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五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共用条件:一类环境使用,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5-25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200m m ×500mm ,弯矩设计值M=120kN ·M 。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试计算其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①当选用HPB235级钢筋时;②改用HRB400级钢筋时;最后画出相应配筋截面图。
解:依题意查得参数:γ0=1,fc=11.9N/mm 2,ft=1.27N/mm 2,c=25mm ,○1fy=210N/mm 2,ξb =0.614;a s =65mm 。
h 0=500-65=435mm 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266.04352009.111012026201=⨯⨯⨯==bh f M c s αα 614.032.0266.0211211=<=⨯--=--=b s ξαξAs=M/[fyh 0(1-0.5ξ)]=1560.65mm 2, 选5ø20,As=1571mm 2>ρmin =0.45ftbh/fy=0.45×1.27×200×500*210=272mm 2>0.02bh=0.002×200×500=200mm 2,○2 fy=360N/mm 2,ξb =0.517;a s =40mm ,h 0=500-40=460mm 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238.04602009.111012026201=⨯⨯⨯==bh f M c s αα517.028.0238.0211211=<=⨯--=--=b s ξαξAs=M/[fyh 0(1-0.5ξ)]=120×106/[360×460×(1-0.5×0.28)]=842.61mm 2, 选3#20,As=941mm 2,或4#18,As=1018mm 2>ρmin =272 mm 2○1 ○25-26 某大楼中间走廊单跨简支板,计算跨度 2.18m ,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g +q=6kN/m 2(包括自重),混凝土强度等级C20,HPB235级钢筋。
第五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共用条件:一类环境使用,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5-25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200m m ×500mm ,弯矩设计值M=120kN ·M 。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试计算其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①当选用HPB235级钢筋时;②改用HRB400级钢筋时;最后画出相应配筋截面图。
解:依题意查得参数:γ0=1,fc=11.9N/mm 2,ft=1.27N/mm 2,c=25mm ,○1fy=210N/mm 2,ξb =0.614;a s =65mm 。
h 0=500-65=435mm 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266.04352009.111012026201=⨯⨯⨯==bh f M c s αα 614.032.0266.0211211=<=⨯--=--=b s ξαξAs=M/[fyh 0(1-0.5ξ)]=1560.65mm 2, 选5ø20,As=1571mm 2>ρmin =0.45ftbh/fy=0.45×1.27×200×500*210=272mm 2>0.02bh=0.002×200×500=200mm 2,○2 fy=360N/mm 2,ξb =0.517;a s =40mm ,h 0=500-40=460mm 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238.04602009.111012026201=⨯⨯⨯==bh f M c s αα517.028.0238.0211211=<=⨯--=--=b s ξαξAs=M/[fyh 0(1-0.5ξ)]=120×106/[360×460×(1-0.5×0.28)]=842.61mm 2, 选3#20,As=941mm 2,或4#18,As=1018mm 2>ρmin =272 mm 2○1 ○25-26 某大楼中间走廊单跨简支板,计算跨度 2.18m ,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g +q=6kN/m 2(包括自重),混凝土强度等级C20,HPB235级钢筋。
1简述结构试验的任务。
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实物或模型)上,使用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重力、机械扰动力、地震力、风力……)或其他因素(温度、变形)作用下,通过量测与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变形、挠度、应变、振幅、频率……)从强度(稳定)刚度和抗裂性以及结构实际破坏形态来判明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计结构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并用以检验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
2按试验目的的不同,结构试验可分为哪两类?生产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
3简述生产性试验的目的。
○1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通过试验进行鉴定;○2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3处理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根据;○4已建结构的可靠性检验,通过试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5鉴定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
4简述科研性试验的目的。
○1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2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3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5试对比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
(按试验对象)真型试验: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实物)或者是按实物结构足尺复制的结构或构件,对于实物试验一般均用于生产性试验。
模型试验:试验对象是仿照真型(真实结构)并按照一定比例关系复制而成的试验代表物即模型,它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尺寸却可以比真型小得多的缩尺结构。
6简述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的不同。
(按荷载性质)静力试验:加载设备相对比较简单,荷载可以逐步施加,还可以停下来仔细观察结构变形的发展;不能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动力试验:加载设备和测试手段比静力试验复杂得多;能够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7简述短期试验与长期试验的区分。
(按试验时间)短期试验:限于试验条件、时间和基于解决问题的步骤,仅进行几十分钟,几小时或者几天。
长期试验:连续进行几个月或几年时间,通过试验以获得结构的变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8说明试验室试验与现场试验的不同。
《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2004-12-28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主要思路如下: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
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
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
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
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
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
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
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要。
对于结构动力试验,试验尺寸常受试验加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动力特性试验可在现场原型结构上进行。
至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加载试验,因受台面尺寸、激振力大小等参数的限制,一般只能作缩尺的模型试验。
试件设计同时必须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在科研性试验时,为了保证结构或构件在某一预定的部位破坏,以期得到必要的测试数据,就需要对其它部位事先进行局部加固。
为了保证试验量测的可靠性和安装仪表的方便,在试件特定的部位必须预设埋件或预留孔洞。
对于为测量混凝土内部应力的预埋元件或专门的混凝土应变计、钢筋应变计等,应在浇捣混凝土前,按相应的技术要求用专门的方法就位固定埋设在混凝土试件内部。
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似的,下列问题必需考虑:试验材料如何选择;试验参数如何确定;试验中应该测量哪些量;如何处理试验结果以及可以推广到什么样的现象上去。
相似设计要求模型和原型能描述同一物理现象,所以,要求模型材料和原型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相似:建筑结构模型可分为弹性模型和强度模型两大类,模型材料也可分为弹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两大类。
对材料所涉及的种类和物理性能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设计中要掌握结构模型相似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即掌握相似理论的三个定理,并弄清其中的关系。
两个物理现象相似,就是描述这个物理现象的各种参数之间具有相同的关系。
简单地讲,就是两个物理现象可用同一个表达式描述。
尽管这种表达式可能是未知的。
相似第一定理:若两个物理现象相似,则相似指标必为1;或者相似判据相等,且为常数。
相似第一定理说明了,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是相似的必要条件。
同样可以证明逆定理也是成立的,它给出了相似的充分条件,即相似第三定理:如果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且其它单值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相同,则两现象必相似。
设计模型就是要确定相似判据,进而确定相似指标,再确定模型各参数的相似常数,最后设计出试验模型。
相似判据存在定理——π定理表述如下: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由n个物理量构成的物理方程式描述,在n个物理量中有k个独立的物理量,则该物理现象也可以用这些量组成的(n-k)个无量纲群的关系来描述。
这些无量刚群均可作为相似判据。
所谓量纲,就是物理的种类。
π定理的意义在于: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至少存在一个。
结构模型设计结构模型试验的过程要客观地反映出参与该模型工作的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要在模型和真型建立相似关系。
因此,也必然反映出模型与真型结构相似常数之间的关系。
这样,相似常数之间所应满足的一定关系就是模型与真型结构之间的相似条件,也就是模型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确定相似条件的方法有方程式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两种。
前者是根据基本的力学方程式,把所有变量移到等式一端,常数移到另一端,求得相似判据。
在相似判据中,将所有的变量都用相应的相似常数代替,得相似指标,并令其等于1。
在每一个相似指标中,有一个相似常数不能任意取值,而按相似指标为1来计算出。
一般地,首先确定模型材料。
按模型材料可得模型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波桑比,可确定出弹性模量的相似常数及波桑比的相似常数,称为材料相似。
其次,按实际可能与试验条件,随意确定几何尺寸的相似常数,模型的所有集合尺寸全部按此相似常数确定,称为几何相似。
在相似判据方程式中,一些相似常数决定后,还会有其它相似常数,可随意选取其中一些值,最后按式计算出另外的相似常数。
可取,即荷载的比例,称为荷载相似。
用方程式分析法建立相似条件相当方便明确,但必须在进行模型设计前对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亦即对试验结果和试验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明确的数学方程式。
这常常需要通过试验研究才能提出,尤其当结构或荷载条件较复杂,我们还没有掌握其间的客观规律时,在进行模型设计前一般不能提出明确的函数方程式。
用量纲分析法进行模型设计仅需明确哪些物理量影响该物理现象以及量测这些物理量的单位系统的量纲就够了。
量纲的概念是在研究物理量的数量关系时产生的,它说明量测物理量时所用单位的性质。
每一种物理量都对应一种量纲。
注意,有些物理量是无量纲的,用[1]表示,有些物理量是由量测与它有关的量后间接求出的,其量纲由与它有关的物理量的量纲导出,称为导出量纲。
在一般的结构工程问题中,各物理量的量纲都可由长度、时间、力这三个量纲导出,故可将长度,时间,力三者组合取为基本量纲,称为力量系统。
另一组常用的基本量纲组合是长度、时间、质量,称为质量系统。
基本量纲组合必须是互相独立的和完整的,即在这组基本量纲中,任何一个量纲不可能由其它量纲组成而且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的全部有关物理量的量纲都可由这组基本量纲组成。
两个物理量量纲相同,才能相加减。
一个物理方程式中,等式两边各项的量纲必须相同。
常把这一性质称为“量纲和谐”;量纲和谐的概念是量纲分析法的基础。
量纲分析法归纳如下:列出与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有关的物理参数,根据第二相似定理和量纲和谐的概念找出π数,并使模型和原型的π数相等,从而得出模型设计的相似条件。
二、试验加载加载图式的选择与设计结构试验时的荷载作用应使结构处于某一种实际可能的最不利工作状态。
试验时,荷载的图式要与结构设计计算的荷载图式一样,结构的工作和其实际情况才最为接近。
有时,也常由于一些原因而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对这些情况应注意。
如试验时采用某种更接近于结构实际受力情况的荷载布置方式。
或采用等效荷载的方式来改变原来的加载图式。
采用等效荷载试验时,必须全面验算由于荷载图式改变对结构产生的各种影响。
必要时,应对结构构件作局部加强,或对某些参数进行修正。
当构件满足强度等效而整体变形条件不等效时,则需对所测变形进行修正。
当取弯矩等效时,尚需验算剪力对构件的影响。
同时要求采用等效荷载的试验结果所产生的误差控制在试验允许的范围以内。
试验加载装置的设计为保证试验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试验加载用的设备装置,也必须进行专门的设计。
在使用实验室内现有的设备装置时,也要按每项试验的要求对装置的强度刚度进行复核计算。
对于加载装置的强度,首先要满足试验最大荷载量的要求,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同时要考虑到结构受载后有可能使局部构件的强度有所提高。
试验加载装置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刚度的要求,在结构试验时,如果加载装置刚度不足时,将难以获得试件极限荷载下的性能。
试验加载装置设计还要求使它能符合结构构件的受力条件,要求能模拟结构构件的边界条件和变形条件,否则就失去了受力的真实性。
在加载装置中还必须注意试件的支承方式。
试验加载装置除了在设计上要满足一系列要求外,应尽可能使其构造简单,组装时花费时间少,特别是当要做同类型试件的连续试验时,还应考虑能方便试件的安装,并缩短其安装同调整的时间。
要掌握结构试验时构件空间就位形式的不同和特点。
结构试验的加载制度试验加载制度是指结构试验进行期间控制荷载与加载时间的关系。
它包括加载速度的快慢、加载时间间歇的长短、分级荷载的大小和加载、卸载循环的次数等。
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质与其所受荷载作用的时间特征有关。
对于不同性质的试验,必须根据试验的要求制订不同的加载制度。
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在进行质量检验评定时,可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进行。
一般混凝土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程序可按《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的规定进行。
对于结构抗震试验,则可按《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l01—96)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抗震的静力试验采用控制荷载和变形的低周反复加载,而结构拟动力试验则由计算机控制按结构受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作用后的位移反应时程曲线进行加载试验。
合理选择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的加载图式,数量及作用位置布置。
也可以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采用与计算简图等效的荷载图式。
荷载种类和加载图式确定以后,还应按一定程序加载。
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要求的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预载、标准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三个阶段。
理解分级加载的目的和方法。
三、试验的观测在确定试验的观测项目时,首先应该考虑反映结构整体工作和全貌的整体变形,通过对某些指标的测量结果深入分析,掌握整个结构工作状态和物理性能变化。
对于某些试验,反映结构局部工作状况的局部变形也是很重要的,可以用来推断结构强度等重要指标。
要注意测点的选择与布置的基本原则,保证测点的适合数量和可靠性,校核性。
注意仪器的选择与测读的原则,遵循仪器的精度要求,测试结果的范围限制,以及现场具体情况和方便操作,以及仪表本身的特性与试验要求的吻合等。
仪器仪表的测读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具体的测定方法与试验方案、加载程序有密切的关系。
在拟定加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观测工作的方便与可能,反之,确定测点布置和考虑测读程序时,也可根据试验方案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密切结合加载程序加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