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初中历史七上《历史文物仿制活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文物仿制活动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文物仿制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文物仿制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文物仿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加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投影仪。
2. 文物仿制材料(如陶土、彩绘材料等)。
3. 模型或图片展示文物。
4. 小组合作任务分配表。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文物仿制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解释它对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模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索(15分钟)1. 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件文物进行仿制,可以是陶器、石刻、书法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确定仿制文物的材料和步骤。
3. 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或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所选择文物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特点。
解释(15分钟)1. 通过展示PPT或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文物仿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选材、造型、雕刻、彩绘等。
2. 解释如何使用所准备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文物仿制,并提供相关的示范和实践指导。
实践(30分钟)1. 学生按照小组合作任务分配表开始实际操作,仿制自己选择的文物。
2. 教师在其中提供指导、帮助和鼓励,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进度。
总结(10分钟)1.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全班观赏,并简要介绍所选择的文物。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文物仿制活动的过程,让他们分享其中的收获和困难。
3. 强调文物仿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团队合作和对文化遗产的认识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加深对文化遗产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文物仿制展览,与其他年级或学校分享他们的作品和体验。
评估:1. 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文物仿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学生的仿制作品是否准确地模仿了原件的特点和风格。
3. 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文物仿制活动的理解和收获。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活动案例一.活动主题图片插图的文物仿制二.活动目标1.对文物的仿制,可以加深对文物的具体了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仿制文物可以加深对文物构造、技术、特征的理解。
2.参加仿制文物的活动,你会激发更大的历史探究的兴趣。
3.可以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加保护文物的意识。
三.活动要求:1.搜集历史文物的有关资料,熟悉相关文物的知识。
2.准备仿制文物所用的工具。
3.对照所仿制的材料,判断仿制的程度、水平。
4.仿制文物,仅限于“仿制”,是一个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不是造假。
四,活动过程仿制文物时不一定用文物所用的同样的材料,我们可以用常见的一些材料来代替。
比如仿制青铜器,我们不可能找到青铜作为材料,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或其他东西代替。
仿制文物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完成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大家动脑筋,提意见,齐动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课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鼓励大家参与,共同合作学习。
活动一:仿制一个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指导:1.搜集半坡遗址“小口尖底瓶”的图片。
教材第10页上有一幅图,如果你想找到更清晰、有详细说明的关于半坡小口尖底瓶的材料,请从网上查找。
可在网页上“搜索”中输入“半坡遗址”,就可以找到陕西半坡文化博物馆的网页,上面有详细介绍。
2.了解小口尖底瓶的构造特点:小口、尖底。
3.可用泥土等材料进行制作。
如果有条件,可到陶器制作间或泥塑工艺店去,那里的师傅会告诉你制作陶器的真正技术。
4.对照你查找到的关于小口尖底瓶的说明材料或图片,评判你自己制作的作品的水平。
5.写下你仿制的过程,作为学习资料保存。
活动二:用泡沫塑料制作一把半坡人的“石锄”。
提示:可以参照教材第7页的插图。
注意石锄的特征是背部厚、刀口薄,中间有用来装柄的洞口。
活动三:仿制“司母戊鼎”。
提示:可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是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如果要制作得更好,可用竹筷扎成框架,再在上面贴上青铜色的纸,并画上花纹,那样就会更逼真。
第12课历史文物仿制活动
学习目标
1、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
2、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认真阅读课本,结合《历史图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接触考古知识、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导读(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看谁做的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一、活动准备
1、报名登记,由历史科代表将有兴趣参加活动的同学登记。
(包括仿制文物的名称,单独还是合作完成)。
2、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了解仿制文物的相关知识,思考文物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准备制作的材料及使用的工具。
如粘土、竹片、小刀、打磨的砂子等。
除课本上已有的图片。
下边图片可供文物仿制时选用:
二、活动过程:
1、仔细观察准备文物的文物图片或实物,了解具特点,思考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可以几个同学共同制作,但是要明确分工,人人动手,动脑筋。
3、动手制作,互相探讨,修改作品。
4、注意安全,小心受伤。
三、活动评价:
1、将仿制的作品集中,互相观摩评议,选出优秀作品
2、座谈文物仿制活动中的收获,体会,或请优秀作品的制作人介绍作品的构思,实际制作的经验和体会。
3、举办文物文物秀作品展览。
我的收获我的疑问教学后记。
初中历史仿真文物研究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仿真文物的定义、应用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独立和团队合作进行仿真文物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3. 学生能够通过仿真文物展示和分享,提升历史知识和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与过程:
1. 介绍仿真文物的定义和种类,引导学生讨论仿真文物的作用和价值。
2. 分组给学生分配不同仿真文物,让他们进行研究。
每组至少有三名成员,分工合作,分
别负责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制作展示板。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确定仿真文物研究的主题、目的、研究方法和时间表。
4.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仿真文物的相关资料,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流传情况等。
5.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撰写仿真文物研究报告,包括文物的名称、历史背景、制作工艺、重要性、实物展示等内容。
6. 学生制作仿真文物的展示板,并准备进行展示。
评价方式:
1. 学生独立完成仿真文物研究报告,包括文物的资料收集、研究分析和撰写过程。
2. 学生团队展示仿真文物展示板,并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
3.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研究报告和展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活动案例正式版《历史文物仿制活动》活动案例一.活动主题图片插图的文物仿制二.活动目标1.对文物的仿制,可以加深对文物的具体了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仿制文物可以加深对文物构造、技术、特征的理解。
2.参加仿制文物的活动,你会激发更大的历史探究的兴趣。
3.可以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加保护文物的意识。
三.活动要求:1.搜集历史文物的有关资料,熟悉相关文物的知识。
2.准备仿制文物所用的工具。
3.对照所仿制的材料,判断仿制的程度、水平。
4.仿制文物,仅限于“仿制”,是一个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不是造假。
四,活动过程仿制文物时不一定用文物所用的同样的材料,我们可以用常见的一些材料来代替。
比如仿制青铜器,我们不可能找到青铜作为材料,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或其他东西代替。
仿制文物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完成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大家动脑筋,提意见,齐动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课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鼓励大家参与,共同合作学习。
活动一:仿制一个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指导:1.搜集半坡遗址“小口尖底瓶”的图片。
教材第10页上有一幅图,如果你想找到更清晰、有详细说明的关于半坡小口尖底瓶的材料,请从网上查找。
可在网页上“搜索”中输入“半坡遗址”,就可以找到陕西半坡文化博物馆的网页,上面有详细介绍。
2.了解小口尖底瓶的构造特点:小口、尖底。
3.可用泥土等材料进行制作。
如果有条件,可到陶器制作间或泥塑工艺店去,那里的师傅会告诉你制作陶器的真正技术。
4.对照你查找到的关于小口尖底瓶的说明材料或图片,评判你自己制作的作品的水平。
5.写下你仿制的过程,作为学习资料保存。
活动二:用泡沫塑料制作一把半坡人的“石锄”。
提示:可以参照教材第7页的插图。
注意石锄的特征是背部厚、刀口薄,中间有用来装柄的洞口。
活动三:仿制“司母戊鼎”。
提示:可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是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如果要制作得更好,可用竹筷扎成框架,再在上面贴上青铜色的纸,并画上花纹,那样就会更逼真。
仿制文物模型活动方案策划仿制文物模型活动是国内外学校、博物馆、文化机构、艺术院校等广泛开展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通过手工制作仿制文物模型,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制作的乐趣,增强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此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个人修养,还可以促进社会的文化繁荣。
为了普及文化艺术知识,激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我们策划了一场仿制文物模型活动。
二、活动目标1、普及文化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及创造力。
2、提升社会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3、促进博物馆与学校、社区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1、主题确定:确定活动的主题,如中国古代文物、世界文化遗产等。
2、文物选择: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作为制作模型的对象,能够代表特定时代和文化的文物更有吸引力。
3、材料准备:准备相应的仿制文物模型制作材料,如纸板、陶土、彩绘等。
4、制作指导:邀请专业老师或工艺师傅进行实时制作指导,解答参与者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艺术知识讲解。
5、制作环节:参与者自行制作文物模型,可以根据活动的时间来确定制作的难易程度,分组进行制作,也可以设置比赛环节,评选最佳作品。
6、展示与评选:参与者完成制作后,将作品进行展示,同时设立评委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同时还可设置观众投票环节,设立人气奖。
7、颁奖典礼:在活动结束时,举行颁奖典礼,表彰优秀的参赛者,并发放相应的奖品和证书。
8、展览活动:活动结束后,将获奖作品以及其他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览,向公众展示参与者的劳动成果,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作中。
四、活动推广1、多渠道推广:通过博物馆、学校、社区等多个渠道宣传活动,并在各个平台上发布相关活动信息,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2、合作合力:与博物馆、学校、社区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活动并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3、媒体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提高活动的曝光度。
第12课历史文物的仿制活动活动主题:仿制历史文物活动目标1、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2、培养动手能力,增强想象能力。
3、培养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
4、感悟古代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①收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了解仿制文物的有关知识。
②准备制作的材料及使用的工具如:陶泥、瓷泥、橡胶泥、竹片、木板、纸板、颜料、油漆、橡皮、雕刻工具、钢笔等。
2、教师准备:①收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②收集现代陶艺制作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③收集一首古典音乐的曲子;④有条件的学校,联系陶瓷厂或陶器作坊,带领学生参观。
⑤城里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活动资源历史实物或仿制品,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与陶器、瓷器制作有关的书籍资料、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制作设备和辅助材料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巴或橡皮泥吗?(大部分同学都玩过)你们做过泥陶或泥塑吗?你现在想不想试一试?这节课就给你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仿制历史文物。
相信大家都是巧手、能手!(二)活动主题:(课件展示1)仿制历史文物(城里的学校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古迹……。
)师:历史文物是指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仿制好一件历史文物呢?生:历史文物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武器、生活器具和各种艺术品等。
生:要想仿制好文物,首先要了解文物的时代、类型、特点、结构……。
师:非常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你收集的历史文物,可以是图片、实物,也可以是仿制品,并简介它的来历。
生:展示并介绍(略)。
师:刚才我们观赏了同学们收集的文物材料,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请看(课件展示2):历史文物图片资料,有多幅彩图,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类别的。
师:以上我们观看了图片,再来欣赏影音资料《秦始皇陵兵马俑》(课件展示3)最后定格在一尊跪射俑。
第12课历史文物仿制活动
学习目标
1、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
2、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认真阅读课本,结合《历史图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接触考古知识、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导读(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看谁做的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一、活动准备:
1、报名登记,由历史科代表将有兴趣参加活动的同学登记。
(包括仿制文物的名称,单独还是合作完成)。
2、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了解仿制文物的相关知识,思考文物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准备制作的材料及使用的工具。
如粘土、竹片、小刀、打磨的砂子等。
二、活动过程:
1、仔细观察准备文物的文物图片或实物,了解具特点,思考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可以几个同学共同制作,但是要明确分工,人人动手,动脑筋。
3、动手制作,互相探讨,修改作品。
4、注意安全,小心受伤。
三、活动评价:
1、将仿制的作品集中,互相观摩评议,选出优秀作品。
2、座谈文物仿制活动中的收获,体会,或请优秀作品的制作人介绍作品的构思,实际制作的经验和体会。
3、举办文物文物秀作品展览。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课》课堂设计11月23日,七年级(9)、(10)、(11)、(12)共四个班,在学校阶梯教室同上了一节“历史文物仿制活动”的公共课。
课堂上,新颖的教学设备,逼真的仿制作品,详实而丰富的历史知识讲解,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次配合教材的学科活动从本学期开学初准备,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体验触摸历史所带来的乐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达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一、任务布置1、报名登记,由历史科代表将有兴趣参加活动的同学登记。
(包括仿制文物的名称,单独还是合作完成)。
2、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了解仿制文物的相关知识,思考文物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准备制作的材料及使用的工具。
如粘土、竹片、小刀、打磨的砂子等。
二、课前准备1、历史科代表及时了解各班活动情况,在每个星期的第一节历史课前向老师汇报。
以便老师了解与指导。
2、活动开始后,同学们就碰到了难题。
泥土做的文物构件易断脱节,颜色做的不像;搜集的资料不全,要么过多要么过少。
等等。
这些问题在同学们相互商量和老师的帮助下一一得到了解决。
如有个同学用陶泥做了个陶甑,做成后是纯白色。
要想把它仿制成红色的烧制陶器,感到很为难。
我得知此情况后,就用学校建筑工地的红石头上的粉尘抹上去,效果不错。
三、成果汇报由于学校的大型活动多,各班的课时不好调节,活动课是一推再推。
最后决定利用午自习的时间在阶梯教室开展。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在11月23日期待已久的活动终于开始了,四个班的同学坐到阶梯教室后表现的无比兴奋。
让他们安静下来,让我费了不少功夫。
课堂上同学们先后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其中七(11)班的李堂浩同学仿制的古代酒器——酒樽;李文俊、王丹婷合作的竹筒。
七(12)班的周万莉同学仿制的陶甑;李颖同学仿制的原始人类劳动工具——尖状器等五件作品做的比较成功。
这些同学的仿制作品每每出现都引起了台下全体学生的阵阵骚动和惊叹,惊呼这些作品做的太逼真了,听得“哇”声一片!如七(10)班的李堂浩同学仿制的酒樽和实物大小、形状、颜色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