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产品结构2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27
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作者:宋亦心李欢欢来源:《河南农业·科技版》2018年第12期摘要: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农产品进口额远大于农产品出口额,进口以粮食类、鲜果类及其他杂类农产品为主;农产品出口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只有水产品出口增速较为明显,呈现较为明显的贸易逆差趋势,且逆差逐渐拉大。
本文针对当前的贸易形势分析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因素,并提出发展措施,为进一步改善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广东省农产品贸易是从需求侧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着手点,分析和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能够有效调整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1]。
广东省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情况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广东省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前列地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全国前列[2]。
该文重点就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的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对当前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一、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一)进口商品结构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省主要进口商品有谷物、稻谷、大米等粮食类农产品以及鲜、干果类、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
1.粮食类农产品广东省进口的粮食类农产品主要有稻谷、大米、小麦和大豆。
广东省是全国稻谷、大米进口的主要省份,特别是在2006—2010年,广东省进口大米量占全国大米进口总量的80%以上。
2016年,全国大米进口总量356.00万t,广东省进口大米193.20万t,占全国进口大米总量的54.27%。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广东省进口小麦在全国的占比较大,1999年进口小麦23.80万t,占全国小麦进口量的52.9%。
此后,广东省小麦进口量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下降。
2012年,广东省进口小麦51.50万t,占全国小麦进口量的13.9%。
出口贸易结构特征及优化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苏州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也逐步成为国际化、工业化和“新苏南模式”的典型。
近年来,苏州出口贸易发展得越来越快,2013年的出口总额约为1757.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将近6倍。
1苏州市出口贸易结构的演变进程及特征出口贸易结构包括一国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中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主体结构等,它们共同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发展效果。
1.1苏州市对外贸易发展概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全国各个省市、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
江苏省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2001年江苏省的出口贸易额仅为288.8万美元,而到了2013年,其出口贸易额增长至3288.57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近11倍。
而作为江苏对外贸易的引擎,其出口贸易额占江苏省的一半以上,2013年的数据显示,苏州市的出口贸易部1757.1亿美元,占江苏省的53.4%。
1.2苏州市对外贸易产业结构2003~2013年苏州主要产品出口类别的出口额数据如表1所示。
多年以来,机电设备和纺织原料及其制品是苏州市出口最多的两类制成品。
2003年,这两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当年苏州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5.20%和12.69%。
虽然这两类产品在以后的年份里逐年快速增长,但在2003~2013年这十年的时间里,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品出口占比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而技术附加值高的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占比则逐年递增。
2013年,这两类商品出口比例变为79.02%和8.99%。
另外,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由2003年的54.83%增长至2013年的56.66%。
这说明,在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方面,苏州市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越来越有国际竞争力。
1.3苏州市对外贸易市场结构苏州市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为日本,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其主要的传统出口贸易伙伴比较稳定。
但2001年之后,对日本市场出口比重逐渐下降,而对欧盟地区和美国的出口比重却在上升。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出口贸易的规模与数量不断攀升,但是出口贸易结构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低端出口占比过高、主要出口加工贸易等。
本文将会介绍这些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一、问题:1. 低端出口占比过高我国出口贸易中,低技术、低附加值商品所占比重较大,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不高。
中国出口的主导产品是纺织品、服装、玩具、家电等。
2. 主要出口加工贸易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模式来实现,许多出口商品都只是在中国进行组装、加工或包装后,出口到国外。
这说明中国出口主要靠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而且外商企业主导出口贸易。
3.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我国出口产品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为主,比如服装鞋帽、玩具、酒、烟、煤等。
这种单一的出口结构,无法满足市场对多样性和高品质要求。
二、优化对策:1. 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我国出口贸易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转向更高端制造业和更高附加值产品,比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设计等,以提高品牌和产品口碑,增加利润空间。
2. 打造自主品牌创造并打造自主品牌有望在买方市场中找到更多的空间。
我国可基于自身优势,建立品牌,并在产业链上打造自己的特长,比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华为技术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3. 发展多元化贸易扩大产品种类、增加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发展多元化贸易。
对此,我们可以继续发展与台湾、东盟、欧美的贸易联系,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
4. 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品类多样化、品质高、物流服务快捷的高要求,有助于拓宽我国出口业务的渠道和广度。
推动我国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将是出口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
总之,我国应该在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方面下大力气,并实现转型升级。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天津市的对外贸易概况与发展2天津市,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是中国的北方经济中心。
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悠久的商业传统,天津市的对外贸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天津市的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不断展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潜力。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天津市的对外贸易历史。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城市,天津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商业重镇。
特别是清朝末期,由于天津是北京的门户,进口商品经由天津口岸大量进入中国,使得天津成为全国第二大“进口口岸”,仅次于上海。
这一时期,天津口岸的主要职能是服务朝廷和统治阶级的消费需求,进口商品以鸦片、棉布、钢铁等为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天津市的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022年,天津市的进出口总值达到了8448.5亿元,其中出口3803.6亿元,进口4644.9亿元。
这一数据反映了天津市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天津市的对外贸易伙伴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欧盟、东盟、美国、日本等是天津市的主要贸易伙伴,2022年,对这些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实现了增长。
此外,对韩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出口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这种多元化的贸易伙伴结构为天津市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贸易方式上,天津市主要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146.9亿元,占比超过一半。
加工贸易则是天津市的另一大贸易方式,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表现突出。
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天津市的对外贸易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天津港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天津市需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各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天津市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措施
1.淘汰低附加值产品:针对出口市场需求不旺的低附加值产品,应及早予以淘汰。
这样能够将企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高附加值的产品上,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 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企业应该加强新产品研发,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还能够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形象。
3. 加强品牌建设:品牌对于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非常重要。
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买家,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 加强市场调研: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这样能够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加强质量控制:出口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基础。
企业应该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这样能够获得国际买家的信任和认可,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口碑。
- 1 -。
解读国际贸易中的出口国际贸易是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出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解读国际贸易中的出口,并探讨其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一、出口的定义和作用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销售商品、服务或技术的经济活动。
出口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外汇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通过出口,一个国家可以将自己的优势产业向全球市场推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
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出口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出口,国家可以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2. 扩大就业机会:出口的增加可以刺激国内产业的增长,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出口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口,改善社会福利。
三、出口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1. 外汇收入: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可以带来稳定的外汇收入,用于支付进口、偿还债务等。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出口,一个国家可以发挥自身资源和产业的优势,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出口可以将一国的剩余产品出售给其他国家,实现资源的更有效利用。
四、出口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 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往往会采取贸易壁垒措施,如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限制他国商品的进入。
针对此类挑战,出口国可以通过谈判、减税、优化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含量等方式应对。
2. 汇率波动:国际贸易中的汇率波动对出口国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大幅度的汇率波动可能导致产品价格变化、利润减少,因此出口国需要制定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
3. 市场需求变化:国际市场的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
出口国需要跟踪市场动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总结: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机会和增强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出口产品分析与建议一、中国出口产品现状自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利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使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也不断提高。
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
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
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
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但是,中国在出口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贸易结构,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中国贸易发展的前景。
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虽有所调整,但是总体上仍然是以初低级产品为主,中高级产品出口势头不够强劲。
以2010年的货物出口数据看。
2010年中国全年的出口总额为15777.54亿美元,出口产品共分为二十二大类,其中,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技术较低端的机器及相关附件产品这三类占据了前三,分别为1995.33、1107.99和6985.68亿美元,占据了所有大类的一半以上。
相比之下,技术含量较高的光学、紧密仪器等产品贸易额较低,仅为566.25亿美元。
价格优惠是出口主要竞争优势。
在中国的制造品出口业务中,很大一部分是简单加工制造和装配业务,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因素,使出口产品低价具有了有利条件。
此外,这些类型的企业在政策上具有很大的优惠,价格补贴、出口退税、免征消费税等都有助于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这就使得出口产品低价促销成为可能。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上有所改善,但是以上两点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在从前,这是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的表现,然而在眼下,这些优势却在逐渐的弱化,甚至消失。
关于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关于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外贸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充分认识并解决好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既有利于外贸本身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外贸出口的现状(一)外贸出口持续发展。
全市外贸出口从20xx年1694万美元迅速发展到20xx 年11014万美元,年均增长%;出口占全省比重由20xx年的%提高到20xx年的%;全市外贸出口依存度从20xx年%提高到20xx年的%(全省平均约5%)。
(二)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基本形成了以机电、纺织、化工、轻工、食品等为主的出口产品格局。
纺织服装、烟花鞭炮、竹木制品等传统商品出口稳步增长,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附加值的产品得到一定发展,如有机食品、化工等成为××出口的新增长点,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有所上升。
(三)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展。
在巩固美国、欧盟、日韩等主要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逐步向中东、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扩展。
以竹木制品(含木工艺品)为例,20xx年对美国、欧盟出口占到了80%,是竹木制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四)外贸经营主体逐年增加。
外贸经营主体逐年递增,20xx年自营进出口企业总数达到145家,比“九五”期末增加近100家。
二、××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发展外贸出口除了对地方财税产生直接贡献以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对外经济,优化配置国内外各类资源,提高本地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本地产业和产品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由此带动运输、保险、金融、邮电通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当前,全国对外贸易量增质提,全省外贸出口步伐也日趋加速,20xx年新余、吉安等市增长了70%以上,萍乡更是以%的速度增长。
出口贸易结构总结简介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在出口贸易结构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全球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因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全球出口贸易结构分析全球出口贸易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不同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对国际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家具等。
而德国主要出口汽车、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全球出口贸易中,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越高,国家经济竞争力也越强。
2. 出口贸易市场结构不同国家的出口贸易市场也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通常更加注重出口到其他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规模大、消费力强。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加依赖于发达国家的市场,由于其自身产业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大规模出口的需求。
在全球贸易中,具有区域性贸易伙伴的国家往往更容易发展出口贸易。
3. 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保护本国市场以及国内产业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贸易结构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会导致出口减少,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出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越发凸显。
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往往更注重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往往更多出口低附加值产品。
2.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国家的出口贸易结构。
技术先进的国家更容易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并将其出口。
而技术落后的国家则往往只能出口低附加值产品。
3. 资源禀赋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这也决定了其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出口相关产品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资源匮乏的国家则更加依赖于其他领域的出口。
13/3850-53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0卷第4期J.Changchun Inst.Tech.(Soc.Sci.Edi.),2019,Vol.20,No.4ISSN 1009-8976CN 22-1322/CDOI :10.3969/j.issn.1009-8976.2019.04.013出口贸易商品结构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收稿日期:2019-10-22基金项目: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17年度学会专项课题“‘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及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布局的影响及风险研究”(项目编号:2017MYXHZX004)作者简介:李华娟(1982—),女(汉),福建福清,讲师,硕士主要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
李华娟(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管学院,福州350202)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是我国保持外贸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福建省外贸商品进行探究,发现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存在出口商品附加价值较低、缺乏自主品牌、贸易商品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应完善生产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贸易产业等,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福建出口贸易;商品结构;高质量中图分类号:F75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9)04-0050-04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口贸易相对落后,其中科技含量、附加价值高的出口商品比例较低。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增速转轨、结构转型阶段,坚持效益优先、质量第一,才能加快实现出口商品贸易高质量发展。
对于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学术界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孔亦舒,(2019)[1]认为未来我国商品质量的提升将必然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力,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价值的商品是未来我国出口发展的潜力所在;赵剑波等(2019)[2]认为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经济、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受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的约束,以要素质量、创新动力、质量技术基础为基础条件,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乳制品出口问题分析摘要:乳制品出口问题关系中国乳业的整体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准确把握中国乳制品的出口贸易现状,在国际贸易中,深入分析中国乳制品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中国乳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中国乳制品出口数量少,出口品种单一,而且出口市场相当集中,是典型的乳制品贸易小国。
由于受到产品质量安全、资源条件、乳制品价格以及出口对象国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的乳制品出口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中国乳业遭遇信誉危机、价格优势缺失、出口结构不合理、对乳制品产业的支持保护水平不足等。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社会各界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如:保障乳品质量安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价格竞争力、优化出口结构、加大贸易保护等。
最终推动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的全面、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乳制品出口;问题;原因;对策The Analysis on the Export Problems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Abstract: Dairy export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ving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export situation of China’s dairy products accurately and analyzing the influences of dairy export resulte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eeply are quite important to China’s dairy industry. At the mo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dairy products are less of export quantity, single export variety and over-centralized export markets. Therefore, we called China is a small dairy trade country typically. Because of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resources condition; price and the import country’s economy, there exists a lot of problems of China’s dairy export, including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dairy’s quality and safety , reputation crisis, unreasonable export construction and lack of protection.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r example, ensure the safety; change the development mode; optimiz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and rise protection. Finally, we can generallypromote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china’s dairy trade.Keywords: dairy export; problems; reasons; measures引言乳制品是指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制成的各种产品。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销售商品或服务的贸易活动。
出口贸易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出口贸易结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出口产品的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少数商品或服务,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些问题导致了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影响,限制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了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需要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000字】1.2 问题意义出口贸易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出口贸易结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解决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而紧迫。
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会导致国家经济结构失衡,过度依赖某一或者某几个行业,一旦这些行业遇到困难或者市场需求下降,就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也会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影响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和声誉。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问题也会限制国家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问题意义】。
2. 正文2.1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1. 结构单一: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领域,依赖性较强。
这种结构单一的情况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一旦出现市场变化,我国出口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措施
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深入了解目标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符合当地市场的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 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产品质量、品牌效应及市场信誉度,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减少质量问题引起的售后问题及投诉纠纷,提高客户满意度。
4. 开发新市场,拓展出口渠道,逐步开拓中小市场,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和规模化。
5. 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及时、优质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增强海外客户对本企业的信赖和忠诚度。
6. 认真研究并遵从当地市场的空气质量、环保法规,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安全性能,增加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郭伊心外语系602班2009130602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口快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特色,随着出口比例的变化,产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从而带动出口行业的全方位发展。
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摆脱了工业制成品长期以来主导的局面,贸易结构不断调整趋于优化。
然而,由于我生产、出口企业众多,秩序极其混乱,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不但导致企业无利可图,造成亏损,还招致国外大批企业对我国进行掠夺式的倾销。
另外,我国的资本项目虽然迅速增长但还不稳定,为抵销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新增货币发行压力,我们要进一步促进了经济体系的"外向化"发展。
本文便就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通过分析这一系列特点,从而了解出口贸易的变化趋势,进行一系列商品结构优化。
一.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点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且远远高于初级产品从图一种我们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年以来,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是逐年递减的,工业制成品确是一年高过一年。
初级产品占出口比重从1980年的53.4%跌到2010年的5.3%,其中2001年首次将至10%以下,达到9.9%。
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出口从1980年的46.6提高到94.8 ;85年以前,这俩种出口产品所占总出口产品比重相差无几,但从90年开始,工业制成品产量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初级产品,仅仅是从1985年到1990年这短短5年之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便从85年45.8%增长到74.3%,骤增了28.5个百分点,此后的几年里工业制成品多于初级产品的这种差距一直保持在8到9倍左右。
在中国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和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下,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得到了长足发展,发展至今,工业制成品两位数的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的总体增长速度。
2.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图二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这种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总的来说成下降趋势,所占比重已从81年的17.3%下降至10年的13.1%,下降了4.2个百分点,而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带表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逐年增长,早在1996,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就首次超过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11.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此后增长势头更加突飞猛进,一直到2010已经高达9334.3美元。
三农产品出口业务操作指南第1章引言 (3)1.1 农产品出口概述 (3)1.2 农产品出口市场分析 (4)第2章农产品出口政策与法律法规 (5)2.1 我国农产品出口政策简介 (5)2.2 农产品出口相关法律法规 (5)2.3 农产品出口优惠政策 (5)第3章农产品出口资质和手续 (6)3.1 农产品出口企业资质要求 (6)3.1.1 企业注册与认证 (6)3.1.2 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6)3.1.3 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基地 (6)3.1.4 农药、兽药使用管理 (6)3.2 农产品出口手续办理流程 (6)3.2.1 贸易合同签订 (6)3.2.2 出口许可证申请 (6)3.2.3 报关手续办理 (6)3.2.4 产地证办理 (7)3.2.5 货物运输与保险 (7)3.3 出口检验检疫及包装要求 (7)3.3.1 检验检疫要求 (7)3.3.2 包装要求 (7)3.3.3 标识要求 (7)3.3.4 出口货物查验 (7)第4章农产品出口市场调研与选择 (7)4.1 农产品出口市场调研方法 (7)4.1.1 文献调研 (7)4.1.2 问卷调查 (7)4.1.3 实地考察 (8)4.1.4 行业交流 (8)4.1.5 数据分析 (8)4.2 农产品出口市场选择策略 (8)4.2.1 市场容量分析 (8)4.2.2 市场竞争程度 (8)4.2.3 市场壁垒 (8)4.2.4 市场潜力 (8)4.2.5 合作伙伴选择 (8)4.3 目标市场分析 (8)4.3.1 消费者需求 (8)4.3.2 市场细分 (8)4.3.3 竞争对手分析 (8)4.3.4 政策法规 (9)4.3.5 市场发展趋势 (9)第5章农产品出口产品策划与包装 (9)5.1 农产品出口产品策划 (9)5.1.1 市场调研与分析 (9)5.1.2 产品定位与策划 (9)5.1.3 产品差异化策略 (9)5.2 农产品出口包装设计 (9)5.2.1 包装材料选择 (9)5.2.2 包装设计原则 (9)5.2.3 包装标识与标签 (10)5.3 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 (10)5.3.1 品牌定位 (10)5.3.2 品牌传播 (10)5.3.3 品牌保护 (10)5.3.4 品牌延伸 (10)第6章农产品出口价格策略与合同签订 (10)6.1 农产品出口价格策略 (10)6.1.1 价格构成 (10)6.1.2 市场调研 (10)6.1.3 价格策略类型 (10)6.1.4 价格调整 (11)6.2 出口合同谈判与签订 (11)6.2.1 合同要素 (11)6.2.2 谈判策略 (11)6.2.3 合同签订 (11)6.3 合同风险防范 (11)6.3.1 风险识别 (11)6.3.2 风险防范措施 (11)6.3.3 合同履行监控 (11)第7章农产品出口物流与运输 (11)7.1 农产品出口物流渠道选择 (11)7.1.1 渠道选择的重要性 (11)7.1.2 渠道选择依据 (12)7.1.3 渠道选择策略 (12)7.2 农产品出口运输方式及特点 (12)7.2.1 公路运输 (12)7.2.2 铁路运输 (12)7.2.3 水路运输 (12)7.2.4 航空运输 (13)7.2.5 冷链运输 (13)7.3 农产品出口运输保险 (13)7.3.1 保险类型 (13)7.3.2 保险选择要点 (13)第8章农产品出口支付与结算 (13)8.1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概述 (13)8.2 农产品出口支付方式选择 (14)8.3 农产品出口结算风险及防范 (14)第9章农产品出口后续服务与客户管理 (15)9.1 出口农产品售后服务 (15)9.1.1 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15)9.1.2 售后服务内容 (15)9.1.3 售后服务操作要点 (15)9.2 客户关系管理 (15)9.2.1 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15)9.2.2 客户关系管理内容 (15)9.2.3 客户关系管理操作要点 (16)9.3 市场反馈与产品改进 (16)9.3.1 市场反馈的重要性 (16)9.3.2 市场反馈内容 (16)9.3.3 产品改进操作要点 (16)第10章农产品出口企业风险管理 (16)10.1 农产品出口市场风险识别 (16)10.1.1 政策风险 (16)10.1.2 市场风险 (16)10.1.3 汇率风险 (17)10.1.4 质量风险 (17)10.2 农产品出口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17)10.2.1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17)10.2.2 多元化市场布局 (17)10.2.3 货币避险措施 (17)10.2.4 提高产品质量 (17)10.3 农产品出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17)10.3.1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17)10.3.2 风险评估机制 (17)10.3.3 风险应对策略 (17)10.3.4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7)10.3.5 风险防范培训与宣传 (17)第1章引言1.1 农产品出口概述农产品出口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业产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措施
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国外市场需求,分析竞争情况,制定出口策略,选择合适的出口产品。
2. 推进产品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设计优化等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3. 加强品牌建设:建立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4. 拓展新兴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逐步降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提高出口产品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5. 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需要企业提高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1 -。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面临的问题(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超高速增长1、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世所罕见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缓解了国内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问题,为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取得超速增长,得益于管理体制、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等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得益于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拉动了外部需求;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在动因,那就是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使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伴随着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2、出口贸易结构不断改善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贸易结构不断改善。
出口贸易已实现了从主要依靠纺织服装产品向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转变的历史性飞跃,2001年-2006年,制成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90%上升到95%。
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549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7%,高新技术产品2815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29%。
同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导,使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受到抑制。
3、外贸顺差持续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了由贸易逆差向贸易顺差的转变。
进入贸易顺差阶段后,顺差额不断攀高,特别是近两年外贸高速发展,顺差持续扩大。
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1-6月外贸进出口总值98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外贸顺差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1%。
2006年,中国跃升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如此高的贸易顺差,已成为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需要妥善应对的一个大问题。
一方面,高额顺差提高了中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另一方面,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并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
(二)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需要解决内外两方面的问题目前,中国入世谈判中主要产业获得的过渡期基本结束,中国市场更加开放,国外市场对中国的开放程度也进一步提高,这将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