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522.00 KB
- 文档页数:12
(三)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⑴外国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根本原因⑵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3)广西连年灾害,各种矛盾尤为突出(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和发动群众,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作了准备。
①特点: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②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改造与利用2.过程(1)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3)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4)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①天京事变(1856年)②后期防御(劲敌—湘军)③天京陷落(1864年)★思考:联系史实,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1.失败的原因主观上:军事上的策略失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级制度、天京变乱。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启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太平天国运动的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和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及局限:(1)性质与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作用:①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②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因此可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运动相比较有何新特点?⑴背景有所不同:以往的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太平天国则是增加了外国的侵略,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⑵起义的组织工具不同:以往利用的宗教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吸收了西方的“平等”思想;⑶斗争任务有所不同:太平天国主要是反封建但也具有反侵略的性质;⑷农民阶级的思想认识有所不同: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特别是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资政新编>;⑸失败的原因有所不同: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镇压外,太平天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
一轮复习导学提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考纲解读】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基础知识清单】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兴起原因:(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2)间接原因:鸦片战争加重人民的负担(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3、经过:(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兴起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世时期;【史料补充】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
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
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二、重要文献:(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建立“四有二无”理想社会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平均分配一切财富,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天朝田亩制度》是由农民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具体实践中是无法实行的)。
(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发展工矿、交通、邮政、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③文教:奖励科技发明,兴办学馆④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要求,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文笔记和知识点汇
-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洪秀全称“天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 定都天京(南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为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①有很大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②反映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2016.10.21【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自主学习】一、金田起义1.背景(1) 的影响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部分手工业者破产,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②鸦片的输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③战费和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
(2)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
(3)天灾不断,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3.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深化探究】探究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三1846~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1、思考: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易混易错】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自主学习】二、天国兴衰1.建立政权: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称“天京”。
2.进入全盛(1)军事上:为拱卫天京,进行,到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政治上:颁布了纲领性文件——3.由盛转衰(1)标志: 1856年(2)重新振作①军事: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被起用,士气重新高涨。
②政治: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4.走向失败(1)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2)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5.历史意义(1)(2)(3) 【深化探究】探究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材料一(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到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民族矛盾。
(3)、自然灾害严重。
1846至1850年,两广水灾、旱灾、虫灾不断。
(直接原因)2、准备(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①特点:受《劝世良言》的启发,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
把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将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号召力。
②主要理论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2)、传教和发动群众:其最早的信徒冯云山(洪的同学)在广西紫荆山组织拜上帝会,逐步形成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的领导核心,至1850年,桂平等10多个县建立拜上帝会,成员超1万。
3、从金国起义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2)永安建制①整顿军纪②清除奸细③分封诸王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
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和各王的地位,形成天王领导于上,东王总理军政事务,诸王集体决议政事的权力运作体制。
——其历史意义突出地表现为:建立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
(3)定都天京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军事行动中,冯云山、萧朝贵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光荣牺牲,是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什么是太平天国运动什么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况是怎样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太平天国运动详情金田起义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
永安建制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旋转至武宣。
因遭清军堵截,折回金田地区,被包围。
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永安(今蒙山),粉碎清军围攻。
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定都天京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12月占岳州(今岳阳),建立水营。
1853年1月克武昌,震动清廷。
2月9日,洪秀全等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势如破竹。
3月19日占领江南重镇江宁(今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
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北伐与西征1853年5月13日,太平军长驱北上,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即今河北),于10月29日进抵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镇,驻守待援。
清廷震惊,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后又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
北伐军陷于清军重兵包围之中,时值隆冬,军资缺乏,援军不至,处境日艰,被迫于1854年2月5日突围南走束城,旋又至阜城。
北伐军兵分两地,局势被动,后连镇被僧格林沁攻陷,林凤祥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