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格式:ppt
- 大小:430.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发动机,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使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最重要的增长带,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特别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对外吸引外资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规范和调整。
外商投资企业法是调整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经营、变更、终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由于我国公司法的制定起步较晚,因而外商投资企业法采用了特别法的形式,先后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外合作开采海洋资源条例》,《外资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对优化我国外商投资的法律环境,实现吸收外资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第一节外商投资企业法概述一、外商投资企业概述(一)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外国的投资者(包括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经东道国政府允许,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经济组织。
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将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也视为外国投资者。
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地为中国大陆。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我国目前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具有以下特点:1、外商投资企业是外商直接投资举办的企业。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本直接投入到另一国开办企业,并直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承担风险,并获取利润的投资形式。
投资者对投资企业拥有足够的所有权或具有相当程度的控制权。
与间接投资相比,直接投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2、外商投资企业是私人投资而非政府援助。
第四章中国利用外资第一节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作用1.起步阶段(1979~1986年)2.稳步发展阶段(1987~1991年)中国开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沿海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上海浦东新区3.高速发展阶段(1992~1993年)4.调整发展阶段(1994年至2000)外商投资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利用外资的重点由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结构优化。
5.成熟稳定阶段(2001年至今)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现状1.数量与规模截止2004年底,来自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建立了50万家企业,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62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0966亿美元。
2.投资来源1998年以前,我国实际利用的外资约60%来自港、澳、台地区,近几年来,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多。
3.外商投资形式“六五”以来我国外商投资形式的变化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发展速度快:吸收外资世界第一(和印度的比较)外资来源多元化外资投向与结构趋于合理向第二产业转移服务业的投资数量明显增多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1、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2、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3、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升级了产业结构4、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5、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6、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7、提高额中国存量和新增资产的质量8、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第二节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三、外商独资企业四、中外合作开发五、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六、外商投资性公司七、B O T投资方式八、其他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外资金融机构)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概念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同中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
特点是: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1、什么是国际经济合作?怎么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p1-2国际经济合作: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际界限的自然人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包括国家间的经济协调政策。
含义(1)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
包括主权国家(或地区)、国际经济组织、主权国家(或地区)间的企业、国际企业法人及主权国家非法人机构、学术团体等。
(2)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组合(3)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
生产和流通领域(4)国际经济合作是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5)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社会为稳定区域经济及世界经济而进行的经济政策协调活动。
2、试述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详见P3(1)研究对象不同。
国际贸易研究商品国际流通的特点与规律,即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间接流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重点是商品的进出口,属于流通领域的范畴。
国际经济合作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直接流动和重新组合与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协调机制,研究的重点是生产领域的直接协作。
(2)业务程序与进行方式不同。
(3)对各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3、国际经济合作有哪些类型与方式?请举例说明。
类型:按范围大小:广义和狭义国际经济合作按观察的层次和主体:宏观(北北,南南,南北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微观国际经济合作(工贸,投资,信贷,科技服务)按业务和产业的关系:垂直和水平国际经济合作方式1)国际直接投资合作(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BOT投资,建造——运营——移交)2)国际间接投资合作(国际信贷投资,国际证券投资)3)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承包工程,劳务进出口,国际旅游,国际咨询业务)4)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有偿转让和国际科技无偿转让)5)国际土地合作(对外土地出售,土地出租,土地有偿定期转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开发等)6)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对外签订管理合同,聘请国外管理集团,管理专家,开展国际管理咨询,联合管理合营企业,交流管理资料与经验和举办国际管理讲习班等)7)国际发展援助(资金援助,物资援助,人力(智力)援助,技术援助)8)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9)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联合国系统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区域性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政府首脑会议进行的协调,以及国际性行业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4、试述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动因与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