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设计教程27554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8
中央空调设计与安装流程分析讲解中央空调作为现代化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其设计与安装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工作流程,需要各种专业技术和严密的工序。
本文将从设计与安装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中央空调的设计与安装流程,为读者提供基本的了解与指导。
设计流程中央空调的设计流程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设计前期设计通常需要考虑的工作有:•空调系统的规模:根据工作场所的面积,结合人员密度和热量负荷等多种条件,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总规模和分区布局。
•空调系统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需求,选择平行式、冷冻站、水冷却式、风冷却式、集中式、分散式等不同的空调系统类型。
•空调系统的能源:根据所处环境和经济考虑,选择不同的冷、热源类型,如冷却塔、冷水机组、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中期设计在前期设计完成后,进入中期设计阶段,主要是进行空调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空调系统的位置:确定空调设备房的位置和空调管道的布局。
•管道的设计: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水管道进行设计,包括管道的布局、直径等。
•设备的选型:根据前期设计的方案和实际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压缩机、电机、冷凝器、膨胀阀等配件。
•控制系统:对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设计,并进行阀门的选型和冷水泵的订购。
后期设计后期设计是指在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一些补充和优化工作,包括:•空气品质控制:在各个区域设置恰当的新风口和回风口,保证空气流通,达到良好的空气品质。
•噪声控制: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隔音和降噪处理,确保低噪音运行。
•安全控制:安装可靠的安全控制装置,如防火阀门、安全保护开关等,保障人员安全。
安装流程安装流程是指中央空调系统从厂家运输到工地,在工地进行设备安装、管道布置、泵阀安装、电气控制等系列工作流程。
运输与吊装中央空调系统是由多个组件组成的大型设备,因此需要在运输过程中特别小心。
运输时需要选择专业的物流公司,确保空调设备的完好无损。
在到达目的地后,所需的天车、千斤顶等吊装设备要到位。
中央空调设计方案中央空调设计方案是为建筑物或室内空间提供全面、高效的空气调节服务的系统设计方案。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种基本的中央空调设计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空调系统的类型选择、主机数量和位置的确定、送风方式的选择、系统控制方式的确定以及节能措施。
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中央空调系统,如冷水机组、风冷式机组或地源热泵等。
其中,冷水机组是一种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它通过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膨胀阀等组件来实现空气的制冷或制热。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适当容量和数量的冷水机组进行设计。
其次,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空调负荷分布情况,需确定主机的数量和位置。
一般来说,主机应集中布局,方便维护和管理。
在确定位置时,要考虑到主机与室外空气的接触,应避免与高温设备或直射阳光的暴露,以免影响系统效果。
然后,在确定送风方式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需求。
一种常见的送风方式是冷风给风口送风,然后通过楼道或其他通道向各个室内空间传递。
此外,还可以选择通过风管或风柜等设备进行送风和回风。
此外,为了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控制方式。
例如,可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各个空调区域的温度,并进行集中控制;或者可以使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感知室内外环境参数来动态调节系统的运行状态。
最后,为了节约能源,还可以采取一些节能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外窗、墙壁和屋顶等结构来减少冷热传递;可以选择高效能的冷水机组和风机,减少系统的能耗;还可以通过能量回收和利用技术,将冷热能再利用。
综上所述,中央空调设计方案是为建筑物或室内空间提供全面、高效的空气调节服务的系统设计方案。
通过合理的类型选择、主机数量和位置确定、送风方式选择、系统控制方式确定以及节能措施,可以实现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一.设计题目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二.设计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已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发展主流。
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空调系统,一是从空调系统的数学模型方面,二是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案方面。
要研究一个系统,必须知道这个系统的模型。
系统模型是研究和掌握系统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它是认识、分析、设计、预测、控制实际系统的基础,也是解决系统工程问题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因此,建立有效且可靠的系统模型是我们研究空调系统的首要任务。
实践中有两类基本方法可以获得系统的数学模型,一种是理论的方法,即应用系统所遵循的物理定律进行理论推导,称为数学建模;另一类是实验方法,即分析实验数据,找出系统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成为系统辨识。
建立一个满足需要的系统模型,没有普遍的方法可循,因为不同的过程或系统都有各自的特点。
此外,良好控制器的设计和控制参数的调节也有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
所以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也都热衷于建立空调系统的模型。
本论文以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深入学习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各个环节,掌握各种空调系统原理和空调的控制要求及性能指标,同时讨论了空调监控系统组态软件的设计方法。
(2)通过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知识,利用基理法建立空调房间的数学模型,并对空调房间的特性参数进行了估算。
同时建立了表冷器和系统其他环节的数学模型。
为控制方案的确定和控制参数调整奠定了基础。
(3)利用单回路闭环控制系统实现空调房间的温度控制,利用工程整定法整定PID 控制器参数,使系统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利用仿真软件仿真控制效果。
并且用信号发生器产生特定的干扰信号模拟空调房间内人员进出的干扰情况,仿真系统有受干扰时的响应特性。
三.设计的作用与目的本论文通过学习热力学知识,利用机理法建立空调房间的数学模型,并对空调房间的特性参数进行了估算,有利于空调系统控制参数的整定。
同时建立了表冷器和其他环节的数学模型,从而建立了整个控制回路的数学模型,有利于选择控制通道、确定控制方案、分析质量指标及调节器参数的最佳整定。
中央空调设计工程方案一、引言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大型的空调系统,它可以为建筑物内部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在建筑物中,中央空调系统往往是建筑内部环境控制的核心,它的设计和使用可以对建筑物的舒适性、能源效率和室内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工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工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使用功能、环境条件、能源消耗等多方面因素,以求达到最佳的舒适性、节能性和环保性。
本文将从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流程、系统组成、设计参数、设备选择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为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工程方案提供参考。
二、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原理中央空调系统是指将整个建筑物内部都连接在一个空调系统之下,通过一种集中式的方式来控制整个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集中供冷供热:中央空调系统通过集中的供冷和供热装置,为整个建筑提供制冷和供热服务。
这种集中供冷供热的方式可以减少每个房间内部的设备数量,降低系统的成本和维护难度。
2. 风管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送风和回风通常通过一种风管系统来进行传输,这可以减少管道的布置数量,并提高空气的循环效率。
3. 自动控制:中央空调系统通常会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来对室内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和调控,以保证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
4. 节能性: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节能性,可以通过优化系统结构、选用高效设备、合理控制运行方式等手段来降低能耗。
5. 综合性能: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需求、环境条件以及系统自身的性能,以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节能性能。
三、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需求: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的使用需求,包括建筑类型、面积、使用功能、环境条件等,以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参数。
2.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的使用需求和环境条件,制定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设备布置、管道布局、控制系统等。
一、中央空调设计的目的。
1.初步了解建筑空调系统设计全过程,熟悉空调制冷设计步骤与现代化工程设计方法。
2.深入进行与专业有关的基本工程训练,初步接受大型工程设计的训练和熏陶。
3.综合和深化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协作精神,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二、中央空调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剖面图和文字资料,详细了解房间使用功能,使用特点,然后对该建筑进行空调与制冷工程的设计。
1.初步设计内容:空调与制冷工程初步设计应包括下述内容。
(1)确定采用的空调系统形式,进行空调系统划分。
确定采用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还是空气-水系统,确定是全部采用同样的系统还是各区采用不同的系统,并确定各系统的范围划分。
(2)确定室内、外设计参数。
根据现有的手册和规范确定室外设计参数。
根据手册与规范确定室内设计参数。
如果手册与范围没有详细和具体的规定,则需要借鉴已有工程的经验或已有的研究结果,针对设计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来确定。
必要时要进行室内设计标准的研究和论证。
(3)设计夏季空调负荷计算夏季空调负荷,可采用冷负荷系数或频率响应法,或采用冷负荷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4)送风量与送风状态参数的确定,气流分布校核计算。
根据负荷确定送风量与送风状态,并确定送风方式,包括风口的形式与布置、送风速度与送风温差。
校核送风方式能否满足气流分布的设计要求。
(5)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对全空气系统,确定采用一次回风还是二次回风;对空气-水系统,确定空气处理的过程;确定混风状态与露点的状态;确定采用何种可行的空气处理方法达到要求的送风状态。
(6)空气处理设备的选择(设计)与校核计算。
根据前面的计算,确定空气处理设备(冷却器、加热器、喷水室、加湿器、空气过滤器、风机盘管等)的规格、型号、数量、工作参数、冷热状态参数等。
(7)风道的布置与设计计算,风机的选择或校核。
风道的布置与设计计算,要求确定风道的走向与各段管道的长度和管径。
某中央空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性能参数及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解释中央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功能及运行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并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中央空调系统方案,以满足特定建筑需求。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建筑节能与环保,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2. 增强学生对中央空调技术发展的信心,激发其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的认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以中央空调系统为核心,结合实际建筑案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工程观念,对新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中央空调系统概述:介绍中央空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中央空调系统概述2. 中央空调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讲解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各部件功能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中央空调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3. 中央空调系统分类与性能参数:分析各类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适用场合及其性能参数。
教材章节:第三章 中央空调系统分类与性能参数4.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结合实例,讲解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原则、流程及优化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5.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与维护:介绍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与维护6. 中央空调系统与建筑节能:探讨中央空调系统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以及节能措施和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流程中央空调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对象——建筑物2根据设计对象所处地区,确定室外空气冬、夏设计参数(第二章) 3根据设计对象的使用功能,确定室内空气冬、夏设计参数(第二章)4确定设计对象的建筑热工参数、在室人员数量、灯光负荷、设备负荷、工作时间段等(第二章)5计算设计对象在最晦气条件下的空调热、湿负荷(第二章)6根据计算的空调热、湿负荷以及送风温差确定冬、夏送风状态和送风量(第二章)7根据设计对象的工作环境要求,计算确定最小新风量(第四章)8确定空调系统方式(第四章)9结合i-d图的分析, (第一章)根据各空调设备处理空气的特点(第三章)10确定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方案以及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第四章) 11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及送风量进行空调设备选型设计计算(第三章)12进行气流组织设计,根据送、回风量,确定送、回风口型式(第五章)13布置空调风管道,进行风道系统设计计算,确定管径、阻力等(流体输配管网)布置空调水管道,进行水管路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阻力等(流体输配管网)14确定风机和水泵的流量、风压(扬程)及型号(流体力学)15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确定冷源(制冷机)或热源(锅炉)的容量及型号中央空调设计步骤1.确定空调系统风道形式,合理布置风道,并绘制风道系统轴测图,作为水力计算草图。
2.在计算草图上进行管段编号,并标注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管段长度大凡按两管件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3.选定系统最晦气环路,大凡指最近或局部阻力最多得环路。
4.根据造价和运行费用的综合最经济的原则,选择合理的空气流速。
根据经验总结,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P111表6.3确定。
5.根据给定风量和选定流速,逐段计算管道断面尺寸,并使其符合表6.1所列的矩形风管统一规格。
然后根据选定了的断面尺寸和风量,计算出风道内实际流速。
通过矩形风管的风量G可按下式计算:G=3600abυ (m3/h)式中a,b—分别为风管断面净宽和净高,m。
中央空调设计步骤简要说明1、第一步得到建筑条件图后,熟悉图纸。
没有建筑图纸的需要绘制建筑图纸。
2、第二步确定方案,冷热源型式,水系统形式,风系统形式。
工程所在地的能源情况应作为空调冷热源形式的主要依据。
3、第三步,做初步设计,在方案的基础上深化。
空调机组及附属设备用房等条件要与建筑专业或业主沟通明确。
自动控制系统也要有一个初步的方案。
4、第四步负荷计算,根据每个空调房间的使用功能和使用要求计算每个房间的冷、热负荷。
(负荷计算分为估算和精算两种,精算常用谐波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未端及主机的具体型号。
5、第五步做施工图,(前面的步骤可以估算)施工图要详细计算。
1)绘制空调水路平面图,空调水路系统图(水系统根据设计情况分为空调供水、空调回水、空调冷凝水、及附属管道)。
A.确定空调系统水路形式,合理布置水管,并绘制水管系统轴测图,作为水力计算草图。
B.在计算草图上进行管段编号,并标注管段的长度和水量。
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C.选定系统最不利环路,一般指最远或局部阻力最多得环路。
D.根据设计手册选择合理的水流速。
根据经验总结,确定水管内的水流速。
E.根据给定水量和选定流速,逐段计算管道断面尺寸即管道规格,然后根据选定了的断面尺寸和水量,计算出水管内实际流速并和原假定流速进行校核。
F.计算水管的沿程阻力根据沿程阻力计算公式:?Pm=R.L查《冷水管道的摩擦阻力计算表》求出单位长度摩擦阻力损失?py,再根据管长L,计算出管段的摩擦阻力损失。
G.计算各管段局部阻力根据局部阻力计算公式:?Pj=Z<£ P2查《常用管道局部阻力系数Z计算表》取得局部阻力系数Z值,求出局部阻力损失。
H.计算系统的总阻力,?P=K ??Pm +?Pj)。
J.根据系统的总水量、总阻力选择水泵。
2)绘制空调风路平面图,空调风路系统图(风系统根据设计情况分为送风、回风、新风、排风、防排烟等系统)。
中央空调培训课件中央空调培训课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央空调系统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商业办公楼、医院、学校还是家庭住宅,中央空调系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央空调系统,许多人选择参加中央空调培训课程,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一、中央空调的基本原理在中央空调培训课件的第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中央空调的基本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来实现空气的冷却和循环。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将热量释放到外界。
之后,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变成液态,再次进入蒸发器循环。
通过这个循环过程,中央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室内空气的冷却和循环。
二、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在中央空调培训课件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
中央空调系统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冷却塔等。
蒸发器是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核心部件,通过吸收热量来冷却室内空气。
冷凝器则是将热量释放到外界的部件,起到散热的作用。
压缩机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动力来源,通过压缩制冷剂来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冷却塔则用于排放制冷剂中的热量,使其重新变成液态。
三、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在中央空调培训课件的第三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基于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知识。
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流动和热量的吸收与释放,中央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室内空气的冷却和循环。
同时,中央空调系统还需要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进行智能控制,以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
四、中央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在中央空调培训课件的第四部分,我们将介绍中央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维护与保养包括清洁过滤器、检查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清洁冷凝器和冷却塔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系统中的零部件,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五、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源效率在中央空调培训课件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讨论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源效率。
plc中央空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流程及主要部件功能。
3. 学生能够描述PLC编程在中央空调控制中的关键步骤和逻辑。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基本的编程操作,实现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模拟控制。
2. 学生能够通过组态软件监控并优化PLC控制的中央空调运行状态。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PLC在中央空调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特别是PLC技术的兴趣和认识,增强其职业规划的视野。
2. 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智能控制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应用技术型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应掌握基本的电路原理和编程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技术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2. 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PLC基础知识:介绍PLC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对应教材第二章。
- PLC的硬件结构- PLC的工作原理- PLC的编程语言及编程方法2. 中央空调系统概述:讲解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流程及主要部件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
- 中央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 系统工作流程- 主要部件的功能与作用3. PLC在中央空调控制中的应用:分析PLC在中央空调控制中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
-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PLC在中央空调控制中的应用案例- PLC控制程序编写与调试4. 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PLC编程与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模拟操作,对应教材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