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水库水源水质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58.00 KB
- 文档页数:24
白石水库水质污染原因与防治对策
白石水库水质污染原因与防治对策
白石水库为辽西大凌河干流上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担负向下游城市、农业供水等社会任务,水质直接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通过水库水质现状与污染原因的分析,提出水库水质污染防治对策,以便更好地发挥水库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朱小凯齐兵作者单位: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辽宁,朝阳,122000 刊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X524 关键词:白石水库水质现状污染原因防治对策。
白石水库水环境影响后评价陈海旭(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北票122100)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3-5366.2019.02.10摘要:为准确评价、预测白石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状况,依据该水电站竣工环境保护资料以及环境影响监测数据,利用对比分析法合理、客观的评价了水库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运行期间白石水库总体质量符合Ⅲ类水质要求,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作用较低,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环评报告预测结果保持良好的一致性;该水电站的建设运行,对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呈现出无不利影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环境;后评价;白石水库;对比分析法 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通常可对水体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对附近的居民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因此相关部门明确提出了对水电站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组成水电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对完成竣工验收并运行一段时间的水电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在建设项目评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3]。
水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作为工程项目是否满足投资效益的主要判断依据,而且是检验建设项目有效性的主要方法,通过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可为提高水电站的管理效益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影响水环境评价的指标较多、涉及范围较广,通常情况下后评价具有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特征,因此在准确、客观的水电站环境影响后评价时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
我国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水利部在2010年对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流程以及管理监督进行了明确规定。
许多工程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如蒋固政等[4]依据法律依据和环境保护相关标准,提出了影响水环境的主要因素;郑艳红等[5]将后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经济、社会、水体环境3大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标选取原则;陈若缇等[6]基于对比分析法研究分析了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不利和有利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白石水库水质分析及处理技术江富(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摘要:引白水源工程是以辽宁省西部大凌河干流的白石水库为水源,向阜新市供水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该篇文章是根据监测数据,对白石水库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
分析的目的之一是对白石水库水质从建库蓄水以来水质变化情况;其二是分析产生的原因;其三是对污源提出治理对策。
同时本文还综述了各种低温低浊微污染水主要处理工艺。
关键词:白石水库微污染低温低浊水质1 引言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检测分析手段的进步,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将更加严格,相应供水水质标准也要不断提高。
因此,对于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低温低浊水并无严格定义,一般把水温低于 10℃左右、浊度低于30NTU的地表水称为低温低浊度水。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地表饮用水源在寒冷冬季都处于低温低浊期,甚至长江中下游干流最寒冷的时候也是如此。
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是给水处理工程中的难题之一,一直困扰着给水界。
同时由于水中有机物的存在,其对胶体的保护作用和稳定性的提高,使水处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水中有毒有机物难以降解,经常规氯消毒后所产生的有机卤化物,其中有许多已被确认为是直接致癌物或诱发物,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
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且对传统净水工艺和水质造成很大影响[1]。
2 白石水库水质现状根据长期的观测和查阅相关资料得出,2001年6月 ~11月,水库取水口前各监测项目中,10个项目指标为Ⅳ类以上水质,超标率占总监测数的32.7%,到2002年下半年,10项中Ⅳ类以上水质减少到3项,2004年下半年为2项,超标率为5 % 在所有监测项目中,只有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为Ⅳ类水质,其余项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或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要求。
2.1 白石水库水质时空变化情况当水质平衡稳定(2月下旬)后,COD由35~64.5 mg/L降至12.3~15.4 mg/L,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自净率58%~80%。
DOI:10.16616/ki.10-1326/TV.2017.011.011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年第11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石水库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卡京军(辽宁省铁岭水文局;辽宁铁岭112000)【摘要】白石水库是大凌河流域最为关键的水库,对其河干的生态安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各个行业高速发展,各种行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愈加增多,若是对污染物处理不及时,污染物随意排放,将进一步加重水库及周边环境问题,尤其是作为水源地水库的水质更是备受关注。
白石水库周边的生物圈会在人类的干扰下遭到破坏,这不仅仅会对水库本身造成危害,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到其他生物圈。
本文主要针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对白石水库内水环境指标进行抽查检验、水域内生态环境调研以及水库周边生物圈结构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使白石水库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发挥供水作用,保障供水安全,促进饮用水安全保障及构建健康水域生态系统,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白石水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意见。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水质状况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131(2017)011-0040-04Study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 of Baislii ReservoirBIAN Jin gj un(Liaoning Tieling Hydrographic Bureau,Tiding 112000, China)Abstract: Baislii Reservoir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ervoir in Daling River basin, 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trunk river. Pollutant categories discharged from various industries are more and more with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our country. If the pollutant is not treated timely, pollutants are dischargedrandomly, thereby further aggravating reservoir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problems, the water quality of reservoirs isfocused especially as a water source. The biosphere around Baishi Reservoir is destroyed by human interference, only harms the reservoir i tself, 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s other biospheres. In the paper, the influence of human productionactivities on water environment is investigated mainly.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of Bais test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aters is investigated, and reservoir biosphere structure is com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n Baishi Reservoir a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the research in order to make Baishi Reservoir to exert the water supply role more safely and effectively, guarantee watersupply safety, and promote drinking water guarantee and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water ecosystem security.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water quality condition水库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通过利用技术手段 对各种材料加工形成一定形式的、能够阻挡水源的建 筑物[1]。
白石水库水质分析评价
刘姗姗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24(52)5
【摘要】文章以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结合2021年非汛期和汛期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氨氮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评价了白石水库水质。
结果表明:2021
年白石水库非汛期和汛期均达到Ⅲ类水标准,为进一步改善水库水质,从水量、水质、管理和安全监控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4页(P147-149)
【作者】刘姗姗
【作者单位】辽宁省河库管理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4
【相关文献】
1.白石水库水质现状与评价分析
2.白石水库水质评价与对策
3.白石水库典型监测断面年际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4.白石水库水质变化分析与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 白石水库水源水质现状评价与预测分析在水源工程建设中,水源水质因素起着绝对性的控制作用。
水源水质首先决定工程是否可行,同时也是选择净水工艺流程和工艺设计参数的依据。
因此,在阜新市引白水源工程的前期工作中,一直将白石水库水质评价分析列为重点研究内容。
在水库建设期间,沈阳建筑大学开展了“在建白石水库水源水质预测研究”,并通过了辽宁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辽科鉴字[1998]075号);水库建成落闸蓄水后,辽宁省环境监测站于2003年1月21日和22日又进行了现状监测,以此为依据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白石水库水源水质现状及水质预测评价”,并通过了辽宁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的专家审查(辽环函[2003]115号)。
从水库建成前的1997年到水库建成后的2006年,辽宁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朝阳分中心对入库河流和水库进行了长期的监测。
沈阳建筑大学在水库预留取水口处,从2004年5月到2005年6月的一个完整水文周期,每天进行一次水质监测。
现依据上述监测和研究成果进行白石水库水源水质现状评价与水质预测分析,其目的在于分析确定以白石水库作为阜新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净水工艺设计和本研究依据。
2.1 白石水库水源水质评价概况2.1.1白石水库概况白石水库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圆镇大凌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综合领域水利枢纽。
水库总库容16.45×108m3;正常蓄水位127 m,相应库容10×108m3,属大型水库。
从1999年9月下闸蓄水后,采用低水位运行方式,水位为114 m,蓄水量2.3×108m3。
近年内,计划仍然采用低水位运行方式,本次水质评价分析依此为背景。
2.1.2 评价范围水质监测评价的范围为白石水库入库干流(大凌河)和支流(牤牛河、凉水河)与大坝围成的区域。
水质监测断面:大凌河B19处,牤牛河M7,凉水河L10处,水库中心区B5处,坝前取水口处B1。
2.1.3 评价因子根据白水水库水质污染源性质、类型和有关饮用水水源水质控制项目,及其前期的大量调查的结果,确定主要的评价水质项目为三大类:一般化学性状指标、常规毒理学指标、微生物学指标和有机物共33项(见表2-1)。
预测因子选择现状监测中超标的因子进行预测。
2.1.4 评价依据根据国家及其有关部门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有关标准和规定,选用的评价依据主要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J3020-9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卫法监发[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根据评价因子,相应的标准值见表2-1。
2.2 水源水质现状与评价分析2.2.1 入库河流水质现状与评价分析白石水库入库河流干流为大凌河,支流有牤牛河和凉水河。
入库河流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见表2-2。
牤牛河:由表2-2可知,在所监测的28个项目中,PH、溶解氧、化学氧量、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铜、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锌等22项监测指标符合GB3838-2002中I-II类水标准;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5项监测指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
总氮符合水质标准的要求。
表2-1 水源水质评价相关标准单位:mg/L(PH除外)表2-2 入库河流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单位:mg/L(PH除外)注:1、表示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评价超标;2、牤牛河采样点上下游处河宽约20m,基本全部封冻,仅有一处有水流动,水体外观清澈透明;3、凉水河采样点处河宽约为26m,流速为0.3m/s;4、大凌河采样点河宽约为200m,流速为0.69m/s。
凉水河:在对凉水河所监测的28个项目中,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铜、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硫化物等12项监测指标符合GB3838-2002中I类水质标准;锌符合II类水质标准;总磷、氟化物、石油类符合IV类水质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等7项监测指标为劣V类水质;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锰等4项监测指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而铁的监测值超出此要求。
大凌河:在对大凌河的监测项目中PH、生化需氧量、铜、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等14项监测指标符合GB3838-2002中I类水质标准;溶解氧、锌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氟化物符合Ⅳ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符合Ⅴ水质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挥发酚等4项监测指标为劣Ⅴ类水质;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锰等4项监测指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而铁的监测值超出此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入库三条河流中,牤牛河的水质能够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大凌河及凉水河已经超过地表水Ⅴ类水体,主要的超标污染物为CODcr、BOD5、氨氮、总氮以及铁、锰。
2.2.2 水库中心区水质现状与评价分析白石水库中心区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见表2-3和表2-4。
由表10-3可知,在对白石水库中心区各个点位所监测的28个项目中,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铜、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总磷、锌等18项监测指标符合GB3838-2002中Ⅰ-Ⅱ类水质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指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氟化物、挥发酚除各别点位超标外,总体也达到了Ⅲ类标准;总氮在水库中心区垂直线中层采样点位和右侧垂线上层采样点为Ⅴ类水质,其余的监测点符合Ⅳ类水质标准。
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5项监测指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
表2-3 白石水库库中心区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单位:mg/L(PH除外)注:表示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评价超标。
表2-4 水库中心区水质现状分析单位:mg/L(PH值除外)注:1. 表左、中、右为监测两天上、中、下6个数据的平均值。
均值为坝前区16个监测数据的平均值。
2. 表示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质评价超标。
由表2-4可知,在对白石水库中心区各个点位所监测的28个项目中,以所有点位的均值评价水库中心区断面,其中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铜、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总磷、锌等18项监测指标符合GB3838-2002中的Ⅰ-Ⅱ类水质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指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按Ⅲ类水质标准评价,氟化物和挥发酚超标率分别为18.8%和37.5%;总氮符合Ⅳ类水质标准。
硫酸盐、氯化物、氯化物、硝酸盐、铁、锰5项指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
在对白石水库中心区各个点位所监测的28个项目中,除总氮为IV类水质外,其余项目均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或者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
2.2.3 水库坝前区水质现状与评价分析白石水库坝前区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见表2-5和表2-6。
由表2-5可知,在对白石水库坝前区各个点位所监测的28个项目中,pH、溶解氧、氟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铜、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总磷、锌等17项监测指标符合GB3838-2002中的Ⅰ-Ⅱ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在水库前区的右侧垂线下层采样点为Ⅳ类水质,其余的点位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生化需氧量在水库坝前区的右侧垂线上层采样点为Ⅲ类水质,其余的点位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在水库坝前区的左侧垂线上层采样点,中心垂线下层采样点、右侧垂线下层采样点为Ⅳ类水质,其余的点位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氨氮在右侧垂线下层采样点为Ⅳ类水质,其余的点位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总氮在右侧垂线下层采样点为劣Ⅴ类水质,其余的点位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挥发酚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5项监测指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表2-5 白石水库坝前区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单位:mg/l(PH值除外)注:表示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质评价超标。
表2-6 水库坝前区水质现状分析单位单位:mg/l(PH值除外)注:1. 表中左、中、右为监测两天上、中、下6个数据的平均值。
均值为坝前区18个监测数据的平均值。
2. 表示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质评价超标。
由表2-6可知,在对白石水库坝前区各个点位所监测的28个项目中,以所有点位的均值评价水库坝前区断面水质,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铜、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等17项监测指标符合GB3838-2002中I 类水质标准;总磷、锌符合Ⅱ类水质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3项监测指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总氮符合Ⅳ类水质标准。
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
在对白石水库坝前区各个点位所监测的28个项目中,除总氮为IV类水质外,其余项目均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或者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
2.2.4 水源取水口处水质现状与评价分析阜新引白水源取水口位于坝前区的右侧,故水库坝前区水质基本代表了该取水口处的水质。
但由于前述对水库坝前区水质监测时段较短,难以反映该水源水质的长期实际动态变化情况。
因此,为了准确掌握取水口处的水质,从2002年6月到2003年6月,对取水口处水质进行了为期2年的长期动态定点监测,每月监测1次。
监测断面在取水口处上、中、下三点。
水质监测项目共30项,其中有25项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
水源取水口水质监测结果见表2-7和表2-8。
由表2-7和表2-8可知,PH、氟化物等8项指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I类标准的要求。
氨氮、溶解氧、COD Mn、COD Cr、BOD5、挥发酚、汞、磷、阴离子、氟化物、挥发酚12项指标,除各别点位和个别时段超标外,总体也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石油类和磷超过III类标准。
氯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要求,铁除各别点位和个别时段超标外,总体也符合,锰超过此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