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微课一
- 格式:ppt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济南的冬天》教案课件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济南的冬天》。
讲解济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冬天景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图片展示、讨论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展示老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老舍的作品特点。
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济南的冬天》。
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济南冬天与其他地区冬天的差异。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济南的冬天》的文风、主题及情感表达。
解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
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文风。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表达。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文本理解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描绘,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联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关注描述和描绘。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描写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联系,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济南冬天的其他文学作品,拓展阅读视野。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内容介绍济南冬天的其他文学作品及相关作者。
分析拓展阅读材料中的描写和表达手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微课范文(3篇)济南的冬天微课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会读会写会理解生字。
②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清生字词,整体阅读文章,感知文章的整体大意以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年四季中,同学们喜欢哪个季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冬天太冷了,人们都希望春天快点到来,他们整天都生活在在对春天的盼望中,再者英国诗人济慈在《西风颂》中也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我说冬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老舍先生的看法跟老师一样,同样地喜欢冬天,特别是济南的冬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别之处让老舍先生那么钟情于它。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
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微型课教案)第一章:《济南冬天的概述》1. 让学生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理解“济南的冬天”的独特性。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济南冬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
3. 引导学生关注济南冬天的特色,如泉水、古建筑、民俗等。
第二章:《济南冬天的泉水》1. 介绍济南冬天的泉水特点,如不结冰、清澈见底等。
2. 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泉水对于济南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欣赏泉水的美丽,体会泉水给济南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章:《济南冬天的古建筑》1. 介绍济南冬天的古建筑,如黑虎泉、趵突泉等。
2. 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3. 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与冬天的和谐共处,体会古建筑的美感。
第四章:《济南冬天的民俗》1. 介绍济南冬天的民俗活动,如赶年集、过大年等。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民俗活动的意义与乐趣。
3. 引导学生参与民俗活动,体验济南冬天的风情。
第五章:《济南冬天的美食》1. 介绍济南冬天的特色美食,如羊肉汤、煎饼果子等。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美食的制作过程与口味特点。
3. 引导学生品尝济南冬天的美食,感受美食的魅力。
第六章:《济南冬天的文化底蕴》1. 介绍济南冬天的文化底蕴,如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等。
2. 通过图片、故事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文化底蕴背后的历史与传说。
3. 引导学生探索文化底蕴与冬天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七章:《济南冬天的艺术之美》1. 介绍济南冬天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 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中的冬天美景。
3.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八章:《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1. 介绍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如大明湖、千佛山等。
2. 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特点与魅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与冬天的交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年《济南的冬天》教案课件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的背景和作者老舍。
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景色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济南的冬天》。
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1.3 教学活动播放济南冬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
学生分享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章:文本阅读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济南的冬天》的文意和情感。
学生能够欣赏老舍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
2.2 教学内容学生自读《济南的冬天》,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引导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学生自读《济南的冬天》,注意理解文中描写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文本讨论与思考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济南的冬天》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济南的冬天》中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思考并回答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问题。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济南的冬天》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创意表达,展示对《济南的冬天》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能够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种创意方式,如绘画、写作或表演,来表达自己对《济南的冬天》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写作或表演。
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
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
5.2 教学内容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
5.3 教学活动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结束本节课。
第六章:拓展阅读与讨论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出示课题)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二)本文作者简介:1、本文的作者是谁?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三)听读课文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问题见课件(四)分析课文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1)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3)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5)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下《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
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为此,在对本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知,在感知中获得理解,在理解中进行欣赏,在欣赏中获得情感,在情感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在知识的累积过程中获得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其学习语文的方法仍然停留在小学时期。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改变学习思维。
在之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一定和景物描写相关的文章。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教学场景,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感知其中的语言运用方法,真正让语文走进生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2.梳理文章行文脉络,掌握老舍的景物描写方法。
3.对文章语言进行揣摩,了解作者使用的生动语言。
4.通过对文章写法的学习,组织片段写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了解《济南的冬天》中使用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展现出济南冬天的特征;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明确在撰写散文时,如何实现情景交融;对本篇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老舍文章中语言的精美性,从中感受生命情怀。
一、教案基本信息《济南的冬天》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济南的冬天》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自然景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济南的冬天》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难点:1. 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自然景观。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济南的冬天》。
2. 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导入课文《济南的冬天》,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朗读与表达(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济南冬天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相关的写作、绘画或摄影等活动。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济南的冬天》。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天的作文。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分为两个部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情感。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如温晴的天气、山、水等,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还在适应阶段。
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有一定的接触,但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以及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贮蓄"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感。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段落,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2.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开篇就点明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温晴"的语句进行分析。
例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了解作者思想与创作风格,培养语言品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与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品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提升散文鉴赏能力。
2.掌握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体会语言之美。
3.掌握写作特点,能够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1.新课导入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
"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语质朴清新,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独到洗练且韵味无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去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学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
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2.自读课文,掌握字词3.走近济南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地处古“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
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冬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情景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预设:热闹(打雪仗)寒冷(雪花)过渡:但在文学大家老舍的眼中,冬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
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一起,去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看看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魅力!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1.情境诵读欣赏情境课文:(1)边欣赏情境课文,边结合画面想象济南的冬天的景象。
(2)注意生字读音。
2.字词检测xiāng dān shìzhuócíjīfū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xiùqi kuān chǎng zhùchéng líng tǎn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3.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文化身份、生平、代表作品等。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断魂枪》《离婚》《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情境课文创设意境,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氛围的同时正音,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自由朗读课文,你觉得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一个词语概况,并找找,文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这一特点?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15篇)《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壹五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济南的冬天》教案1学习目标: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第一册《济南的冬季》讲堂Ⅰ _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学习这篇课文,除了抓住光景特点这个主要内容,还应当从词语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方面学习课文是如何详细描绘光景的。
二、难点、要点剖析1.作者是如何牢牢抓住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独有的感人的冬景的?剖析: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想象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绘几个角度来写。
第一幅画描述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
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闲地睡着”,多么安静、多么安适。
济南的人们“在冬季是面上浅笑的”。
第二幅画描述了秀美的雪景。
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斜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乡村,房顶卧点白雪,仿佛一幅极美的出自唐朝名手的水墨画。
第三幅画描述了澄清暖和的河水。
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哈腰照影;一片清明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一幅幅美景,描述出了济南独有的感人的冬景。
2.作者是如何描述主要光景的主要特点,表达最鲜亮的印象和感觉的?剖析:作者在描述济南冬季拥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奇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切实的比喻、拟人,描述出了济南冬季的风景,抒发自己的心里感觉。
比如描述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色彩鲜亮明媚,恰到利处。
同时又运用了十分切实的比喻、拟人,使风景形象化。
经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令人感觉小雪中的济南依旧暖和如春。
在这段光景描绘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非常热爱的诚挚情怀。
三、教课过程设计(一)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1.本文题目是:______;作者是: _______;本文写于: _______ 年从前。
2.济南冬季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归纳。
3.作者经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4.本文采纳了如何的描绘次序?5.本文是如何描绘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6.本文是如何描绘小雪点染后的山的?7.本文是如何描绘济南冬季的水色的?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9.下边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闲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