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 格式:docx
- 大小:58.53 KB
- 文档页数:7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 语言文字运用 II (本题共 3 小题,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① ,这是我方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 从本体论上看, 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 它包括起 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② ,难道我们能见小忘大,以偏舍全吗?祥 林嫂置身封闭保守的鲁镇,饱经磨难和压迫,虽“捐门槛”来救赎自己而不得, 最终惨死于祝福之夜, 如果我们读这篇小说只关注祥林嫂 “死” 的结果而漠视事 件发展过程,那就 “竹篮打水一场空”, 什么深意也读不到了。
第二, 从逻辑上看, 凡事有过程才会有结果, 天道酬勤, 做好过程, 结果必 然不会令人失望。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 19 年,班固写《汉书》花了 20 余年时间,曹雪芹著述《红楼梦》耗费毕生精力……如此等等,十年辛苦不寻常, 字字读来皆是血, 坐不得冷板凳, 下不了真功夫, ③ , 只会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第三, 从时空上看, 结果往往只在一瞬间, 而过程则往往需要广漠空间的漫 长磨砺和数日经年的辗转腾挪, 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否定甚至漠视广大时 空的奋斗过程呢? 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揭竿而起的一生不精彩吗?李 杜一生才华横溢,满腔抱负,最终却困顿飘零,我们难道会因为他们结局不佳就 不记得他们一生的孜孜以求吗?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 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1. 请指出一辩第二个理由的逻辑谬误。(4 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 请进行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 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 3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补写的能力。解答时,先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然后根据上下语境,进行合理推导。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相关内容,再结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
【解答】(1)第一空,根据后文三点理由可知,都是在论述过程比结果重要性,所以我方的观点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此处要填的内容是我方的观点,所以应该填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第二空,根据上文“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它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可知,结果是过程的一部分,再结合下句“难道我们能见小忘大,以偏舍全吗”可知,“小”“偏”指“结果”,“大”“全”指过程,所以此处内容还是在说“结果是过程的一部分”,应填写“结果只是过程的一部分”。
第三空,根据上文列举的例子可知,都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才有了辉煌的成就,可见如果没有过程,坐不 得冷板凳,下不了真功夫,只追求结果,就会“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一味追求最后的结果”。
(2)“天道酬勤,做好过程,结果必然不会令人失望”强加因果,做好过程未必会取得不令人失望的结果;
“天道酬勤”的意思是:上天会酬报勤奋的人,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天道酬勤”这只是做好过程的表现之一,做好过程、付出努力除了勤奋,还需要智慧等其他的因素,做到“勤”不等同于做好过程,以偏概全。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病有:一是搭配不当,“广漠空间的漫长磨砺和数日经年的辗转腾挪”搭配不当,应改为“数日经年的漫长磨砺和广漠空间的辗转腾挪”;二是语序不当,“否定甚至漠视”语序不当,“否定”比“漠视”程度深,所以“漠视”在前,“否定”在后。
故可修改为:而过程则往往需要数日经年的漫长磨砺和广漠空间的辗转腾挪,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漠视甚至否定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
答案:
(1)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②结果只是过程的一部分;③一味追求最后的结果。
(2)强加因果一一做好过程未必会取得不令人失望的结果;以偏概全——天道酬勤,这只是做好过程的表现之一,做到“勤”不等同于做好过程。
(3)而过程则往往需要数日经年的漫长磨砺和广漠空间的辗转腾挪,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漠视甚至否定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 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初遇木心的《从前慢》,是在那年夏天。几只早早醒来的小鸟,清脆的鸣啼一声更比一声欢,啄碎小区的宁静,也啄破我的梦。睡意渐无,随手抓起枕边书,就.着窗外半明半暗,不期而遇这几行诗句,简洁,明净,轻盈,如飞雪。倏忽间,心微微一颤,一幅画在脑海里缓缓铺开:初冬的早晨,天色微亮,街角的早点小铺里,夫妻俩一个劈柴,一个添火,热腾腾的蒸汽飘浮空中。那载着远方信笺的马车打小镇的青石板上“哒哒”而来。可真是慢啊,从清晨到黄昏,从细雨霏霏到冬雪皑皑,待把秋水望穿,方才辗转抵达。洗净双手,展开信,一字一句地读,读到月下花渐眠,读到紧攥着那把夹在信里的钥匙,轻轻睡去。一切这般娴静美好。
2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就”与文中“就着窗外半明半暗”的“就”含义一致的是( )
A.哈哈,航子两手一夹,那只大龙虾就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B.塔式起重机起重量和起升高度都相当大,还有良好的低速就.位性能。
C.陕西人对蒜情有独钟,吃面,烤肉,泡馍,都得就.着蒜。
D.放学回家时,她就.便把生日蛋糕送给了孤儿院里那个怯生生的小家伙。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D 22.睡意渐无,随手抓起枕边书,就着窗外半明半暗的光亮(晨光),与这几行诗句不期而遇,它简洁,明净,轻盈,如飞雪。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原句中“就”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相对于“趁着、借着”。
A.表被动。
B.靠近、接近。
C.指搭配着吃东西。
D.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相对于“趁着、借着”。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错误。
第一处,成分残缺,“就着窗外半明半暗”中“就着”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应在“半明半暗”后加上宾语“的光亮”或“的晨光”;
第二处,搭配不当,“不期而遇”后不能加宾语,应改为“与这几行诗句不期而遇”;
第三处,成分残缺,“简洁,明净,轻盈,如飞雪”缺主语,应在“简洁”前加上“它”。
修改为:睡意渐无,随手抓起枕边书,就着窗外半明半暗的光亮(晨光),与这几行诗句不期而遇,它简洁,明净,轻盈,如飞雪。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三)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人给戏剧下定义,说戏剧是“演员当着观众在舞台上表演一段精彩的人生”。我很喜欢这个定义,它经得起逐字(词)分析。让我们从最后一个词看起:“人生”,戏剧的内容,所用的材料来自人生。戏剧所表演的是人怎样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人活下去变得怎样了。它演出人的荣辱,人的离合,人的成败,人的生死……戏剧取材人生和小说近似,但是比小说更严格入世。
许多人说过好莱坞的出品太商业化了,我们可以从这些“太商业化”的影片里去看观众的分量。观众有好奇心,因此影片有曲折的情节;观众有同情心,因此片中有受苦的弱者;观众有时幸灾乐祸,因此片中有残忍暴行;观众有时党同伐异,因此片中有群众对抗;观众好声色之娱,因此片中有华丽歌舞。在战争片里,将军多半庸愚,军曹多半忠勇,为什么?因为在观众席上做过将军的人毕竟是少数。以医院为背景的片子里往往批评医生,为什么?因为观众席上究竟做医生的人少,做过病人者居多。美国社会崇拜金钱,可是美国电影往往鄙薄富翁,美化穷人,因为制片人想过,一国之中有几个富翁?他们能买几张票?
(节选自王鼎钧《文学种子•剧本》)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戏剧所表演的是人们的生活与生命历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2.请你借鉴文本第二段,从下面三个剧本中任选一个,结合剧本说说观众是如何影响该剧本写作的。要求:不少于两个要点。
①《窦娥冤》②《茶馆》③《哈姆莱特》
21.①原句提出了人“活着”的三个层面,并概括了生命的几种经历,相较于改句中“生活与生命历程”的笼统说法,更具体可感。②原句中运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强调了剧本与人生的关系;短句的运用,使语言更富节奏感。 22.《窦娥冤》:观众多为底层民众,处于受压迫受侮辱的境地,因此剧本让窦娥的三桩誓愿借助神明之力来实现;观众追求公平正义,因此剧本设置了由窦天章为女儿洗刷兔屈的情节……
《茶馆》:剧本的受众多为北京人,因此语言京味浓郁;观众有同情心,所以剧本中安排了康六、康顺子这一对受苦的父女……
《哈姆莱特》:观众有好奇心,因此将哈姆莱特设计为“延宕”的性格,拖延他的复仇进程,让情节更曲折;西方观众多有骑士情结,因此安排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以决斗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内容上,原句“人怎样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人活下去变得怎样了”用了三个分句表现人“活着”的三个层面,用“人的荣辱,人的离合,人的成败,人的生死……”概括了生命的几种经历,使对人“活着”的状态的理解更加具体可感。改句用“人们的生活与生命历程”概括表达,过于笼统,不如原句具体。
形式上,原句“人怎样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人活下去变得怎样了”“人的荣辱,人的离合,人的成败,人的生死……”运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使剧本与人生的关系得到强化;同时运用短句,句式简短灵活,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改句使用一个长句表达,缺少原句的整齐美和韵律感。
2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分析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