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69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具体是如何划分的?
标签:教育
1.学习领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2.领域目标: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
社会适应目标:
3、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水平一: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
水平二:义务教育阶段3~4年级
水平三:义务教育阶段5~6年级
水平四: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
水平五:高中阶段10~12年级
水平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
4、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它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阶段的特点划分等级。
1. 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特点。
2.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具体是如何划分的?
(2011-07-07 15:17:11)
转载▼
标签:
教育
1.学习领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2.领域目标: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
社会适应目标:
3、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水平一: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
水平二:义务教育阶段3~4年级
水平三:义务教育阶段5~6年级
水平四: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
水平五:高中阶段10~12年级
水平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
4、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它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阶段的特点划分等级。
1. 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特点。
2.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水平目标作者:潘绍伟来源:《体育教学》2022年第06期[编者按:]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如何认识与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水平目标?《体育教学》编辑部特邀请《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核心成员潘绍伟教授进行解读,以期为全国广大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呈现清晰、可阅读的“新课标”。
关键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水平目标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6-0006-02《义务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与实施的邏辑起点,建构了以课程核心素养为引领的课程目标、水平目标。
正确认识与理解三者的特点与关系,对于正确设计与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培养课程核心素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与内涵(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1.应对社会的急剧变化与健康挑战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在劳动过程中伏案工作时间增加、脑力支付增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加大、人际交往减少以及营养过剩等。
现代社会在给人类带来轻松、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人们,缺乏锻炼是世界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
让青少年动起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扭转其健康状况持续恶化的趋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1世纪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人类如何正确面对、选择与处置自己面临的变化不定情境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关注知识技能向关注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转变。
终身体育成为人类健康生存的一种必然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必须担负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重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自觉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等。
【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
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学习目标: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如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等。
【评价要点】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并相互评价课内和课外锻炼时的表现。
二、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学习目标1:简要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现象与问题。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简要分析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与问题。
如简要分析奥运会、兴奋剂、球场暴力等事件与问题。
【评价要点】对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问题的认识。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关于举办奥运会意义的小文章。
学习目标2: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基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如基本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测定心率,并说出心率与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关系。
(2)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
如根据体育学习或锻炼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个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
【评价要点】发现和解决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找出自制的锻炼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修改。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法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局部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局部前言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开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根底性,实践性,综合性,二、课程根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三〕以学生开展为中心,援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依据学生全面开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二〕依据学生的身心开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依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
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援助教师更X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依据三级课程治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五〕依据开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第二局部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2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4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5形成健康的生活方法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大纲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结合。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运动能力】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三个维度。
【健康行为】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
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
【体育品德】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三个维度。
(二)总目标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三)水平目标【水平一】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①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②学练和体验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操控性技能等基本运动技能。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水平目标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水平一
水平二
在一定的困难条
件下进行体育活
动
水平三
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敢于进行难度较
大的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水平四
注意运动安全
了解在野外识别方向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学会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
学会肌肉放松的方法
学会自我暗示的方法
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知道一些体育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
水平五
评价体能测试的结果
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
水平六
能够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