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8.2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地理台湾的经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掌握台湾的经济特点和主要产业。
3. 了解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
教学重点:1. 台湾的经济特点。
2. 台湾的主要产业。
3. 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
教学难点:1. 台湾的主要产业。
2. 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
教学准备:1. 地图:台湾地图。
2. 图片:台湾的主要产业图片。
3. 资料:台湾的经济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出示台湾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的地理位置。
2. 简要介绍台湾的基本情况,如人口、面积等。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讲解台湾的经济特点,如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奇迹等。
2. 介绍台湾的主要产业,如电子信息、家电、纺织等。
3. 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如两岸贸易、投资合作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发展优势。
2. 出示台湾与大陆的贸易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台湾的经济特点和主要产业。
2. 强调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台湾地图,标注主要城市和产业。
2. 请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经济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台湾的经济特点和主要产业,以及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要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
2.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3.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首诗人余光中写的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你知道这头那头都是指哪里吗?海峡又是指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板书课题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下面请大家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活动2【讲授】【位置与范围】教学导入:我们首先来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23.8—24,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兰屿、绿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等岛屿。
(2)找出台湾省周边的福建省、太平洋、台湾海峡、东海、南海等地理事物。
(3)找出北回归线及穿过的地区。
(4)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市与厦门市之间、台北市与福州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说课稿博厚中学黄鹏xxxx年5月18日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下面,我将从教材、重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台湾省》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课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分析省级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爱国热情的重要素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利用资料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以文字、图片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3、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法制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79页阅读材料“台湾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课标要求】结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台湾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5.利用资料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前预习】根据预习内容自主构建本节知识树【活动1】走近台湾【想一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一千多年前,大陆与台湾就建立起航海联系。
1662 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1887年清朝正式设置台湾省。
1894-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省被日本侵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省回到祖国怀抱。
近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往联系日益频繁。
台湾海峡是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的海峡。
理论上属东海还去,南通南海,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
海峡属东海大陆架浅海。
在古生代和中生代,还是华夏古路的一部分。
第三纪始新世的大规模海侵,海峡及两侧均成海洋。
中新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台湾岛耸起成陆,形成海峡地形的基本轮廓,第四纪冰川时海峡经历多次海陆变迁,距今约6000年前,始形成当今的海峡地形。
想一想,从地理位置及地缘角度,你能找到哪些证据说明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算一算】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市与厦门市之间、台北市与福州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思考】台湾为什么多地震?【归纳小结】台湾的位置、范围及地形特征【活动2】课堂探究读图8-30、 8-31. 8- 32,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2.说一说台湾岛年降水量的特征;说出台湾岛东部与西部年降水量的差异,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课,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台湾省的基础认识,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教育价值。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地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同时,学生对于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可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
2.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4.增强学生对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点。
2.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4.讲授法:教师讲解台湾省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台湾省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对台湾的认识,然后提出问题:“台湾省作为祖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是什么?”2.呈现(15分钟)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1.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2.教学难点台湾省的经济特点3.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美丽的钓鱼岛》,引入新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8-24,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归纳讲述:台湾省概况活动:解决书本P81活动。
后归纳、补充、讲述讲述:台湾有“宝岛”之称,她到底有什么“宝”呢?二、美丽富饶的宝岛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亚洲天然植物园。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归纳讲述补充。
讲解书本P83活动。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1、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状况怎样?2、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如何?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8-34、8-35,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课,主要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其他省份,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地区,其地理特点、人文风情以及与大陆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掌握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2.教学难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以及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台湾省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人文风情以及与大陆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图表等。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让学生对台湾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台湾省在祖国大陆的支持下,取得了怎样的发展。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台湾与大陆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