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A诱导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建立
- 格式:pptx
- 大小:80.07 KB
- 文档页数:18
BALB/c小鼠阴虚型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目的建立BALB/c小鼠阴虚型过敏性哮喘模型并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与皮下注射卵清白蛋白(OV A)致敏、雾化吸入OV A激发的方法复制过敏性哮喘BALB/c小鼠模型,激发后期合并灌胃甲状腺素复制阴虚型过敏性哮喘模型。
在监测饮食、饮水及体质量的基础上,对支气管激发过程中哮喘行为学、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学等哮喘相关指标进行观测,同时对cAMP、cGMP及肺液清除功能等阴虚证相关指标进行考察。
结果阴虚哮喘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哮喘症状,哮喘行为学综合评分明显升高,吸气峰流量、呼气峰流量、潮气量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增加,肺组织病理学可见明显的炎症反应;同时,阴虚哮喘模型组小鼠进食与饮水量明显增加,而体质量增长缓慢,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下降,血清cAMP及cAMP/cGMP升高,cGMP下降,显示小鼠处于阴虚而阳相对亢盛的状态。
结论在OV A致敏、激发的基础上给予甲状腺素,可成功复制BALB/c 小鼠阴虚型过敏性哮喘模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evaluate a BALB/c mouse model of anaphylactic asthma with yin-deficiency syndrome. Methods Ovalbumin (OV A)was injected to sensitize and was inhaled to stimulate to replicate the BALB/c mouse model of anaphylactic asthma. Thyroxin was used for gavage during late stimulation to replicate the BALB/c mouse model of asthma with yin-deficiency syndrome. On the basis of monitoring food and water intake and body weight,asthma related indexes,such as asthmatic behaviors,respiratory function,lung histopathology,were detected,and yin-deficiency syndrome related indexes,such as cAMP and cGMP,and pulmonary fluid clearance were examined. Results The BALB/c mouse model of asthma with yin-deficiency syndrome showed obvious asthma symptoms;comprehensive scores of asthmatic behavio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inhaling peak flow,exsufflation peak flow,and tidal volum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lung tissue histopathology showed obvious inflammatory response. Meanwhile,food and water intake of BALB/c mouse model of asthma with yin-deficiency syndro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body weight increased slowly;wet/dry ratio of lung tissue decreased;cAMP and cAMP/cGMP increased,while cGMP decreased,which showed that the mice were in the condition of yin-deficiency and yang-excess. Conclusion Combining thyroxin at the basis of sensitivity induced by OV A is a good pattern to successfully replicate the BALB/c mouse model of anaphylactic asthma with yin-deficiency syndrome.Key words:anaphylactic asthma with yin-deficiency syndrome;animal model;BALB/c mice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与过敏体质人群的增加,过敏性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偏瘦体质的人(特别是女性)越来越多,导致阴虚质偏颇体质人群迅速增加[2]。
一种病毒性哮喘模型制作方法的建立及评价童黄锦;范欣生;许惠琴;王露;崔姣【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8(29)3【摘要】目的评价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鸡卵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急性病毒性哮喘模型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PBS)对照组、PBS/RSV组、RSV/RSV组、OVA/PBS组和OVA/RSV组5组.应用OVA多点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吸入结合RSV滴鼻激发复制急性病毒性哮喘模型.观察小鼠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动物体描箱法测定乙酰胆碱(Ach)激发条件下气道反应性(以肺阻力RL表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以45、135、405 μg/mL Ach激发时,与其他各组比较,OVA/RSV组RL均显著升高(P均<0.01);②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与其他各组比较,OVA/RSV组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升高(P均<0.01);③OVA/RSV组的肺组织病变程度重于其他各组(P均<0.01).结论 RSV诱导OVA致敏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病毒性哮喘模型是成功的.【总页数】4页(P349-352)【作者】童黄锦;范欣生;许惠琴;王露;崔姣【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南京江苏,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南京江苏,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南京江苏,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南京江苏,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南京江苏,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5【相关文献】1.BALB/c小鼠阴虚型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J], 王志旺;妥海燕;任远;李荣科;刘雪枫;程小丽2.一种新的氧化应激特征性哮喘模型的建立 [J], 梁正敏;文雪梅;廖晓光;徐杨峰;颜国庆;邓鑫;何家康3.SD大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的比较研究 [J], 史琦; 李春雷; 孔艳华; 龙泓竹; 李阳溪; 阎玥; 李友林4.建立豚鼠哮喘模型的一种新方法 [J], 梁成结;陈江华;刘金保;罗灿峤5.一种改良型小鼠哮喘模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J], 田代印;符州;张燕;王莉佳;迟磊;李睿;戴继宏;罗晓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屏风散抗OV A致小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研究目的:观察玉屏风散(YPFS)抗OV A致小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
方法:建立OV A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第0,14天,分别腹腔注射20 μg OV A,自21 d时开始雾化吸入0.5% OV A溶液20 min,连续7 d。
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YPFS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玉屏风散生药3.25,6.5,13 g·kg-1,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组从雾化期开始腹腔注射地塞米松(DEX)1 mg·kg-1。
最后一次OV A雾化后24 h取血,进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中IgE测定;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分类;取右侧肺组织研磨匀浆,检测细胞因子IL,4,IFN,γ,左侧肺上叶做病理组织学观察。
结果:模型组血中Eos及血清中IgE显著增高,BALF中出现大量Eos,肺组织病理显示支气管浆液性渗出,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管腔狭窄或闭塞,且肺泡间隔变宽增厚,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肺组织匀浆中IL,4增加,IFN,γ/IL,4显著降低,YPFS各剂量组能降低血中Eos及血清中IgE含量,减少BALF中Eos,减轻上述模型的病理改变。
同时降低肺组织匀浆中IL,4含量,提高IFN,γ/IL,4。
结论:玉屏风散对OV A导致的过敏性哮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降低哮喘小鼠的血中Eos,IgE分泌,肺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
同时降低肺匀浆中IL,4的水平,提高IFN,γ/IL,4,抑制Th细胞向Th2极化。
标签:玉屏风散;过敏性哮喘;Eos;IgE;IFN,γ/IL,4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Th1/Th2细胞功能失衡和Th2细胞优势分化密切相关,表现为以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为主的过敏反应性症状[1]。
•论著.三种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对比研究黄超文赵强钟莲娣钟雪莺仝金斋黄炎明【摘要】目的探讨三种哮喘小鼠造模方式在病理改变、灌洗液中细胞组分、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指标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分别采用屋尘蠕提取物(HDM)、卵清蛋白(OVA)和甲苯二异氧酸酯(TDI)构建小鼠哮喘模型,检测小鼠肺病理改变、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和上皮细胞数量、气道高反应性、炎症因子表达情况。
结果HDM、OVA所诱导的哮喘小鼠BALF中细胞组分主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三组哮喘小鼠在接受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胆碱雾化后气道阻力明显增高,与浓度呈正相关,而HDM和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阻力较TDI组更高。
三组小鼠的血清IgE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指标IL-4、IL-5JL-13明显增高,TDI组所诱导的IgE和BALF IL-4JL-5JL-13均分别低于HDM组和OVA组。
结论不同造模方式建立的哮喘小鼠动物模型在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和病理特点各有不同,HDM哮喘小鼠和OVA哮喘小鼠具有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表现,而TDI哮喘小鼠表现为混合细胞性哮喘动物模型。
【关键词】哮喘;动物模型;屋尘螭提取物;卵清蛋白;甲苯二异氤酸酯[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9.11.00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组参与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并以气道黏液高分泌、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⑴。
Brown Norway、Wistar大鼠、Sprague Dawly大鼠为常见的大鼠哮喘动物模型,而BALB/c小鼠、C57BIV6小鼠则是常见的哮喘小鼠动物模型⑷。
目前造模方式常采用屋尘蟻提取物(HDM)、卵清蛋白(OVA)、甲苯二异氤酸酯(TDI)、灭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刺激诱导哮喘动物模型⑶。
本研究拟建立HDM、OVA、TDI分别诱导的三种哮喘小鼠动物模型,对比其在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和病理方面的差异,评价各模型的优劣。
哮喘模型豚鼠国内1.腹腔注射10% OV A(国产),200 mg/kg。
15天以5% OV A雾化吸入诱导哮喘发作。
2.腹腔注射10% OV A(sigma Ⅲ)1 ml。
14天以1% OV A雾化吸入诱导哮喘发作,每次数秒至数分钟不等,连续5天。
3.腹腔注射10% OV A(sigma,没标明级别)1 ml,14天以0.05% OV A雾化吸入诱导哮喘发作,40 s/次/只,连续4次,15天,1% OV A激发2次,2 min/次/只,4 h后5min/次/只。
国外4.第1、5天腹腔注射100 μg OV A+100 mg Al(OH)3,1 ml生理盐水溶解。
14天以1μg /ml OV A雾化吸入诱导哮喘发作,1 h,连续7天。
5.第0、14天腹腔注射10 μg OV A+100 mg Al(OH)3。
18、19、20天以10 mg /ml OV A雾化吸入诱导哮喘发作,3 min。
6.第1天腹腔注射10 μg OV A+100 mg Al(OH)3。
14天以100μg /ml OV A雾化吸入诱导哮喘发作,1 h。
大鼠1.腹腔注射1 ml(含100 mg OV A +100 mg Al(OH)3,灭活百日咳杆菌疫苗5*109个)致敏,14天,1% OV A雾化吸入20 min2.第1、8天腹腔注射10% OV A、氢氧化铝混合液1ml,腰部两侧各取1点,每点皮下注射0.5 ml,共计2 ml。
第15天,3% OV A 40 ml喷雾激发,每次15分钟,隔日一次,共4周。
3. OV A ( Grade V,Sigma) 1 mg+氢氧化铝200 mg+生理盐水1 mL混悬液在大鼠两腹股沟、腹、前足跖,共4点作皮下注射,每点0.2mL,最后腹腔注射0 .2 mL,1 wk后重注射1次。
OV A ( Grade Ⅲ,Sigma) 10 g/l雾化吸入,30 min,连续6天。
小鼠1. 10%氢氧化铝凝胶配制成浓度为2 mg/ml OV A,每只小鼠在两后足足跖、两腹股沟、背部两点、腹腔,共7点,除腹腔注射0.2 ml,其余每点皮下注射0.05 ml,共计0.5 ml。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垦睦堡堕盘查!!!!生!旦箜!!鲞笙!!塑!望!』垦!!£堡:垒!鲤坠!!!!:∑竺!:!!:盥!:!!表I不同激发方式哮喘组与正常组Penh%变化(互_--4-s,%)注:与正常组比较,8P<O.05;与二次雾化20min激发组比较,。
P-(0.05;与四次雾化20min撒发组比较·。
P<O.05道反应性与正常组无差异,造模失败。
2.4正常组和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表现正常组小鼠肺组织光镜可见肺泡壁结构完整,肺泡腔内无渗出液,肺泡上皮细胞排列有序,肺泡壁厚度正常(图2)。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光镜下可见肺泡壁结构受损,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壁增厚。
支气管、血管周围可见大量EOS等炎症细胞浸润(图3)。
田1不同激发方式哮喘组与正常组Penh%变化哮喘组PCI00均较正常组[(12.21士6.10)g/L]显著降低(P<0.05)。
三次滴鼻激发组PCI00[(3.75±1.79)g/l。
]最低,并且显著低于四次雾化20min激发组[(5.19±1.88)g/L]和三次雾化30min激发组[(5.94±3.27)g/L](P<o.05),与二次雾化20min激发组[(5.16士1.74)g/L]、三次雾化20min激发组[(4.29±1.75)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BAI,F炎症细胞分类哮喘组小鼠BALF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01)。
三次雾化30min和三次滴鼻激发哮喘组BAI。
F中EOS%显著高于两次雾化20min和三次雾化20min激发组(P<O.05),三次滴鼻激发哮喘组还显著高于四次雾化20min激发组(P<0.05)(表2)。
哮喘组中以滴鼻激发组的标准差最小。
两次雾化20min激发组有1只小鼠EOS%为1%,气图2正常组:正常肺泡、气管结构HE×400图3三次滴鼻哮喘组: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HE×400表2不同激发方式哮喘组与正常组BALF炎症细胞分类比较(z±s,%)注: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嗜酸粒细胞;M:单核细胞;N:中性粒细胞;L:淋巴细胞;与正常组比较。
卵清蛋白诱导小鼠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张亚娟;王亚楠;丁亚骏;何璐云;刘鑫;康巧珍【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小鼠哮喘模型,以便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及治疗.方法: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于第0天和第14天注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氢氧化铝溶液致敏,第28~30天雾化吸入1%OVA溶液激发,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OVA溶液.结果:模型组在雾化过程中出现了较明显的头面部瘙痒,前肢缩抬,弓背,呼吸加深加快,安静少动等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eosinophils,EOS)和白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多.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可见小支气管和伴行血管周围都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可以看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平滑肌增厚,杯状细胞增生,部分肺泡间隔融合并形成肺气肿.结论:用OVA致敏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2(021)003【总页数】3页(P268-270)【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卵清蛋白【作者】张亚娟;王亚楠;丁亚骏;何璐云;刘鑫;康巧珍【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由多种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1],在抗原刺激时会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和黏膜血管扩张,最终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死亡。
目前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尚无根治的办法,严重困扰着人类的健康。
;捞夕;Z劳2003描磺圭磅究垒举垃论文哮喘小鼠气遒重建模型的建立及毒地奈德、孟鲁斯特的予该传用浙江大学医学院2000级硕士生导辫内科学(呼吸系病)王绍斌浇孥洛教筏审文摘要f磅党背景簿镳缒基本特薤凳漫性炎症帮气遂熹爱寝瞧(AHR)。
哮骧反复蓑作时莓凌的怠慢性炎瘢过程可引起气道不可逆结构性改变。
当出现气道上皮下基底膜网状结构(RBM)增簿鞠纾维纯(subepitheliumfibrosis)及乎潺飘联缮厚、擞警增生扩张等改变对,棼秀气道重建。
遮就是临床上慢性持续性哮喘气流阻勰存在不可逆性成分的重要原因。
气道重建形成的后果是对黪功链弱影响及嬲重哮喘发佟,影响疾病蛉转妇,gl匙哮喘致延率的增期。
气遂重建兹,k个藏要临床特征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如其开始的时间和速度,以及什么程度时这种重建能被抗炎药物或通过避免过敏原接触达到最大限度的逆转。
靶囱气道重建的治疗麴物的研制,将可§§产生新的抗哮喘药。
猩新药物问世前,早期应用或联合应用抗炎药物有效抗嶷预防气道重建的发生,将显樽更有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鼹的因此,动物模型成为该病理改变的小鼠哮喘模麓。
动态观察气道鼙重建之过程。
联合应用激素与孟鲁司特干减,观察箕对气道耋建预虢及治疗作用。
f研究假设致敬枣鼠经过反复雾纯啜入OVA激发,可出瑰气道壁、蓉赢貘浮度持续瞧蹭、抓滠映在病理上为胶原、弹性蛋白沉积,平滑肌增生、肥大。
上皮杯状细胞增生、粘液商分泌≤气遭鬟建),这辨菠交默晕蘩帮己撼瑷,邋抗蘸激发辩阚延长,澎送瞧增热。
警赣虚臻ICS、LTRA等药物至少可部分预防上述过程的发生。
联合成用两种药物将更好地抑制气道炎症及气递重建。
V研党劳法选择雄性C57BL/6小鼠,年龄6-8周,体重18*229,以鹏卵蛋白(OVA)作为抗瓢进舒致敏靼反复多次激发,每批实验均粥时设立对照缀(鄯以生理盐水代替OVA俘为撬原)。
在激发的不制时段(2w,4w,6w,8w,12w)分别测定BALF、外周血和骨髓中炎瘢细胞反应;测定上述波体上溃渡IL.5、lNF叫浓发;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不同浓度OVA溶液对小鼠OVA致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影响作者:杨素明张帷政周旸哲肖圣舟刘欣佳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使用滴鼻的激发方式选择不同浓度卵清蛋白(OVA)对小鼠OVA致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影响。
方法雌性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实验A组(生理盐水)、实验B组(50μg/mlOVA溶液)、实验C组(100μg/ml OVA溶液);制备OVA致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模型制备的第21天到第27天用滴鼻法让实验组吸入不同的药物,对照组正常喂养。
第28天显微观察肺泡灌洗液,进行炎症细胞分类细胞计数;制备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支气管的炎症改变。
结果小鼠哮喘激发后结果显示,OVA溶液能够激发OVA 致敏性支气管哮喘。
炎症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显示,实验B组及C组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B组各类炎症细胞数目最高。
切片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肺组织皆有炎症细胞侵润,实验B组及C组有肺泡壁结构损伤,且实验B组侵润及损伤最明显。
结论OVA溶液能够激发OVA致敏性支气管哮喘,剂量为50μg/ml时效果最佳。
关键词:卵清蛋白;滴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B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LOS)、肥大细胞(MC)、中性粒细胞(N)、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参与的,以气道高反应性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1]。
不同的激发方式和激发时间使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的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本实验采用滴鼻法[2],研讨不同浓度的激发溶液对小鼠哮喘激发的差异,为研究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及分组6~8周雌性昆明小鼠24只,中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均数分配为空白对照组、实验A组(生理盐水)、实验B组(50vg/ml0VA溶液)、实验C组(100wg/mlOVA溶液)。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氢氧化铝[Al(OH)3]凝胶,OVA购自美国Sigma公司;日本OLYMPUS公司BX51T-32P01型显微镜,德国Slee公司MEV型号冰冻切片机。
㊃综 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6.07.016作者单位:100142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儿科通信作者:王文革,E m a i l :1264516006@q q.c o m 卵清白蛋白诱导小鼠建立哮喘模型的研究现状王明磊 王文革ʌ摘要ɔ 哮喘动物模型是研究哮喘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卵清白蛋白(o v a l b u m i n ,O V A )诱导小鼠建立哮喘模型的方法最为常见㊂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的国㊁内外文献,对用该方法建立的哮喘模型的分类,建模过程中小鼠种属㊁性别及饲养环境的选择,模型制备过程中致敏㊁激发等主要环节的处理方式,以及哮喘模型的评价方法等问题作一综述㊂ʌ关键词ɔ 哮喘;小鼠模型;卵清白蛋白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n p r e pa r a t i o no f o v a lb u m i n -i n d uc e dm o u s em ode lw i t hb r o n c h i a l a s t h m a W a n g M i n g l e i ,W a n g W e n g e .D e p a r t m e a t of P a e d i a t r i c s ,t h eA i rF o r c e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P L A,B e i j i ng 100142,Ch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a n g W e n g e ,E m a i l :1264516006@q q.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T h e o v a l b u m i n (O V A )-i n d u c e da s t h m am o u s em o d e l i s ab a s c i a l t o o l t o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a e t i o l o g i c a l a g e n t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s t h m a .Ab r i e f r e v i e wo n 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O V A -i n d u c e dm o u s em o d e l ,a n d t h em a i n c u r r e n tm e a n s d u r i n g i t i sm a d e i n t h i s p a pe r .ʌK e y wo r d s ɔ A s t h m a ;M o u s em o d e l ;O v a l b u m i n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诊治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哮喘动物模型是研究哮喘发病机制的必要工具㊂目前,用于建立哮喘模型的动物一般有小鼠㊁大鼠和豚鼠三种㊂小鼠因其免疫遗传背景清楚,建立模型比较稳定,实验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成为近年来哮喘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较多被选用的动物,广泛应用于变应性哮喘㊁感染性哮喘㊁压力性哮喘㊁运动性哮喘㊁职业性哮喘及心理应激性哮喘等多方面的研究中㊂用于制备哮喘动物模型的致敏原主要有卵清白蛋白(o v a l b u m i n ,O V A )㊁病毒㊁尘螨㊁真菌㊁花粉㊁职业性致敏原及蟑螂变应原等,O V A 是以上致敏原中最为经典的一种㊂以哮喘㊁O V A 和小鼠模型为搜索词检索P u b m e d ,共得文献1341篇,本文就近十年来采用该方法建立哮喘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㊂1 O V A 诱导小鼠建立的哮喘模型的分类哮喘模型可分为变态反应性哮喘模型㊁气道重塑模型㊁生物因素诱导的哮喘模型㊁物理因素诱导的哮喘模型㊁运动型哮喘模型㊁变态反应炎性产物诱导的哮喘模型㊁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模型等㊂采用O V A 作为致敏原时,常用来制备以下三种哮喘模型㊂1.1 变态反应性炎症哮喘模型 变态反应性炎症哮喘模型是一种与人类哮喘迟发性变态反应过程相类似的模型,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 i r w a y h y p e rr e s po n s i v e n e s s ,A H R )为主要特点㊂该模型致敏与激发两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都相对较短,一般在5~14d 不等,常用来研究气道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㊁哮喘相关的化学介质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和A H R 等㊂其优点是建模周期较短,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哮喘早期的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消长变化,不足之处是缺乏上皮下纤维化㊁平滑肌增生等慢性炎症和气道壁结构的改变[1]㊂有研究显示,该模型小鼠肺组织中气管和血管周围的炎症反应在停止雾化激发10d 后有消退的现象[2]㊂1.2 气道重塑模型 临床上,哮喘的反复发作容易导致上皮下纤维化㊁平滑肌增生㊁胶原蛋白沉积为特征的气道上皮和气道壁重塑性改变[3]㊂上皮下纤维化与肺功能下降及哮喘的严重程度有关,胶原蛋白的沉积则可能是A H R 持续性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㊂T e m e l k o v s k i 等[4]用O V A 腹腔注射致敏小鼠,3周后以2.5%的O V A 每周3次激发小鼠哮喘发作,持续8周,率先成功建立了小鼠气道重塑模型㊂S t u mm 等[5]用O V A 联合氢氧化铝致敏B A L B /c 小鼠(第0㊁7天),随后分别于第12㊁15㊁19㊁22㊁26㊁29天用O V A 雾化激发哮喘,于实验第16天时在B A L F 及肺组织中观察到急性炎症性反应,于第30天检测到胶原沉积等慢性哮喘模型特点㊂气道重塑模型与人类慢性持续性哮喘的特征更为接近,扩宽了小鼠哮喘模型的应用范围㊂1.3 重症哮喘模型 喘息症状严重㊁发作频繁,吸入大量糖皮质激素不能缓解,同时合并有气道炎性细胞浸润㊁气道反应性升高㊁肺功能下降和气道重塑的哮喘称为重度哮㊃755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4月第36卷第7期 I n t JR e s p i r ,A pr i l 2016,V o l .36,N o .7喘[6]㊂国内蒋雄斌用O V A于实验第1天和第14天两次腹腔注射致敏小鼠,第15天起以1%O V A雾化激发哮喘发作,每次激发20m i n,隔天1次,连续5周,第21㊁35㊁49天加以R S V鼻腔滴入,成功复制出了重症哮喘模型[7]㊂重症哮喘模型可用来研究对临床常规治疗不敏感的重症哮喘的发病机制,为寻求重症哮喘的治疗靶点提供可用的研究平台㊂2小鼠种属、性别及饲养环境的选择2.1小鼠种属的选择近年来,建模时选用的小鼠品系主要有B A L B/c㊁C57B L/6㊁A/J及129s v等,其中B A L B/c 和C57B L/6的应用更为常见,不同品系的小鼠在哮喘气道反应性及细胞免疫等方面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㊂B A L B/c 小鼠因其较易产生针对O V A的气道炎症性反应及A H R,因而成为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小鼠品系[8],C57B L/6小鼠则对尘螨及豚草抗原的刺激表现出较强的反应性㊂有学者比较了B A L B/c和C57B L/6用卡介苗(B C G)致敏,结核分枝杆菌激发建立的哮喘模型,发现B A L B/c小鼠能产生更强烈的T h1型及T h17型免疫应答[9]㊂2.2小鼠性别的选择雌性和雄性小鼠在建模过程中都有应用㊂H a y a s h i等[10]较早报道了性别在迟发型气道反应(l a t e a i r w a y i n f l a mm a t i o n,L A I)中的作用,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雌性B A L B/c小鼠的L A I及脾细胞I L-4m R N A的表达水平都要强于雄性小鼠,这可能与雄性小鼠T h2型应答反应下调有关,睾酮可能参与了下调的过程㊂M e l q e r t等[11]在研究中发现雌性小鼠能产生更多的嗜酸粒细胞㊁C D4+T 细胞㊁B细胞及更高水平的I L-4㊁I L-3㊁I F N-γ和特异性的I g E㊂2.3饲养环境的选择在相同致敏㊁激发条件下,清洁级小鼠较普通级小鼠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更为明显㊂这可能与普通级动物㊁普通级饲养环境下,小鼠与抗原接触的机会增加而使小鼠对致敏原的敏感性下降有关[12]㊂小鼠进入试验阶段前应至少适应性隔离观察1周,饲养时给予过滤㊁消毒的水和食物[13]㊂饲养房温度通常控制在恒温25ħ左右,相对湿度60%,12h光暗循环㊂为避免鸡蛋中O V A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可选用无鸡蛋饲料饲养㊂3小鼠哮喘模型的制备过程曾有学者用1%的O V A溶液对小鼠进行雾化,每天20m i n,持续10d,成功建立起了A H R哮喘模型[14],近年来,小鼠哮喘模型的制备过程一般分规律性致敏及系统性激发两个步骤进行,现对这两个过程进行分述㊂3.1 O V A致敏的途径和剂量治疗致敏小鼠时,一般有腹腔注射㊁皮下注射㊁雾化吸入㊁鼻内给药及气管内给药几种方式,近年来以腹腔注射较为常见[15-17]㊂哮喘模型炎性反应的程度及A H R与致敏原的剂量有关㊂致敏阶段, O V A的用量在10~1000μg不等,以10~100μg多见㊂有研究者分别用0μg㊁10μg㊁100μg㊁1000μg的O V A 联合氢氧化铝致敏B A L B/c小鼠,50m g/m lO V A溶液雾化激发,发现低剂量组能产生更高浓度的特异性I g E抗体并高表达I L-4㊁I L-5等T h2型细胞因子,高剂量组则产生较高浓度的I g G2a抗体,高表达I F N-γ㊁I L-12等T h1型细胞因子(B A L F中)㊂该研究同时发现,A H R仅在10u g 组出现[18]㊂C h e n等[19]的研究也证实,低剂的O V A能产生更高水平的特异性I g E和I g G1,且致敏5次产生的I g E㊁I g G1水平显著高于2次致敏㊂不同剂量的O V A可能是通过诱导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进而影响哮喘模型的表型[20]㊂3.2致敏联合佐剂的选择 O V A与佐剂联合应用可以节约抗体用量,增加抗体产量,同时减少免疫耐受的发生[21],联合致敏的次数以2~3次多见㊂目前,铝佐剂和灭活百日咳杆菌的应用较为广泛,而以氢氧化铝和硫酸铝钾为代表的铝佐剂,因其价格便宜㊁效果稳定成为致敏时常用的经典佐剂㊂O V A联合氢氧化铝佐剂产生的过敏性炎症和A H R表现出非肥大细胞依赖性,单独应用O V A制作的模型则表现出明显的肥大细胞依赖性[22]㊂0.5m g/m lO V A(溶于P B S)与10%十二水硫酸铝钾等体积混合,室温孵育60m i n,10N N a OH调p H至6.5, 750r/m i n离心5m i n,重悬于蒸馏水中,致敏时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2m l抗原液(内含O V A100μg),随后用O V A气管内给药激发哮喘,可制作出具有炎症反应性及A H R的哮喘模型[23]㊂蔡萃等[15]用氢氧化铝凝胶做佐剂,成功制备了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模型㊂可见,O V A联合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或氢氧化铝均能成功制作哮喘模型,但有研究提示,硫酸铝钾佐剂组哮喘小鼠B L A F中的白细胞数及嗜酸粒细胞计数要高于氢氧化铝佐剂组,且哮喘小鼠气道和血管周围的炎症反应更为明显,这可能与硫酸铝钾能溶于水,乳化效果好有关[2]㊂3.3哮喘模型的激发方式经由雾化㊁滴鼻或气管内给药的方式,可成功激发小鼠哮喘发作,以建立起稳定的模型㊂激发液多由O V A溶于生理盐水或P B S制成㊂近期,也有学者单独应用I L-25激发经O V A致敏过的小鼠,成功建立了具有气道重塑性改变的哮喘模型[24]㊂雾化激发小鼠哮喘发作时,所用O V A的浓度多在1%~5%的范围内,滴鼻激发可选用2g/L的O V A生理盐水溶液[25]㊂对于滴鼻及雾化两种激发方式,在诱导哮喘发作时孰优孰劣的争议一直存在,雾化激发操作简单㊁小鼠死亡率低,但药液的作用效果与所用雾化器及容纳小鼠的雾化容器有较大关系,不如滴鼻作用直接㊂滴鼻激发易受操作者人为因素及操作技术的影响,且激发效果与麻醉程度㊁滴鼻速度关系很大,较雾化更容易引起小鼠的死亡,因此在慢性哮喘模型的制备过程中,长期应用滴鼻的方式激发小鼠哮喘发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㊂有研究显示,多次雾化较1次滴鼻更能引起气道炎性反应[12],但也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3次滴鼻激发的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和气道反应性较雾化高[25]㊂还有学者指出,由于滴鼻激发时O V A易局限于个别气道,故气道的局部炎症反应重,整体炎症反应轻,且5次雾化较3次滴鼻更能诱导小鼠哮喘发作[2]㊂以上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激发液中O V A浓度的不同㊁激发频率的不同及研究者操作手法的不同等因素有关㊂与㊃855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4月第36卷第7期I n t JR e s p i r,A p r i l2016,V o l.36,N o.7雾化激发相比,气管内给药较易表现出上皮细胞㊁杯状细胞增生和轻度上皮组织纤维化的特点[26]㊂3.4雾化激发设备的选择选用雾化激发的方式激发小鼠哮喘发作时,选用的设备通常有超声雾化器和空气压缩泵两种㊂空气压缩泵产生的雾化颗粒直径多在2~6μm之间,颗粒均匀,与超声雾化相比更容易进入并沉积到人类的肺泡及终末细支气管中㊂同时,采用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时药物的残留量少㊁利用率高㊁雾力大,对药物的破坏也较超声雾化少,且可以避免温度升高对蛋白类药液的影响(超声雾化器压电晶体产生的热能可能会引起药物温度的上升)[27]㊂以此来看,在小鼠哮喘模型的制备过程中,用空气压缩泵激发哮喘发作似乎更有利于药物有效的被小鼠吸入㊂然而小鼠与人类在遗传及病理生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哮喘小鼠来说,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激发是否同样具有以上优势尚不明确㊂雾化时容纳小鼠的容器可选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容器,目前,尚无报道说明雾化容器的大小㊁材质㊁单位容积内的雾化药量以及单位体积内的小鼠个数对激发效果是否有影响㊂目前已有专门用于小鼠的雾化吸入装置,但价格偏高㊂4哮喘模型的评价如何评价哮喘模型的建立成功与否,是能否运用已制备的小鼠模型进行哮喘研究的原则性问题,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⑴小鼠的行为学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哮喘发作时多出现打喷嚏㊁弓背抓鼻㊁呼吸频率加快㊁张口呼吸等表现,并可有口唇㊁爪等部位紫绀及体质量生长曲线放缓等现象的发生㊂⑵小鼠气道反应性测定: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两种方法,有创性气道反应性测定主要通过气管插管以及机械通气来完成,操作复杂且小鼠死亡率高,近年来已不常用㊂无创组用体积描记测定增强呼气间歇法(e n h a n c e d p a u s e, P e n h)是根据哮喘时呼气相时间延长的特点来定量反映气流受限程度的一种方法[28],可同时检测多只小鼠,操作简单㊁节省时间,有研究曾用该方法检测了B A L B/c雌性小鼠的A H R,发现其与经典的有创检测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29]㊂⑶小鼠B A L F中的炎症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哮喘模型成功建立后,可在B A L F中检测到炎性细胞的增多及嗜酸粒细胞比例的增加㊂⑷病理学改变:病理学检测是评价模型成功与否的可靠性指标,可用H E染色观察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气道黏液产生, M a s s o 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沉积㊂可用各种免疫组织化学㊁原位杂交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肺组织中各种炎症相关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水平㊂电子显微镜可用来观察气道壁的结构性改变㊂⑸其他评价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哮喘小鼠B A L F中I L-4㊁I L-10㊁I F N-γ等哮喘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及比值变化㊁测定血清总I g E和抗原特异性I g E等㊂5总结O V A诱导小鼠建立哮喘模型的方法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哮喘研究工作中,但通过回顾文献不难发现,在哮喘模型的制备过程中,从小鼠种属㊁性别㊁饲养环境的选择,到致敏㊁激发哮喘的方式方法,从实验流程的整体设计,到实验操作中的具体细节,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同,这势必会对建模成功率,模型的稳定性及实验的可重复性造成一定的影响㊂同时,目前评价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的检测指标差异较大,很多研究仅凭小鼠的行为学改变或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即认为哮喘模型已成功建立,这显然不够科学㊂因此,如何建立起一套相对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以便于对哮喘模型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也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㊂总之,根据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哮喘模型类型,优化建模方法,并逐步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模型评价体系,必将有利于我们制作出与人类哮喘发病过程及病理状态更为接近的小鼠哮喘模型,从而使O V A诱导小鼠建立哮喘模型这一经典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哮喘研究工作当中㊂参考文献[1]朱艳芬,宋泽庆.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研究现状[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7):438-442.D O I:10.3760/c m a.j.i s s n.1673-436X.2009.07.015.[2]钟文清,谭建新.不同佐剂和激发方式对哮喘小鼠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36):4433-4435.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13.36.027.[3] N a k a g a w aT,H o s h i n oM.A i r w a y r e m o d e l i n g i na s t h m a[J].C l i nR e v i e w sA l l e r g y&I mm u n o l o g y,2004,27(1):1-2.[4] T e m e l k o v s k i J,H o g a nS P,S h e p h e r dD P,e ta l.A n i m p r o v e dm u r i n e m o d e l o f a s t h m a:s e l e c t i v e a i r w a y i n f l a mm a t i o n,e p i t h e l i a l l e s i o n sa n di n c r e a s e d m e t h a c h o l i n e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f o l l o w i ng ch r o ni c e x p o s u r e t o a e r o s o l i s e d a l l e r g e n[J].T h o r a x,1998,53(10):849-856.[5]S t u mm C L,H a l c s i kE,L a n d g r a fR G,e t a l.L u n g r e m o d e l i n gi nam o u s em o d e l o f a s t h m a i n v o l v e s a b a l a n c e b e t w e e nT G F-β1a n dB M P-7[J].P L o S O n e,2014,9(4):e95959.D O I:10.1371/j o u r n a l.p o n e.0095959.[6] B u s s eWW.B a n k s-S c h l e g e l S,W e n z e l S E.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s e v e r e a s t h m a[J].J A l l e r g y C l i nI mm u n o l,2000,106(6):1033-1042.[7]蒋雄斌,朱毅,殷凯生.重度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2):733-736.D O I:10.3760/j.i s s n:1003-0603.2006.12.009.[8]马子风,尹磊淼,冉君,等.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制备的特点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5):650-655.D O I:10.3969/j.i s s n.1671-6264.2014.05.26.[9] G a r c i a-P e l a y oM C,B a c h y V S,K a v e hD A,e t a l.B A L B/cm i c ed i s p l a y m o r ee n h a n c e dB C G v a c c i n e i n d u c e d T h1a n d T h17r e s p o n s e t h a nC57B L/6m i c eb u th a v ee q u i v a l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㊃955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4月第36卷第7期I n t JR e s p i r,A p r i l2016,V o l.36,N o.7[J].T u b e r c u l o s i s,2015,95(1):48-53.D O I:10.1016/j.t u b e.2014.10.012.[10] H a y a s h iT,A d a c h iY,H a s e g a w aK,e t a l.L e s s s e n s i t i v i t y f o rl a t e a i r w a y i n f l a mm a t i o ni n m a l e st h a nf e m a l e s i n B A L B/cm i c e[J].S c a n d J I mm u n o l,2003,57(6):562-567. [11] M e l g e r tB N,P o s t m a D S,K u i p e r sI,e ta l.F e m a l e m i c ea r em o r e s u s c e p t i b l e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l l e r g i c a i r w a yi n f l a mm a t i o n t h a nm a l em i c e[J].C l i nE x p A l l e r g y,2005,35(11):1496-1503.D O I:10.1111/j.1365-2222.2005.02362.x.[12]李睿,刘恩梅,杨锡强,等.不同饲养环境㊁种属㊁佐剂及激发方法对小鼠哮喘炎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6,35(1):43-44.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06.01.022.[13] L e e C C,L i a o J W,K a n g J J.M o t o r c y c l e e x h a u s t p a r t i c l e si n d u c ea i r w a y i n f l a mm a t i o na n da i r w a y h y p e r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i nB A L B/C m i c e[J].T o x i c o l S c i,2004,79(2):326-334.D O I:10.1093/t o x s c i/k f h070.[14] L a r s e nG L,R e n z H,L o a d e rJ E,e ta l.A i r w a y r e s p o n s et oe l e c t r i c a lf i e l ds t i m u l a t i o ni ns e n s i t i z e di n b r e d m i c e.P a s s i v et r a n s f e r o f i n c r e a s e d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w i t h p e r i b r o n c h i a l l y m p hn o d e s[J].JC l i n I n v e s t,1992,89(3):747-752.D O I:10.1172/J C I115651.[15]蔡萃,董竞成,杜文静,等.黄芪甲苷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278-2283.[16]陈洪霞,冯筱茜,王亮,等.P2X4受体拮抗剂5-B D B D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15,21(1):7-9.[17]胡晶晶,杨珺超,汪潞,等.穿山龙总皂苷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MM P-9㊁T I M P-1表达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6):1-4.[18]S a k a iK,Y o k o y a m a A,K o h n o N,e ta l.E f f e c to fd i f f e r e n ts e n s i t i z i n g d o s e s o f a n t i g e n i n a m u r i n em o d e l o f a t o p i c a s t h m a[J].C l i nE x p I mm u n o l,1999,118(1):9-15.[19] C h e nC,S u n N,L i Y,e ta l.A B A L B/c m o u s e m o d e lf o ra s s e s s i n g t h e p o t e n t i a la l l e r g e n i c i t y o f p r o t e i n s:C o m p a r i s o no fa l l e r g e n d o s e,s e n s i t i z a t i o nf r e q u e n c y,t i m e p o i n ta n ds e x[J].F o o dC h e m T o x i c o l,2013,62:41-47.D O I:10.1016/j.f c t.2013.08.004.[20]何权瀛.对我国哮喘动物实验研究的评价与思考[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9):718-719.D O I:10.3760/c m a.j.i s s n.1673-436X.2005.09.026.[21] K o o lM,S o u l l iéT,V a n N i m w e g e n M,e ta l.A l u m a d j u v a n tb o o s t s a d a p t i v e i mm u n i t y b y i n d uc i n g u r i c a c id a n d a c t i v a t i n gi n f l a mm a t o r y d e n d r i t i cc e l l s[J].JE x p M e d,2008,205(4):869-882.D O I:10.1084/j e m.20071087.[22] N a k a eS,L u n d e r i u sC,H oL H,e ta l.T N Fc a nc o n t r i b u t e t om u l t i p l e f e a t u r e so f o v a l b u m i n-i n d u c e da l l e r g i c i n f l a mm a t i o no f t h e a i r w a y s i nm i c e[J].J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 u n o l,2007,119(3):680-686.D O I:10.1016/j.j a c i.2006.11.701. [23] B l o n d e r J P,M u t k aS C,S u nX,e t a l.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i n h i b i t i o no f S-n i t r o s o g l u t a t h i o n e r e d u c t a s e p r o t e c t s a g a i n s te x p e r i m e n t a l a s t h m a i nB A L B/cm i c e t h r o u g ha t t e n u a t i o no fb o t hb r o nc h o c o n s t r i c t i o na n di n f l a mm a t i o n[J].B M C P u l mM e d,2014,14:3.D O I:10.1186/1471-2466-14-3.[24] Y a o X,W a n g W,L i Y,e t a l.I L-25i n d u c e s a i r w a y sa n g i o g e n e s i s a n de x p r e s s i o no fm u l t i p l ea n g i o g e n i c f a c t o r s i nam u r i n ea s t h m a m o d e l[J].R e s p i r R e s,2015,16(1):39.D O I:10.1186/s12931-015-0197-3.[25]沈璐,赖克方,姜华,等.不同激发方式对小鼠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15):909-913.D O I:10.3760/c m a.j.i s s n.1673-436X.2009.015.004.[26] B a t e s J H,R i n c o n M,I r v i nC G.A n i m a lm o d e l s o f a s t h m a[J].A mJP h y s i o lL u n g C e l l M o lP h y s i o l,2009,297(3):L401-L410.D O I:10.1152/a j p l u n g.00027.2009.[27]沈苏静,汤黎明,凌刚.空气压缩雾化器取代超声雾化器将成为必然趋势[J].医疗设备信息,2002,17(12):21-22.D O I:10.3969/j.i s s n.1674-1633.2002.12.012.[28] H a m e l m a n n E,S c h w a r z eJ,T a k e d a K,e ta l.N o n i n v a s i v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a i r w a y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i na l l e r g i cm i c eu s i n gb a r o m e t r ic p l e t h y s m o g r a p h y[J].A mJR e s p i r C r i t C a r eM e d,1997,156(3P t1):766-775.D O I:10.1164/a j r c c m.156.3.9606031.[29]李斌恺,赖克方,洪燕华,等.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J/C D].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8,2(3):165-169.D O I:10.3969/j.i s s n.1674-3911.2008.03.003.(收稿日期:2015-09-22)㊃065㊃国际呼吸杂志2016年4月第36卷第7期I n t JR e s p i r,A p r i l2016,V o l.36,N o.7。
第37卷第5期2020年10月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Vol.37 No.5October 2020《研究简报i制作简易实验动物雾化箱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研究田丹许虎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移植耐受与器官保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王松灵院士口腔与全身健康免疫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50)摘要:目的应用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将家用型医疗雾化吸入装置改造为实验动物雾化箱,为实验动物呼吸道疾病的研究提供便利。
方法利用家用型雾化器和动物实验室常见的独立通气鼠笼组合改造为实验动物雾化箱。
应 用自制实验动物雾化箱和鸡卵清白蛋白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
结果实验动物雾化箱能同时为1~20只小鼠实验快速稳定地产出雾化吸人气体,利用该雾化箱成功建立起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
结论我们利用该实验动物雾化箱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并观察到明显的肺组织炎症表现。
该方法为简便和低成本地进行实验动物雾化实验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
关键词:雾化箱;动物模型;哮喘;小鼠中图分类号:Q95-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179(2020)05-0071-03D O I;10. 3969/j.issn. 1006-6179. 2020. 05. 013哮喘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目前已 经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m。
雾化吸人给药是临床治疗呼吸道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也 是实验室进行呼吸道相关疾病研究的重要实验方法12]。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疗厂商开发出小巧高效的药物雾化吸人仪器用于各种呼吸道患者的居家给 药。
相对家用型雾化器,用于动物研究的特制雾化箱可选型号少、价格偏高且便携性偏低。
因此,应用 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将家用型医疗雾化吸人装置改造 为实验动物雾化箱将为呼吸道疾病的顺利研究提供 便利。
本研究将利用家用雾化器和动物实验室常见的 独立通气鼠笼改造为实验动物用雾化箱,并进行小 鼠过敏性哮喘造模。
哮喘动物模型的制作及注意事项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人类和动物。
为了深入了解哮喘的病理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经常使用动物模型来模拟哮喘病理过程。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哮喘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并提供一些注意事项。
1.哮喘动物模型制作方法:(1)选择合适的动物:大多数实验室使用小鼠作为哮喘模型的动物,因为小鼠更容易操作,并且基因解析的种类较多。
(2)感染准备: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在实验组中,使用合适的方法感染小鼠,如使用孵化的混浊液鼻腔喷射感染,或者使用刺激性药物吸入。
(3)模型监测: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点,对小鼠进行病理学分析,如病理性炎症指标的测定,呼吸道超声检测等。
(4)治疗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实验组的小鼠,如药物治疗或其他新的治疗方法。
然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2.注意事项:(1)伦理问题:在进行动物模型研究时,需要遵循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确保动物的福利和保护动物权益。
确保合适的实验动物数量,提供适当的饲养环境和食物,并定期检查它们的身体状况。
(2)模型选择: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哮喘研究非常关键,因为不同的动物可能对特定的刺激物或治疗方法有不同的反应。
确保选择的动物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人类哮喘的病理过程,并具有相似的症状和结果。
(3)技术和方法选择:在制作哮喘动物模型时需要使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如感染方法、病理学分析方法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的建议,以获得最佳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4)数据分析和解释:在进行哮喘动物模型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统计学方法和模型评估技术可以用来分析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明确实验结果对哮喘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的贡献。
总之,制作哮喘动物模型是研究哮喘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在制作哮喘动物模型时,需要注意伦理问题,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和技术方法,并合理地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