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452.50 KB
- 文档页数:18
电化学思考课后答案第六章思考题3. 从理论上推导电化学方程式(巴特勒-伏尔摩方程),并说明该理论公式与经验公式的一致性。
答:电化学极化处于稳定状态时,外电流密度必定等于(j j ),也就是等于电子转移步骤的净反应速度(即净电流密度j 净)。
由于电子转移步骤是控制步骤,因而j 净也应是整个电极反应的净反应速度。
这样,根据电子转移步骤基本公式,易得稳态电化学极化时电极反应的速度与电极电位之间关系。
即j=j 净。
将公式 j 净= 0F F RT RT j e e 代入上式,则 0F F RT RT j j e e (1)式(1)就是单电子电极反应的稳态电化学方程式,也称巴特勒-伏尔摩方程。
若电极反应净速度预用正值表示时,可用j c 代表阴极反应速度,用j a 表示阳极反应速度,将式(1)分别改写为0c c F F RT RT c j j j j e e (2) 0a a F F RT RT a j j j j e e (3) 当过电位很大时,相当于双曲线函数x 值很大,即式(2)中有如下关系c c FF RT RT e e 可以忽略(2)中右边第二个指数项,即 0c F RT c j j e (4)两边取对数02.3 2.3log c c RT RT j j F F(5) 同理,对于阳极极化为0a F RT a j j e (6) 02.3 2.3log a a RT RT j j F F(7) 式(5)和式(7)即为高过电位时巴特勒-伏尔摩方程近似公式。
与电化学极化的经验公式——塔菲尔公式(log a b j )相比,可看出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这表明电子转移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公式和巴特勒-伏尔摩方程的正确性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4.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动力学参数有哪些?说明它们的物理意义。
答:传递系数、交换电流密度和电极反应速度常数通常被认为是基本的动力学参数。
传递系数α和β的物理意义是电极电位对还原反应活化能和氧化反应活化能影响的程度。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类型(一)知识的含义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三)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由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知识可以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四)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个体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第六章计划一、单项选择题1.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A.控制B.预测C.决策D.组织2.计划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的问题。
A.何时做B.何地做C.怎样做D.做什么3.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负责制定( )A.战术性计划B.生产作业计划C.战略性计划D.财务成本计划4.关于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下列各种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B. 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C. 计划工作普遍存在D. 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5. 下列关于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企业目标是追逐利润,因此计划工作只需考虑经济效益B. 计划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面面俱到C. 计划与决策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D. 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6.对外部环境分析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是由()提出的产业分析模型。
A.法约尔B.波特C.泰勒D.梅奥7. 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 )。
A. 专题计划B.专项计划C. 预算D.决算8.以下关于目标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B.目标管理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C.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商定很费时间D.目标管理不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9.()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A.目标管理法B.运筹学方法C.滚动计划法D.网络计划技术二、多项选择题1.计划的性质有()A.目的性B.普遍性C.效率性D.创造性2.按照计划的明确程度划分,可将计划分为()A.战略性计划B.战术性计划C.具体计划D.指导性计划3.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A. 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B. 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C. 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D. 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4.战略远景与使命陈述包括()A.核心价值观B.核心目标C.宏伟大胆冒险的远大目标D.生动逼真的描述5.以下属于计划的方法的是()A.目标管理法B.运筹学方法C.滚动计划法D.网络计划法6.关于计划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B.运筹学方法使短期、中期、长期计划相互衔接C.滚动计划法使编制计划的工作量加大,现在已不再适用D.网络计划法在我国又称为关键路线法三、判断题1.计划是决策的前提。
第六章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否则,就只是机械学习。
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外部条件(学习材料的性质)的影响,也受内部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从外部条件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也就是说:
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生可以理解的;
②材料应该是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从内部条件看,①学习者要有主动学习的倾向。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发生联系。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表达的,可以分为非概括性命题和概括性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