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3章--弹性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76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习题集第一章引论一、选择题1.经济学是研究()。
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2.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的区别主要在于()。
A.它们是否有用;B.获取它们时,是否要付出一定的费用;C.它们价格的高低;D.它们的效用高低。
3.资源稀缺性的含义是指()。
A.资源的数量较少;B.获得一定量资源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相当高;C.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显不足;D.资源的价格很高。
4.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收入的短期波动;C.收入的长期增长;D.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5.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C.如何生产;D.为谁生产。
6.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值理论;B.生产理论;C.价格理论;D.分配理论。
7.下列事物中哪些不具备稀缺性( )A.空气;B.矿泉水;C.食物;D.安全保卫。
8.人们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时必须( )A.使个人利益优于公共利益;B.做出选择;C.降低期望;D.以国家利益为重。
9.下列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翻;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10.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B.约翰·梅纳德·凯恩斯;C.米尔顿·弗里德曼;D.阿弗里德·马歇尔。
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1.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科学。
()2.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联。
()3.经济学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国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5.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涉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 )。
A.边际效用为正B.边际效用为负C.边际效用为零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2、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4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的效用为90,消费三单位的效用为125,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的该商品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为()。
A 80B 40C 35D 613、预算线的斜率决定于()。
A 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C 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的价格D 商品的相对价格4、对于低档商品,价格下降()。
A替代效应使消费变少 B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少C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多 D价格效应使消费变少5、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处的边际替代率取决于两种商品()。
A 价格之比B 数量之比C 边际效用之比D 边际成本之比6、如果商品X、Y的价格分别为PX、PY是既定的,当MRSXY>PX/PY时,消费者要实现其均衡,应该()。
A 增加消费X,减少消费YB 同时增加消费X和YC 减少消费X,增加消费Y D同时减少消费X和Y7、对于吉芬商品,价格下降()。
A替代效应使消费变少 B替代效应使消费变少C 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多 D价格效应使消费变少8、消费者消费X,Y两种商品,当X的价格下降,Y的价格不变,预算约束线怎样变化()。
A 向外平移B Y的截距不变,向外旋转C X的截距不变,向外旋转D 向内平移9、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 )。
A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B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C 预算线斜率小于零D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10、需求曲线上每一价格所对应的需求量都能给消费者带来( )效用。
A 最小B 可能最大C 最大D 与效用无关二、名词解释1、消费者剩余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边际替代率4、效用5、预算线6、消费者均衡7、 替代效应8、收入效应三、简答题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
2、两种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 )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递减的?3、简述基数效用论。
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人们靠收入生活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D )A、怎样生产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A、选择会导致短缺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7.下列各项中(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C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D、自给自足制度1-5 C D B B C 6—10 B C C B B11、C二、判断正误1.只有落后国家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的短缺现象.2.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关于选择行为的科学.3.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所有点都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最高水平.4.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
微观经济学复习题第二章需求与供给、弹性一、单项选择题1.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消费者对其()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2.需求规律表明,当羊肉价格升高时,会令羊肉()A.需求程度降低,需求曲线左移B.需求程度升高,需求曲线右移C.需求数量减少,需求曲线不变D.需求数量增加,需求曲线不变3.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往往会导致该商品()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4.在某一时期内手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A.手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手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手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5.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互补品的价格上升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6.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对其替代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替代品的价格上升D.替代品的价格下降7.如果甲商品价格下降引起乙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A.甲商品与乙商品是互替商品B.甲商品与乙商品是互补商品C.甲商品为低档商品,乙商品为高档商品D.甲商品为高档商品,乙商品为低档商品8.导致供给减少的情况是()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B.技术的进步C.成本的下降D.替代品价格的上升9.下列情况中不会引起小麦供给曲线移动的是()A.小麦的市场价格提高B.小麦的互补商品价格下降C.增加15%的工资D.小麦获得丰收10.当需求增加的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时()A.均衡价格将提高,均衡交易量将增加B.均衡价格将提高,均衡交易量将减少C.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将增加D.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将减少11.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时,则()A.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减少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销量减少D.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销量减少12.厂商通过降价扩大销售收入,实现“薄利多销”的产品一般是需求价格弹性()A.大于1的产品B.等于1的产品C.小于1的产品D.等于零的产品13.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富有弹性B.具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D.弹性不能确定14.假如买者可以按不变价格购买任何数量的商品,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A.无弹性B.无穷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15.如果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那么在该产品的需求增加时()A.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时增加B.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时减少C.均衡产量增加但价格不变D.均衡价格上升但产量不变二、名词解释及简答1、支持价格、限制价格2、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含义3、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4、恩格尔定律5、试比较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二、单选题:1.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A.市场经济B.个体行为C.总体经济活动D.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A.计划经济B.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D.9.实证经济学( )A.关注应该是什么B.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D.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A.失业B.通货膨胀C.D.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第二章二、单项选择:1.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C.棉花的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 2.在下述的原因中哪个不是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 )。
第三章 弹性理论一、单项选择题(4个)1. 下列几组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的有( B )。
A .面粉和大米B .汽油和汽车C .羊肉和牛肉D .录音机和灯泡2. 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B )。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3. 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B )。
A .大于1B .小于1C .等于1D .等于04. 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 C )。
A .大大提高B .稍有增加C .下降D .不变二、判断题1. 当卖者提高价格时,肯定能增加销售收入。
(×)2. 某商品的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3. 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
(×)4. 需求完全无弹性时,销售税全部由买者负担。
(√)三、简答题(1个)1. 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一种商品其替代品愈多,愈重要,则需求弹性愈大。
(2)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一种商品对人们的生活愈重要,则需求弹性愈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愈多,其需求弹性愈大。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一般而言,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大,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弹性越小。
(5)消费者调节需求量所需时间。
一般说来,调整需要的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小。
四、计算题(1个)1. 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0.5,该商品现在的价格为2元,求商品价格上升到多少,才能使需求量减少15%?解:因为 E d =-P P Q Q //∆∆ 所以 ∆P/P =-dE Q /Q ∆=-5.0%15-=30% P ’=P(1+30%)=2×(1+30%)=2.6故商品价格上升到2.6元,才能使需求量减少15%。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 1 章导论一、对错判断题1. 自由物品(free good) 就是不要钱随便拿的物品。
【F】2. 经济物品是就是需要节约使用的物品。
【T】3. 技术进步将彻底消除稀缺现象。
【F】4. 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稀缺现象。
【T】5. 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问题。
【T】6. 经济学家的效率标准是国库收入最大化。
【F】7. 当生产力充分发达了,三个基本问题就不存在了。
【F】8. 市场经济是一个分散决策体系。
【T】9. 计划经济是一个集中决策机制。
【T】10. 微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问题。
【F】11. 宏观经济研究污染治理问题。
【F】12. 边际分析就是增量分析。
【T】13. 均衡状态就是静止不变的状态。
【F】14.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较为静态的分析。
【F】15. 动态分析的任务是指出事物变化的时间过程。
【T】16. 实证经济学给出的结果是能够验证的。
【T】17. 规范经济学给出的结论往往是号召性的。
【T】18. 理论就是一组假设。
【T】19. 模型是对现实的抽象和简化。
【T】20. 经济学家假设人们的经济选择是有目的的选择。
【T】二、单项选择题1. 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C】A. 阳光B. 夏威夷的海水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2. 稀缺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A. 人贪得无厌B.各种物品的存量太少C. 技术不发达D.都对3. 说“资源是稀缺的”指【B】相对与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A. 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 B.C. 资源必须留给后代D.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4. 经济物品是【C】A. 有用的物品B.有交换价值的物品C.稀缺的物品D.都对5. 稀缺现象导致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是【B】A. 饥饿问题B. 分配问题C. 压迫D. 失业6. 微观经济学研究【D】A. 消费者的选择B.C. 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化D. 7. 宏观经济学研究【 A 】 A. 失业 B.C. 产业结构调整D. 8. 市场经济【 A 】 A. 是分散决策体系 B. C.用市场价格引导人们的行为 9. 实证经济学研究【 A 】 A. 提高税率的结果是什么 B. 回答是否应该提高税率的问题 C. 是否应该减免某些人的税赋的问题 D. 是否应该增加政府支出的问题10.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冰激凌价格上升,那么,需求量将会如何变化?回答这个问题的是 【E 】A. 静态均衡分析B.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C. 动态分析D.一般均衡分析第 2 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对错判断(下述每一说法,你认为正确就在题干后括号内写T,否则写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