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行车组织技术计划说明书
- 格式:docx
- 大小:239.16 KB
- 文档页数:18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资料1. M-N 区段示意图2. 区段技术特征牵引机车类型货物列车牵引定数货物列车计算长度正线数目闭塞方式客货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半自动韶山3韶山33200t3200t60.060.0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站名MabcdefgN到发线数1033243236上行914141514151010旅客列车下行81212151314910上行1117181818191212货物列车下行1015141616181112区间距离10.215.516.117.718.415.911.412.3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4min τ不=2min τ会=4min τ连=2τ连=产存敬筑牢拒腐防时候豁得出,在”中奋发有为、建树立党的意识、党定实建功立业。
县处必须”等论述,认真践行“政治规矩,固树立和贯彻落任。
三、主要(一)开展“两重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一题党日活动,组织信念,对照入党誓词找、找差距。
党支部入党志愿和入党誓词,交流体会。
(二)开组形式,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确定1个专题开展组织一次党员集中学习。
支部召开一次全体党“坚持根本宗旨,敢于担当作“坚守纪律底线讨论不得少于1天。
(三)开四个讲党课”。
党开展党组班子成员到联系区县带头讲党课,邀请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给党部讲党课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案 党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在全市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结合我局实际,现制育,基础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专题教育成果优,进一步问题为客:1=起t1=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1) 行车量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直通列车9对区段列车4对 摘挂列车1对 (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1.课程定位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由教育部和铁道部共建的重点大学。
按照学校“西南交大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交通运输专业以“立足铁路、面向大交通、服务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培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基础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交通运输复合型技术管理和组织指挥人才。
《行车组织》是四川省品牌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最紧密、在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上最关键的课程。
本课程站在全局高度,运用系统思想,全面介绍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办法和各种运作过程,系统地阐述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深入讨论各种条件下合理运用技术设备,科学组织运输生产的优化原理及其算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目前是四川省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介绍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车站接发列车、调车工作、列车调度指挥的基本技能,具有合理运用车站各种设备、合理组织车流,编制列车运行图和技术计划,编制车站调车作业计划,组织指挥车站行车工作和列车运行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铁路运输科学研究、铁路运输规划与宏观决策,铁路运输技术管理和组织指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行车组织》是在对铁路运输实行一整套运营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既是运营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对运营实践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车站工作组织;2.货物列车编组计划;3.列车运行图及铁路通过能力;4.铁路枢纽工作组织;5.铁路运输生产计划;6.铁路运输调度工作。
各知识模块间以及铁路运输各种生产管理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行车组织课设【原创版】目录1.行车组织课设简介2.课程目标与内容3.课程实施步骤4.课程评价与反馈5.总结正文一、行车组织课设简介行车组织课设是一门针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对交通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组织和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能力,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目标(1)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2)提高学生对交通组织和管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组织和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能力。
2.课程内容(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组织方法;(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技术和策略;(4)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和评价方法。
三、课程实施步骤1.课程讲解: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听课并做好笔记;2.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3.模拟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演练;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5.课程报告:学生撰写课程报告,总结学习收获。
四、课程评价与反馈1.课程考核:采用笔试、模拟实践、课程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2.学生反馈: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3.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总结行车组织课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对交通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备组织和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能力。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老师:学生:班级:学号:专业:交通运输2014年4月·第一章绪论一.车站的位置D站为B编组站和F编组站之间的一个区段站,D站上行方向依次连接区段站C、编组站B和区段站A;D站下行方向依次连接区段站E、编组站F和区段站G。
二.车站的性质D站为双向横列式区段站,可同时办理货运和客运作业,具备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能力。
其上、下行到发线平行布置于正线两侧,调车线平行布置于到发线的一侧。
三.车站主要设备(1)客运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和跨线设备。
(2)货运设备:货场及配线、装卸机械、场库设备。
(3)运转设备:到发线8条、调车线9条、牵出线2条,调车驼峰一座,机车走行线1条,专用线2条。
(4)其他设备:机务设备、车辆设备以及为保证停车安全和提高行车效率所装的信号、通信、照明设备等。
四.车站主要任务D站主要任务有客运业务、货运业务,列车的接发,解体,编组作业,向货场专用线取送车作业,换挂机车及更换乘务组、列车技术检查及车辆的技术检修作业。
第二章确定车站工作量一.D站车流汇总表见附件1二.D站车流分析(1)车站办理车数:(2)车站有调车数:=838(3)车站有调车数占接入总车数的比重:(4)各方向到发车流量及其比重:;;;;50.26%;%;%;%;(5)车站装卸车数:三.D站车流图和列流表(1)绘制D站车流图:接入空车(63)排出空车(4)无调空车(55)重车(39)装车(126)有调重车(364)有调重车(364)无调重车(315)装车(25)卸车(31)(2)列车编组计划及自编始发列车数的确定:(3) D 站列流表:(4) D 站列流图:旅客列车(11) 空直达列车(1)旅客列车(11)直通列车(6)直达货物列车(7)直通列车(6)20001-20011直通列车(5)直通列车(5)20002-20008区段列车(4) 区段列车(4)30001-30007第三章 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一. 分工原则(1)到发线的分配应遵循:○1旅客列车的到发线应紧靠站台,以方便旅客的乘降。
西南交大行车组织技术计划说明书技术计划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交通运输年级:级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指导教师:6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4)第一节技术计划的作用 (4)第二节技术计划的主要内容 (5)第三节 M铁路局位置简图 (6)第二章使用车计划及重车车流表 (6)第一节计算M铁路局重车车流表 (6)第二节编制使用车去向计划表 (7)第三节编制外局交M局及通过M局重车计划表 (7)第三章空车调整计划及车流图的编制 (7)第一节编制空车调整图 (7)第二节编制M铁路局重空车流图 (9)第三节计算技术站中转重空车数 (9)第四节计算重空车走行公里 (9)第四章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及各区段列车列数计划 (10)第一节编制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 (10)第二节编制各区段货物列车列数计划 (11)第五章货车运用质量指标及保有量计划 (12)第一节计算货车运用质量指标 (12)第二节计算运用车保有量计划 (14)第六章机车运用计划 (14)第一节机车运用数量指标 (14)第二节机车运用质量指标 (15)第三节编制M铁路局技术计划主要指标汇总表 (17)第七章自我评价 (18)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技术计划的作用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简称技术计划)是为了完成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而制定的机车车辆运用计划。
机车车辆的活动是形成运输生产活动动态性质的重要因素,它使每一铁路局、站段在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运输状态。
为了对动态的运输过程进行控制,必须制定完善的运营指标体系,机车车辆运用指标是运营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要制定出长远计划外,铁路总公司、铁路局还必须制定出运输生产技术计划,作为日常运输生产管理的依据。
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条件下,铁路所实现的运输能力将取决于活动设备的类型、数量及分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也是运输生产计划要解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为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应该拥有多少机车车辆;一定类型和数量的机车车辆能完成多少运输任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资料1. M-N 区段示意图2. 区段技术特征牵引机车类型货物列车牵引定数货物列车计算长度正线数目闭塞方式客货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半自动韶山3韶山33200t 3200t 60.060.0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站名M a bc def g N 到发线数1033243236上行914141514151010旅客列车下行81212151314910上行1117181818191212货物列车下行1015141616181112区间距离10.215.516.117.718.415.911.412.3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4min τ不=2min τ会=4min τ连=2τ连=客:1=起t1=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1) 行车量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直通列车9对区段列车4对摘挂列车1对(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1511次由M 站9:31出发,1512次由N 站15:39出发,在d 站停车5min ,其它中间站均通过。
1517次由M 站17:05出发,1518次由N 站6:16出发,在d 站停留5min 钟,其它中间站各停留2min 。
7. 中间技术站作业时分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留时间。
10min t 技=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机车交路为肩回制,M 为基本段,N 为折返段。
机车在M 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 为70分钟。
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单独交路。
9. M-N 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卸车站至由货物品名a bc d e f g计石油—21124111M其它1111043222煤121412112N其它—12522113计2652091155810.M-N 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装车去向至由货物品名M N 计矿建2a其它114粮食4b其它228矿建1c其它416粮食9d其它1313粮食2e其它327f其它448g其它224合计35155011. 排空方向罐车向上行方向排空。
西南交大行车组织技术计划说明书
技术计划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交通运输
年级:级
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指导教师:
6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第一节技术计划的作用 (4)
第二节技术计划的主要内容 (5)
第三节 M铁路局位置简图 (6)
第二章使用车计划及重车车流表 (6)
第一节计算M铁路局重车车流表 (6)
第二节编制使用车去向计划表 (7)
第三节编制外局交M局及通过M局重车计划表 (7)
第三章空车调整计划及车流图的编制 (7)
第一节编制空车调整图 (7)
第二节编制M铁路局重空车流图 (9)
第三节计算技术站中转重空车数 (9)
第四节计算重空车走行公里 (9)
第四章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及各区段列车列数计划 (10)
第一节编制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 (10)
第二节编制各区段货物列车列数计划 (11)
第五章货车运用质量指标及保有量计划 (12)
第一节计算货车运用质量指标 (12)
第二节计算运用车保有量计划 (14)
第六章机车运用计划 (14)
第一节机车运用数量指标 (14)
第二节机车运用质量指标 (15)
第三节编制M铁路局技术计划主要指标汇总表 (17)
第七章自我评价 (18)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技术计划的作用
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简称技术计划)是为了完成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而制定的机车车辆运用计划。
机车车辆的活动是形成运输生产活动动态性质的重要因素,它使每一铁路局、站段在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运输状态。
为了对动态的运输过程进行控制,必须制定完善的运营指标体系,机车车辆运用指标是运营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要制定出长远计划外,铁路总公司、铁路局还必须制定出运输生产技术计划,作为日常运输生产管理的依据。
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条件下,铁路所实现的运输能力将取决于活动设备的类型、数量及分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也是运输生产计划要解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为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应该拥有多少机车车辆;一定类型和数量的机车车辆能完成多少运输任务。
为保证货运计划的顺利实现,必须在现有的机车车辆类型和数量的条件下,编制合理的机车车辆的指标计划,而机车车辆的运用指标又与运输工作量有关指标相关联。
因此,就运输生产活动来说,机车车辆的运用指标是运输生产活动的主要数量和质量指标。
货车合理运用是运输生产指标计划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路局的运用车保有量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数量将会产生某些困难
和浪费,而且会影响其它路局完成运输任务;而不足其需要量又不能完成本局规定的运输任务,因而铁路局必须经常保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运用车。
为保持其相对平衡,对于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运用车的分布状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按层次分级(铁道部、铁路局)控制运用车数;按状态和去向控制运用车数,按主要车种控制运用车数。
运用车数的合理分布是组织均衡运输、合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运输任务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技术计划的主要内容
(1)使用车计划和卸空车计划;
(2)空车调整计划;
(3)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及分界站各区段列车列数计划;
(4)货车运用质量指标计划;
(5)货车运用车保有量计划;
(6)机车运用指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