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69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具体是如何划分的?
标签:教育
1.学习领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2.领域目标: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
社会适应目标:
3、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水平一: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
水平二:义务教育阶段3~4年级
水平三:义务教育阶段5~6年级
水平四: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
水平五:高中阶段10~12年级
水平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
4、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它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阶段的特点划分等级。
1. 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特点。
2.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具体是如何划分的?
(2011-07-07 15:17:11)
转载▼
标签:
教育
1.学习领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2.领域目标:指期望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
社会适应目标:
3、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水平一: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
水平二:义务教育阶段3~4年级
水平三:义务教育阶段5~6年级
水平四: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
水平五:高中阶段10~12年级
水平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学习目标。
4、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它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阶段的特点划分等级。
1. 有利于适应我国教育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特点。
2.有利于调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
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水平目标作者:潘绍伟来源:《体育教学》2022年第06期[编者按:]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如何认识与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水平目标?《体育教学》编辑部特邀请《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核心成员潘绍伟教授进行解读,以期为全国广大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呈现清晰、可阅读的“新课标”。
关键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水平目标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6-0006-02《义务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与实施的邏辑起点,建构了以课程核心素养为引领的课程目标、水平目标。
正确认识与理解三者的特点与关系,对于正确设计与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培养课程核心素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与内涵(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1.应对社会的急剧变化与健康挑战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在劳动过程中伏案工作时间增加、脑力支付增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加大、人际交往减少以及营养过剩等。
现代社会在给人类带来轻松、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人们,缺乏锻炼是世界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
让青少年动起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扭转其健康状况持续恶化的趋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1世纪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人类如何正确面对、选择与处置自己面临的变化不定情境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关注知识技能向关注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转变。
终身体育成为人类健康生存的一种必然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必须担负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重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自觉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等。
【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
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学习目标: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如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等。
【评价要点】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并相互评价课内和课外锻炼时的表现。
二、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学习目标1:简要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现象与问题。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简要分析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与问题。
如简要分析奥运会、兴奋剂、球场暴力等事件与问题。
【评价要点】对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问题的认识。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关于举办奥运会意义的小文章。
学习目标2: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基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如基本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测定心率,并说出心率与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关系。
(2)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
如根据体育学习或锻炼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个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
【评价要点】发现和解决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找出自制的锻炼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修改。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法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局部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局部前言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开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根底性,实践性,综合性,二、课程根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三〕以学生开展为中心,援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依据学生全面开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二〕依据学生的身心开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依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
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援助教师更X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依据三级课程治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五〕依据开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第二局部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2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4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5形成健康的生活方法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大纲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结合。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运动能力】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三个维度。
【健康行为】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
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
【体育品德】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三个维度。
(二)总目标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三)水平目标【水平一】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①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②学练和体验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操控性技能等基本运动技能。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水平目标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水平一
水平二
在一定的困难条
件下进行体育活
动
水平三
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敢于进行难度较
大的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水平四
注意运动安全
了解在野外识别方向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学会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
学会肌肉放松的方法
学会自我暗示的方法
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知道一些体育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
水平五
评价体能测试的结果
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
水平六
能够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水平一领域领 域 目 标水 平 目标到达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动参与一、具有积极参预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运动技能二、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运球等做出根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摹仿简单的舞蹈或者韵律活动动作做出地域性运动工程中的简单动作,如水中行走、水中飘浮、冰上行走等身体健康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式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式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式的区别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式时的感受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式二、开展体能开展柔韧、反响、灵敏和协调能力学习实际生活中的挪移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播送操等在游戏或者根本运动中进行多种挪移、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在投掷或者球类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从事开展柔韧性的各种动力性练习三、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区分摆布、先后、上下的方位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心理健康三、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者成功时的心情体验并简单描述退步或者失败时的心情四、形成克服艰难的坚毅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目生的环境在目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和游戏与目生的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社会适应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比拟并尝试说出与他人一起活动和单独活动的区别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者设备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者运动水平二领域领 域 目 标水 平 目 标到达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动参预一、具有积极参预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运动技能一、获得运动根抵知识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说出所做简单的全身动作的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二、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舞蹈或者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地域性运动工程中的简单组合动作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防止危(wei)险知道不按规那末运动、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知道水、冰等潜在的危(wei)险因素及防止危(wei)险的方法身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式根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式体健康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式二、开展体能开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通过多种游戏开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开展跳跃能力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开展平衡和协调能力三、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描述身体特征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功能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比拟自己的与同伴的身体特征.心理健康一、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开展的关系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体验参加不同工程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二、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三、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进步或者成功时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退步或者失败时的情绪表现四、形成克服艰难的坚毅意志品质在一定的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参加较剧烈的游戏或者运动时,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不胆怯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和运动社会适应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水平三领域领域目标水平 目标到达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动一、具有积极参主动参预运动动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参预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作的学习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运动技能一、获得运动根底知识知道所练习运动工程的术语知道球类运动技术术语,如投篮等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如马步冲拳等知道舞蹈或者韵律活动动作术语,如舞蹈中的跑跳步等知道田径动作术语,如起跑等知道地域性运动工程中的技术或者动作术语,如滑冰运动中的蹬冰等观看体育比赛观看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观看电视中体育比赛和表演二、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初步掌握运动根本技术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者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者韵律活动动作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初步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工程的技术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wei)险和防止方法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穿着适宜的服装运动、跳跃时用正确的姿式着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正确应对运动中遇到的粗暴行为和危(wei)险身体健康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式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式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式在体操、舞蹈或者韵律活动等工程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式在他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姿势二、开展体能开展速度和平衡能力利用器械做跨越、钻过和绕过一定障碍的练习从事各种迎面穿梭接力跑的练习练习各种平衡动作进行各种有节奏的练习三、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浮现。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近年来,中国逐渐重视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大力推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化。
目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四级已经正式出台,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一、课程目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主要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塑造健康身体:强化身体锻炼,培养学生养成定期锻炼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增进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身体健康知识,提高学生保护自己健康的意识。
3.提高健康技能: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勇气和毅力等好品质,发挥身体潜能。
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1.亲近自然:在户外活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锻炼身体素质,增强天赋智慧。
2.综合体育:提高学生多项运动能力,打好运动基础,培养运动习惯,增长健康体魄。
3.健康教育:由专业老师进行,针对常见的身体状况进行知识普及、健康指导,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素养。
三、课程实施广大中小学根据学生年龄、学生体育健康状况、校园环境等因素和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实施计划。
建议采取以下几点:1.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师应在激励学生、减少不喜欢的规则限定和培养学生兴趣点等方面多下功夫。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互动式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游戏、角色扮演中了解健康知识。
3.实施安全措施:要注意在安全性高的地区推行、增加班级教练、以上级老师等多方面共享管理和保障措施。
四、课程评价课程标准化的推行需要对课程实施及效果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评价中,应该重点考虑:1.整体评价:通过对整个标准的评价,加强和完善标准,使其更加完备。
2.学生评价:以学生为主要参评者,对课程的意见、建议和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
3.家长参与评价:通过家长的评价来优化课程设置、课程效果评估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成绩优异,还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义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一标准。
二、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评估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地位和意义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
健康课程的开展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2. 课程内容和要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涵盖了体育锻炼、运动技能、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等方面。
课程设置及其要求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得到了充分考虑,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更好地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得到了重视。
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健康课程,为学生提供开放、多样的学习平台,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态度和能力。
4. 实施效果和问题在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一定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不够,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三、总结与回顾《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体要求和规定,其实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需要学校和教师进一步提高对该标准的认识和实施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对于提高全民体质和促进健康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目标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因而也就形成了新的课程学习目标。
新课程目标分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
1 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参与的目标1.1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1.2 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2 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1. 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