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题型套题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1
新高考新题型一一'语文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可以想见,孩子们与书法的亲近不仅仅是学习一撇一捺,更是学习如何做人,甚至是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
B.对于驾校教练借口以学员即将三年期满为名义收取的所谓交警部门的“指标费〃、“公关费〃的行为,广大学员切勿上当受骗。
C.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加强政策引导,做好疏、堵结合,才会将负面影响变成澄清事实、推动工作的正面力量。
D.小事问责制度对遏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消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瓷器大量销售到欧洲,16世纪后期,成为王公贵族生活中的奢侈品,变成财富与权力的象征,由此产生的时尚审美,使普通民众对瓷器也产生了强烈需求。
B.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主要传播中国文化,是本世纪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
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
C.除了社会生产能力、消费能力的提升外,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商品维修成本的提高,人们宁可买新的也不愿维修坏了的产品。
D.滨海新区在全面落实建设“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中持续发力,尤其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着力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产业集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以非典型的文学呈现我们所面对的时代,恰恰是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与彼得・汉德克这两位几无交集的作家的共通之处,也是这次诺贝尔文学奖'双黄蛋〃的价值所在。
B.网络成瘾者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内向、自卑、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
C. “积分圆梦〃项目以公益需求通过金融网络延伸到消费者身边,消费者可以便捷地捐赠积分,这是以“互联网+〃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
D.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更多的普通人身上,还体现在部分具备高超技艺的人身上,唯有如此,才能凸显出真正的社会价值。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漠然(mò)潜移默化(qián)鞠躬尽瘁(cuì)B. 崇山峻岭(jùn)恣意妄为(zì)轰轰烈烈(liè)C. 沦陷(lún)毫不犹豫(yù)恣意妄为(zì)D. 纵横捭阖(bǎi)鞠躬尽瘁(cuì)潜移默化(qi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演讲中深刻地揭露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种种弊端。
B. 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 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D. 他的言谈举止,充分体现了他的才华和修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釜:锅)B. 水落石出(石:石头)C. 眼花缭乱(缭:绕)D. 倾国倾城(倾:倒)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雪花飘飘,像鹅毛,像柳絮。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如黄鹂般悦耳。
C.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洞察一切。
D. 他的心像冰一样冷。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他写的——《我的童年》。
B. 他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
C.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他的声音低沉,像远处传来的雷声。
6.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小明说:“明天我带你去公园玩。
”B. 明天,小明带我去公园玩。
C. 明天,我去公园玩。
D. 小明说,明天他去公园玩。
7.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B. 这篇文章读起来津津有味。
C.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洞察一切。
D. 雪花飘飘,像鹅毛,像柳絮。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我们在操场上奔跑(跑:动词)B. 这本书很厚(厚:形容词)C. 他的成绩提高了(提:动词)D. 我们学校有篮球场(场:名词)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 《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fēn zhi tà lái)B. 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C.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B.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错误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构思巧妙,令人耳目一新。
C.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
D. 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举成名天下知。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哲学和文学类的书籍。
B. 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是我们班级的榜样。
D.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宛如一座七彩的桥梁,连接着天空与大地。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人心。
C.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D.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6.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什么样的品质?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通灵宝玉”四个字,请问这四个字分别由哪四种宝石组成?8. 《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送别的场景,表现了怎样的情感?9. 《祝福》中,祥林嫂在经历了许多磨难后,最终选择上吊自杀,请问这是为什么?10. 《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荷塘的景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主要事迹。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附:参考答案一、18.福厦高铁将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南北贯通。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去掉“带来益处”;二是搭配不当,把“的修建”去掉。
4分。
每处2分)19.(静态验收是)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的过程。
(4分。
单句1分,“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1分,“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1分,“全面检查确认”1分)二、18.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良莠不齐)②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解析:第一处,结合上文“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此处是说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好坏人都有,可以填“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第二处,结合上文“因时而变”“新陈代谢”,此处是说时代发展快、变化大,可以填“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第三处,结合上下文“职业因时而变”“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推断此处是说“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要不断创新,可以填“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19.无论是(不管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道理)。
评分标准:①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但是……和……”改成“无论是……还是……”或“不管是……还是……”(如改成其他关联词语,只要符合逻辑,均可酌情给分。
)(2分)②搭配不当,“凝固“要改为“凝结”(如改成其他词语,意思对即可)。
(1分)③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要加上“哲理”或“道理”。
(如写其他词语,意思对即可)(1分)20.①比拟,“守望着……”赋予老行当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地再现了老行当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消费者认为,(①)。
然而,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科学概念上看,“零添加”并非事实。
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能进到人们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
一些人以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品,(②)。
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
食品生产和加工一大目的,是让食品营养充分发挥价值。
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___甲___。
今天,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万种,可谓___乙___,而中国只批准了2000 多种,不到十分之一。
这些食品添加剂有些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不用反而不行。
例如,香肠和腊肉会使用一点亚硝酸盐以防腐,其作用主要是抑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
肉毒杆菌可以产生肉毒素,毒性强于砒霜。
显然,在肉类加工中使用一点亚硝酸盐是合理的,否则,(③),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厂家已经是在___丙___了,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防腐剂的食品说成“零添加”,如腌渍食品(高盐)等。
因此,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
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2.简述上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___。
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
一些地方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C.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D.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我的父亲曾是一位篾匠,凭借精湛的手艺而深受乡邻敬重。
当举家搬离农村时,父亲虔诚地取下他的那把挂在墙壁上的篾刀,还执意到灶房外的土里起出那块他磨了几十年刀的石头,用报纸①地包裹了,放进我车的后备厢。
进城后,父亲的篾刀和父亲一样,不再威风,沦落为只配砍骨头的家伙。
再后来,父亲终于找到钢筋水泥的一处软肋。
那块磨刀石在小区花坛的一个角落,②地立了起来,像它依然默默站在故乡的土里一样。
我一直在想:父亲固执地将坚硬的磨刀石插入柔软的泥土,是否也算在坚硬的都市生活中固执地留存了温柔的乡土记忆?这么多年,父亲日常磨刀的场景至今依然③。
磨刀时,父亲来回推拉,额头沁出汗珠。
父亲的汗水,和着石与刀的汗和血,磨成了石浆。
石浆从磨刀石上一股一股往下流,流成一条条灰褐的蚯蚓。
磨一阵,父亲直起佝偻着的腰,眯起一只眼,对着光看刀刃。
刀终于磨好了,我仔细观察父亲的那把篾刀,刃正,不偏不卷。
我的拇指在刀刃上横向轻轻滑过,有强烈而细密的颗粒感。
至此,父亲的篾刀又一次洗心革面,火中凤凰一样涅槃,成就了全新而锃亮的自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文中以“我”的视角来审视父亲的磨刀过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4分)四、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一般而言,失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入睡困难,即从上床到正常入睡的时间过长;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简单理解就是能睡着,但是夜间会多次醒来,有效睡眠不足。
青年群体的失眠症状大多是入睡困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不断退化,①,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材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迅速崛起,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受众,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网络文学具有互动性,读者可以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
B. 网络文学以网络为载体,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C. 网络文学以追求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忽视了文学的艺术价值。
D. 网络文学具有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网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A. 作品质量参差不齐B. 抄袭现象严重C. 阅读群体老龄化D. 缺乏经典作品3. 下列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网络文学完全取代了传统文学B. 传统文学在网络文学中不再有地位C.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的延伸和发展D.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不干涉4.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不属于网络文学?()A. 郭敬明B. 南派三叔C. 路遥D. 蔡骏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产生的影响?()A. 改变了文学创作的传播方式B. 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C. 提高了文学创作的门槛D. 扩大了文学读者的范围(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6. 简述网络文学的特点。
7. 分析网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1. C2. C3. C4. C5. C6. 网络文学的特点包括: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创作门槛低。
7. 网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缺乏经典作品、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材料】《论语》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在这里阐述了学习、交友和做人的道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纤夫(xiān)沧桑(cāng)精湛(zhàn)B. 蜿蜒(wān)奇峰异石(yì)碧波荡漾(dàng)C. 漫步(màn)碧螺春(luó)惊涛骇浪(hài)D. 炯炯有神(jǐng)震耳欲聋(lóng)轰轰烈烈(l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B.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严谨态度,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C.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人生短暂”哲理的一项是: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下列成语中,不含有贬义色彩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B. 贻笑大方C. 狐假虎威D. 画蛇添足5.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河水潺潺,仿佛在低声细语。
B. 河水湍急,激起了一阵阵浪花。
C. 河水清澈见底,仿佛一条明镜。
D. 河水奔腾不息,仿佛一条巨龙。
6. 下列各句中,表达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C. 他勇敢无畏,敢于面对困难。
D. 他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7.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座大楼就像一座巍峨的巨人。
B. 她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C. 这条小溪就像一条丝带。
D.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最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B. “这个问题很重要,请你务必注意。
”C.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D. “这个问题很重要,请你务必注意。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15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在线客服到金融风控,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AI技术的普及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其中之一便是AI的“歧视”。
近日,有研究发现,一些AI系统在处理数据时存在性别歧视。
例如,某些招聘平台在筛选简历时,AI系统会自动将女性候选人的简历排除在外。
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I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人类的工作B. AI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伦理问题C. AI系统在处理数据时不会存在性别歧视D. AI技术可以完全解决社会问题(2)文章中提到的“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针对AI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15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国潮现象逐渐兴起。
从服饰、饰品到食品、日用品,越来越多的国潮产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推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国潮现象是近年来才出现的B. 国潮现象只存在于服饰、饰品领域C. 国潮现象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D. 国潮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冷漠(2)文章中提到的国潮产品有哪些特点?(3)国潮现象对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有哪些积极影响?二、古诗文阅读(共25分)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10分)《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5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高考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单选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人物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焉用/亡郑/以陪邻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为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吾从而/师之3.下列文句中,断句错误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粪土/当年/万户侯4.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A.假舆/马者B.故/木受绳则直C.善/假于物也D.吾尝/跂而望矣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或句读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7.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节选自《世说新语》)A.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B.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C.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D.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8.以下文段选自《师说》,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9.下列古诗文的句内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高二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
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
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是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
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例如夸父神话。
无论是夸父追赶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
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是夸父的身份。
夸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
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
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的反映。
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历史的。
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
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理论。
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
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
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
这反映了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迥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
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
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的造神运动的兴起。
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
正是在这样的神秘性思维的驱动下,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西游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大批神话小说(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
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或仙贺圣寿,无不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息与功利色彩,这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反映了人们意识的变化。
总之,我们从中国神话这三次高潮的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并没有消失,只是其功能、性质在历史中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
它作为一种思维形态,永远保持着其神秘性的内核;而作为叙事形态,则在不断变化着其叙述的主题。
在‚科技创新‛作为时代关键词之一的今天,神话的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对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
然而神话的那种神秘性内核,并没有因科学的发展而消亡,相反却酝酿出了新的神秘性内容。
由此说明,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的思路,是有问题的,需要作出调整。
神话研究要想向前推进,必须对百年来的神话理论作出反思。
(摘编自刘毓庆《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神话是一种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
它曾经历过三次创作高潮,体现了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B.上古久远,缺乏记载,因此有学者将神话历史化,即据神话而推测出上古历史;作者提出“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
C.神话并不是完全向壁虚构,而是反映了当时历史事件、历史情况,因此在历史记载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D.上古神话的主体是历史的,但其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
文中举夸父神话,意在说明它反映先民的这些认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汉人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例如他们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说明他们把阴阳理论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
B.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的性质有了一次重大变迁,它们的意义内涵迥然不同,即上古神话多是历史的神话化,而汉魏神话则是哲学的神话化。
C.因为《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大批神话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的出现,所以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
D.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神话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对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说明其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上古至元明时代,中国神话经历过三次重大变迁,神话内涵发生了改变,但是其神秘性思维方式的内核、其叙事性表述手段都没有改变。
B.因为上古历史记叙不发达,而上古神话更多是历史的神话化,所以研究这一阶段的神话中史实因素,可以为上古历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C.神话意识在元明时期发生变化,此时神话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这些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
D.百年来的神话理论将神话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且将它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
这应该被反思,唯有如此才能推进神话研究向前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爱书之人范用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
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
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与众不同的风格。
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
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
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
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
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
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
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
这其实并非易事。
要知道,直到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
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
无稽之谈。
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
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
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
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
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
‚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
对于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是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
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
但是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
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
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
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
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的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
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书痴‛范用:书多酒多朋友多》)②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③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
‚造反派‛把他看作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畏惧,从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
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地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人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
B.范用创办杂志、出版书籍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这使他一生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还被下放,被批斗,受尽了折磨。
C.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不应顾虑读者的好恶,而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D.材料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来突出他爱书如命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材料的写作角度和内容,表现了范用的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
5.范用在生活中表现出了怎样的个人魅力?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4分)6.文章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范用“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西西里柠檬皮兰德娄①坐了整整一天一夜的火车,米古乔〃博纳维诺到了那波里。
苔莱西娜和她的母亲马尔塔大婶都还在剧院里没有回家。
穿过昏暗的房间,可以看见深处的灯火明亮的餐厅,那里摆着豪华的餐桌。
米古乔想起苔莱西娜和她母亲在遥远的墨西拿住过的那间简陋的小阁楼。
五年前,如若没有他帮忙,母女二人也许早就饿死在那远方的阁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