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613.00 KB
- 文档页数:15
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解决中考试题一、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应用一:判断物质能否在溶液中共存物质相互间不反应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比如:H+与CO32-、OH-不能共存,OH- 与NH4+、H+、Fe3+、Cu2+不能共存,Ag+与Cl-、OH-不能共存,Ba2+与CO32-、SO42-不能共存。
例题: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Cl3、Na2SO4、HCl B.NaOH 、NaCl 、HNO3C.MgSO4、NaNO3、KOH D.Na2CO3 、KNO3、HCl【分析】此类题目可用排除法来选择。
B组中NaOH和HNO3可以反应,C组中MgSO4和KOH可以反应,D组中Na2CO3 和HCl可以反应,故选A。
【中考链接】1、【08年宿迁】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SO42-、Fe3+、Na+、OH-B.K+、SO42-、Cu2+、NO3-C.Cl-、K+、SO42-、Na+D.Ca2+、Cl-、CO32-、Na+2、【08年苏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2+、Ca2+、CO32-、OH-B.Na+、SO42-、Cl-、OH-C.Ba2+、H+、Cl-、OH-D.Ag+、NH4+、NO3-、OH-3、【08年揭阳】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A.BaCl2、Na2SO4、Ca(OH)2B.MgCl2、CuSO4、NaNO3C.AgNO3、BaCl2、K2SO4D.CaCl2、K2CO3、NaNO3应用二、除杂除杂质遵循的原则:选用的试剂只和杂质反应,且不带入新杂质。
除杂的方法:①根据溶解性②化学试剂法:将杂质变成气体或沉淀例题:选用何种试剂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NO3)2杂质【分析】Ba(NO3)2和NaNO3 相比较真正的杂质是Ba2+,只需加入一种试剂既能除去Ba2+,又不带入新的杂质,它就是碳酸钠或者硫酸钠。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补充)第三课时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一、学习目标(我努力我成功!)能说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二、重点、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综合运用三、知识链接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四、学法指导: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当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2.要记住:碱跟盐、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复分解反应才可能发生。
一、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基础演练: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能够与硫酸铜溶液(色)反应生成色,方程式为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起反应现象为,方程式为。
5.NaCl和KNO3是否发生反应:。
能力强化: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氯化钡和碳酸钾 B。
盐酸和碳酸钠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
氢氧化铁和硝酸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共存的是()A.硝酸银和氯化镁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C.碳酸钙和稀硝酸D.硫酸钠和氯化钡3.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写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①KOH + HCl ②K2CO3 + H2SO4③NaOH +FeCl3④KCl +Cu(OH) 2⑤AgNO3 +BaCl2⑥CaCO3 +Ba(OH)2⑦BaSO4 + HNO3二、复分解反应在中考中的应用应用一:判断物质能否在溶液中共存点拨:1、物质相互间不反应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如氯化钠和硝酸钾能共存;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就不能共存。
2、离子结合不形成气体水或沉淀一般能够共存,否则就不能共存。
如:H+与CO32-、OH-不能共存,OH- 与NH4+、H+、Fe3+、Cu2+不能共存,Ag+与Cl-、OH-不能共存,Ba2+与CO32-、SO42-不能共存。
例题: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Cl3、Na2SO4、HCl B.NaOH 、NaCl 、HNO3C.MgSO4、NaNO3、KOH D.Na2CO3 、KNO3、HCl 【中考链接】1、【连云港】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CaCl2 HCl NaNO3 B.KOH HCl (NH4)2SO4C.K2CO3 Ba(NO3)2 NaOH D.FeCl3 NaCl KNO32、【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H+、C1—、OH— B.H+、SO42—、HCO3—;C.Ba2+、H+、SO42— D.Cu2+、C1—、NO3—3、【黄冈】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Cl HCl MgSO4Cu(NO3)2 B.AgNO3 NaCl Mg(NO3)2NaOH C.Ca(OH)2 NaNO3Na2CO3 NH4Cl D.HCl K2SO4 NaOH NaNO34、【贵港】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H2SO4 Ba(OH)2 HNO3 B.H2SO4 NaNO3 Na2SO4C.H2SO4 NaNO3 FeSO4 D.CaCl2 Na2SO4 BaCl25、【眉山】下列离子能在PH = 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SO42-、NO3-、K+、H+B、Na+、Cl-、OH-、Al3+C、Cl-、NO3-、K+、Na+D、Ag+、Cl-、CO32-、K+应用二、除杂点拨:除杂质遵循的原则:选用的试剂只和杂质反应,且不带入新杂质。
复分解反应条件及应用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反应的关系。
2.能力目标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解决中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情感目标体会到化学这门学科不是孤立的,它影响到方方面面;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深刻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有关复分解反应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三、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大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回忆汇总阶段:首先要把复分解反应这个基本概念讲清楚,再回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然后是回忆各种形式的复分解反应,包括“酸+碱”、“酸+盐”“酸+氧化物”“碱+盐”和“盐+盐”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自己举例,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由于讲的都是学过的知识,要给学生充分的课上活动空间,课堂气氛要活跃。
教师此时要把各类反应的要点讲清。
让学生有深入的体会。
第二部分:强化提高阶段:根据刚刚回忆的有关知识,试着完成一些复分解反应方程式,要学会自己解释某个反应为什么能发生,或不能发生。
第三部分:实际应用阶段:举出一些例题,让同学们用复分解反应的有关知识解决。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锻炼知识迁移能力。
有时题意给的特别隐蔽,已知部分很不明显,要让同学们学会深入挖掘。
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回忆一下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什么?生: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师:很好,我们用简式表示:AB+CD=AD+CB。
可以看出复分解反映的特点是?生:(双交换,价不变)师:那么我们再回忆一下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把各种形式的复分解反应共同回忆一下。
那些物质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知道的请举手:(学生说,教师板书)1.酸+碱=盐+水初中阶段酸碱反应较简单,酸碱反应无须条件只要相遇就可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复分解反应是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其过程是将一个分子或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物质。
这种反应往往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例如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
复分解反应在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合成新的物质、研究反应机理以及制备化学物质等方面。
本文将从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和示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详细解释复分解反应是指将一个分子或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
其次,我们将介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例如适宜的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提供一些具体的复分解反应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复分解反应,可以合成新的物质。
许多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如酯化反应和酯水解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的典型例子。
其次,复分解反应有助于研究反应机理。
通过观察和分析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和产物,可以揭示反应中的中间体和过渡态,从而深入了解反应的机理。
最后,复分解反应在制备化学物质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例如用于制备高纯度的化合物或分离纯度较高的化学品等。
综上所述,复分解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其要求包括适宜的条件和合适的反应物。
通过研究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和产物,我们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并在合成和制备新化合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化学科研和工业生产来说,掌握复分解反应的要求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复分解反应的要求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背景,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复分解反应的要求。
首先,我们将定义复分解反应,并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复分解反应的示例来进一步说明这些要求。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一、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类型反应物的条件生成物的条件反应形式反应实质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反应物之一可溶生成物中要有气体、沉淀、水中的任意一种双交换价不变相互交换后使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减小酸+碱=盐+水酸+盐=新酸+新盐碱+盐=新碱+新盐反应物都可溶盐+盐=新盐+新盐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应用一: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物质相互间不反应或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H+与OH-2、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H+与CO32-、OH- 与NH4+3、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l-与Ag+、SO42-与Ba2+、OH- 与 Fe3+、Cu2+、Mg2+等、CO32-与 Ca2+、Ba2+、Ag+等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Cl3、Na2SO4、HCl B.NaOH 、NaCl 、HNO3C.MgSO4、NaNO3、KOH D.Na2CO3、KNO3、HCl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限制的条件,如无色溶液,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等等,要注意这些条件的内在含义.【中考链接】1.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五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A.FeCl3、CuSO4、NaCI B.BaCl2、Na2SO4、NaOHC.CaCl2、Na2CO3、ASNO3D.K2SO4、NaNO3、NH4Cl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aCl BaCl2Na2SO4B.Na2CO3NaCl Na2SO4C.CuSO4 NaCl NaNO3D.Na2SO4HCl KCl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K2SO4Ba(OH)2KClB. Cu(NO3)2NaCl KNO3C. Na2CO3KNO3NH4ClD. MgSO4NaNO3KCl4.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Na+、C1-、SO42-B.H+、Na+、NO3-、CO32-C.K+、Ba2+、OH-、SO42-D.K+、Ag+、NO3-、C1-5.下列溶液无色,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A.CuSO4NaCl KNO3B.NaOH NaCl NaNO3C.Na2SO4NH4Cl ZnCl2D.K2SO4AgNO3 NaCl6.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NO3N a C l H2SO4B.CaCO3NaOH Na2SO4C. BaCl2NaNO3CuSO4D. AgNO3Na2SO4 NaCl7.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废水都是澄清的,但厂址下游河水中却出现浑浊.李亮对两厂的废水取样化验后,发现甲厂排放的废水明显呈碱性,且两厂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KOH、Mg(NO3)2、KCl、Cu(NO3)2中的两种.(1)则甲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两厂的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恰好转化为两种沉淀,经过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离子,可以用来浇灌农田,并为植物生长提供(填氮肥、钾肥、磷肥、有机肥等).应用二、除杂原则:①不增②不减③方案可行④易分。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 简介复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在加热或通过其他化学处理下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化合物的过程。
这种反应在化学合成、催化剂研究以及材料制备中具有重要意义。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本文将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阐述。
2. 温度温度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高温有利于复分解反应的进行。
因为高温可以提高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使得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增加,从而有利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促进复分解反应的进行。
然而,温度过高也可能导致其他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适当控制温度。
3. 压力压力是另一个影响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条件。
对于气体状态下的复分解反应来说,增加压力可以增加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复分解反应的进行。
当然,过高的压力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压力。
对于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来说,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更主要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浓度。
增加溶质浓度可以促进复分解反应,因为更多的溶质分子增加了溶质分子间的碰撞频率,有利于复分解反应的进行。
4. 光照光照是某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
光照可以向化学反应中引入能量,使得复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得到降低,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这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称为光分解反应。
光分解反应在光合作用、光催化和光敏材料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
5. 催化剂催化剂是能够增加反应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对于某些复分解反应来说,添加适量的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
催化剂可以通过提供反应活化能的降低路径、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等方式促进复分解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反应类型来确定,常见的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酶催化剂和光敏催化剂等。
6. 反应物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还与反应物的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复分解反应。
一般来说,易于分解的化合物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而稳定性较高的化合物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它通常表示为:A + B → C + D,其中A、B、C和D都是化合物,并且反应过程中涉及化合物之间的成分交换。
二、特点
1.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产物不可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2. 交换成分:复分解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之间通过交换成分,形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酸与碱的反应中,酸分子中的氢离子与碱分子中的氢氧根离子交换,形成水和新的盐类化合物。
3. 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通常涉及酸和碱的反应,生成水和盐。
这类反应被称为中和反应。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4. 反应条件:复分解反应通常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不同的反应可能需要不同的反应
条件。
5. 反应速率:复分解反应的速率通常比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有些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或加压来加速反应速率。
6. 工业应用:复分解反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制备化学品、药物、化肥等。
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都是通过复分解反应来制备的。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应用一: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物质相互间不反应或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H+与OH-2、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H+与CO32-、OH- 与NH4+3、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l-与Ag+、SO42-与Ba2+、OH- 与 Fe3+、Cu2+、Mg2+等、CO32-与 Ca2+、Ba2+、Ag+等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Cl3、Na2SO4、HCl B.NaOH 、NaCl 、HNO3C.MgSO4、NaNO3、KOH D.Na2CO3 、KNO3、HCl特别提醒:注意题中隐含的其它条件,如颜色、pH等1、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SO42-、Fe3+、Na+、OH-B.K+、SO42-、Cu2+、NO3-C.Cl-、K+、SO42-、Na+D.Ca2+、Cl-、CO32-、Na+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2+、Ca2+、CO32-、OH-B.Na+、SO42-、Cl-、OH-C.Ba2+、H+、Cl-、OH-D.Ag+、NH4+、NO3-、OH-3、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A.BaCl2、Na2SO4、Ca(OH)2B.MgCl2、CuSO4、NaNO3C.AgNO3、BaCl2、K2SO4D.CaCl2、K2CO3、NaNO3应用二、除杂除杂的方法:①根据溶解性②化学试剂法:将杂质变成气体或沉淀化学试剂法除杂质遵循的原则:选用的试剂只和杂质反应,且不带入新杂质。
例题2:选用何种试剂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NO3)2杂质【分析】Ba(NO3)2和NaNO3 相比较真正的杂质是Ba2+,只需加入一种试剂既能除去Ba2+,又不带入新的杂质,它就是碳酸钠或者硫酸钠。
例题3: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甲:CaCO3 (Na2CO3) 乙:NaOH (Na2CO3) 丙:KCl (KHCO3) 丁:炭粉(CuO)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①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②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③加适量盐酸,蒸发;④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