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60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的基本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以及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用途。
2. 土地利用规划: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包括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定位和布局。
3. 土地资源评价:学习土地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评价等,用于判断土地适宜用途和开发潜力。
4. 土地利用权管理:了解土地利用权的概念、种类和获得方式,以及土地利用权的出让、转让和收回等管理制度。
5. 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掌握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包括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征收和补偿等。
6. 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了解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通过模拟、预测等手段为土地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运行,包括土地资源数据库建设、空间分析等技术,用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础知识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概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简单来说就是对整个区域的土地进行整体的规划、整理和保护。
可能你会听到一些地方讲,就是怎样把土地管理得更好,让每一块土地都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哦,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想象一下你的家乡有农田、有山林、有河流,还有村庄。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要把这些不同的土地类型,像玩拼图游戏一样,整合起来让它们和谐共处。
整治的目标不只是让土地看起来更整齐,更重要的是要让土地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让农民的生活更好,让环境更优美。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考虑到很多因素。
比如怎样让农田更高效地生产?怎样保护山林和河流?怎样让村庄变得更美丽?这些都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整治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让农村变得更美好,让城市的居民也能享受到更好的环境。
所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哦!1. 定义与背景首先我们来聊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什么,简单来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我们整个地区对土地进行的一种全面的整治。
它并不是简单地种几棵树、盖几栋楼,而是为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哦,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发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它的背景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各种用地矛盾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个方案。
它不仅涉及到土地的规划、整理、修复和保护,还包括农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工作。
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土地更加合理地利用起来,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会更深入地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重要任务,事关我们的家园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这片土地是我们生活的根基,每一片田地、每一片山林都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和梦想。
土地法基本知识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的使用和管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利益。
为了统一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各国都制定了土地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土地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地的定义和分类、土地使用权的获取与行使、土地征收与补偿、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与抵押等。
一、土地的定义和分类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内陆水域,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河流等。
按照土地的利用功能和性质,土地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生态用地等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土地都有相应的使用规定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使用权的获取与行使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获得的有关土地使用的权利。
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出让、承包、租赁等方式获取。
土地使用权的行使需要依照土地法规定的目的和条件进行,不得超出土地使用权的范围。
同时,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履行土地的保护和管理责任,维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土地征收与补偿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或政府依法依规将私人土地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行为。
土地的征收需要符合法律程序,并给予被征收人合理的补偿。
土地征收的理由通常包括国家利益需要、公共利益需要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等。
补偿方式可以是货币补偿、物质补偿或者提供相应的土地替代等形式。
四、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与抵押土地使用权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转让和抵押。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需要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并办理相应的手续进行登记。
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需要依法办理抵押登记,并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相关义务。
转让和抵押土地使用权需要遵循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法、合规,同时保护相关权益。
五、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土地的管理和保护是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政策和措施,加强土地的规划、整治和监管工作。
同时,加强对土地的保护,保护农田、草地、林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防止土地的乱占、破坏和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017年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的基本类别-林地前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要。
了解土地的基本分类,对于我们了解土地的性质及其相关政策法规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地的基本类别之一的林地。
定义林地是指地面面积被乔木或灌木植物所覆盖的土地,包括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两种。
天然林是指由森林植被自然形成的林地,不包括人为移入的外来林种或从草地、荒漠和沙丘等原生植物群系转变过来的林地。
人工林是指人为种植、培育和经营的森林,包括人工幼林、人工中林和人工成林。
林地分类根据林地的生态条件、树种组成和植被特点,林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按管理的需要和使用的目的,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用材林、能源林、经济林和生态林。
用材林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地。
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木材资源,包括建筑、家具、纸张等各种方面的用材。
能源林能源林是指以生产景观生态、生物质能源为主要目的的林地,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木柴、生物沼气等。
经济林经济林是指以生产经济作物为主要目的的林地,其主要功能是为农业提供保护林、生态林带、果林、茶园和嫁接林等林木。
生态林生态林是指主要以生态和环境效益为目的的林地,其主要功能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生态林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良好的土壤、水资源、气候条件,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水分、修复土壤与生态环境,并提供具有生态价值的景观。
林地的保护与管理林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其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保护和管理林地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保护原则保护林地资源,防止非法砍伐,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更新原则对老化森林及时更新,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
利用原则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根据不同类型的林地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保障木材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原则考虑到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需要制定科学的资源管理措施,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部分⼟地基础知识(⼀)⼀、考试⽬的和考试⼤纲要求本部分的考试⽬的是测试应考⼈员对⼟地概念、⼟地的分类及⼟地实体特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掌握:⼟地的基本内涵,⼟地的主要特性,⼟地的基本类别及我国⼟地的分类。
熟悉:⼟地的功能,主要类别⼟地的特征,不同学科对⼟地的定义。
了解:我国⼟地资源的特点,我国主要类别⼟地的利⽤⽅式。
⼆、内容辅导:第⼀节⼟地的概念(⼀)⼟地的定义1.⼟地的基本内涵(掌握)从⼟地管理的⾓度分析,⼟地是地球陆地表⾯由地貌、⼟壤、岩⽯、⽔⽂、⽓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有固定的位置和⼀定的⽔平、垂直范围;⼟地是由相互作⽤的各种⾃然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并受⼈类活动的影响,兼有⾃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地的特性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
2.不同学科对⼟地的定义(熟悉)(1)⾃然观点①⼟地即⼟壤,亦即地球陆地表⾯疏松的、有肥⼒的、可以⽣长植物的表层部分。
②⼟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
③⼟地即陆地及其⽔⾯,亦即地球表⾯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江河、湖泊、⽔库、池塘等陆地⽔⾯。
④⼟地即地球表⾯,亦即地球的陆地部分和海洋部分都包括在内。
(2)经济学观点马克思指出,⼟地是指未经⼈的协助⽽⾃然存在的⼀切劳动对象,作为⼀切活动的⼀般空间基础,在农业中是主要的⽣产资料。
(3)法学观点《中国台湾⼟地法》规定,本法所称⼟地,谓⽔、陆及天然富源。
肯特从法律概念上对⼟地的定义是:⼟地不仅包括地⾯或⼟壤,⽽且也包括附着于⼟地的任何东西,不管是⾃然长成的,如树、草和⽊,或者是⼈⼯造成的,如房屋以及其他建筑物;它所包括的范围向上或向下是⽆限度的,以致可以包括地上或地下的每样东西”。
(4)西⽅经济学观点澳⼤利亚的克⾥斯钦和斯图尔特指出,⼟地⼀词是指地表及所有它对⼈类⽣存和成就有关的重要特征,……必须考虑⼟地是地表的⼀个⽴体垂直剖⾯,从空中环境直到地下的地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在与⼟地相联系的⼈类活动。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已由1997年末的17.6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末的22平方米,则这期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年平均增长.【2004年考试真题】A:4.6%B:3.8%C:5.0%D:5.7%E:土地2、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有。
A.城市市区的土地B.城市郊区的土地C.农村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依法划定或者确定为集体所有的除外)D.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滞地以及其他土地E.国家已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3、根据作物吸收肥力的难易程度不同,可将土地肥力分为()。
A.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B.经济肥力和有效肥力C.经济肥力和潜在肥力D.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4、某企业出资150万元购建一厂房,预计可使用20年,净残值为10万元,若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则月折旧额为万元。
A:7.00B:1.25C:14.94D:0.58E:土地5、A市两个定级单元B、C的级别分别为5级、6级;D市的某个定级单元E的土地级别为4级,关于B、C、E三个定级单元土地质量比较正确的判断是。
A:E<B<CB:C<B<EC:C<B,B、C与E不可比D:B<C,E与C不可比E:合法性6、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用地的获取方式以为主.【2007年考试真题】A:行政划拨B:招标出让C:拍卖出让D:挂牌出让E:土地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估算工程量和总造价B:规定建筑后退红线距离C: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D: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E:土地8、某宗地(丘)有5个界址点,其坐标分别为11(5,1)、J2(6,1)、J3(4,4)、J4(2,2)、J5(3,1),则该宗地的面积数值为.【2006年考试真题】A:6.5B:7.5C:13.0D:15.0E:土地9、下列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