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电子技术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9.94 MB
- 文档页数:32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
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
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
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
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
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
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
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
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
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
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
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摘要:本文针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及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典型应用、工艺、功能电路实现手段及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其中,着重介绍了电子技术自动化、温度控制系统等当前电子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
同时,文章以微电子领域为主阐述了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电子技术;EDA;自动控制;变革引言人类历经过以火、陶瓷及金属农具生产为代表的年代;人类也走过以英国瓦特蒸汽机发明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以德国李比希为代表的化工技术革命以美国爱迪生发明为代表的电力革命;如今跨入了以高新科技综合创新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时代。
而正是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高新技术时代.电子技术诞生的历史虽短,但深入的领域却是最广最深,而且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新型电子材料的发现,电子器件发生了深刻变革。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生产、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过程一般均由电子电路来完成,因此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各方面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领域都存在着大量与电子技术有关的问题,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涉及计算机产业、通讯、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如电视信号传播、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军事雷达、医疗X射线透视等,所有这些方面均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
电子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发展带动了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1.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
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高。
1884∙ 爱迪生发现“爱迪生效应”19041906∙ 三极管研制成功[1]1912∙ 高真空电子管研制成功[1]1927∙四级管研制成功[1][1]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赫尔发明了四级管。
1928年发明了五级管,是后来使用最广泛的电子管。
1929∙ 理论上发明了第一支晶体管[1][1]1929年,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制造这种器件的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使这种晶体管无法制造出来。
1950∙面结型晶体管诞生[1]1958∙集成电路研制成功[1][1]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比尔于1958年研制成第一个集成电路模型,1959年德州仪器公司宣布发明集成电路,美国仙童电子公司也宣布研究成功集成电路,从此,电子技术进入集成电路时代。
集成电路特点: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功耗小,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而且集成电路设备工作稳定性好。
1963∙ 首次提出CMOS技术[1]∙ 中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达到1000[2]1947∙晶体管研制成功[1]电子技术与互联网发展史电子技术∙ 二极管研制成功[1][1]1906年,德福雷斯特在弗莱明电子管的基础上做了改良,增加了第三个元件,由此产生了三极管。
[1]1912年,阿诺德和兰米尔研制出高真空电子管。
[1]1947年底,美国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三人经过研究试验,合作发明了点接触型晶体管。
晶体管特点:与电子管相比,晶体管构件消耗少,寿命长,不需加热灯丝产生自由电子,不需预热开机就可正常工作,体积小,结实可靠,工作产生热量少,可用于设计小型复杂可靠的电路。
[1]1904年,弗莱明研制成功真空二极管,标志电子管时代来临,从此电子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电子管特点:电子管负载能力强,线性性能优于晶体管,在高频大功率领域的工作特性要比晶体管更好,现在仍在一些地方(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院系:姓名:学号:摘要: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本文主要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过去的电子技术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现阶段电子技术的发展状况主要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系统ARM和EDA技术;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
关键字: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纳米技术正文: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下面将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一、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一)电子管(1883年到1904年电子管问世)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讯外,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将新闻、教育节目、文艺和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
就连飞机、雷达、火箭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
固然电子管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其还是存在很多的缺点:十分笨重,能耗大、寿命短、噪声大,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管的缺点更加暴露无遗。
在雷达工作频段上使用的普通的电子管,效果极不稳定。
移动式的军用器械和设备上使用的电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
因此,电子管本身固有的弱点和迫切的战时需要,都促使许多科研单位和广大科学家,集中精力,迅速研制成功能取代电子管的固体元器件。
(二)晶体管产生(佃50--)为了解决电子管所存在的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的尝试。
在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首次在纽约向公众展示了晶体管(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
)1948年11月,肖克利构思出一种新型晶体管,其结构像三明治”夹心面包那样,把N型半导体夹在两层P型半导体之间。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研究和实验都十分困难。
直到1950年,人们才成功地制造出第一个PN结型晶体管。
同电子管相比,晶体管具有诸多优越性:①晶体管的构件是没有消耗的,晶体管的寿命一般比电子管长100 到1000 倍,②晶体管消耗电子极少,仅为电子管的十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
电子技术发展一、概述电子技术发展是指电子科技在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当前的技术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历史发展1. 早期电子技术的起源早期的电子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的电磁学研究,通过对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电子在信息传输和处理方面的巨大潜力。
此后,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和集成电路时代等多个阶段。
2. 电子技术的重要里程碑在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例如,20世纪40年代发明的晶体管取代了笨重的电子管,使得电子设备更小型化、便携化;20世纪60年代的集成电路的浮现,使得电子元件集成度大幅提高,功耗降低,性能提升;20世纪80年代的微处理器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三、当前技术趋势1. 物联网技术的兴起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正逐渐向着无线化、智能化、互联化的方向发展。
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交互和数据共享,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电子设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类的语音、图象等信息,实现更智能化的功能。
例如,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技术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领域的应用。
3. 新型显示技术的突破新型显示技术的不断突破也是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相比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具有更高的色采饱和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薄的体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等领域。
四、未来发展方向1. 5G技术的商用化5G技术的商用化将为电子技术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5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特性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发展,为电子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电力电子技术的开展史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
信息电子技术包括Analog (模拟) 电子技术和Digital (数字) 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
目录电力电子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高频开关电源的开展趋势半导体器件根底电路开展1.电力电子技术开展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开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
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开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
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开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说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整流器时代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
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开展。
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逆变器时代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因节能效果显著而迅速开展。
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是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
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变频调速装置的普及,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GTR)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0)成为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
电子技术发展引言概述:电子技术是指利用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来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电子技术的发展。
一、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1.1 电子技术的起源1.2 电子技术的发展里程碑1.3 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二、电子技术的关键技术2.1 半导体技术2.2 集成电路技术2.3 微电子技术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3.1 通信领域3.2 计算机领域3.3 消费电子领域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4.1 追求更小、更快、更强的电子器件4.2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4.3 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兴起五、电子技术的影响与挑战5.1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5.2 安全与隐私问题5.3 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正文内容:一、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1.1 电子技术的起源电子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的电子管发明,电子管的浮现使得电子技术得以应用于放大、调制等领域。
1.2 电子技术的发展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使得电子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晶体管的小型化和可靠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性能。
1.3 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二、电子技术的关键技术2.1 半导体技术半导体技术是电子技术的核心,它在电子器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2.2 集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是将多个电子器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和性能。
2.3 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研究和创造弱小尺寸电子器件的技术,如微处理器、传感器等,为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3.1 通信领域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挪移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通信方式。
3.2 计算机领域计算机是电子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3 消费电子领域电子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电子技术常用技术介绍及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电子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各业。
以下就是常用的几种电子技术:1.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技术侧重报道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相关的技术、产品及应用成果。
嵌入式技术执行专用功能并被内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或者系统。
嵌入式系统不能使用通用型计算机,而且运行的是固化的软件,用术语表示就是固件(firmware),终端用户很难或者不可能改变固件。
尽管绝大多数嵌入式系统是用户针对特定任务而定制的,但它们一般都是由下面几个模块组成的: 一台计算机或者微控制器,字长可能是可怜的4位或者8位、16位、32位甚至是64位。
用以保存固件的ROM(非挥发性只读存储器)。
用以存程序数据的RAM(挥发性的随机访问存储器)。
连接微控制器和开关、按钮、传感器、模数转化器、控制器、LED(发光二极管)和显示器的I/O端口。
一个轻量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一般是自行编写的。
专门的单片微控制器是大多数嵌入式系统的核心。
通过把若干个关键的系统组成部分集成到单个芯片上,系统设计者就可以得到小而便宜、可以操作较少外围电子设备的计算机。
嵌入式系统的一般模型并不足以定义嵌入式系统本身。
例如,某些嵌入式系统常常比标准PC机箱小不了多少。
这类设备有: 信息查询以及销售点终端。
某些工业控制系统。
游戏控制台(例如基于x86和Windows的Xbox)。
嵌入式系统模块的一部分现在嵌入式开发 主要是指用C#语言在微软的.NETFreamwork环境中进行开发。
编辑本段技术应用。
嵌入式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
通常,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的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
事实上,所有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如手表、微波炉、录像机、汽车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还包含操作系统,但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
嵌入式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嵌入式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彼此之间的特点也相当明显。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院系:姓名:学号:摘要: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本文主要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过去的电子技术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现阶段电子技术的发展状况主要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系统ARM和EDA技术;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
关键字: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纳米技术正文: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下面将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一、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一)电子管(1883年到1904年电子管问世)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讯外,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将新闻、教育节目、文艺和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
就连飞机、雷达、火箭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
固然电子管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其还是存在很多的缺点:十分笨重,能耗大、寿命短、噪声大,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管的缺点更加暴露无遗。
在雷达工作频段上使用的普通的电子管,效果极不稳定。
移动式的军用器械和设备上使用的电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
因此,电子管本身固有的弱点和迫切的战时需要,都促使许多科研单位和广大科学家,集中精力,迅速研制成功能取代电子管的固体元器件。
(二)晶体管产生(1950--)为了解决电子管所存在的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的尝试。
在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首次在纽约向公众展示了晶体管(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
)1948年11月,肖克利构思出一种新型晶体管,其结构像“三明治”夹心面包那样,把N型半导体夹在两层P型半导体之间。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研究和实验都十分困难。
直到1950年,人们才成功地制造出第一个PN结型晶体管。
同电子管相比,晶体管具有诸多优越性:①晶体管的构件是没有消耗的,晶体管的寿命一般比电子管长100到1000倍,②晶体管消耗电子极少,仅为电子管的十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
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电子技术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经历了
数十年的研究和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史里一些重要的里程碑:
1.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2. 1906年,李·德福研制出了三极管,为现代电子学的奠基石。
3.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加贝尔和巴拉德发明了电视机。
4. 1937年,诺贝尔奖得主惠勒发明了电子管。
5.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和巴丁发明了晶体管。
6. 1958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开始了电子技术的
微型化和集成化。
7. 1971年,因特尔公司发明了第一款微处理器,将电子技术
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8. 199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在
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互联网等网络技术的诞生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
大,不仅在通讯、计算机等信息领域,还在医疗、军事、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行业电子技术发展史1. 引言电子技术是电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子行业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从早期的发明到现代科技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视角。
2. 电子技术的起源电子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在那个时候,科学家们开始对电流和电磁波进行研究。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为电子技术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3. 20世纪初的电子技术发展在20世纪初,电子技术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子管的发明。
电子管是一种利用离子在真空中传导电流的装置,它可以放大和控制电流。
电子管的发明为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电子管的发明,无线电通信和广播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电子技术应用。
通过使用电子管,人们可以远距离传输声音和图像信号,这为信息传播和娱乐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4. 二战后的电子技术革命二战后,电子技术经历了一场革命。
在这个时期,集成电路的发明改变了电子技术的格局。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器件(如晶体管和电容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设备。
它的出现使得电子设备更小、更快、更加可靠。
集成电路的发明对电子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使得计算机得以实现迅猛发展,并为电子产品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此外,集成电路也促使了通信技术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
5.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在现代,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手机、电视、汽车等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支持。
以下是一些电子技术在现代的典型应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
•医疗设备:心脏起搏器、医学影像设备等。
•汽车电子:发动机控制、驾驶辅助等。
•家电产品:电视、洗衣机、冰箱等。
6. 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将继续发展并影响人们的生活。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物联网:将各种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论述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电子元器件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它历经了经典电子元器件、小型化电子元器件、一般微电子元器件、智能微电子元器件时代,未来正在迈向量子电子元器件时代。
(一)电子管(1883年到1904年电子管问世)以薄铁为支撑,通过管座和支架利用引线和导线将元器件连接,采用手工钎焊装联。
高电压、大体积、门类和品种少、长引线或管座、结构简单,生产规模小,年生产规模多以万计。
以工夹具和简单机械设备方式生产。
(二)晶体管产生(1950—现在)在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首次在纽约向公众展示了晶体管。
1948年11月,肖克利构思出一种新型晶体管,把N型半导体夹在两层P型半导体之间。
以插装方式将元器件安装在有通孔的印制电路板上,印制电器板既作为支撑又用其铜图形作导体连接各种元器件。
采用手工和自动插装机焊为主。
(三)集成电路(1959—现在)集成电路是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晶片上,将成千上万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包括连接线做在一起。
它是材料、元件、晶体管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以SMT表面和芯片尺寸贴装CSP等方式将元器件安装在相应的印制电路板。
采用全自动贴装或智能化混合安装及再流焊、双波峰焊设备等设备。
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电子工业的“粮食”。
集成电路已发展到超大规模和甚大规模、0.25μm精度和集成数百万晶体管的水平,现在已可以把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人们认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全球发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1965年,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董事长Gorden Moore在研究存贮器芯片上晶体管增长数的时间关系时发现,每过18~24个月,芯片集成度提高一倍。
这一关系被称为摩尔定律(Moores Law),一直沿用至今。
几十年来集成电路技术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
对应于IC制作工艺中的特征线宽则每代缩小30%。
根据按比例缩小原理,特征线条越窄,IC的工作速度越快,单元功能消耗的功率越低。
电子技术发展一、引言电子技术是指利用电子器件和电子技术手段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一门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从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1. 电子技术的起源电子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学实验。
当时,科学家们发现电子可以在真空中自由挪移,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电子的流动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这一发现为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电子技术的里程碑事件- 1904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约翰·汤普森发现了电子的存在,并提出了电子的质量和电荷的概念,为后来的电子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晶体管,这标志着电子技术从真空管时代进入了晶体管时代。
- 1958年,美国集成电路的发明者杰克·基尔比提出了集成电路的概念,开创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 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微处理器,这标志着电子技术进入了微电子时代。
3. 电子技术的发展阶段- 电子管时代:20世纪上半叶,电子技术以电子管为代表,主要应用于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
- 晶体管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体积变小、功耗降低,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 集成电路时代: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集成电路的浮现使得电子器件的集成度大大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大幅提升,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 微电子时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微电子技术的浮现使得电子器件的尺寸进一步缩小,功耗进一步降低,性能进一步提高,电子产品进入了个人化、便携化的时代。
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从最早的电话到现在的挪移通信、卫星通信等,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传输。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阎行舟2014030306033指导教师:***内容提要本文对数字技术的发展过程做了概括性的总结关键词数字技术的历史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一、发展概述电子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已经使得工业,农业,科研,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特别是数字电子技术,在近四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以电子器件的发展为基础的。
20世纪初直至中叶,主要使用的电子器件是真空管,也称电子管。
随着固体微电子学的进步,第一支晶体三极管于1947年问世,开创了电子技术的新领域。
随后60年代初,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相继问世。
到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问世,电子器件及应用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988年,集成工艺可在一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3500万个元件,说明集成电路进入甚大规模阶段。
当前的制造技术已经使得集成电路芯片内部的布线细微到亚微米和深亚微米(0.13~0.09微米)量级。
随着芯片上元件和布线的缩小,芯片的功耗降低而速度大为提高。
最新生产的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高达93GHz。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模拟电路一样,经历了由电子管,半导体分立器件到集成电路的过程。
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数字电路的主流形式是数字集成电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数字集成器件以双极型工艺制成了小规模逻辑器件,随后发展到中规模;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出现,使数字集成电路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专用集成电路(ASIC)制作技术已趋向成熟,标志着数字集成电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二、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数字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是电子计算机,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现代计算机起源自英国数学教授Charles Babbage。
他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中有许多错误,在剑桥学习时,他认为可以利用蒸汽机进行运算。
起先他设计差分机用于计算导航表,后来,他发现差分机只是专门用途的机器,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研究,开始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机(Analytical-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