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地铁6号线客流量情况
- 格式:pdf
- 大小:169.64 KB
- 文档页数:2
2012 我眼中的上海轨道交通——市中心轨道交通拥挤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轨“佼”小分队指导老师:姚*2012/5/10摘要市中心即城市中重要市级公共设施比较集中、人群流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其客流量比较集中并且呈现一定时空规律。
市中心轨道交通多线换乘点居多,容易造成客流拥堵和乘客滞留等现象。
而上述现象对轨道交通的运营与评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以陆家嘴、人民广场等主要特征点的上海市中心为研究对象,对上海市中心的轨道交通拥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对策。
关键词:上海市中心轨道交通拥挤原因对策AbstractCity Center is the place where the municipal public facilities concentrated, population flow Centralized and public activity area. The passengers of city center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nd show a certain regularity.The points that passengers can transfer to other lines are concentrated in city center, which bring such problems as passengers congestion and passengers stranded that play an crucial role in how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services of subways’ operation.In this paper, we are mainly based on some the crucial nodes just as Lujiazui and people's Squar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congestion in downtown of Shanghai and to seek countermeasures of it.Keyword s: City Center Subway Conges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上海轨道交通简介. (2)1. 上海轨道交通现状 (2)2.发展规划 (3)2.1 近期规划(2012~2015) (3)2.2 中期规划(2010~2020) (3)2.3 远期规划(2020~2030) (4)第二章上海轨道交通市中心客流现状分析 (5)1. 客流现状简介 (5)2. 断面客流 (5)3. 列车行车时间间隔和车厢内拥挤状况 (6)3.1 列车行车时间间隔 (6)3.2 车厢内拥挤状况 (6)4. 最拥挤车站及换乘客流 (7)5. 客流分布规律 (8)第三章市中心客流拥堵原因分析 (10)1. 需求 (11)2. 供给 (11)3. 供需矛盾 (12)第四章缓解市中心轨道交通拥挤的对策研究 (14)1. 挖潜增效 (14)1.1 增加列车班次 (15)1.2 增加列车编组 (15)2.措施保障 (15)2.1 部分站点限流 (15)2.2 同线路高峰时段越站运营、开行大站快车 (16)2.3 设置不同的换乘站点,避免一点多线换乘 (16)3.联动效用 (17)3.1 推行公司班车、中小学校车制度 (17)3.2 推行错时上下班政策 (17)3.3 开设公交并行线 (17)3.4 推行公共租赁自行车 (17)致谢 (19)附录 (20)参考文献 (21)第一章上海轨道交通简介1. 上海轨道交通现状上海轨道交通,又称上海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内地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目前中国线路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现状数据统计(截止2013年4月5日)
注:
1、每公里载客量压力系数=日均客运量/运营总里程(部分城市客运量数字未公布,未做计算;“日均客运量”数值均取已经公布的最近月份均值)。
2、本统计表中数据均来源于网络、新闻报道和公开出版物,表格中的部分数据与实际可能有所偏差。
3、本统计表中的车站数均重复计算换乘站,请甄别参考。
4、鉴于规划设计的可变性与工程进展的不确定性,统计表中的“在建及近期规划线路”一栏中的数据,与未来的实际情况可能有差别。
5、本统计数据为笔者个人总结统计,仅供参考,不代表各地官方数据及评论。
6、本统计表中的数据截止2013年4月22日。
2016年上海地铁6号线客流量分析
海轨道交通6号线,贯穿整个浦东新区,北起高桥镇港城路,南至三林地区,由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该线于2007年12月29日试运营。
2011年4月12日,开通运行东方体育中心站。
截至2014年底,曾三次增加运能。
截至2014年8月,该线仅途径浦东新区1个区,全长36.1公里,共设28座车
站。
1.6号线客流量情况:
共设有28个站点
线路日客流416,000人次
2.其乘客特征如下:
乘客男性占比较高,线路乘客家庭收入总水平高于城市平均水平
3.以下为客流量信息:
地铁运营方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3月11日早高峰7点到9点间,全路网客流总量达到125.7万。
其中,2号线进站客流为24万0190人,居各条线路之首;其次为1号线,客流量为22万5233人、4号线为14万4480人;8号线客流为11万9802人;3号线客流为11万2254人。
此外,在7点到9点期间,上海火车站站3条线进站客流达8131人;虹桥火车站进站客流则达到3260人。
上
地铁运营方表示,地铁早高峰客流今日起已恢复节前早高峰水平。
网友上海地铁拥挤排行榜6号线居首位!网友纷纷发帖盘点上海各轨交线路的拥挤程度。
在网友自发投票的“上海地铁拥挤排行榜”中,26.02%的网友认为“6号线世纪大道附近”当仁不让成为拥挤的轨交路段,“2号线人民广场附近”也以19.47%的得票率紧随其后。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
城市轨道交通2016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佚名【摘要】<正>概述: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以下文中涉及全国数据均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共3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以下简称城轨)交通运营,共计133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152.8公里。
其中,地铁3168.7公里,占76.3%;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984.1公里,占23.7%。
年度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500公里(534.8公里),同比增长【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17页(P2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9.5概述: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以下文中涉及全国数据均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共3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以下简称城轨)交通运营,共计133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152.8公里。
其中,地铁3168.7公里,占76.3%;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984.1公里,占23.7 %。
年度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500公里(534.8公里),同比增长20.2%。
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60.9亿人次,同比增长16.6%。
拥有2条及以上城轨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已增加至21个。
运营线路增多、客流持续增长、系统制式多元化、运营线路网络化的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城轨交通完成投资3847亿元,在建线路总长5636.5公里,均创历史新高。
可研批复投资累计34995.4亿元。
截至2016年末,共有58个城市的城轨线网规划获批(含地方政府批复的14个城市),规划线路总长达7305.3公里。
在建、规划线路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额持续增长,建设速度稳健提升。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城轨交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良性发展的态势。
运营规模进一步增大,制式多元化、运营网络化趋势明显线路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30个城市(新增福州、东莞、南宁、合肥4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共计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133条,运营线路总长度4152.8公里,各城市运营线路长度见图1。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L”形两线换乘站调查分析潘耔妤;顾保南【摘要】“L”形两线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换乘站类型,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较为完善的上海轨道交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根据车站站位不同,把“L”形两线换乘站布局方案归纳为错开式、重叠式两大类型;每一种类型根据立体布局形式不同再进行细分,并从换乘距离、便捷性、安全性等角度对不同类型L形换乘布局方案站进行特点分析,并进行可行方案的补充,对今后“L”形两线换乘站布局方案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As the L-type two-line transfer station is a common type of urban rail transfer station,based on Shanghai rail transit which has relatively perfe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field survey and research are conduct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e form and station location,urban rail transfer stations are classified as two types:separated station and eclipsed station,each type can be further segmented in different stereo layouts.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the L-type transfer station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er distance,convenience and safety,new layout plans are added as supplementary to serve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of L-type two-line transfer station.【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7(020)009【总页数】6页(P116-121)【关键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L”形换乘站;两线换乘;布局方案;换乘距离【作者】潘耔妤;顾保南【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04,上海;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04,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4Abstract As the L-type two-line transfer station is a common type of urban rail transfer station,based on Shanghai rail transit which has relatively perfe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field survey and research are conduct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e form and station location,urban rail transfer stations are classified as two types:separated station and eclipsed station,each type can be further segmented in different stereo layouts.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the L-type transfer station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er distance,convenience and safety,new layout plans are added as supplementary to serve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of L-type two-line transfer station.Key words Shanghai urban rail transit;L-type transfer station; two-line transfer; layout plan;transfer distanceAuthor′s address Key Laboratory of Road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Tongji University,201804,Shanghai,China“L”形两线换乘站在我国轨道交通换乘站形式中较为常见。
中国现代有轨电车与跨座式单轨的对比分析近年来,现代有轨电车以节能环保、安全便捷、低噪音等优势受到众多城市的青睐。
相比地铁来说,现代有轨电车的规划审批工作相对简单,线网规划只需获得当地省级发改委批复即可,单条线路的工可批复获得当地市发改委批复即可,故全国多个城市的现代有轨电车建设方兴未艾。
在各大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的同时,要理性看待其缺点和不足。
每一种交通制式都有其适宜的发展条件,不应盲目追求“时髦”。
本文以目前已运营的现代有轨电车为切入点,分析其优势及限制因素,与跨座式单轨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一我国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现状有轨电车曾经风靡全球,随后因家用小汽车的普及而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然而,随着汽车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有轨电车的发展再遇良机。
现代有轨电车相对于传统有轨电车在车辆改造、占用路权、信号控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改进,因具有环保、节能、舒适等特点以及相对地铁更低的造价、更短的工期等优势成为公共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欧洲约30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北美超过30个城市运营有轨电车,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骨干形式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共有大连、天津、上海、沈阳、长春、苏州、南京、广州、淮安、青岛10个城市开通运营了15条有轨电车线路(含传统意义的有轨电车线路),运营里程177.47公里,车站258个。
同时,苏州、兰州、红河州、青海、三亚、北京、佛山、南京、沈阳、珠海、武汉、成都、深圳、上海、黔南州、南平等地区的24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处于建设阶段,建设的里程约为385公里。
国内大部分城市已建成运营的有轨电车线路均为单一线路,其功能定位大多为在城市新区或郊区作为轨道交通的延伸和补充线路,部分作为中等城市公交骨干线路,少数则作为景观线路。
表1 国内部分城市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概况二我国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现状评估随着现代有轨电车的普及,我国部分城市在没有考虑有轨电车适用性的前提下就争相开展有轨电车项目,对有轨电车的功能定位缺乏全面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因此需要审视有轨电车发展的限制因素。
北京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服务对比贺鹏;吴尚泽【摘要】通过对比北京和上海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营状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服务等方面的指标,结合各自在线网形态、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线网与路网关系、重点功能区核心与线网换乘中心契合度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我国后续其他城市开展线网规划,远景线网预留、敷设方式选择、线路长度选取、外围市域线与中心城线网换乘衔接等敏感问题上的建议.【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服务;特征;对比;北京;上海【作者】贺鹏;吴尚泽【作者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7;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逐步实现了网络化运营,两大城市在线网的规划、建设、运营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22座城市开通城轨运营线路共3 173 km,在建城市40座,在建线路4 073 km[1],吸取北京、上海线网规划的经验教训很有必要。
1.1 城市规划规模对比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我国的经济贸易中心,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城市规模的扩张,两座城市已逐渐演变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大城市。
200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
两市现状的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由表1知,在中心城规划上,两座城市存在相似之处。
北京规划中心城的面积为1 085 km2,中心地区面积为336 km2,规划范围略大于相应的环路围合范围,一般把五环作为中心城界限,四环作为中心地区界限。
上海规划中心城面积约660 km2,中心地区约115 km2,外环即为中心城界限,内环即为中心地区界限。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分析及对线路总体设计的建议沈坚【摘要】实际客流与预测客流的偏差,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需求与设计目标不相符.分析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高峰时段线路运能配置不足、大客流情况下车站客流集散能力不足、系统设计能力不匹配以及配线灵活性不足等.针对运营现状问题,从系统规模配置、车站建筑标准、系统能力匹配性以及配线灵活性等方面提出线路总体设计的对策与建议.【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9(022)007【总页数】5页(P17-20,26)【关键词】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体设计【作者】沈坚【作者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1103,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3.1;U212.3从1995年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历程,到2016年底,上海建成了拥有14条线路、588.4 km运营里程、365座车站的轨道交通网络,全网最高日客流量已达到1 186.67万人次,大客流成为网络运营的新常态。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各条线路高峰时段普遍拥挤,运能与客流矛盾突出,客流不均衡性明显,部分车站客流集散能力不足。
鉴于如此大的运营规模和不可忽视的运营管理压力,有必要重新审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在后续规划和建设中吸取教训,避免新的短板产生。
1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1 高峰运能配置不足截至2017年4月,14条运营线路中,除4、10、12、13号线外,其他10条线路满载率均接近或超过100%,高峰时段运能配置不足。
14条线路中有8条线路行车间隔已达到3 min以内,有6条线路现状客流已接近或超出远期的客流预测,详见表1。
根据历史客流增长情况和系统设计能力富余率对比分析,运能与客流需求矛盾突出的有6条线路:① 受3、4号线共线段能力24对/h限制,3号线无富余运能。
② 6号线是4节编组(小型车),目前高峰高段面满载率高达134%,行车间隔为2 min 15 s,运能提升空间有限,而且近5年年均客流增长率仍维持在10.2%。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Shanghai Metro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刘纯洁2017.1123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与运营1上海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问题与思考上海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建设•运营线网概况•在建线网概况•网络客流特征(1)运营线网概况运营长度617公里工作日日均客流量1065万乘次运营线路15条运营车站367座上海排名第一,纽约(532公里)排名第二上海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469座)、巴黎(386座)。
2016年客流量33.97亿乘次上海排名第二。
北京(36.59亿乘次)、纽约(26.81亿乘次)。
(1)运营线网概况络形成的地下空间近500万平方米l地下线网长度约400公里,约占总线网长度的2/3l地下车站共272座,约占运营车站总数的3/4(2)在建线网概况p 其中8号线三期、17号线、9号线三期将于2017年年底通车试运营在建项目5号线南延伸段13号线三期8号线三期14号线9号线三期东延伸15号线10号线二期17号线13号线二期18号线p 共10个项目,216公里,140座车站(1)在建线网概况l在建轨道交通地下空间总面积约为200多万平方米l在建地下线路长度约174公里,约占在建线路总长度约80%l在建地下车站共119座,约占在建车站总数的85%地下线(3)客流特征p 客流总量持续快速增长•1993-2003年11年间,日均客流量增长100万乘次,至111万乘次。
•2004-2007年4年间,日均客流量增长100万乘次,至222万乘次。
•2007年之后,网络化形态基本形成,日均客流量年均增长76万乘次,目前日均客流近1000万乘次。
2年2年4年2年2年1年半2017.6200320072009201120132015 199310年(3)客流特征p 客流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平峰高峰• 客流时间分布不均衡:线路高峰高断面客流量是平峰时段客流量的3倍左右。
• 客流空间分布不均衡:高峰高断面满载率大多超过100%,但全线平均满载率基本处于30%左右。
2016年上海地铁6号线客流量情况
海轨道交通6号线,贯穿整个浦东新区,北起高桥镇港城路,南至三林地区,由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该线于2007年12月29日试运营。
2011年4月12日,开通运行东方体育中心站。
截至2014年底,曾三次增加运能。
截至2014年8月,该线仅途径浦东新区1个区,全长36.1公里,共设28座车
站。
1.6号线客流量情况:
共设有28个站点
线路日客流416,000人次
2.其乘客特征如下:
乘客男性占比较高,线路乘客家庭收入总水平高于城市平均水平
3.以下为客流量信息:
地铁运营方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3月11日早高峰7点到9点间,全路网客流总量达到125.7万。
其中,2号线进站客流为24万0190人,居各条线路之首;其次为1号线,客流量为22万5233人、4号线为14万4480人;8号线客流为11万9802人;3号线客流为11万2254人。
此外,在7点到9点期间,上海火车站站3条线进站客流达8131人;虹桥火车站进站客流则达到3260人。
上
地铁运营方表示,地铁早高峰客流今日起已恢复节前早高峰水平。
网友上海地铁拥挤排行榜6号线居首位!网友纷纷发帖盘点上海各轨交线路的拥挤程度。
在网友自发投票的“上海地铁拥挤排行榜”中,26.02%的网友认为“6号线世纪大道附近”当仁不让成为拥挤的轨交路段,“2号线人民广场附近”也以19.47%的得票率紧随其后。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