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初试试题-运动训练学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系别: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纸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运动训练学 (A 卷、B 卷、期末补考、清理性补考) 考试方式: 闭卷 大题数: 考试时间: 90分钟 小题数: 参考对象: 类 别: (本、专)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包括以下哪个项目?( B ) A.抛掷B .速度滑冰C.乒乓球 D.跳水 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腕有( A ) A.蒸气浴B.补充维生素C.轻微活动消除乳酸 D.生物反馈 3.运动训练方式其中一大类是( C ) A.分解训练方式B.重复训练方式C.具体操作方式 D.循环训练方式4.周训练计划内容安排的最主要特点是( A )A.不同训练内容的交替安排B.同性质内容的集中安排C.大强度训练内容的集中安排D.训练内容的高度专项化5.对技术主导类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的竞技术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 )A.专项技术B.专项战术C.运动智能D.身体形态6.竞技需要原则主如果以___作为科学基础而确立的运动训练中必需遵循的大体准则。
( D )A.竞技需要的全面性B.竞技需要的合理性C.竞技需要的目的性D.竞技需要的特异性7.贯彻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 D )A.正确地运用动力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要求C.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D.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进程是运动训练进程的起点。
( A )A.运动员的现实状态B.训练计划C.训练目标D.训练阶段的划分9.程序训练具有______的特点。
( A )A.定性化B.信息化C.定量化D.反馈性10.竞技形成阶段的首要任务是( A )A.发展一般和专项竞技术力B.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C.维持和提高心理的稳定性D.训练理论知识的传授11.在采用自身使劲的拉伸法进行柔韧素质训练时,若是运动员感到肌肉()时,可以坚持一下。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1.doc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英语模拟试题(二)第一卷(三大题,共100分)Ⅰ单项选择1. Let’s hurry ,____ we will miss the first train.A. butB. orC. soD. and2. As we know, Japan lies ____ the east of Asia.A. onB. inC. atD. to3. –The judge is wrong! It’s unfair! -- Please keep ______ . Don’t lose your tempers.A. calmB. quietC. stillD. silent4. –I’m sorry I broke your cup. -- Oh, really?________ .A. No problemB. It doesn’t matterC. Don’t be sorryD. You’re welcome5. We all went to the football match _____ ChenYao. He was ill and stayed at home.A. withB. forC. besidesD. except6. Excuse me for breaking in, _____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A. butB. andC. soD. yet7. I want a ____ flat. We don’t have enough space here.A. bigB. biggerC. smallD. smaller8. I don’t think I’ll need any money but I’ll bring some __________.A. in caseB. at lastC. once againD. in time9. Two middle-aged passengers fell into the sea. _____, neither of could swim.A. ImmediatelyB. NaturallyC. LuckilyD. Unfortunately10.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chicken? -- ___. I’ve had enough.A. No, thanksB. Yes, thank youC. That’s all rightD. Just fine.11. We had ____ views on the matter: he agreed at once, but I said “No.”A. practicalB. generalC. oppositeD. similar12. –May I speak to Tom please? -- _____.A. Can I help you?B. Who you areC. Here you areD. Hold on, please13. Most people are not here. I have _____only seen Jack and Mary.A. at presentB. just nowC. all the timeD. so far14. It was what the headmaster meant ____ what he said.A. butB. insteadC. rather thanD. not so15. –Is it ______? -- Sure . It is very pleasant to taste.A. nervousB. deliciousC. curiousD. precious16. The cost of living in the downtown area was so expensive that it was____ the reach of ordinary people . A. within B. under C. beyond D. above17. –What an interesting talk!-- But it’s not just a talk. I think you’d call it a lecture ____ a talk.A. rather thanB. more or lessC. as well asD. other than18. If a shop sells ___ something, it has no more of that particular thing left to sell.A. intoB. out ofC. on top ofD. up19.-- Would you mind mailing this letter for me? -- ______A. It doesn’t matterB. Not at allC. Yes, pleaseD. No, thank you20. He’s in hospital recovering __ an operation. A. in B. for C. from D. byⅡ完型填空阅读下面两篇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21至40各题所给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运动技能B. 运动训练过程C. 运动训练方法D. 运动训练效果2.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身体训练B. 技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营养训练3.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A. 训练后的短暂疲劳B.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暂时下降C. 训练负荷超过身体适应能力D.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提高超过原有水平4. 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 反复练习B. 观察学习C. 理论知识学习D. 生理适应5. 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目的是()A. 避免过度训练B. 提高运动技能C. 增加训练负荷D. 减少运动损伤6.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控制?()A. 训练强度B. 训练量C. 训练频率D. 训练环境7.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技能训练不包括()A. 目标设定B. 放松训练C. 动作技术分析D. 自我谈话8. FITT原则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是指()A. 频率、强度、时间、类型B. 灵活性、强度、时间、类型C. 频率、个体差异、时间、类型D. 灵活性、个体差异、时间、类型9. 运动训练中,耐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A. 肌肉力量B. 肌肉耐力C. 肌肉速度D. 肌肉协调性10. 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循序渐进B. 个别对待C. 持续时间D. 合理恢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12.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诊断和评价。
13. 阐述运动训练中营养补充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运动训练中如何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5. 分析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及其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 D3. D4. A5. A6. C7. C8. A9. B10. C二、简答题11. 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在于通过有计划的训练阶段安排,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简答1、竞技体育的构成(一)运动员选材(二)运动训练(三)运动竞赛(四)竞技体育管理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一)竞争性(二)规范性(三)公平性(四)集群性(五)公开性(六)观赏性3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一)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六)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竞技项目的经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5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一)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二)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6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2)竞技能力诊断(3)训练负荷诊断7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指标(2)竞技能力指标(3)训练负荷指标8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9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二)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三)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肉容和手段(四)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10适宜负荷的科学基础(一)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二)过度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11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1)直线式(2)阶梯式(3)波浪式(4)跳跃式(三)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12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13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1)运动专项(2)训练对象(3)训练条件(二)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三)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14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一)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二)调整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15贯彻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准确判别疲劳程度(1)自我感觉(2)外部观察(3)生理测试(4)心理测试(二)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1训练学恢复手2医学生物学段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4心理学恢复手段16间歇训练法的类型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17持续训练法的类型根据训练时持续时间的长短,持续训练法可分三种基本类型,即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和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2008年运动训练学试卷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周期安排原则3、双周期4、运动战术二、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特点的选项是:A、竞争性B、公平性C、公开性D、表演性2、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内,准备期和竞技状态变化相对应的阶段是A、获得阶段B、相对稳定阶段C、暂时消失阶段D、恢复阶段3、按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下列选项中属于技能类项目的是A、武术散打B、自行车C、3000米障碍D、长距离滑雪4、不属于运动训练基本操作方法的是A、重复训练法B、模式训练法C、间歇训练法D、持续训练法5、移动速度的典型训练方法是:A、运动感觉法B、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C、助力练习法D、刺激诱导法6、以推铅球为例,推出球前的“拨指”动作属于A、动作环节B、动作细节C、动作顺序D、动作形式7、发展长时间耐力不宜采用的训练方法是A、中时持续法B、长时持续法C、中时重复法D、发展性间歇训练法8、下列选项中最有利于发展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是A完整训练法B、变换训练法C、间歇训练法D、持续训练法9、不属于衡量灵敏素质的重要标志是A、力量性B、速度性C、稳定性D、协调性10、属于负荷强度的构成因素是A、练习距离B、练习次数C、练习的速度D、练习组数三、判断题1、运动训练中主要靠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为主进行运动负荷的诊断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动作技术结构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4、在专项训练阶段,主要提高运动负荷量5、动作节奏是指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6、完整法多用于学习简单的技术动作或能分解联系的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7、技术流派是指不止一个运动员或运动队,而是若干运动员或运动队都具有相似的技术风格8、高度的技艺性是竞技体育赖以生存的基础,但高度的技艺性又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的规范性要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9、竞技能力是比赛成绩获得的最主要因素10、一名具有良好移动速度能力的运动员,并不一定也具有良好的反应速度四、简答题1、运用想象法进行技术训练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2、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是什么?五、论述题以某项目训练为例,说明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类型及其特点。
⼆、填空题(本⼤题共6⼩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分。
21.反应速度训练常⽤的⽅法⼿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标的练习和选择性练习。
22.训练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准备活动和______________准备活动两个部分。
23.把握项⽬的______________是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24.竞技体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训练、运动竞赛构成的。
25.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
26.运动训练过程的______________与组织实施的______________是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2⼩题,每⼩题3分,共6分)
27.竞技体育
28.超量恢复
四、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
29.在战术训练中,模拟训练法有哪⼏类?
30.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是什么?
31.在训练实践中如何贯彻适宜负荷原则?
32.⼒量训练的基本⽅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3.耐⼒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内容和⽅法是什么?
34.试述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广州体育学院2008年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一、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六、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二、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3..一、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
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4..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5..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6..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7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主要任务。
A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B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
C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
D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8..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科学基础:a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
B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
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
)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
运动训练学试题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学》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内,保持特定的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5.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7.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指根据运动训练的结构特点。
经济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8.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指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0.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1.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以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判断题: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多选题: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判断题:1.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训练学试题 A卷运动训练学专业一、简答题1。
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是由哪些基本环节构成2。
简述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及依据二、分析论述题1。
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包括哪些内容?是如何建立的?他在运动员训练活动中有什么作用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有着许多共同的特性,2。
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项谈谈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特征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运动训练学试题 B卷运动训练学专业一、简答题1。
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是由哪些基本环节构成2。
以训练的任务及内容为标准,周训练计划可分为哪些类型3.简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的特征4。
简述负荷量的含义及构成二、分析论述题1。
何为先天性竞技能力?其对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智能、心理等方面的发育水平有何不同影响?在少年儿童的早期选材中有何作用?2。
试述力量素质对各类不同项目的基础作用,并说明不同运动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需求3。
试述优秀运动员保持更长运动寿命的意义。
导致我国许多运动员过早退役的原因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对策以求改善?三、方法应用题试述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负荷特征,并为每种训练方法举出两个不同项目运动员运用该方法的训练手段运动训练学试题 C卷一、简答题1。
简述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的含义及依据2。
简述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二、分析论述题1。
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项阐述早期训练与早期强化专项训练有何不同?在基础训练阶段儿童少年运动员应着重发展哪些竞技能力?应多采用哪些类型的训练手段?2。
请从力量训练中的金字塔式训练法以及高原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和多球训练法四种方法中任选两种,说明其:(1)练习的目的(2)练习形式(3)练习负荷特点(4)列举经常采用此种方法的运动项目运动训练学试题运动训练学专业一、简答题1。
简述竞技能力的含义及构成因素2。
以训练的任务及内容为标准,周训练计划可以分为哪些类型3。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03年试题(75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运动成绩2. 区别对待原则3. 持续训练法4. 快速力量5. 运动技术二、方法运用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在比赛战术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2. 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时,如何确定训练的负荷量度?三、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25分,共25分)1. 项群训练理论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04年运动训练学(75分)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15分)1、运动成绩2、程序训练法3、无氧耐力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3、简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其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们仍可获得世界观军,请运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之。
2、回答系统性原则的含义及科学基础,并说明如何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06年试题一、概念题:1、运动训练学2、运动成绩3、体能二、简答题1、积极能力的构成要素2、模式训练法的结构与特点3、体能训练的意义三、论述题:1、积极需要原则的科学依据及其运用注意点2、奥运会110米栏作为速度型体能类项目,历来被认为不是亚洲人的强项,但刘翔的成功打破了人们对该项目竞技能力的认识,请运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刘翔成功的原因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运动训练学》试卷(A)年级:学号: 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运动技术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起着( A )。
A、决定性作用B、主导作用C、重要作用D、不重要2.体能对于短距离跑、游泳等速度类项群运动员来说,起着( A )的作用。
A、重要B、较重要C、决定性D、基础性3.按照周期学说的基本理论,一个大周期包括一个准备时期,一个比赛时期及一个恢复时期,也就是一个( B )的完整过程。
A、竞技状态保持和消退B、竞技状态形成、保持和消退C、竞技状态准备、比赛和恢复D、竞技状态形成和消退4.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称为( C )。
A、灵敏素质B、反应素质C、柔韧素质D、灵敏素质5.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是( C )。
A、可靠性和合理性B、系统性和科学性C、经济性和实效性D、科学性和实效性6.比赛时用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徒手或持器械击球的竞技项目称为( B )。
A、格斗对抗项目B、隔网对抗项目C、竞赛对抗D、竞赛行为7.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 D )。
A、基本作用B、重要目标C、基本过程D、重要前提8.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称为( A )。
A、力量素质B、耐力素质C、速度素质D、灵敏素质9.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 D )。
A、技术减难法B、战术加难法C、模拟训练法D、比赛训练法10.运动员在身体训练课中常常会进行两种以上运动素质训练,一般来说,快速力量练习应安排在课的( B )进行,以保证取得理想的效果。
A、后半部分B、前半部分C、中间D、结束部分二、词语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010年运动训练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A_____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 )A.运动员和教练员B.训练方法手段C.训练内容D.训练条件2.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运动项目在需要较长时间去创编新的动作和套路时,全年的训练安排通常采用(C )A.双周期安排B.三周期安排C.单周期安排D.多周期安排3.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___D_____等。
( )A.练习速度B.练习远度C.练习高度D.练习距离4.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有(A )A.运动感觉法B.缩小空间法C.减小阻力法D.利用助力法5.在战术训练中,采用与级别或水平更高的运动员(运动队)进行对抗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属于(A )A.加难训练法B.模拟训练法C.想象训练法D.程序训练法6.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包括以下哪个项目?( B)A.赛艇B.短程划船C.乒乓球D.跳水7.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有( A)A.蒸气浴B.补充维生素C.轻微活动消除乳酸D.生物反馈8.运动训练方法其中一大类是( C)A.分解训练方法B.重复训练方法C.具体操作方法D.循环训练方法9.周训练计划内容安排的最主要特点是(A )A.不同训练内容的交替安排B.同性质内容的集中安排C.大强度训练内容的集中安排D.训练内容的高度专项化10.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依次为(A )A.形成、保持、消失B.消失、保持、形成C.保持、形成、消失D.形成、消失、保持11.匀速持续训练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发展___C______供能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方法。
( )A.糖酵解代谢系统B.磷酸盐系统C.有氧代谢系统D.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12.在采用自身用力的拉伸法进行柔韧素质训练时,如果运动员感到肌肉_________时,可以减轻一点用力。
08年真题运动训练学⽣理学2008年⼴州体育学院研究⽣⼊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请考⽣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效)⼀、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训练负荷2、适宜负荷原则3、竞技能⼒4、适时恢复原则5、分解训练法6、双周期⼆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竞技体育是同若⼲运动员组成的集体⾏为,必须有⼀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A.竞争性B.规范性C.观赏性D.集群性2、按竞技能⼒的主导因素分类,篮球项⽬属于以下哪类项群:A.速度⼒量类B.同场对抗类C.格⽃对抗类D.体能类3、在体操、艺术体操、跳⽔等项⽬的⽐赛中,裁判员根据⼀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其⽬的是为了评价运动员的:A.⽐赛名次B.运动能⼒C.竞技⽔平D.训练⽔平4、下列不属于评定练习负荷强度的指标是:A.速度B.远度C.效度D.⾼度5、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和训练效果,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才可能应⽤的负荷⽅式是:A.直线式B.阶梯式C.波浪式D.跳跃式6、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最主要的区别是:A.负荷量的不同B.对间歇时间的要求不同C.练习的组数不同D.每组练习的次数不同7、⼀个完整的训练⽬标包括:A.运动成绩指标B.竞技能⼒指标C.训练负荷指标D. A、B、C8、⼀个完整训练过程的终点是A.运动训练B.运动员调整、恢复C.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D.实现运动员⽬标状态9、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A.快速⼒量练习B.技术练习C.耐⼒练习D.速度练习10、运动员在⽐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的⽽决定⾃⼰战术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A.战术观念B.战术指导思想C.战术意识D.战术知识11、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A.特长技术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C.种族特征D.场地器材12、运动员负荷量度临界值的⼤⼩受竞技⽔平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训练中需要:A.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B.正确理解训练负荷的构成C.科学动态探求负荷量度临界值D.对运动员进⾏区别对待13、中长跑训练常⽤的⼀种⼿段――“法特莱克训练法”是⼀种A.重复性练习⼿段B.间歇性的练习⼿段C.持续性练习⼿段D.⽐赛性练习⼿段14、训练⼤周期通常采⽤“倒数时”充填式⽅法安排训练和⽐赛的时间序列,通常在⽐赛时期前加上____周的准备时期。
首都体育学院2008(a)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卷(请将题号与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填空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
2.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将运动训练理论分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称为()。
6.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称为()。
7.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
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9.()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10.身体姿势是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
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和()。
11.实效性评价和( )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12.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已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13.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14.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15.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四种基本类型。
16.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成绩诊断、()诊断和训练负荷诊断。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数 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设集合{}11|<<-=x x M ,集合}20|{<<=x x N ,则 ( ) A 、}10|{<<=x x N M B 、}10|{<<=x x N M C 、}21|{<<-=x x N M D 、}01|{≤<-=x x N M2、函数)1(log )(2x x f -=的反函数)(1x f -= ( ) A 、)0()12(2≥-x x B 、)0()12(2≤-x x C 、)1()12(2≥-x x D 、)10()12(2<≤-x x3、函数)(x f y =的图像由x y sin =的图像向右平移4π单位得到,则=)(x f ( )A 、)4sin(π+xB 、)4sin(π-xC 、x sin 4+πD 、x sin 4+-π4、已知平面向量)1,1(=→a ,)2,1(-=→b ,则=-⋅+→→→→)()(b a b a ( ) A 、-1 B 、1 C 、-3 D 、35、已知2)13()(-=x x f ,则)(x f 是区间 ( ) A 、)0,(-∞上的增函数 B 、),0(+∞上的增函数 C 、)1,(-∞上的减函数 D 、),1(+∞上的减函数6、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体积为3,则正三棱锥的高是 ( ) A 、2 B 、3 C 、4 D 、67、已知函数)2sin()(ϕ+=x x f ,22)2(=πf ,则 ( )A 、0B 、1C 、22 D 、22- 8、已知直线12:-=x y l ,则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是 ( )A 、21B 、22C 、51D 、559、n S 是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已知12=S ,公比1=q ,则=4S ( ) A 、2 B 、3 C 、5 D 、810、在8名运动员中选2名参赛选手与2名替补,不同的选法共有 ( ) A 、420种 B 、86种 C 、70种 D 、43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训练负荷
2、适宜负荷原则
3、竞技能力
4、适时恢复原则
5、分解训练法
6、双周期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竞技体育是同若干运动员组成的集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
A.竞争性
B.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篮球项目属于以下哪类项群:
A.速度力量类
B.同场对抗类
C.格斗对抗类
D.体能类
3、在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的比赛中,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运动员的:
A.比赛名次
B.运动能力
C.竞技水平
D.训练水平
4、下列不属于评定练习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A.速度
B.远度
C.效度
D.高度
5、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训练效果,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才可能应用的负荷方式是:
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
6、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最主要的区别是:
A.负荷量的不同
B.对间歇时间的要求不同
C.练习的组数不同
D.每组练习的次数不同
7、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
A.运动成绩指标
B.竞技能力指标
C.训练负荷指标
D. A、B、C
8、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终点是
A.运动训练
B.运动员调整、恢复
C.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
D.实现运动员目标状态
9、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
A.快速力量练习
B.技术练习
C.耐力练习
D.速度练习
10、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A.战术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
C.战术意识
D.战术知识
11、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
A.特长技术
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C.种族特征
D.场地器材
12、运动员负荷量度临界值的大小受竞技水平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训练中需要:
A.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B.正确理解训练负荷的构成
C.科学动态探求负荷量度临界值
D.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对待
13、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法特莱克训练法”是一种
A.重复性练习手段
B.间歇性的练习手段
C.持续性练习手段
D.比赛性练习手段
14、训练大周期通常采用“倒数时”充填式方法安排训练和比赛的时间序列,通常在比赛时期前加上____周的准备时期。
A. 6-12
B.10-16
C.1-6
D. 3-8
15、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不包括:
A.竞技能力的诊断
B.运动年限的诊断
C.运动成绩的诊断
D.运动负荷的诊断
16、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____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比赛条件
C、教练员的指导水平
D、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
17、依比赛的性质,比赛训练法可分为教学性比赛、____性比赛、模拟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
A、检查
B、测验
C、技术
D、战术
1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_____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A、技术水平
B、心理能力
C、意志品质
D、身体机能
19、下列各选项中,_____项不是模式训练法的构件。
A、训练方法
B、目标模型
C、体育竞赛
D、检查手段
20、提高运动员移动速度,常采用的负荷强度为_____
A、85%-95% 的负荷强度
B、极限强度
C、75%-85%的负荷强度 D 、90%-100%的负荷强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
2、举例分析说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3、简述不同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
4、简述速度障碍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中为何要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2、1984年洛杉玑奥运会前,为适应美国选手海曼、克罗克特的扣球力量,我国女排运动员
同男队一起训练;在我国羽毛球、乒乓球国家队的大赛前训练中,也经常选择一些与即将在比赛中遇到的主要对手技战术打法相同或相近的队员作为陪练;在赛前训练环境和条件安排方面,让运动员在与正式比赛相同或相近的场馆、设施里进行训练。
请说明上述例子采用的战术训练方法,并说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的一般程序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