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 格式:docx
- 大小:14.85 KB
- 文档页数:4
建筑小区“海绵城市”规划及设计要点探究摘要: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污染、短缺等问题越发突出,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国家对建筑小区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利用“海绵城市”的设计来帮助小区节约水资源。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以期为工作人员开展相关作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1.“海绵城市”相关概述“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小区建设模式。
建筑小区采用“海绵城市”设计,可以更好地对雨水进行储存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宣扬“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使建筑小区能够更好地满足绿色生态的需要。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使建筑小区具有“渗透性”和“蓄水性”。
对此,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使用新型材料对建筑小区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使建筑小区可以像海绵一样进行“呼吸”。
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设计人员首先需要对设计路线、设计内容、汇水区域等进行分析。
在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要充分结合“海绵城市”的落地性诉求来开展相关规划工作。
同时,设计人员要在满足雨水合理利用以及资源循环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小区的周边景观环境进行设计,进而满足建筑小区的美观需求。
2.建筑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要点2.1 规划条件设计人员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时,需要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地质情况、场地标高、设计高度差、区域位置等。
为了能够使建筑小区的规划具备科学性、合理性,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小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勘测,了解小区的土层状况,进而使小区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能够满足规格要求以及区域规划需求。
此外,为了可以更好地对水资源加以利用,设计人员还应对小区周边的地下水情况进行研究,以确保“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海绵城市”的建设比较复杂,设计人员在规划过程中,不仅要兼顾相关设计要素,还要运用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建筑小区的排水系统规划上,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数据进行规划作业,以提高小区排水系统的建设质量,避免排水系统出现问题而对地下车库以及其他小区设施造成影响。
石家庄基于海绵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现阶段,我国针对不同地区的滨河绿道雨洪管控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构建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从而提高整个海绵城市滨河绿道的景观全局。
针对一些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的规划设计,主要是包括从雨水的源头生产,再到雨水的流经途径到最终各个城市末端的收纳水体过程进行的系统化设计,通过这样层层管理和层层把控进而实现各城市滨河绿道的雨水高效管控。
本文将以石家庄滨河绿道景观设计为出发点,对雨水径流的源头,中途和末端进行全局掌控。
同时,以绿色开发理念为整个雨洪管控的基本目标,因地制宜的进行水资源环境友好化管理。
在整个设施的改造以及维修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增加一些互动体验式景观,从而提高公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同时也起到一个科普示范的作用。
一、集水景观设计——源头控制首先,针对集水景观的设计,我们必须要从雨水的源头来进行全面的掌控。
雨水的源头控制,是整个集水景观设计开发策略的核心所在。
同时,源头的控制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后续的相关工作起到了一个主导的作用。
我们必须从源头上高效的控制雨水的径流量,推迟其雨水径流的传输的时间。
同时,在源头处理一些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
而水基础设施设计也是整个滨河绿道雨洪掌控的关键程序之一。
所以在进行石家庄滨河绿道景观设计时可以在源头可以设计一些缓冲带或雨水塘,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由于源头的径流污染负荷,从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真正意义上实现水资源的环境友好化管理。
1.营造多种绿地景观在进行滨河绿道雨洪管控系统的主要建设工作中,我们必须要依照石家庄地区不同滨河绿道的特点来设计,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实现雨水径流源头消纳滞蓄的目的,共同营造多种绿地景观,真正意义上实现雨洪掌控的关键任务。
1)首先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天然绿地,我们应做好保护措施,其次对于基础薄弱的地区尽可能的打造多种形式的人工绿地。
2)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下凹式绿地,比如植草沟、雨水塘等形式,在源头对雨水进行一个很好的处理。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改善我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等法律、法规、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海绵城市设施的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许可、施工、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规划条件及相关技术标准,配套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设施。
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建设费用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四条本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按照下列总体要求配套海绵城市建设设施:(一)建筑与小区建设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二)道路与广场建设应当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三)公园和绿地建设应当采取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应当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应当经过岸线净化;沿岸截流干管的建设和改造应当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
处理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设施各项措施的衔接关系,增强雨洪径流调控能力。
(五)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整治应当注重恢复和保护水系的自然连通,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自然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改善水环境质量,不得采取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措施。
第二章设计管理第五条建设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设计专篇。
石家庄地区海绵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发表时间:2020-11-02T11:34:56.24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作者:代晨阳赵小芳[导读]河北经贸大学当前中国各城市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蔓延等多种问题。
石家庄作为河北的省会承担着重要的经济、政治以及环境职能。
但是近年来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大量的水泥路面以及钢筋混凝土建筑将原本可以调蓄雨水的草地覆盖住了,屡屡出现城市下雨后城市积水严重,排放缓慢等现象。
不仅如此,地下水开采过度,河流、湿地面临枯竭,水质变差等水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解决城市水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这些年雨水利用的景观措施开始在各个城市中推广,但应该针对不同的城市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
石家庄地处平原地带,夏季普遍炎热多暴雨,冬季气候干燥多风沙;常年降水量少而且蒸发的快,最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严重。
本文将从居住区景观入手,探索石家庄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一、石家庄地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石家庄部分居住区的调研,发现多数楼盘在设计开发的时候能够提出很好的定位,但是在实际使用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对石家庄地区居住区环境景观存在的问题总体概括为两点:一是居住区片面追求设计风格而忽略了石家庄地区居住区环境的地域性原则,二是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原则的理解较为片面。
(1)对居住区片面追求设计风格而忽略了石家庄地区居住区环境的地域性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根据它所在地区的地域环境以及自然特征而设计,避免效仿其它地区的景观。
石家庄地区四季分明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
但很多居住区忽略了这一特点,片面的追求主题以及风格;并且无视本地区的植物,追求奇花异木,采用反生态的种植方法,最终造成后期养护困难,植物难以成活;忽视了石家庄地区冬季枯树期的植物配置,造成冬季居住区环境萧条,无景客观。
其次水景设计不合理。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Guideli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ystematicSolution of Sponge City(征求意见稿)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编制要求、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街1号北矿金融大厦805,邮编100044)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源华建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吕永鹏王家卓吴连丰郭迎新邓婧许可张春洋李运杰周丹吕梅赵晨辰梁雨雯黄黛诗曾坚王宁刘世龙莫祖澜张格刘鹏飞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编制要求 (4)3.1 编制原则 (4)3.2 编制目的 (5)3.3 编制期限 (7)3.4 编制范围 (7)3.5 其他要求 (8)4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9)4.1 一般规定 (9)4.2 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 (9)4.3 排水分区划分与模型构建 (14)4.4 现状问题分析 (19)4.5 目标和指标确定 (22)4.6 方案制定 (25)4.7 保障体系 (35)4.8 与规划设计的承接与传导 (37)5 编制成果 (39)本导则用词说明 (43)引用标准名录 (4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绵城市设施规划设计手册(科城︱科美设计集团)档类文型业术企技册手 编单制位︱设计团广州市科城科美集 编员制人 总办工版本序列V1.0 编时间制 2015-11本手册是配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10月)的技术手册,由广州市科城/科美设计集团编制完成。
适合规划、建筑和市政专业,景观专业参照执行。
本手册共分为3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施工原则及技术要求、工程验收、引用规范和政策文件等。
1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1)1.1 规划设计原则与目标 (1)1.1.1原则 (1)1.1.2目标 (1)1.2、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 (1)1.2.1道路系统 (1)1.2.2绿地系统 (2)1.2.3地块内部 (3)2海绵城市设施种类与构造 (4)2.1 生态草沟与渗渠 (4)2.1.1 位置设计 (4)2.1.2 设计目标 (4)2.1.3 结构设计 (4)2.1.5 混合土配合比及渗透率 (4)2.1.6 砾石层粒径分布 (5)2.5.7 溢流管和排水花管 (5)2.1.8 植物选择 (5)2.2 雨水花园与雨水花坛 (6)2.2.1 设施的适用性 (6)2.2.2 设计目标 (6)2.2.3 位置设计 (6)2.2.4 结构设计 (6)2.2.5 混合土配合比及渗透率 (7)2.2.6 砾石层厚度及其粒径分布 (7)2.2.7 溢流管及排水花管 (8)2.2.8 植物选择 (8)2.3 透水铺装 (8)2.3.1位置设计 (8)2.3.3 透水层配合比及渗透率 (10)2.3.4 渗水井及排水花管设计 (10)2.4 生态屋顶 (10)2.4.1 设施的适用性 (10)2.4.2 设计目标 (10)2.4.3 位置设计 (10)2.4.4 结构设计 (11)2.4.6 砾石层粒径分布 (12)2.4.7 排水花管及出流控制装置 (12)2.4.8 植物选择 (12)2.4.9 储水箱或储水灌 (13)2.5 砾石滞留系统 (14)2.5.1 设施位置 (14)2.5.2 设计目标 (14)2.5.3 结构设计 (14)2.5.6 透水层粒径 (14)2.5.7 排水花管 (14)2.6 人工湿地 (15)2.6.1 设施的适用性 (15)2.6.3 工程布局 (15)2.6.4 结构设计 (15)2.6.6 植物选择 (17)2.7 下洼式绿地 (17)2.7.1 设施的适用性 (17)2.7.2 设计目标 (17)2.7.3 位置设计 (17)2.7.4 结构设计 (17)2.7.5 植物选择 (17)2.8 多功能蓄水池 (17)2.8.2 设计目标 (17)2.8.3 位置设计 (18)2.8.4 结构设计 (18)2.8.5 植物选择 (18)附件:海绵城市设施施工技术 (19)1 一般规定 (19)1.1 施工原则 (19)1.2 技术准备 (19)1.3 现场准备 (19)1.4 组织管理 (20)2 生态草沟与渗渠 (20)2.1 材料选用及现场试验 (20)2.2 施工顺序 (21)2.3 施工工艺 (21)2.4 渗渠施工按生态草沟的相关规定执行。
9月1日起《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实施
时间:2016-08-26 07:19:44
每年将留住75%以上的雨水
《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已经市政府批准,将于9月1日起试行。
海绵城市建成后,我市每年将能留住至少75%的雨水。
二环内每年留住一座中型水库
从2014年起,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拉开了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序幕。
去年10月,我市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导则》提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
也就是说,每年我市将能留住年降雨量75%以上。
有数据显示,我市城区年平均降水量516毫米。
如果按照城区二环路以内1亿平方米面积计算,每年我市降雨量5160万立方米。
按照《导则》提出的最低标准计算,二环内每年能存蓄雨水387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
新建工程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
翻阅《导则》,记者注意到,其规定了我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
准,其中包括强制性标准、指导性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
据介绍,强制性标准为该《导则》适用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遵守的标准。
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和城市雨水利用水质标准。
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方面,《导则》规定,建筑与居住小区中,新建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改扩建项目不低于70%。
绿地及广场中,新建项目不低于85%;改扩建项目不低于80%。
对于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这一强制性标准,《导则》要求,新建工程(非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1000平方米屋顶面积,配建容积不小于2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绿色屋顶绿化率不低于20%
《导则》中的指导性标准,是非强制性标准,是我市在进行海绵城市初步设计时,可供各项目参考的标准。
生物滞留设施占硬化面积百分比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等,都属于指导性标准。
其他相关标准主要包括:排水标准、内涝防治标准、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标准、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标准和内涝防治标准。
其中,生物滞留设施,是指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等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延缓雨水的人工设施,包括入渗型、过滤型及植生滞留槽三种类型。
《导则》提出,在道路工程中,改建道路的生物滞留设施占侧分带绿化面积,不宜低于40%;人行步道中树池的面积,不宜低于人行步道总面积的10%。
对于新建道路,生物滞留设施占侧分带绿化面积,不宜低于60%;人行步道中树池面积,不宜低于人行步道总面积的10%。
在透水铺装率方面,《导则》指出,既有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改造,除机动车道以外的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30%;新建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除机动车道以外的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75%。
《导则》中解释,绿色屋顶是指表面铺装一定厚度的滞留介质,并种植植物,底部设有排水通道的屋面,并可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
同时提出,对于新建商业建筑及公共建筑的绿色屋顶绿化率,不宜低于20%。
部分城建项目已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我市自去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启动后,已有部分城市建设项目融
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比如在公园绿地方面,滹沱河生态绿廊、龙泉湖公园、体育公园等多个公园绿地项目,以及植物园、东环公园两个改造项目,都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或改造。
据介绍,在这些公园绿地中,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建设或改造后,道路可以下渗雨水,并增加湿地有效净化雨水。
同时,大面积的绿地不再是高高隆起,而是改为下沉式,将有效渗透、留滞并净化雨水。
在小区,通过设置小区雨水调蓄设施,对雨水净化后加以利用,将主要用来浇灌小区内的花草树木。
除此,在三环路沿线,将相应修建6座蓄水池及2座人工湖。
在对蓄水池及人工湖的水进行简单处理后,可用于灌溉附近的绿化带及道路洒水。
据市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与《石家庄市海绵城市设施设计图集(试行)》已编制完成。
今后,我市所有新建项目都将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进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