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见管道护理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09 MB
- 文档页数:8
ICU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回顾性该院2014年1—12月综合性ICU管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具体原因,实施相应对策。
结果:ICU 患者管路护理安全率由93.1%(2013年1—12月)提高到97.9%(2014年1—12月)。
结论:成立管道护理组、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明确标识、严格规范交接班制度、合理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提高ICU患者管道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对策。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问题;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377-02重症监护室(ICU)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科室,患者携带管道繁多,是治疗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管道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患者及生命支持中有重要作用和价值[1]。
本文将2014年1—12月我院ICU收治的943例患者的管道护理状况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使管道护理安全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014年1—12月我院ICU收治患者943例,男578例,女365例;年龄0.3~91岁;重症颅脑损伤213例,心胸外科术后292例,腹部手术后172例,多发伤92例,妇科疾病63例,骨科患者111例。
置管数均≥4根。
2.常见问题2.1固定手法欠佳,位置欠妥常见于放置管道时,未能注意到患者的体位,管道特殊性及接头衔接处处置不当,容易造成管道的扭曲、折叠或脱落。
2.2无菌观念不强,操作消毒不严格敷料污染或潮湿后未能及时更换,未及时清理分泌物或固定物污染未更换均有可能造成管道松脱,操作时的消毒不严格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2.3标识不清各种管道放置无标识或标识不清、不全,位置不妥,均可影响管道的判断及观察。
2.4记录不全,观察不细对于管道留置的时间、深度或引流量所做的估计欠准确,可造成观察的失误,甚至可影响患者治疗。
ICU常见管道的护理1.导尿管护理:导尿管是ICU患者常见的管道,它用于排尿。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导尿管是否畅通,并保持导尿袋的定时清理。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检查导尿管有无褶皱、压迫等情况,并保持导尿管的正常位置。
2.血管穿刺管护理:血管穿刺管用于给予患者输液、输血、药物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血管穿刺管是否正常。
护理人员应保持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并减少局部压力。
并定期更换穿刺点附近的固定带,避免固定带过紧造成压迫。
3.中心静脉导管(CVC)护理:CVC是在大血管或心脏内插入的导管,用于输液、输血以及进行血液透析等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每日检查CVC周围情况,包括有无明显红肿、渗液、滑脱等情况。
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更换CVC固定带,检查导管是否无缝、无堵塞,并保持导管干燥和清洁。
4.气管插管护理:气管插管是将插管放入气管内,用于机械通气。
护理人员需每日检查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咳嗽是否明显,是否有乏力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定时检查气囊压力,保持正常通气。
注意插管患者的口腔卫生,避免感染。
5.胃管护理:胃管用于进食或排除胃内容物。
护理人员需要每日检查胃管是否排出胃液,并注意胃液的性质、颜色、气味等情况。
保持胃管通畅的同时,定期清洁胃口、固定胃管,并记录排出的胃液量。
6.气管切开导管护理:气管切开导管是在颈部进行切开后插入气管内,用于机械通气。
护理人员需要每日检查切口有无红肿、渗液,保持并定期更换气管切口敷料。
同时要定期吸痰,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7.膀胱间歇引流护理:膀胱间歇引流是一种通过导尿管进行排尿的方法,该导尿管每隔一段时间就引流一次尿液。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洁导尿管口、更换导尿管,确保引流尿液的畅通。
8.鼻饲管护理:鼻饲管是将导管插入鼻腔,经食管进入胃内,用于进食。
护理人员要每日检查鼻腔有无红肿、渗液、皮肤压迫等情况,并保持鼻饲管的通畅。
同时还要定期更换导管,保持口腔卫生。
以上是对ICU常见管道护理的详细介绍。
ICU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各种管道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些管道用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呼吸、循环和排泄功能的正常运作。
本文将介绍ICU中常见的各种管道及其护理方法。
1. 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气管插管常用于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以下是气管插管的护理要点: - 定期检查管道位置,确保其正确放置于气管中。
可依靠X光或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法进行确认。
- 定期翻动患者的头部,避免气管插管固定在同一位置导致皮肤破溃。
- 维持插管畅通,定期吸除分泌物,注意手法温和,避免刺激气管。
- 定期更换气囊,避免漏气。
- 监测呼吸道压力和肺泡内峰压,避免气压过高导致肺损伤。
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力、输注液体、药物或营养物质。
以下是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要点: -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是否存在阻塞或漏气。
- 定期更换透明敷料,观察导管插入部位的红肿、渗血等情况。
-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与周围组织发生摩擦或移位,避免引起血栓形成。
- 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固定带。
- 防止导管脱落,遵循导管固定原则。
3. 胃肠管(Gastrointestinal Tube)胃肠管常用于辅助患者排空胃肠内容物、营养支持或给药。
以下是胃肠管的护理要点: - 定期检查管道通畅,注意排气、引流和排泄功能。
- 定期检查管道位置,确保其正确放置于胃或肠道中。
- 定期冲洗胃肠管,避免管道被食物或分泌物堵塞。
- 定期更换胃肠管固定带和透明敷料,保持周围清洁。
4. 尿液引流管(Urinary Catheter)尿液引流管常用于监测尿液排泄情况、测量尿量和减轻膀胱压力。
以下是尿液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 定期检查导尿管通畅情况,避免导尿管被尿石或凝血块堵塞。
- 定期冲洗导尿管,保持通畅。
ICU常见管道护理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重症监护室的缩写,是专门用来治疗重症患者的医疗单位。
在ICU中,经常需要进行各种管道护理,包括气管插管、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管道护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患者所需的药物、营养和监测,同时保护患者免受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ICU中常见的管道护理。
第一种是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一种通过口腔或鼻腔将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道的方法,通常用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在插管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消毒、局麻等。
插管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以防止插管脱出或误位。
同时,需要进行呼吸机的设置和调整,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通气参数,如呼吸频率、气道压力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管路,以确保管路通畅。
第二种是胃管。
胃管是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胃的导管,用于喂食、排空胃内容物和给药。
胃管的选择和插入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定。
插入胃管前需要测量患者的身高和鼻腔深度,以选择合适的胃管尺寸。
插入胃管后需要进行固定,并通过吹气或注水来验证胃管的位置。
在使用胃管进行喂食时,需要注意控制喂食的速度和量,防止误吸和胃肠道不适。
第三种是尿管。
尿管是通过尿道插入膀胱的导管,用于监测尿量和排空膀胱。
选择合适的尿管尺寸和材质是尿管护理的重要一环。
插入尿管时需要注意卫生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插入尿管后需要确保尿管固定,以防止误拔。
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还需要定期更换尿管,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第四种是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股静脉、锁骨静脉或颈内静脉等大血管插入静脉的导管,以输液、给药和监测中心静脉压力。
插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并注意避免气栓和血栓的形成。
插入导管后需要进行X线检查,以确保导管的位置准确。
同时需要注意导管的固定和松紧度的调整,防止导管滑出或堵塞。
除了以上常见的管道护理外,ICU中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类型的管道护理,如胆管引流、胸管引流等。
ICU危重症患者的各种管道护理ICU(重症监护室)是专门为危重病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医学监护和护理的地方。
在ICU中,医护人员需要使用各种管道护理来提供给患者必要的治疗和支持。
下面将介绍ICU中常见的一些管道护理方式。
1.气道护理:气道护理是ICU的基础工作之一、由于很多危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在气道护理中,常见的方式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是将气管插管导入患者的气道,通过与呼吸机连接,实现人工通气。
气管切开是在患者颈侧进行手术,在气管上开口,并插入气管导管。
气道护理需要经常检查插管位置,保持通畅性,并进行适当的吸痰和湿化处理。
2.血管通路:静脉通路主要用于输注药物和液体、监测中心静脉压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常见的静脉通路有外周静脉导管(在手臂或颈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插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插入股静脉)。
同时,为了稳定血压和补充体液,有时还需要进行动脉插管,同时监测动脉血气。
3.胃肠道通路:胃肠道通路在ICU中主要用于提供营养和药物给予。
常见的胃肠道通路包括胃管和肠道营养导管。
胃管可以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食管,进入胃内,并输注营养和药物。
肠道营养导管是通过腹腔手术,在腹壁上留下一个由医生或护士插入的导管,通过该导管输注肠内营养物。
4.胸腔引流:胸腔引流主要用于治疗胸腔内积液或气胸。
在胸腔引流中,医护人员会在胸腔患者侧胸壁上留置一个导管,以引流积液或气体。
通过胸腔引流,可以缓解胸腔内的压力,帮助患者呼吸和康复。
5.膀胱导管和肛门导管:膀胱导管主要用于监测尿量和膀胱压力,并排除尿液。
而肛门导管则主要用于排除肠内气体和粪便,以减轻腹腔压力。
膀胱导管和肛门导管需要保持通畅,及时清洗,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6.引流管:引流管主要用于引流体腔内的积液,如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
引流管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以保持通畅,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ICU中常见的一些管道护理方式,通过这些管道护理,可以提供给危重病患者所需的治疗和支持。
icu常见管道的护理第一篇:icu常见管道的护理ICU常见管道的护理一、五常(5S)法管理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五常法是源于五个日本字:(管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全部是“S”开头,故亦称为“5S”。
五常法是为管理企业空间而产生的,但目前国内护理管理领域普遍实施“5S”管理,它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浪费,保障护理质量,营造团对精神。
1、常组织:对科室护士全员培训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规,加强管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新护士逐一考试通过。
2、常整理:在走过、路过的时候,不要错过随手检查,查管道放置的位置、通畅等情况。
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
3、常清洁:保持各个管道表面、患者皮肤、粘膜的清洁。
及时去除不洁因素,防止因面部泛油、皮肤潮湿等因素导致的感染、意外脱管的危险。
4、常规范: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组员护理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制定各个管道护理流程,使大家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
5、常自律:培养每位护理人员主动检查自己护理管道的工作方法,并积极学习管道护理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能力。
二、人工气道固定:①胶布、牙垫固定器②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③适当约束④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⑤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保持通畅:①吸痰护理②选择适宜的吸痰管③注意无菌操作④吸痰时间少于15秒。
加强气道湿化:①氧浓度≤2L/min ②氧管深度--气管导管内一半③痰液粘稠时,每4h雾化1次④ 24h连续气道内滴液,≤250ml三、气管切开套管预防感染:24h渗血较多,勤更换切口周围纱布,以后2/日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等;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
加强湿化(同气管插管护理):人工鼻概念:由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构成。
通过呼气与吸气之间的热湿能量的交换,使吸人气体加温加湿,亦称热湿交换过滤器;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分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人气体,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温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