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被动式建筑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6.90 KB
- 文档页数:1
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是一种以被动方式实现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
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筑本身的结构、材料和布局来实现节能,而不是依赖于机械设备。
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因为它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的核心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
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建筑的结构和布局来最大化地利用。
例如,建筑的朝向可以优化太阳能的收集,建筑的墙体和屋顶可以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来减少能量的散失,建筑的通风系统可以利用风能来实现自然通风。
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能耗。
这可以通过采用高效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来实现。
例如,建筑的窗户可以采用双层玻璃来减少能量的散失,建筑的照明系统可以采用LED灯来降低能耗,建筑的供暖和制冷系统可以采用地源热泵等高效设备来实现。
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减少能耗,被动式建筑可以实现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例如,建筑的通风系统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建筑的隔热材料可以减少室内温度的波动,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总之,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是一种以被动方式实现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
它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减少能耗来实现建筑的节能,同时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它将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建筑节能率也在逐渐提高,向超低能耗建筑甚至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
超低能耗建筑不仅可降低能耗,还可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开发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迅速成为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道路。
自20世纪90年代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德国兴起后,已迅速地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2009年我国将其引进并成功落地于河北省,从秦皇岛在水一方工程到石家庄中德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无论居住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均为我国首例。
为积极深入实施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河北省在建筑节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实践中成绩斐然,从两个示范项目的建成、首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的颁布到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纳入条例的地方法规实施,2010年至2020年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经历了认识到普及,从示范项目到大规模发展,从零标准到系列标准制定制的过程,实现了从政策文件、标准制定、项目发展、产业链发展、行业监管到项目落地的全方位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现状1.1 政策文件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与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市场认可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河北省政府2020年开年就制定了相关政策,从建筑设计研发、标准制定、施工建造、产业跟进、运营维护等方面入手,要求到2025年底前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力度,把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材产业推向高速、优质的发展。
截至2020年11月,河北省及各地政府颁布了43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政策,其中省级层面的有16项,各地市级层面的有27项。
这一政策体现在数量上,从2015年至2017年,河北省共发布了9项政策,占现有政策比例的21%;截至2020年11月30日,河北省共发布了20项政策,占总数的47%(图1)。
从地域上看,在已发布的政策文件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仍稍有不均衡,表现较为明显的是,作为省会城市的石家庄市发布的政策,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过程中最多的,共计10项,占河北省政策的23%,而廊坊市和秦皇岛市还未发布相关政策(图2)。
被动式建筑评价标准被动式建筑评价标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对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视,被动式建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
被动式建筑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提高居住者舒适度的建筑设计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被动式建筑的评价标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建筑模式的优势和应用。
1.能效被动式建筑的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因此,评价一个被动式建筑的标准之一就是其能效。
能效评估应包括建筑的综合能耗、能源来源、能源利用效率等。
一个优秀的被动式建筑应该能够在所有季节中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减少对空调和供暖设备的依赖,通过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等手段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能源,从而实现能耗的最低化。
2.室内舒适度除了能效外,评价被动式建筑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室内舒适度。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被动式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室内温度的稳定性、湿度的控制、光线的利用都是评价被动式建筑室内舒适度的关键要素。
此外,空气质量的保证也是评价标准之一。
被动式建筑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室内外空气的污染物交换,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3.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评价被动式建筑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优质的建筑材料可以提供更好的隔热和隔音效果,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节能材料的使用也是被动式建筑的一个重要原则。
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具有较低碳排放的材料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降低建筑的环境影响。
4.灵活性评价被动式建筑的标准之一是其灵活性。
一个优秀的被动式建筑应该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需求变化,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个人需求和习惯。
可调节的遮阳装置、可开闭的窗户、可调节的通风系统等都是增加建筑灵活性的一些设计手段。
通过灵活的设计,被动式建筑可以满足不同居住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5.成本效益最后,评价被动式建筑的标准之一是其成本效益。
被动式建筑的初期投资可能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成本可以得到回收和降低。
XXX工程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批:河北新隆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特点和基本规定 (2)3.1制度与措施 (2)3.2材料与设备 (3)四、监理工作内容及方法 (3)五、监理工作验收要点 (5)5.1一般规定 (5)5.2墙体节能工程验收 (6)5.3门窗节能工程验收 (7)5.4屋面节能工程验收 (8)5.5地面节能工程验收 (9)5.6建筑气密性处理工程验收 (10)六、被动式低能耗评价 (11)XXX项目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工程地点: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施工单位:6、监理单位:河北新隆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7、建筑概况:二、编制依据1)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已审批的监理规划;3)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4)本工程设计文件;5)国家技术标准、规范:《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273-20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施工及验收规程》DB13(J)/T 238-2017等。
三、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特点和基本规定3.1制度与措施3.1.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施工现场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可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
3.1.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施工应对热桥控制和气密性保障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批,必要时应组织专家进行审查。
2021年4月第33卷第2期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Apr.2021Vol.33 No. 2文章编号:1009-4873(2021)02-0019-07石家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浅析梁媛(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81)摘要: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与现行的节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能耗认定标准、户内空气品质和风量的要求均不相同.石家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的关鍵在于外围护结构保温设计、无热桥设计、高气密性设计和热回收新风系统设计.石家庄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面临着建筑造价高,高气密性设计与甲醛排放相矛盾,装修会使节能和舒适效果降低等问题.关键词:石家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中图分类号:T U241.91 文献标志码:A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每年的建 筑竣工量逐年攀升.建设规模的持续增长需要消耗大量的建材和能源.而建筑产品的使用周期较长,使 用能耗占全寿命周期总能耗的70%〜90%,建筑面 积的增加必然导致建筑能耗的增加[1].文献[2]表 明,2017年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1. 11%,2018 年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严峻的能源形势使一些国家纷纷提出近零能耗 发展目标,如到2030年,美国所有的新建商业建筑达到近零能耗状态,日本所有新建建筑为近零能耗建筑……因此,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近零能耗或超低能耗建筑也势在必行.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石家庄每年的新开 工建筑面积持续攀升.2019年,石家庄城镇化率为65. 05%,比2018年提高了 1.22个百分点;房屋新 开工面积14 373 000 m2,比上一年增长25. 8%,其 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57. 6%[3].这些建筑中,低 能耗或近零能耗住宅相对较少.发展适合于石家庄的低能耗或近零能耗住宅,对改变冬季采暖的能源结构和石家庄的空气质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4].而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则有利于实现石家庄低 能耗或近零能耗住宅,减少能源消耗.1石家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相关情况简介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采用被动式技术手段,以大幅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运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适当采用可再生能源,来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从而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能耗设计标准为:采暖(制冷)需求< 15 k W.h A m2 • a),采暖/制冷负荷<10W/m2,一次能源总需求<120k W. h A m2 .a),气密性«5。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标准设计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24.05.24
•【字号】2024年第82号
•【施行日期】2024.08.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住房改革与发展
正文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
能构造》标准设计的公告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十七)》(锁板定位钢网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系统)(统一编号:DBJT02-255-2024,图集号:J24J302)已经本机关审查并批准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现予发布,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4年5月24日。
被动式住宅建设标准本标准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被动式房屋定义和规定被动式房屋是指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高效的能源利用系统等手段,实现低能耗、高舒适度的住宅建筑。
在建设被动式房屋时,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并按照本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2.基本设计原则被动式房屋的设计原则包括:(1)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3)选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舒适度;(4)注重绿色环保,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可回收材料。
3.热工和能耗计算规定被动式房屋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20W/(m²·K)。
在计算能耗时,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计算,并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围护结构设计被动式房屋的围护结构设计应考虑保温、隔热、防水、防火等因素,并采用高效节能材料。
外墙、屋顶和地面应采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并选用高效隔热材料进行隔热设计。
同时,应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等。
5.照明和遮阳设计被动式房屋的照明和遮阳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光利用和节能要求。
在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在夜间则应选择高效节能灯具,降低能耗。
同时,应考虑遮阳措施,以减少夏季室内温度过高的情况。
6.通风系统设计被动式房屋的通风系统设计应考虑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在自然通风不足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方式,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同时,应注意新风量的控制和空气质量的保证。
7.防火设计被动式房屋的防火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在材料选择上,应选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在结构设计上,应考虑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等方面的要求;在消防设施上,应配置齐全有效的消防设备。
8.施工工法被动式房屋的施工工法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同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
被动式建筑的主要标准和实施手段被动式建筑的核心标准有哪些按认证机构的要求1.能耗需求标准是15千瓦小时每年每平方,即保持室内温度在22-26℃的恒温区间内,制热和取暖需求为每年每平方消耗不多于15度电。
2.采暖(制冷)、生活热水和家庭用电的年一次能源消耗≤120kWh/(m2.a)。
3.气密性:n50≤0.6/h。
此外,还要求保证内墙不结露、发霉,窗户内表面无结露水现象。
被动式建筑的基本措施采用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所谓“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具体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来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
相对“被动式”技术的是主动式技术,即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来实现节能的技术。
外围护结构一般而言,隔热、保温层比较厚。
优越的窗户性能一般而言,在正负压检测时,对窗的气体流失有严格要求。
因为如果密封不好,会产生冷热气体对流,从而造成热量流失。
被动式建筑采用高标准的窗框与玻璃体系,具有优越的密封性能。
外窗采用三层玻璃窗+惰性气体+特殊的玻璃。
并有特定的窗户指标。
建筑结构无热桥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
这些部位成为传热较多的桥梁,故称为热桥(thermal bridges),有时又可称为冷桥(cold bridges)。
所谓热桥效应,即热传导的物理效应。
由于楼层和墙角处有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而混凝土材料比起砌墙材料有较好的热传导性(混凝土材料的导热性是普通砖块导热性的2至4倍),同时由于室内通风不畅,秋末冬初室内外温差较大,冷热空气频繁接触,墙体保温层导热不均匀,产生热桥效应,造成房屋内墙结露、发霉甚至滴水。
被动式建筑的无热桥建筑结构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其特点是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来实现低碳、低能耗的建筑设计。
下面,我们将就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详细解析。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是一种源于德国的建筑技术,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周围环境的自然条件来实现建筑能量的节约。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的要素:第一,外部墙面的保温性要好。
墙体通常是建筑物能量损失的最大来源之一。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的外墙应该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室内外温度差。
第二,采用高效的窗户和门。
窗户和门通常是建筑物能量损失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要求采用高效的窗户和门,以有效地减少室内外空气热量交换。
第三,考虑通风和热量回收。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要求考虑室内外的通风和热量回收。
通过合理的通风和热量回收,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
第四,光照和太阳能的利用。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太阳能,以实现低能耗的目标。
这意味着建筑物应该具有适当的窗户和通风口,能够让室内充分接受自然光线和太阳能。
同时,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南面墙面,因为南面墙面接受的太阳能最多。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的实现需要注重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
同时,在建筑物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合理使用建筑物设备等,以确保建筑物的能量消耗处于最低状态。
总的来说,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对于减少建筑物对能源的依赖和改善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中,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2019年9月江西建材施工技术与管理3.1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公路两边的边坡,影响着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公路边坡设计应积极响应"安全绿色、水土保持、恢复自然、环保之路”的理念,不仅保护边坡的稳定性,还要保护和美化环境。
关于公路边坡稳定性防护,应充分考虑边坡稳定性,保护路基边坡免受雨水的冲刷,减缓温差变化带来的影响,防止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等,从整体保护路基边坡的稳定性。
同时减少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人工造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稳定发展,并综合防光、防眩、防烟等因素,改善景观,开展边坡绿化防暑,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
3.2喷浆活喷混凝土,防护岩质边坡黄土地边坡极易因为节理走向或者边坡倾斜角度相交等因素,发生崩塌、掉块等地质现象,对此,我们应当针对裸露的石灰岩体,采用喷浆或者喷混凝土的方法,加固防止岩层因为风化、破碎等现象导致的滑坡或崩落。
当因为风化剥落、节理切割等原因导致岩质边坡大面积碎落、坍塌或者落石,在局部加固处理后,可大面积喷浆或者喷混凝土。
通常喷浆的厚度不小于1.5-2cm,喷混凝土的厚度以3-5cm最佳,并在喷浆或者喷混凝土图的坡面顶缘外侧射一条小型的截水沟,用以防止水对坡面的冲刷。
(上接第128页)当而影响材料品质。
而且浇筑环节需要把控的要素比较多,比如要把握好浇筑的高度,一般不能超过两米的范围,可以利用串筒的方式来控制浇筑高度。
同时,浇筑作业必须要持续进行,如果在浇筑过程中间隔的时间比较长,往往会降低浇筑的效果,在分层浇筑的工序中,必须在材料初凝之前就开始下一环节的浇筑,保证各层混凝土之间的融合效果,进而避免了后续的补救工作,强化了材料的强度。
2.5振捣这一环节涉及到很多细节性的操作,比如振捣的时长、深度等。
先是要选择最佳的振捣设备,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和振捣施工的需求,确定适宜的振捣方式,在土建项目中基本都会实施分层振捣,而振捣的距离控制也至关重要,一般需要控制在四十厘米的范围。
被动式建筑评价标准如下:1. **气密性**:被动式建筑的气密性必须达到0.5级以上,相当于一千万个大气压,这也就意味着即使门窗缝隙也有一定的漏气量,相比之下普通建筑仅为一级和三级,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加剧环境污染。
2. **保温隔热**:被动式建筑使用了大量的保温材料和屋顶和墙体,加强了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建筑外墙使用双层玻璃或真空玻璃,有效阻止室内外温差造成的能量交换。
3. **采光**:被动式建筑采用高效LED照明和遮阳系统,可以节约能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通风**:被动式建筑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空气动力学设计,有效控制室内空气流动,确保舒适的同时节约能源。
5. **热稳定性**: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可以保证在寒冷的季节室内温度的变化幅度在较小的范围内,这对于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保温性能和使用寿命都非常重要。
6. **高效地热传导控制**:被动式建筑对地热传导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其使用的材料和构造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和其他热源对建筑物的热传导。
7. **噪声控制**:被动式建筑通过精确的设计和选材有效地控制了建筑噪声的传播,使其达到了超低的噪声标准。
另外,建造过程中的清洁生产、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良好的后期维护、以及完善的运营管理等因素也是被动式建筑的评估标准之一。
被动式建筑是一种绿色建筑,它通过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优化室内环境、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实用性,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被动式建筑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环保:被动式建筑的气密性高,保温性能好,能够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2. 舒适宜居:被动式建筑采用了高效照明、通风、热舒适控制系统等先进的技术,能够提供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3. 高效运营:被动式建筑在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都经过了精心的考虑和严格的控制,能够实现高效的运营和管理。
关于加快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打造低碳石家庄,实现绿色崛起,高标准推进我市建筑节能工作,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品质,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以下简称被动房)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型城镇化需求为牵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在新建建筑中大力推进被动房建设。
(二)发展目标1、2018年,全市全面启动被动房试点工作。
2、到2020年,全市累计开工建设被动房不低于100万平方米;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长安区、高新区、正定县(含新区)累计开工建设被动房各不低于10万平方米;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累计开工建设被动房各不低于5万平方米;其它各县(市)新开工建设被动房各不低于1万平方米。
二、工作重点(一)加强被动房建设监管。
自此文件下发之日起,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长安区、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高新区、正定县(含新区)对出让、划拨地块在100亩(含)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项目,在规划条件中明确必须建设一栋以上被动房,开工建设被动房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10%;根据节能和环保工作需要,可在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长安区、高新区、正定县(含新区)选择部分项目,整体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方式建设(作为出让条件,在土地出让时予以明确),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在项目审批和备案环节,对未按要求建设被动房的,规划、住建、审批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审批、节能备案和施工许可。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管理作用,同步协调立项、规划、土地出让、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明确责任,加强监管,认真做好建筑节能审查备案、材料复检、过程监管、专项验收等闭合管理工作,确保被动房建设落实到位。
被动房建筑设计文件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著深度规定》,并编制设计专篇。
强化建筑节能施工监督管理,严控建筑节能设计变更,防止通过施工图变更,随意降低建筑节能质量。
被动式建筑节能标准与普通建筑节能标准区别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我国首部被动房标准——《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作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已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与普通建筑节能标准相比,存在4个方面的不同。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世界范围内继瑞典《被动房低能耗住宅规范》后的第二个有关被动房的标准,它标志着我国被动式建筑的发展趋于规范化、标准化,是我国被动房发展过程中新的里程碑。
它的颁布实施无疑将对被动房的发展和推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标准明确了被动房的各项指标《标准》的适用范围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基本规定,热工设计,采暖、制冷和房屋总一次能源计算,通风和空调系统设计,关键材料和产品性能,施工、测试、工程认定及运行管理以及附录和条文说明。
其中,总则、术语和符号与我国其他标准规范要求一致,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与《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的要求一致。
《标准》在“基本规定”中明确了被动式房屋的各项指标,阐述了被动房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对被动式房屋的室内环境、气密性、能耗和负荷、一次能源需求、通风系统、照明和遮阳、防火等做出了严格要求,并指出了基本做法。
《标准》在“热工设计”中将外围护结构分为“非透明外围护结构”和“透明围护结构”,在其中分别对外墙、屋面、地面或非供暖地下室顶板、隔墙、楼板及外门窗的玻璃部分和窗框材料的传热系数作出了明确限定;对女儿墙、外门窗、地下室顶板保温层、管道穿外墙等处的关键节点给出了做法要求。
《标准》在“采暖、制冷和房屋总一次能源计算”中明确了河北省主要城市供暖需求与制冷需求计算的起止日期,并给出了详细的建筑能耗、空调负荷及一次能源需求的计算方法。
这也为《标准》对被动式房屋的建筑能耗、空调负荷及一次能源需求的限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无热桥节能设计王莹珺【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9(039)010【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 无热桥; 节能设计【作者】王莹珺【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被动式建筑是指将采光或通风等各种被动式的节能技术与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结合设计而建造的低能耗建筑。
在改善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可大幅减少建筑物的使用能耗,降低对主动机械式采暖与制冷系统的依赖性。
自2009年起,住建部与德国能源署合作的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中,以河北与山东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示范项目约占总量的70%以上。
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河北省多项措施并举,引领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向规模化发展。
截至2018年9月,全省累计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项目67个,建筑面积316.62万m2。
其中,竣工22个,建筑面积55.52万m2;在建45个,建筑面积261.1万m2,竣工和在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3(J)/T 263—2018)等相关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逐渐趋于规范化、标准化,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与传统建筑相比,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具备5个关键要素,分别为保温、门窗、气密性、无热桥、新风系统。
其中,无热桥设计最大限度地阻断了建筑外围护结构节点部位集中热流的传导效应,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以石家庄某高校的一栋办公楼为例进行介绍。
1 工程概况石家庄某高校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880m2,占地面积390m2,建筑层数为3层,高10.50m;场地整体容积率为1.0,绿地率为36.09%,已满足公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一星级要求。
下文将重点介绍该办公楼筑围护结构“无热桥”要素的节能设计原则与要点。
2 主要围护结构的无热桥设计与应用2.1 外墙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筑所属气候分区为寒冷B区,规范要求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0.10~0.25 W/(m2K)[1],外墙首选浅色重质材料,不宜选用表观密度小于500kg/m3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砌块和其他轻质砌块做框架结构填充墙。
我国首部地方性被动式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也是世界范围内继瑞典《被动房低能耗住宅规范》后有关被动式房屋的标准,由中国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作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被动式房屋的定义和规定,基本设计原则,被动式房屋热工和能耗计算规定,热工计算,采暖负荷和能耗计算,冷负荷和空调能耗计算,房屋总一次能源计算项目和计算方法,围护结构设计,照明和遮阳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关键材料和产品性能,防火设计,施工工法,被动式房屋的测试,被动式房屋的认定条件,各种建筑能耗转化成一次能源和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运行管理,以及附录和条文说明。
河北标准通过规定了被动房所应具有室内环境品质和能耗需求,并限定建筑物的采暖、空调和总能耗,提出满足房屋关键材料的性能,最终达到工程建设人员可依据这本标准能够建造出在能源消耗量极低的情况下,拥有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房屋。
一、提出了明确的室内环境指标规定被动式房屋首先是一个舒适度很高的房子,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应全年处于舒适状态,河北标准对室内环境规定如下:1、室内温度为20℃~26℃;2、超温频率≤10%;3、室内二氧化碳浓度≤1000 ppm;4、围护结构非透明部分内表面温差不超过3℃,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温度3℃;5、门窗的室内一侧无结露现象;6、室内相对湿度宜全年处于35%~65%;7、通过管网和辅助通道传递的声音,应符合机房≤35 dB、功能房≤30 dB、起居室≤30 dB和卧室≤30 dB。
室内环境规定的提出确保了被动式房屋具有良好的室内环境,避免了以牺牲室内舒适度来换取能耗的降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被动式房屋允许出现超温,也就是室内温度在夏季超过26℃的小时数与在冬季低于20℃的小时数之和,与全年小时数的比值的频率≤10%。
这一个规定是考虑了人们有可能选择室内温度在冬季20℃以下,在夏季26℃以上生活。
河北被动式建筑标准
一、总则
本标准旨在规范河北地区被动式建筑的设计、建造及运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地区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民用建筑项目。
二、术语和符号
在本标准中,以下术语和符号被定义和解释:
1. 被动式建筑(Passive House):指采用被动式设计理念,如保温隔热、自然通风、采光遮阳等,以降低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建筑。
2. 一次能源(Primary Energy):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用于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 二次能源(Secondary Energy):指由一次能源经过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力、热力等。
4. CO2排放量(CO2 Emissions):指在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
三、被动式房屋的定义和规定
被动式房屋是指按照本标准设计建造的,具有超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建筑。
在河北地区,被动式房屋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建筑围护结构应具有高效保温隔热性能,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8 W/(m²·K)。
2. 建筑通风系统应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 建筑采光和遮阳设施应合理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4. 建筑照明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5. 建筑应配备必要的能源回收和利用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
6. 建筑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防火安全规定。
四、被动式房屋的基本设计原则
被动式房屋的设计原则应遵循以下方面:
1. 优化建筑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保温隔热性能。
2.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能源需求。
3. 优化能源回收和利用设备的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强化建筑节能措施,如采用高效节能灯具、智能控制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