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第1讲(地球基础知识及经纬线)文
- 格式:pdf
- 大小:6.93 MB
- 文档页数:54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课标细化】1.根据经纬网地图确定经纬度、判断方向、半球、高中低纬度、区域定位2.比例尺、图幅大小、实际范围三者的关系3.画地形剖面图、根据地形剖面图确定等高线图的剖面线、工程量判断和计算等4.球面距离的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5。
野外方位探究、测算经纬度等探究性问题等6.以多种考题情景切入,考查地球上某地地理位置的确定和经纬度的计算,如区域地理图中某点坐标、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7。
以经纬网与等值线图或分布图的叠加图切入,隐形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如带有经纬网的等压线图上,某点具体风向的确定;区域经纬网上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判断。
8。
以无图考图的形式,考查经度经线或纬度纬线,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判断。
9。
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切入,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核心突破】一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1。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经线特点线圈形状圆;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在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2(1)纬度的判断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区域地理第1章知识点总结1. 区域地理学的定义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以自然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以区域规律性和地方特色为研究目标,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形成阶段、现代阶段和发展阶段。
初期形成阶段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现代阶段是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主要研究区域内相互作用关系和区域内部发展规律;发展阶段是21世纪,主要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地理学。
3.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区域划分、区域内部结构和功能、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等内容。
其中,区域划分是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据,将地球表面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单位;区域内部结构和功能是研究区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活动的空间配置和相互作用关系;区域发展是研究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发展的动态过程;区域规划是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实现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
4.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手段。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来获取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统计分析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研究区域内部的特征和规律;模型建立是通过建立地理模型来研究区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和卫星技术来获取区域内部的地理信息。
5. 区域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区域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地理学、信息技术的区域地理学和跨学科研究的区域地理学。
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整体性问题和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区域内部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信息技术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区域内部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跨学科研究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将区域地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提高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和成果。
王树声区域地理01第一篇:区域地理读图基础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篇区域地理读图基础(经纬网与地图) 一、读图、填图题一、读图、填图题1.读图1,完成下列要求。
,完成下列要求。
(1)穿过北美洲中部经纬线的度数分别为: 、 ;穿过南美洲中部经纬线的度数分别为: 、 ;穿过非洲中部的经纬线的度数分别为: 、 。
(2)在图中标出A (40°N, 120°E),B (40°N, 80°W), C (60°S , 160°S, 160°W), D (20°S 、20°20°E)E)四点的位置。
四点的位置。
2.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出下列经纬线交点所在的大洲位置,并把各点标注在图上:读出下列经纬线交点所在的大洲位置,并把各点标注在图上:①0°经线与23°23°26' N 26' N : ; ②30°30°E E 与23°23°26' S 26' S : ;③60°60°W W 与30°30°S S : ; ④30°30°E E 与60°60°N N : ; ⑤120°120°E E 与30°30°N N : ; ⑥150°150°E E 与23°23°26'S 26'S : ; ⑦150°150°W W 与66°66°34'N 34'N : ; ⑧180°经线与90°90°S S : ; (2)读出图中A 、B 、C 、D 、E 五点的经纬度:五点的经纬度: A 点 ;B 点 ; C 点 ;D 点 ; E 点 。
第一单元地理基础知识单元整体知识: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构建知识网络:要点突破一、经纬度的分布特点及判断(图示法)二、图示法比较经线(度)和纬线(度)1、经线、纬线的区别:经线纬线概念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图示特点形状半圆圈,且都不平行自成圆圈,且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渐短著名经纬线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2、经度、纬度的区别:概念给经线标注度数给纬线标注度数实质本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本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代号东经(E)、西经(W) 北纬(N)、南纬(S)3、经纬线的作用三、对称点的确定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纬度数相同,且南北纬相反;两点心所在的经线一定构成经线圈,经度之和等于1800,东西经相反。
如(1200E,400N)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为(600W,500S)。
四、根据经、纬度及经纬网判断方向的方法1、根据两地经度数判断其东西方向①、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②、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大的在西面;③、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是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经度之和来判断东西方向:A、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0,,则东经度在东面,西经度在西面;B、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0,,则东经度在西面,西经度在东面;C、若两地经度和等于1800,,则两地分别位于两条相对的经线上,说哪一点在东,哪一点在西均可,此种情况比较不出东西方向。
注意遵循舍远(>1800)取近(<1800)的原则。
2、根据两地纬度数判断其南北方向①、两地都是北纬,数值大的要北方,数值小的在南方;②、两地都是南纬,数值小的要北方,数值大的在南方;③、两地一个是北纬,一个是南纬,北纬在北方,南纬在南方;3、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方格状工圆弧形经纬网图A、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B、辨别东西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为西经;②、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A、判别南北极:地球自转方向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B、判别东西经: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来判别东西方向。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考点展示素养目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作用。
知识: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经纬网的特点。
技能:能利用有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方向辨别、估算距离等。
素养:结合经纬网图,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进行区域定位,判断区域特征。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图思考]如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_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经纬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图思考]纬线有哪些特点?在地图上如何辨别南北纬度?[读图思考]经线有哪些特点?在地图上如何辨别东西经度?1.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每一条纬线构成纬线圈,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并且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为90°。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3)低、中、高纬地区的划分:以30°、60°纬线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低、中、高纬地区。
2.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每一条经线的长度相等,并且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______,与B 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