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七讲法律程序共2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11
第二十一章法律程序第一节法律程序概说一、法律程序的科学内涵从法学角度来讲,程序是从事法律行为作出某种决定的过程、方式和关系,其中,过程是时间概念,方式和关系是空间概念。
法律程序就是这样的时空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它是指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依据的法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
法律程序的最基本分类是按法律行为的内容及其性质,把程序分为立法程序、行政程序、审判程序、调解程序、仲裁程序等。
此外,根据对法律行为过程本身的价值评价,又可把程序分为正当程序和非正当程序两种。
现代程序理念强调法律程序不再是实体法律规范的附庸或辅助手段,而是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范畴。
一方面,对法律程序的评价可以独立于对实体或者结果的评价,例如程序的正当过程本身就是一把尺度,“它的最低标准是:公民的权利义务将因为决定而受到影响时,在决定之前他必须有行使陈述权和知情权的公正的机会。
”[①]另一方面,存在着不同于强求统一的特定价值判断和维护某种个人主观偏好的程序性价值,例如通过平等对话的正当过程达成合意及共识、确保判断和决定不偏不倚、容许价值多元主义等。
总之,程序的独立价值和独立的程序价值结合起来,构成现代程序理念的两大基石。
但是,现代程序理念反对把与程序有关的价值还原为社会固有的道德规范、国家的实质性平衡和游移不定的群众舆论对结果的主观评价,更拒绝把实质正义置于形式正义或程序正义之上,从而赋予实体规范以优越性。
“正是那种打着实质正义的旗号、占领了所谓道德高地的意识形态语言编码最容易导致人们发言能力的非对称化。
这样的特定价值观一旦获得超越于程序性要件的话语霸权,势必使整个公共性话语空间逐步变得一锤定音、雅雀无声。
”[②]二、法律程序的历史起源在法律发展史中,法律程序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甚至国外有些法学家认为程序法比实体法产生得更早。
但是,有法律程序不等于有正当程序,并非一切法律程序都是正当的,此中包含着价值问题。
因此,今天主张要重视法律程序时的语义,其实不是笼统地指一般的法律程序,而是指正当的法律程序。
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概述法律程序是指为了解决法律事务而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步骤和程序。
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公平,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本文将对法律程序的概念、特征、种类以及重要性进行全面阐述。
一、法律程序的概念法律程序是指在法律规定下,为了解决法律事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步骤。
它涉及到的范畴广泛,包括起诉、辩护、调查、证据收集、审判、判决等。
法律程序的目的是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公平,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秩序。
二、法律程序的特征1. 法定性:法律程序必须依据法律进行,法律规定是法律程序的依据和指导。
2. 公开性:法律程序必须公开进行,以保障各方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 双方性:法律程序是由诉讼的双方共同参与进行的,以确保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
4. 矛盾性:法律程序存在着不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通过程序的公平性来解决矛盾。
5. 强制性:法律程序必须遵循强制执行,确保各方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履行。
三、法律程序的种类1. 刑事法律程序:刑事法律程序是指为了解决犯罪案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步骤。
它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
2. 民事法律程序:民事法律程序是指为了解决民事纠纷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步骤。
它包括起诉、答辩、审理、调解、裁决等环节,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 行政法律程序:行政法律程序是指为了解决行政案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步骤。
它包括申请、审查、听证、裁决等环节,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行为,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4. 宪法法律程序:宪法法律程序是指为了解决宪法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步骤。
它包括审查、解释、裁决等环节,旨在保护宪法的权威和有效性,维护国家的根本法律秩序。
四、法律程序的重要性1. 维护公平正义:法律程序通过公正、公平的法庭审判,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的获得和保护,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程序释义法律程序时从事法律行为作出法律决定的过程、方式和关系,其普遍形态是:人们遵循法定时限和时序并按照法定方式和关系进行法律行为。
要点:法律程序具有法律上的意义,由既定法律加以规定的主体作出法律决定的法律依据,与实体性法律规定一样具有规范性、概括性、确定性、稳定性、强制性、普遍约束力和不得违反的属性,特别是在公权力行为的领域;法律程序旨在作出法律决定,而这一决定本身经由何种过程和方式被作出。
法律程序针对的是旨在形成法律决定的相互行为,是针对复数的主体为做出相互关涉或共同性法律决定而设置的交涉性制度;法律程序是在法定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法定时间要素包括时序和时限,前者是法律行为的先后顺序,后者是法律行为所占时间的长短;法定空间要素包括空间关系和行为方式,前者是主体及其相互行为的确定性和相关性,后者是法律行为的表现形式;法律程序具有形式性和相对独立性,程序本身是形式,是伴随时间而经过的活动过程和活动方式,一般体现为非人格化的同样情况同样处理;程序的形式性还表现在其本身的时空特点、言行特点、仪式特点和器物特点方面;程序的形式性对于人们建立关于法律和社会生活的理性预期是有益的,即使在实体法不正义的情况下。
其相对独立性的意义,表现在,法律程序的合理性由其自身的评判标准;在程序制度的发展史上,法律程序的不少方面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程序传统可自成一派;程序还具有某种仪式性、象征性。
法律程序可以进行价值填充。
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分工,法律程序通过时空要素实现程序角色分配;抑制,通过程序的时间、空间要素来克服和防止法律行为的随意性;导向,通过程序的时空要素指引人们的法律行为依照一定的指向和标准在时间上延续、在空间商展开。
一方面,程序为人们个别而具体的行为提供统一标准模式以克服行为的个别化和非规范化,另一方面,程序的导向机制还能指示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秩序地连贯和衔接,避免法律行为的中断;缓解,通过法律程序的时空要素缓解人们原先的行为与心理冲突,消解紧张气氛,为冲突解决提供有条不紊的秩序条件;感染,法律程序的仪式性、象征性和由其带来的神圣性会感染人的心态和情绪,使主体产生心理上的无意识的服从。
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概述法律程序是指在解决法律争议和实现法律权益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
它是维护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确保公正、公平的司法实践和法律施行。
本文将对法律程序的概述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定义、基本原则和主要程序环节等。
一、法律程序的定义法律程序是指在法律主体之间发生法律关系时,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进行的行动过程。
它为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提供合理解决争议的机制,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有效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法律程序的基本特征是有序性、适用性和公正性。
二、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法律程序应当采取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保障各方的平等权利和机会,防止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2. 合法合理原则:法律程序应当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和合理的程序规则,不得超越法律的限制范围进行干预和操作。
3. 子规律原则:法律程序应当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和争议类型,制定相应的程序规则,确保法律的适用性和权益的保障。
4. 速裁原则:法律程序应当尽量减少时间成本,实现高效、迅速的纠纷解决,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程序的主要环节1. 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是最常见的法律程序形式,涉及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领域的法律纠纷解决。
主要包括立案、受理、调解、庭审、裁判和上诉等环节。
2. 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法律程序形式,通过仲裁机构或仲裁人对争议进行公正、独立的裁决。
仲裁程序一般包括申请仲裁、组织仲裁、听证、裁决和执行等环节。
3. 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依法对行政行为进行查证、决定和诉讼等一系列行为过程。
行政程序包括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多个环节。
4. 调解程序:调解程序是以调解为主要手段的法律程序形式,通过调解人与各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和调解,寻求争议的和解和解决。
调解程序主要包括调解申请、调解协议和调解执行等环节。
四、法律程序的意义与挑战法律程序作为维护公正与公平的重要手段,具有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法律目标等意义。
法律的法律程序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扮演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色。
而为了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程序。
本文将就法律的法律程序展开论述。
一、法律程序的定义与意义法律程序是指在法律进行实施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方法。
它包括了立法程序、司法程序以及行政程序等各个方面,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法律程序的意义在于:防止滥用权力:法律程序规定了不同阶段的权力行使和限制,防止个人或者组织滥用权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护被告人的权益:法律程序规定了被告人的权益保障措施,如公正审判、听证程序等,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落实法律的效力:法律程序保证了法律的执行具有合法性和公正性,使得法律能够被有效地执行和遵循。
二、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法律的第一道程序,对于法律的制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公正的立法程序是保障法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的基石。
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立法倡议:立法倡议者可以是国家机关、政府、党派团体或者公民个人,他们提出立法需求并经过相关程序提交给立法机关。
立法草案的起草:立法机关组织专业人员,通过研究、讨论等方式起草法律草案,并进行定稿。
立法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提交给立法机关进行审议,包括重点讨论、修改、补充等程序。
立法公告和生效:经过审议的法律草案最终由立法机关通过,并依法公告和生效。
三、司法程序司法程序是指在刑事、民事等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流程和程序。
司法程序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直接影响到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和威信。
常见的司法程序包括以下环节:起诉阶段:由原告将其诉讼请求提交给法院,通常包括起诉状、证据等。
审理阶段:法院根据被告的答辩和证据,进行审理和调查,听取当事人和证人的陈述和辩护。
审判阶段: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和事实进行裁决,并作出相应的判决或者裁定。
上诉和再审阶段: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有权提出上诉或申请再审,由上级法院再次审理和判决。
四、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是指政府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力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程序和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的法律程序在当今社会中,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法律依然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他们对法律程序了解甚少。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并增强法律意识,本文将介绍法律基本知识的法律程序。
一、法律程序的定义和特点法律程序是指在法律范畴内解决争议或追究责任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程序和方法。
法律程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公正性、合法性、规范性、程序性和强制性。
公正性体现在法律程序应当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合法性要求法律程序应当以法律作为依据进行;规范性要求法律程序应当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程序性要求法律程序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强制性要求法律程序的结果是具有强制性的。
二、法律程序的主要步骤和流程法律程序可以分为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程序两大类别。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主要包括报案、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阶段。
而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主要包括立案、受理、调解、审理和执行等阶段。
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都需要依照法律程序进行,以确保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法律程序的重要原则法律程序中有许多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1. 禁止双重追究原则:根据法律规定,一个人不能因同一行为被重复追究刑事责任。
2. 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法律程序中,除非明确禁止,否则被告可以行使其合法权利,法官也可以自由判断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
3. 公开审理原则:法律程序中的审判应当公开进行,以实现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法律公正的体现。
4. 充分陈述和申辩权原则:在法律程序中,被告人或当事人有权对起诉、证据等进行陈述和申辩,并有权聘请辩护人。
四、法律程序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在法律程序中,人们可能面临许多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例如,刑事诉讼中的被告权利保护、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等。
对于当事人来说,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以及与律师充分沟通合作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