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
那么呢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
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随后洪秀全开始封赏将士。
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
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
定都天京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
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独流镇,并驻扎军队待援。
领军西征是发生在北伐的同时,西征的军队领导者是胡以晃、赖汉英等人,他们带领战船千余,军队两三万从天京逆流而上,开始西征。
天京事变发生在1856年,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9月初被部下韦昌辉杀死。
防御战过后,天京失守,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它的性质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
对于反地方封建这五个字中,帝指的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一种政治主张,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掠夺领土或建立经济、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当时的中国在列强的眼中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所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给了帝国主义承重的打击。
反地方封建这五个字中,封建指的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它指的是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夺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清政府十分腐败,而且极其地懦弱,不断地被外国列强瓜分,所以一些农民阶级决定进行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1. 背景和起因:
- 发生时间:1851年-1864年,持续了14年之久。
- 发生地点: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
- 起因:基于基督教教义的怀疑和反思,加上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
2. 领导人和组织:
- 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太平天国"天王")、杨秀清、韦昌辉等。
- 组织体系:建立"天朝"政权,模拟清王朝体制。
3. 发展过程:
- 拱卫起义(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
- 攻占南京(1853年):建立"天朝"都城。
- 广阔疆土(1856年):疆土最大时横跨16个省。
- 江南基地(1860年后):后期仅存江南地区。
4. 影响和结果:
- 造成了大规模的流离失所、民间伤亡。
- 加剧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削弱。
- 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西方列强武力介入埋下伏笔。
- 最终在1864年被清军彻底剿灭。
5. 历史评价:
- 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
- 具有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色彩。
- 带有一定的农民起义和宗教运动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的小故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始于1850年,终于1864年。
这场运动不仅是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挑战,也是对当时社会矛盾的一种爆发。
以下是一则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小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试图捕捉那个时代的精神和人民的心声。
在广西省的一个偏僻小村庄里,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年轻人。
李明自幼聪明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未能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
他对周围的贫困和不公感到愤慨,渴望能为改变自己和同胞们的命运做些什么。
1851年,一场由洪秀全领导的起义在广西爆发,他宣称自己接受了天命,要建立一个“太平天国”,实现“天朝太平”的理想,消除贫穷,建立平等、公正的新社会。
这场起义如同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广西乃至整个中国南部。
李明听闻这个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希望。
他决定加入太平天国的行列,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战。
李明很快就在太平天国的军队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不久被提拔为小队长,领导一支小队参与了多次对清军的战斗。
在这场运动中,李明亲眼见证了太平天国军民的勇敢和牺牲,也目睹了清军的残酷镇压和双方的惨烈战斗。
尽管太平天国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南京,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由于内部分歧、外部的强大压力以及清军的反攻,太平天国的形势逐渐变得严峻。
1864年,太平天国最后的堡垒南京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李明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的最后一刻,心中仍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和对同胞们未来的美好愿景。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没有成功,但它深深地震动了清朝的统治,揭示了深层的社会矛盾,为后来的改革开放种下了思想的火种。
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真实的。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也是对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公的一次大规模挑战。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后人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和失败的教训,更重要的是它对平等、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更加公正社会的无尽向往。
太平天国运动是怎么样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是怎样的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运动简介太平天国运动起于1850年金田起义,终于1864年洪秀全病逝洪天贵遇害,一场农民主导的运动,历经十余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成功与失败,常常令后人感慨唏嘘。
清朝后期,政治腐败,百姓税赋沉重,从北至南,白莲教、天理教、捻党、斋教、天地会等民间反抗政府运动此起彼伏。
1844年开始,洪秀全创立上帝教,随后在他和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等人的宣扬组织下,上帝教在两广地区迅速壮大。
1850年,各地教众在洪秀全的号召下,在广西金田集结整编。
1851年1月11日,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开始了。
在“同食同穿,一律平均”口号的鼓动下,起义队伍不断壮大,1853年3月20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应该说,建国初期,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建立一个与清王朝截然不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国度,《天朝田亩制度》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很快,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治理国家能力缺乏逐渐暴露出来,加上他们思想深处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享乐欲望不断膨胀,这个新兴政权很快由盛转衰,最终在清王朝的反扑下走向灭亡。
能力缺失无疑是太平天国领导者们遇到的最严重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执政纲领先天不足。
跟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类似,太平天国缘起于宗教迷信,所不同的是,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发扬的是拿来主义精神,____义成了他们发动组织群众的工具,然而他们宣传的绝对平均主义与力图建立的个人权威,一开始便注定拜上帝教以及后来建立的太平天国政权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产物。
其次,经济政策难以施行。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清朝政权的命运,而且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和失败。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的人物和事件较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顺序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顺序,分享学习心得。
太平天国与《天朝田亩制》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意义:它坚持斗争14 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三、《天朝田亩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平分土地的政策。
它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运动成
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四、比较《天朝田亩制》和《资政新篇》。
课本知识梳理组长审批领导审批:空中课堂第三讲:主讲人董煜教材内容: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1.原因: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前期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受基督教影响),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二、进程(1851-1864)1、金田起义——开始1851.1.11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发展【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口诀“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虽然都是王,皆受东王制”3、定都天京——壮大【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概况:1853.3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颁布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两无”)结果:没有实行。
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4、北伐、西征——高潮【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5、天京事变——转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6、重整国政——防御(1)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提拔军事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7、天京陷落——失败 1864年三、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战略失误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华尔——洋枪队等】四、历史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五、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六、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不能实现?积极性: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也被称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
本文将从背景、领导人、起义过程、影响等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与其他农民起义的异同。
一、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9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剧变的时期。
中国面临着封建专制政治的压迫,内外战乱频仍,农民负重压迫,生活困苦。
此外,西方国家的入侵和不公平的贸易条约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
这些因素使得农民愈发不满,寻求解放的渴望日益增强。
二、领导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人是洪秀全。
洪秀全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农民,他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并有着伟大的宗教梦想。
他借鉴了基督教的观念,并将其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宣扬平等、公正和富饶的理想,打动了广大农民。
三、起义过程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爆发于1850年,地点位于今日湖南省的广西地区。
洪秀全在自称是上帝之弟子的称号下,带领着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向朝廷发起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起初,太平军以其顺应农民对于解放的渴望与使命感,收割了大片农村的支持。
然而,随着太平天国军队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对朝廷进行直接的挑战,甚至计划推翻清朝政权。
于是,清朝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相当大的威胁,举国上下都沸腾了起来。
四、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不仅仅是一次农民起义,它以其革命性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吸引着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正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存在,中国政府开始对农民的关注和听取。
这一事件也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更加注重宗教和宗教教义的传播。
洪秀全的改革思想也融入了基督教教义中的一些概念,这在其他农民起义中并没有出现。
这使得太平天国运动从一定程度上与其他农民起义有所不同,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带来了特殊的影响。
总结: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它充分体现了当时农民对于解放的渴望和辗转反侧的生活困境,以及对于宗教和平等理念的追求。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第一篇: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的阶级矛盾尖锐表现: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②鸦片输入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
③战费赔款数额巨大,吏治腐败。
④自然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直接原因:广西地瘠民穷,灾害严重,矛盾突出。
3)组织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过程(1851-1864)1)金田起义(1851.1.11,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太平天国)2)定都天京(1853.3)3)北伐、西征,击溃江北、江南大营。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①地位: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③局限性:在战争的特殊条件下,无法实现;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只是空想。
5)清军的反扑:湘军、淮军 6)天京事变(1856年)7)重建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8)提出《资政新篇》评价:①进步性: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②局限性: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9)天京陷落(1864.7)☆☆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1)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影响巨大。
2)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3)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运动的思想结晶。
4)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4.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太平天国领袖第一个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历史局限)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农民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建立先进的政权。
太平天国历程事件时间表太平天国历程事件时间表1851年1月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洪秀全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6月南王冯云山伤重死亡。
9月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1853年1月太平军攻陷武汉,湖北巡抚常大淳死。
太平军增至五十万。
曾国藩办湖南团练,即为湘军。
2月攻陷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自杀。
3月攻陷南京,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
南京易名天京,定为首都。
清军建江南、江北大营。
5月太平军北伐,西征。
1854年1月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杀。
2月湖广总督吴文镕战死。
4月湘潭之战、靖港之战。
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军溃败。
6月太平军二克武昌。
10月清军收复武昌。
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于鄱阳湖口大败湘军。
3月清军攻下连镇,北伐军主将林凤祥被俘,不久处死。
4月太平军三克武昌。
5月北伐军全军覆没,李开芳被俘后遭处死。
1856年年初太平天国东征,攻取扬州,破江北大营;石达开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9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
1857年6月石达开带兵出走。
1858年5月九江失守,守将林启荣战死。
9月李秀成、陈玉成破江北大营。
11月三河镇大捷。
1859年4月洪仁玕从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陈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年4月太平军破江南大营,迫近上海。
5月破江北大营。
6月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局”,美国人华尔建“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军。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帅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1年9月安庆失守,守将叶云来战死。
李鸿章办淮军。
12月李秀成攻占杭州,巡抚王有龄自杀。
1862年2月洋枪队改为常胜军。
5月李秀成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常胜军。
6月陈玉成被清军杀害。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下面是分享的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呢?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
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随后洪秀全开始封赏将士。
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
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
定都天京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
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独流镇,并驻扎军队待援。
领军西征是发生在北伐的同时,西征的军
队领导者是胡以晃、赖汉英等人,他们带领战船千余,军队两三万从天京逆流而上,开始西征。
天京事变发生在1856年,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9月初被部下韦昌辉杀死。
防御战过后,天京失守,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它的性质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
对于“反地方封建”这五个字中,“帝”指的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一种政治主张,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掠夺领土或建立经济、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当时的中国在列强的眼中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所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给了帝国主义承重的打击。
“反地方封建”这五个字中,“封建”指的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它指的是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夺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清政府十分腐败,而且极其地懦弱,不断地被外国列强瓜分,所以一些农民阶级决定进行反抗。
所以在太平天国的性质里,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农民战斗,但是也这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因为农民阶级存在着局限性。
其实对于太平天国的运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它是一场旧式农民起义,二是它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这些都是史学家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些人认为,当时的农民已经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了,所以他们具有资产阶级主派的特点,所以不同的人对太平天国的运动有着不同的见解,
让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了争议。
太平天国运动的持续时间关于太平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议的。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在金田村开始,1864年天京陷落,也就是说前后共十四年。
既然如此明显,为什么还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争议呢?
其实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有些人觉得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时间不能简单的以天京陷落作为结束标志,另外还有两个时间点可以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
其中一个是按照袁大魁部下的败亡时间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因为这一支部队依旧使用太平天国年号文书的部队,如果按这个时间来算,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十九年。
另外一个是按照石达开部下军队败亡的时间来算。
因为这个是太平太国运动留下的最后一只军队。
这个军队是1872年才彻底败亡的,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来算,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二十二年。
其实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是要看以什么事件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标志不一样,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
不过大部分历史学家还是将天京陷落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结束的标志,因为都城的陷落表示这政权的消亡,即使有部下留存,那么也不足以再代表太平天国运动,这种说法也是比较受大众接受的一个说法。
太平天国运动的死亡人数统计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起义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14年之久,在这十四年中太平天国和清军之间进行了残酷的战争,清军与太平军都死伤惨重,太平天国运动死亡人数可谓是数不胜数。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资料显示太平天国运动死亡人数到底是多少,但是史学家通过考证史料能推测出太平天国运动死亡人数。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中死亡的人数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中国现当代人口史学者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认为从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达1.6亿。
有的学者则将战前的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统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战争给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至少达5400万,如果再考虑到太平天国战争的其他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
其实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悲剧,在这场运动中不仅仅有大量的人员死在战场之上,更有很多平民百姓死于太平天国和清军的大屠杀,也有很多太平天国的子民死于天京事变的自我残杀,总而言之,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每次战役都血流成河,每次的屠杀尸体都堆积如山,这场战争长达十四年之久,给中国大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性后果,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