挤压脓疱疮,这样可能造成感染扩散、引起疼痛和疤痕形成。
如果必须处理脓疱疮,应使用消毒纱布包裹手指,并及时消毒伤口。
5. 就医治疗:对于严重的脓疱疮或反复发作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外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方案。
6. 注意饮食调理: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促进
伤口愈合。
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7. 放松心情: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免疫系统下降,增加感染和发病的风险。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情对于预防脓疱疮的发生和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仅作为脓疱疮健康教育的参考,具体预防和治疗方案应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了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脓疱疮的预防措施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好发于2-8岁的小儿,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可由接触传染,蔓延迅速。
脓疱疮一般自4月开始出现,8到9月为发病的高峰期。
大多无全身症状,经过适当治疗即可痊愈,但重症者往往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甚至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
寻常型脓疱疮:皮损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成脓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薄,易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
深脓疱疮: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好发于小腿或臀部。
皮损初起为脓疱,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坏死和蛎壳状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去除痂后可见边缘陡峭的碟状溃疡。
疼痛明显,病程长。
专家表示,脓疱疮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要积极的防治脓疱疮。
1、注意清洁卫生,经常修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保护皮肤完整,即使皮肤有极细小的破损,也应及时涂些红绿色疗法水或龙胆紫,以防感染。
如有湿疹、虫咬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应早期积极治疗,切忌搔抓。
在暑天,防痱治痱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
3、产房婴儿室、托儿所或幼儿园如有发病应及时隔离治疗,严密消毒。
4、普及卫生教育,尤其对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员、教养员,以防本病流行。
小儿脓疱疮的预防措施
1、因脓疱疮在闷热潮湿的气候下更易发生,所以皮肤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幼儿要勤洗澡、勤换衣,特别是易生痱子、易出汗处,可扑些粉,以保持皮肤干燥。
2、幼儿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A 、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 ,以增强免疫力。
3、当皮肤有外伤或破损时,更要注意皮肤的清洁消毒,可涂些金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4、因幼儿对脓疱疮缺乏免疫力,去年患脓疱疮的儿童,今年仍有可能患脓疱疮,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
温馨提示:由于脓疱疮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为了减少疾病给患儿造成的危害,所以治疗该病是最好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
治疗脓疱疮局部疗法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
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建议得了脓疱疮到正规医院治疗,请勿擅自用药,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病情恶化。
原文地址:/cc/2014/0807/18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