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基本气象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三节气象基本要素气象基本要素是指描述大气中各种物理性质的量测性指标,也是气象学的基础。
常见的气象基本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风速和风向、降水和能见度等。
温度是气象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用来衡量大气分子的热运动程度。
常见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
温度数据对气象预报、农业、旅游、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衡量指标,包括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两种定义。
相对湿度指在其中一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实际含量与该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之比。
绝对湿度指在一定体积内所含水汽的质量。
湿度对气象、环境、农业、建筑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压力是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上的推力。
常见的压力单位有帕斯卡、毫巴和英寸汞柱等。
气压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气压的变化可以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
风速是衡量风的强度和速度的指标。
常用的风速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和节。
风速的变化对于气象和航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测风向、气流、气候的变化。
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测量通常用8个主要方向表示,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
风向与气象预报、航海、农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降水是大气中水蒸气由气态转为液态或固态形式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雾、露、霜等。
降水的变化对于气象、水文、农业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能见度指的是能够看到并认识地平线和天空特征的最大距离,它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量度指标。
能见度对于交通、航海、气象预报等方面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常见的气象基本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对气象变化进行预测,了解大气环境的特征和行为,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气象类面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 气象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基本气象要素?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气压答案:C2. 什么是气象学中的“锋面”?A. 冷暖气团的分界线B. 云层的厚度C. 风向的变化点D. 降水的分布区域答案:A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现象属于天气现象?A. 台风B. 地震C. 暴雨D. 干旱答案:A, C, D2. 气象预报中常用的术语包括:A. 晴B. 阴C. 多云D. 雾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答案:正确2. 气象预报中的“局部地区”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省份。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气象雷达”?答案:气象雷达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探测大气中降水、云层、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
2. 请解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答案: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内(通常为30年)的大气状况的平均值,包括温度、降水、风等;而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变化,如晴、雨、风等。
五、计算题1. 已知某地气压为1013.25百帕,温度为20°C,请计算该地的饱和水汽压。
答案:根据克拉珀龙方程,饱和水汽压可以通过气压和温度计算得出。
公式为:e = 6.11 * 10^((7.5 * T) / (237.3 + T)),其中T为摄氏温度。
代入数值计算得e ≈ 23.38百帕。
六、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连续多日出现高温天气,气象部门发布了高温预警。
请分析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答案: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人体不适、中暑,农作物生长受影响,城市用电量增加等。
应对措施包括:提醒市民减少户外活动,提供防暑降温知识,加强农作物灌溉,保障电力供应等。
七、论述题1. 论述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农民可以合理安排播种、收割等农事活动,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03基本气象要素气象是指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
气象要素是指描述大气状态和变化的主要参数,它们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基本气象要素。
温度是气象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指的是空气中分子热运动的程度。
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温度可以通过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温度的变化对气候、天气以及生物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湿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湿度计来完成。
湿度可以通过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等指标来表示。
湿度的变化会导致空气的稀薄程度不同,从而影响到大气的稳定性和降水的形成。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对垂直于该面积方向的作用力。
气压通常使用帕斯卡(Pa)或毫巴(hPa)来表示。
气压的测量通常使用气压计来完成,常见的气压计有汞气压计和气压传感器。
气压的变化会对风向和风速产生重要影响,它也是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风是指水平空气运动的流动,它由风速和风向两个要素来描述。
风速表示单位时间内空气运动的距离,通常使用米每秒(m/s)来表示。
风向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通常使用八个主要方向(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来表示。
风速和风向通过使用气象要观测仪器(如风速风向仪)来测量。
除了以上基本气象要素外,还有降水量、能见度、云量和天气现象等也是常用的气象要素。
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的总量,通常使用毫米(mm)或英寸(in)来表示。
能见度是指视野中能看到多远的距离,通常使用米(m)或千米(km)来表示。
云量表示天空中云层的覆盖程度,通常使用八分之一(八分之一表示天空中云量为1/8)来表示。
天气现象包括雨、雪、雾、雷暴等,用于描述当前天气的状况。
总结起来,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是基本的气象要素,它们描述了大气状态和变化的重要参数。
了解和测量这些气象要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从而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气象要素参数本文分为五章,其中包括第一章气象要素参数,第二章天气系统,第三章天气系统和过程,第四章人工影响天气,第五章天气预报。
第一节:气温与降水一、年平均气温1.年总量:全球各地区每年降到大气里的热量称作太阳辐射能。
根据来源不同可将它们划分成不同种类的辐射能——大气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2.月总量:在某一个月内,单位时间里通过某一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作该地这一月份的辐射总量。
3.年变化量:我国华北地区某年内每平方米表面所获得的辐射总量的多少。
如图8-4表示该地表面每年所收到的日照时数与辐射总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这条曲线就是表示平均每公顷土地或每平方米土壤每年所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的高低情况。
由此可见,一般而言,太阳辐射量越大,则年辐射总量也越大。
4.极值与极小值:这两个概念实际上都属于同义词。
所谓极值就是指在年辐射总量相等的情况下(即都为100万卡),一地某一年的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而极小值则是说当年辐射总量为100万卡时,此地最低温度出现的时刻。
5.分布规律:不论年辐射总量还是极值的出现,都遵循着纬向地带性原则,即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6.生活中应用:夏季建筑物屋顶的反光面层一般采用白色;冬季对居室窗户进行遮挡,有助于提高室内的温度,便于室内取暖;西晒的房子,阳台栏杆扶手外侧涂黑色防止热辐射损害等等。
本文分为五章,其中包括第一章气象要素参数,第二章天气系统,第三章天气系统和过程,第四章人工影响天气,第五章天气预报。
第一节:气温与降水一、年平均气温1.年总量:全球各地区每年降到大气里的热量称作太阳辐射能。
根据来源不同可将它们划分成不同种类的辐射能——大气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2.月总量:在某一个月内,单位时间里通过某一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作该地这一月份的辐射总量。
3.年变化量:我国华北地区某年内每平方米表面所获得的辐射总量的多少。
如图8-4表示该地表面每年所收到的日照时数与辐射总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这条曲线就是表示平均每公顷土地或每平方米土壤每年所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的高低情况。
气候要素气象要素1、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时一般必须描述的两个气象要素气温和降水2、气候的三大要素是什么气候条件三要素是:温度、湿度和风速。
(1)温度:温度是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
(2)湿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的多少。
它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3)风速:风速除对人体散热有着明显影响外,风速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人的不良生理反应。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是:天气时间短,是多变的;气候时间长,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气温、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4、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要素的综合观测和场地选择实验报告怎样写?仪器就不用说了,11种。
你从1号到11号对应写好。
然后再试验过程中画上仪器的摆放位置示意图。
结论就写一下仪器摆放的注意事项,大门朝北开。
仪器放在东西小路的南侧。
高仪器在北面,低仪器在南面。
5、气候与气象的区别,,,,具体的□6、什么是气候?什么是天气?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给你举个简单百的例子:1、我们说今天天气不错,明天可能有雨,这都是说的天气;2、我们说今年夏天很热,冬天可能不像去年冬天那么冷,这说的是气候;从上面可以看出,天气说的是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度,而气候就是长时间的平均状态。
以下出自网络: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
常见气象要素知识简介气象要素是指影响天气的物理量,常见的气象要素包括:1.温度:温度是指空气中的热量程度。
在地球表面,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2.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压力,是由空气密度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压越高,空气密度就越大。
3.风:风是指大气中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方向。
风的速度和方向受到气压差和温度差的影响。
4.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当空气温度升高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会升高。
5.降水:降水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从天空落下的过程。
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6.云:云是由水汽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的大量集合体,能够在天空形成不同的形态。
云的高度和密度决定了天气的变化。
7.雾:雾是指在地面或低于地面几米的高度,空气中有大量水滴或冰晶微小颗粒,使空气湿度增大,能见度降低,呈现朦胧状态的气象现象。
8.雨雪的强度:雨雪的强度是指雨雪的数量或密度。
强度越大,降水的效果就越明显。
9.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天内照射到地面的时间。
日照时数越长,阳光的辐射就越强。
10.紫外线强度:紫外线是太阳辐射在波长在200~400纳米范围内的高能电磁辐射。
紫外线强度是指紫外线的辐射强度。
紫外线辐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11.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指在定压条件下,空气温度再降低多少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露点温度越低,空气的湿度就越大。
12.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通常用360度表示。
风向越接近南方,天气就越热。
风向越接近北方,天气就越冷。
13.风速:风速是指风的流动速度。
风速越大,对人体的冷热感受就越强。
14.风力:风力是指风的强度,通常用级别来表示。
风力越大,风造成的影响就越强。
15.可见度:可见度是指在观测点能看到的远处的距离。
可见度越大,能看到的景象就越多。
可见度越小,能看到的景象就越少。
16.能见度:能见度是指在观测点看到的最远的距离。
能见度受到气象要素的影响,如降水、云、雾、浮尘等。
气象要素、水面蒸发、水温和冰情6.1主要气象要素统计分析6.1.1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概述流域主要气候特性,统计工程地址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
6.1.2流域气候特性,可利用流域内气象观测资料和有关分析、研究成果,概述流域的气候背景和降水、气温、水面蒸发等要素的时空分布。
6.1.3工程地址气象要素特征值,应采用工程地址邻近且有代表性台站的观测资料统计。
气象要素特征值可包括以下内容:1、多年平均年、月降水量及各等级降水量出现日数,累年时段最大降水量及出现时间;2、多年平均年、月平均气温、地温、湿度和气温累年年、月极值及其出现时间;3、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4、多年平均年、月平均风速,年、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累年年、月最大风速及其出现时间,多年平均年、月大风日数;5、多年平均年、月霜、雪、雾、雷暴等天气现象出现日数及霜、雪、雷暴的初、终期;6、工程需要的其他气象要素特征值。
6.1.4气象要素特征值的统计系列不宜少于30年。
系列较短时,宜插补延长。
6.2水面蒸发分析计算6.2.1水库、湖泊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应采用10年以上、观测精度较高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水面蒸发观测资料计算。
6.2.2利用水面蒸发观测资料计算水库、湖泊蒸发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81、2m²以上蒸发池观测资料,可直接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
水库、湖泊与蒸发池所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应通过有关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对成果加以修正。
2、E一601型蒸发器和口径为20cm、80cm蒸发器观测资料,应折算至20m2蒸发池蒸发量后,再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
E一601型蒸发器水面蒸发折算系数可参照本规范附录C 取值。
3、漂浮蒸发器观测资料也可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
但应查明浮筏结构、安装方式、观测方法,分析暴雨溅水、风浪等影响。
6.2.3水面蒸发观测资料短缺时,可采用经主管部门审批的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或地区水面蒸发经验公式估算水面蒸发量。
常见气象要素知识简介通俗来讲,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层内各层大气运动的规律、对流层内发生的天气现象和地面上冷暖旱涝的分布等。
现就一些常见的气象要素知识以及天气现象等级进行介绍。
1 温度和湿度1.1 空气温度和湿度空气温度简称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空气湿度简称湿度,是表示空气中的潮湿程度和水汽含量的物理量。
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是离地面1.50 m高度的气温和湿度。
通常情况下,气温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同一个百叶箱内。
百叶箱是温、湿度传感器的防护设备,它的内外部均为白色,有木质和玻璃钢2种类型,目前各气象站多用玻璃钢百叶箱。
百叶箱的作用是保护温、湿度传感器免受雨、雪、强风等气象要素的影响,能真实地反应外界空气温、湿度变化。
天气预报的气温指的是百叶箱里面的温度,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到的温度是曝晒温度,这就是百姓常说预报中的温度在夏季没有实际温度高,冬季没有实际温度低的原因。
温、湿度传感器每年至少检验1次,才能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1.2.1 地面温度和草温。
地面温度是指下垫面的温度,下垫面的温度包括裸露的地面温度和草面或雪面的温度。
测量地面温度一般在地面观测场浅层地温场安装铂电阻传感器,使其横切面的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
埋入土中的部分与土壤必须紧密靠拢,不能有空隙;露出地面的感应部分要保持清洁,这样测得的地面温度才准确。
草温传感器距离地温场西侧50 cm处南北方向放置,传感器距离地面6 cm,并与地面平行。
在冬季降雪但雪深没有淹没草层时,继续测量草温。
当积雪深度淹没草温传感器时,将传感器放在原位置的雪面上,测量雪面的温度。
积雪融化后,恢复观测草温。
1.2.2 浅层地温和深层地温。
浅层地温是指包括距离地面5、10、15、20 cm深度的地中间的温度;深层地温是指包括距离地面40、80、160、320 cm深度的地中间的温度。
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气象六要素是指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和降水,是气象学中最基本的观测要素。
气象六要素的准确观测和实时监测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气象观测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温度是指空气分子的热运动程度。
温度的准确观测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至关重要。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气温观测仪器的维护和校准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观测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湿度观测仪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再次,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的观测对于气象灾害预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气压观测仪器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风力和风向是指空气运动的强度和方向。
风力和风向的观测对于天气预报和海洋气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风力和风向观测仪器的安装和维护,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最后,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的过程。
降水的观测对于灾害预警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降水观测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总之,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提高气象观测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气象观测仪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全力以赴做好气象观测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
什么是气象要素气候要素(Weather main factor),表征某一特定地点和特定时段内的气候特征或状态的参量。
狭义的气候要素即气象要素,如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雾、日照、降水等。
这些参量是目前气象台站所观测的基本项目。
广义的气候要素还包括具有能量意义的参量,如太阳辐射、地表蒸发、大气稳定度、大气透明度等。
什么是气象要素 2主要气象要素气压:大气的压力,它是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的压力。
气温: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量。
它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
单位一般用摄氏度℃,或用热力学温度K。
大气湿度(简称湿度): 它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潮湿的程度,可以由比湿(g)、绝对湿度(pv)、水气压(e)、露点、相对湿度等物理量表示。
风: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
气象上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来表示。
风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单位用m/s或km/h表示。
(0-12级)云: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
在常规气象观测中要测定云状、云高和云量。
降水:指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
蒸发: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气象上指水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辐射:能量或物质微粒从辐射体向空间各方向发送过程。
气象上通常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日照:表示太阳照射时间的量。
气象上通常提供的是观测到的实照时数。
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黑色、大小湿度)的最低水平距离,单位:m或km。
能见度表示了大气清洁、透明的程度。
观测值通常分为10级。
气湿:空气的湿度简称气湿,反映了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和空气的潮湿程度。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水汽压力、相对湿度、饱和气压、露点等。
(1)绝对湿度:单位体积(1m3)的湿空气中含有水汽的质量(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