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个体(第八章 态度)》
- 格式:pptx
- 大小:370.19 KB
- 文档页数:33
第八章社会环境与消费者行为教学内容一、社会阶层二、社会角色三、家庭消费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学习社会阶层,社会角色,家庭消费地概念与特征。
2.掌握社会阶层地影响因素与划分方法。
3.熟悉社会阶层,社会角色,家庭消费对消费者行为地影响。
4.学习家庭生命周期地划分与消费特点。
5. 理解家庭成员在家庭消费中地不同角色。
6. 学习家庭购买决策地方式与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1. 社会阶层地划分方法2. 社会角色地构成要素与影响。
3. 家庭消费地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行为地差异。
2. 社会角色地可变性增加了消费者行为地复杂性。
3. 当前家庭消费地多元化消费新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课时数2课时 导入案例用英国不同种类地地报纸实例导入,展现其读者不同地社会阶层,引出社会环境对消费行为地影响。
第一节社会阶层一,社会阶层地概念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分为相对稳定地不同层次。
从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地视角,不同社会阶层地消费特征具有差异性,而在同一社会阶层,其内部成员都具有相近地经济利益,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态度体系,从而有着相同或相近地消费需求与行为。
二,社会阶层地特征1.地位性社会阶层地地位性是指社会阶层具有展示一定社会地位地性质。
2.多维性社会阶层地多维性是指一个人所处地社会阶层是由其职业,收入,财产,受教育程度与价值取向等多种变量而不是由其中地单一变量决定地。
3.层级性社会阶层地层级性是指从最低地地位到最高地地位,社会形成一个地位连续体。
4.限定性大多数人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地人交往时会感到很自在,而与自己处于不同层次地人交往时会感到拘谨,甚至不安。
5.同质性社会阶层地同质性是指同一阶层地社会成员在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上具有共同点与类似性。
6.动态性社会阶层地动态性是指个体所处地社会阶层不是固定不变地,人可以在一生中改变自己所处地阶层。
三,社会阶层地划分(一)社会阶层地影响因素有地研究认为社会阶层受三大变量地影响,即经济变量,社会互动变量与政治变量。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在追求、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他们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应。
知觉是感觉的升华,是多种感觉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认识和综合反应,是对感觉加工、认识的结果。
注意:在复杂的消费生活中,消费者经常需要把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等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消费对象上,这种把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特定对象的现象就是注意。
P35“注意”消费者学习:是指消费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变化过程。
消费者记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然保留在头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重现出来。
动机: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个体采取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态度:个体通过学习对一定客体所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它可以视作一种行为准备或者行为的发端。
自我概念:是人对自我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诸方面的认识、体验和调节,渗透于整个心理和行为中,并对之起调控作用的综合系统。
参照群体:是指对消费者形成的信仰、态度、行为起到参考作用的一个群体。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文化: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消费者行为是满足需要或欲望的手段性行为;2.消费者行为是心理活动过程的产物;3.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过程;4.消费者的需求是通过交换过程实现的;5.消费者行为包括许多不同的参与者;6.消费者行为在动态发展;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学科基础: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觉的特性:主观性、选择性、连贯性、理解性、整体性p28暴露的种类有意暴露:消费者为解决特定的购买问题而搜寻相关信息,就是说,消费者积极、有意地去暴露于市场营销刺激,从而主动寻找有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信息。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1.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多样性–各人消费需求、偏好等不同–同一人不同期、不同情景、不同产品的行为方式不同。
(2)复杂性。
受消费动机、文化背景、经济、个体等因素的影响(3)行为共性。
由人们需要的共性决定。
该性质决定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4)可引导性。
在满足消费者现实或潜在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可影响消费。
3.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从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层面划分:(1)决策导向研究(20世纪70—80年代)。
研究购买者理性决策过程。
(2)经验导向研究(20世纪80年代)。
探讨消费者非理性购买和体验型购买的行为。
(3)行为影响研究(20世纪90年代始)。
探讨源于外部非情感和信念因素产生的购买行动。
4.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必须掌握)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索1.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5个阶段:问题认知---信息搜索---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评价2. 消费者决策类型(1)扩展型决策•属复杂决策。
对产品不熟悉,消费者介入程度高,备选产品或品牌差异程度大,购买的时间压力小。
•特点:消费者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大量的比较、评价。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大量的内、外信息搜集---复杂的产品评价---购买---复杂的购后评价。
•举例:住房、汽车、电脑等(2)有限型决策•特点: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有限;被选品差异性不大且数量有限;有限的外部信息搜集;介入程度不很高;所花时间较短。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以内部信息搜集为主---有限的产品评价(规则简单、属性少、品牌少)---购买---有限的购后评价•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在它人影响下或某种情绪下的购买决策,一般属有限型决策。
•举例:牛奶、酒等。
(3)名义型决策•特点:购买介入程度低、购买基本不用决策、购后基本不评价。
消费者行为学第八章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第八章。
学习、记忆与购买行为内容介绍消费者的需要和行为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
通过学习,消费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其行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
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记忆,学习是无法进行的。
本章主要介绍学习与记忆的机制、理论,以及它们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和理论一、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解学习从几方面入手: –因经验而生:有计划训练、偶然获得–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改变是比较持久的消费者刺激反应二、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根据学习的效果,可分为:;加强型学;削弱型学习;重复型学习三、学习的作用(一)获得有关购买的信息(二 )促发联想刺激对象之间的联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想三)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购买的评价四、消费者学习的方法(一)模仿法(仿效和重复别人的行为)(二)试误法(自我尝试)消费者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反应之间建立起连结。
(三)观察学习法(观察他人行为从中得到信息)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并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过程。
注意:观察与模仿不同五、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行为学派;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派;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1、理论: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的铃声与狗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的铃声与狗2、区分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反映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应用条件:低介入情境下,经典性条件反射比较常见。
在低介入情境下,消费者学到的不是关于刺激物的信息,而是关于刺激物的情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