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实务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社区矫正的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社区矫正发展概况 (4)二、社区矫正理论基础 (6)1. 社会学理论 (7)2. 心理学理论 (8)3. 行政学理论 (9)4. 法学理论 (9)三、社区矫正实务操作 (11)1. 判定与接收 (12)2. 教育与培训 (13)3. 监督与引导 (14)4. 评估与解除 (16)四、社区矫正中的挑战与对策 (17)1. 人员素质问题 (19)2. 工作经费不足 (20)3. 社会认知偏差 (20)4. 政策法规不完善 (22)五、社区矫正的未来发展趋势 (23)1. 科技信息化应用 (24)2. 国际合作与交流 (26)3. 社区矫正与社会治理的融合 (27)六、结论 (28)一、内容简述在我阅读《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其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理解。
本书围绕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展开,系统阐述了社区矫正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实施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基本概念:本书首先明确了社区矫正的定义,即对于罪行较轻、具备一定矫正条件的犯罪人员,在社区环境下进行的一种刑罚执行活动。
也介绍了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的区别与联系。
理论基础:书中介绍了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包括刑罚人道主义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等,这些理论为社区矫正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发展历程:书中梳理了国内外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从初步探索到逐步成熟,反映了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实施模式:书中详细阐述了社区矫正的实施模式,包括矫正计划的制定、矫正队伍的建设、矫正活动的开展等。
也介绍了针对不同犯罪人员的个性化矫正方案。
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书中分析了当前社区矫正面临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矫正力量不足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对社区矫正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如信息化技术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等。
《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四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五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六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七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八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九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一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二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三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四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五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六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七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八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十九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二十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二十一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二十二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二十三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实训方案二十四。
学生社区矫正实务实训报告1. 引言学生社区矫正是一种帮助和引导问题学生重建正确行为和价值观的特殊教育服务。
通过对学生进行矫正实务实训,可以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最终实现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
本报告旨在总结学生社区矫正实务实训的组织和执行情况,以及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参考。
2. 实训组织和执行情况2.1 实训组织本次学生社区矫正实务实训由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组织,并得到学校行政部门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实训组织方面,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实训团队,包括心理辅导师、社工人员和相关学科教师。
2.2 实训内容实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通过个案研究和小组讨论,学生们了解了常见的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学习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 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学生们接触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价值观。
- 社会责任感培养: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2.3 实训执行实训执行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实际实施和后期跟踪。
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制定了实训计划、确定了实训目标,同时与学校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和协调,确保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实施阶段,我们根据实训计划进行了每周定期的实训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方式。
在后期跟踪阶段,我们对每个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了评估,并与学生、家长和学校进行了反馈和交流,以便进一步改进实训工作。
3. 实际效果与问题分析3.1 实际效果通过学生社区矫正实务实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首先,学生们的问题行为有所改善。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摆脱了激动、冲动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并通过实践使自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准则。
社区矫正实务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第一章测试1.犯罪的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依法应受行政处罚性C: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依法应受刑罚处罚性答案:刑事违法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依法应受刑罚处罚性2.国外社区矫正对我国的启示是()A:尽快立法,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B:提高我国社区矫正适用的比例C:丰富矫正手段、提高运作的规范性D:拓宽我国社区矫正的种类答案:尽快立法,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提高我国社区矫正适用的比例;丰富矫正手段、提高运作的规范性;拓宽我国社区矫正的种类3.刑罚与犯罪都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A:错 B:对答案:错4.在我国,社区矫正的性质是()A:保安处分B:具有教育性质的管理制度C:社区刑罚执行D:非监禁刑事执行答案:非监禁刑事执行5.社区矫正的对象是()A:已决犯B:未决犯C:免予逮捕者D:免予起诉者答案:已决犯第二章测试1.社区矫正法的正式施行时间是()A:2020年1月1日B:2020年7月1日C:2020年8月1日D:2019年12月28日答案:2020年7月1日2.社区矫正的思想背景包括()A:刑罚人道主义思想B:公平思想C:刑法谦抑思想D:刑罚民主思想答案:刑罚人道主义思想;刑法谦抑思想;刑罚民主思想3.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对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人员,依法从轻减轻处罚。
主要有以下情形()A:犯罪较重B:依犯罪人表现从宽C:依罪行从宽D:非监禁化答案:依犯罪人表现从宽;依罪行从宽;非监禁化4.社区矫正制度中的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符合“把人当人”看的质朴理念。
()A:错 B:对答案:对5.社区矫正制度起源于我国。
()A:错 B:对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丁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犯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对丁可以假释B: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名词解释:
1、社区矫正:是指对犯罪性质较轻或者被人假释的犯罪人在社区执行刑罚的
各种制度的总称。
2、审前社会调查:指社区矫正机构接受人民法院或其他决定机关的委托,在
对犯罪人决定适用社区矫正前,对其基本情况,日常表现、犯罪背景、造成
的危害结果,是否有补救措施进行的调查,进一步得出是否适用社区矫正的
建议性结论的一种制度。
3、入矫教育:是指司法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之后,为实现使之适应社区矫正
生活而进行的以权利义务、认罪服法和在刑意识等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
4、社会帮教:是指矫正教育机构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矫正教育对象开
展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5、理性情绪治疗法,又称ABC性格理论。
认为人的思想往往是构成情绪的根
源。
情绪问题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
1、社区刑代替监禁刑(损害心理、削弱人格、不适应环境、不符合人道精神、
不能使人守法、不能减少犯罪率)
2、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倡导的教育刑思想对欧洲刑事司法影响巨大。
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和推广社区服务刑的国家。
4、聘请志愿人员是国外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5、社区矫正组织的社会组织体系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监狱管理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乡镇、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
其中社区矫正
的决定机关是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
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
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乡镇及街道基层组织是社区矫正的执行和日常监
督管理机关。
6、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管制、缓刑、监外执行、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
社会上服刑。
7、社区矫正的特征:刑事制裁性、非监禁性、社区参与性、适用范围特定性、
社会福利性。
8、社区矫正的任务: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
9、审前社会调查的内容:
一、被告人(或罪犯的基本情况)
1、个人情况调查
2、犯罪情况调查
3、家庭背景调查
4、教育背景调查
5、职
业背景调查6、社区环境和社会公众调查7、行为、身心特征及被害人承受力
调查8、精神状态调查
二、被告人(或罪犯)的一贯表现:
1、上学期间的表现
2、工作表现
3、家庭表现
4、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记
录
三、被告人(或罪犯)的社会关系:
1、被告人(或罪犯)的近亲属
2、被告人(或罪犯)学习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
3、
被告人(或罪犯)工作单位的同事4、被告人(或罪犯)同一社区的邻里5、被告
人(或罪犯)交往密切的朋友
四、被告人(或罪犯)的人格调查
1、人格调查及调查范围
2、人格调查的方式
3、人格调查的程序(ps:75) 10、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在判决、裁定、决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7日内或离
开监所之日起7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
11、入矫教育的组织实施:及时接收、调查评估、介入实施、认真总结。
12、日常教育主要包括:形势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3、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
14、社会帮教的形式:1、亲属规劝法2、辅助帮教法3、咨询宣告法
15、社区矫正工作价值评价:法律价值评价、社会价值评价、经济价值评价。
16、解教教育时间通常为矫正期限届满前1—2个月。
17、解教教育的内容:1、期满总结教育2、形势政策教育3、适应社会教育
18、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包括:1、心理咨询2、心理治疗3、心理危机干预
19、社区服刑人员一次请假一般不超过7天
20、社区矫正的价值评价:1、法律价值评价2、社会价值评价3、经济价值评价。
21、刑罚的演变:1、刑罚体系的中心由死刑、肉刑、转向自由刑。
2、刑罚由重刑像轻刑转化。
3、刑罚由惩罚向预防转化。
4、刑罚执行由残酷向人道转化。
22、刑罚制度改革:1、社区矫正体现了“谦抑性”的刑罚理念2、社区矫正完善了我国的刑罚执行体系。
3、社区矫正构建了未成年人犯罪防御体系。
23、人格调查方式:直接调查是常用方法,委托调查。
24、心理矫正方案的制定:心理评估为诊断、制定心理矫正计划、签订心理矫正协议、心理矫正方案构成。
25、矫正对象的预估;1、资料收集:收集和分析矫正对象资料是预估的基础2、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3、问题诊断:个人,家庭、社会。
一、吴某1988年出生,2005年犯盗窃罪,缓刑一年,因犯罪时未成年,所以纳入社区矫正,他平时爱上网,与外婆一起生活,和父母关系不好,外婆很疼爱他,性格任性,爱玩耍在学校打架闹事。
1、吴某的问题在哪里?
2、采取什么方法对吴某进行社区矫正?
答:吴某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缺乏父母关爱2、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制教育3、性格任性4、喜欢上网,有不良的交友圈5、就业问题
答:首先要分析他的犯罪原因,然后搞好他和他父母的关系,提高他的法律意识,运用心理矫正矫正他的性格,改变他的就业观念,根据实际情况为他择业,同时改变他的交友圈,使他往好的方面发展,定期对他进行个别谈话。
矫正措施:1、集中个别教育2、就业观3、家庭沟通4、摆脱以前的社交圈2、2、李某,女。
和邻里的关系不好,于是让朋友偷邻居的电动车,被发现。
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老公开公司,女儿在上学,自己也在卖保险,同时朋友也受到牵连,于是不愿意出门,她不想此事让家人知道,同时感觉所有的邻居都用有色眼镜看待她深感自卑,不愿意接触社会。
问题:
矫正措施:对她进行心理治疗,稳定她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
同时用现实主义疗法,是她面对问题,提高认知,还有要转变她的交友圈,尽量做好保密工作,不让她的家人知道。
最后进行法制教育,熟悉常识性法律法规,在她的工作方面则尽快的使她重新融入自身的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