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要知识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17
Bristol最新神经心理成套量表(The New Psychometric Test Battery Used In The Bristol Memory Disorders Clinic-Chinese Revision,BMDC-NPDB-CR)一、简介《0123456 最新神经心理量表》全称《布里斯托尔记忆障碍研究中心最新神经心理成套量表》(The New Psychometric Test Battery Used In The Bristol Memory Disorders Clinic-Chinese Revision,BMDC-NPDB-CR),由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记忆障碍研究中心提供,本课题组进行翻译及修订。
该量表选取《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等多种神经心理量表中信度、效度较好的测验项目,可以对多种认知功能进行测量,应用手册规定了标准的指导语,同时配有根据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校正计分系统。
中文版基本保持了原版项目,仅删除了不符合汉语言特点及我国国情的词语流畅性测验(要求被试说出尽可能多的以某一字母开头的单词,如F,A,S,等)。
二、评定项目BMDC-NPDB-CR主要用于老年及老年前期认知功能评价,共包括六部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WAIS-R(数字广度、相似性、完成图画);记忆(即刻和延迟回忆故事、词语学习测试,视觉认知);视空间能力(立方分析);语言和中枢功能(接受力、阅读、表达、Weigl颜色形状分类测验);速度(数字抄写转换)。
BMDC-NPDB-CR特点:1)量表包括多种认知功能的评价;全面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需对注意、语言、记忆、视空间功能及抽象认识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进行测定。
BMDC-NPDB-CR测试涉及定向力(时间、地点)、即刻记忆和延迟回忆(单词和故事)、计算力、注意力、语言(视物命名、阅读、表达、执行、书写及结构性运用)、学习能力、视空间功能、视觉辨识能力、对组成要素的认知能力、视觉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联想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测试视觉E运动觉的精细动作、持久能力和操作速度等,系统而全面。
人格心理学考试要点1、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②、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③、人格的复杂性,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④、人格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人格分析的层面:①、人格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是揭示人的共同本性,即我们人类这一物种的所有成员所具有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和机制。
②、人格分析的第二个层面是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③、人格分析的第三个层面是揭示个体的独特性。
2、人格心理学的架构:(P18表格)T+"3D"模型:“T”就是人格理论(theory),“3D”是指组织各种人格研究主题的线索,是在Cloninger的人格“描述-动力-发展”模型(“3D”模型)的基础之上经过修正而来的。
3、人格研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研究人格理论的方法和技术,另一种是指采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人格理论或专题开展的具体研究。
人格测评:创制和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的信息,对人格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个体的行为作出预测和控制。
人格研究的方法①、个案研究:寻求研究的深度②、相关研究:寻求研究的广度③、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4.答题: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答:1、相关研究借助统计测量方法来分析不同人格变量之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以揭示各变量及变量之间关系的变化趋势。
它的优点是:①、不需要控制被试的行为或所处的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对其进行研究,比起实验研究来说,相关研究更贴近真实生活。
②、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可以研究早期探明一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③、相关研究允许研究者同时测量许多变量,进行多因素研究。
④、相关研究收集那些既有条件下的信息,不必像实验研究那样设置情境。
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能力涉及的领域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能力创造的程度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抑制型 弱 抑郁质 兴奋型 不平衡,强 胆汁质
黏液质
平衡,不灵活,强 安静型
多血质
平衡,灵活,强
活泼型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强 不平衡 兴奋型 胆汁质 强 平 衡 灵 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强 平 衡 不灵活 安静型 黏液质 弱
抑制型
抑郁质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第七章心理诊断技能第八章心理咨询技能
第九章心理测量技能
.
.。
艾宾浩斯记忆表格打印60天计划表-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艾宾浩斯记忆表格打印60天计划表艾宾浩斯记忆表格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并加以复习和巩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如何使用艾宾浩斯记忆表格来制定一个60天的计划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学习。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艾宾浩斯记忆表格的原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指人们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忘记这个知识点的速度。
根据这个曲线,我们可以确定什么时候需要复习某个知识点,以便将其记忆巩固。
艾宾浩斯记忆表格通过将学习内容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复习,使我们能够在遗忘之前进行复习,从而加深记忆。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制定60天的艾宾浩斯记忆表格计划表。
首先,选择你想要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可以是课程中的知识点、外语单词、历史事件等等。
然后,将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成若干组,例如,第一组包括前三天需要复习的内容,第二组包括需要复习的内容,然后逐渐增加时间间隔,直到第六十天。
制定计划表时,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复习内容。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在每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复习。
可以利用早晨的清醒时间进行新的知识点的学习,然后在晚上进行复习巩固。
可以设置每天的复习时间,例如,每天早晨学习新内容30分钟,晚上花10分钟进行复习。
在制定计划表时,要注意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将复习的时间间隔安排得合理。
刚学习完某个知识点时,可以在第二天进行复习,然后在第四天、第七天、第十四天等间隔进行复习。
这样,可以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使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
最后,在执行计划表时,要保持坚持和持续。
如定下计划表后要按时进行学习和复习,不要因为一时的懒惰或其他原因而中断计划。
只有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复习,才能有效地使用艾宾浩斯记忆表格。
通过制定一个60天的艾宾浩斯记忆表格计划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和优化学习和记忆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和长期记忆的稳定性。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 2第一章心理学总论 2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2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的常识知识 4 第二章心理过程与教学 5 第一节注意与教学 5第二节感觉、知觉与教学 8 第三节记忆与教学第四节思维与教学第五节想象与教学10 12 15第二编教育心理学 16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16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1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6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学生和教师心理 18 第一节学生心理 18 第二节教师心理 23 第三章一般心理学 24 第一节学习心理导论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节建构学习理论第五节人本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动机理论26 27 32 36 37 3817第四章分类学习心理 43 第一节知识的学习 43第二节技能的学习 45第三节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47 第四节学习策略 48 第五节品德的形成49 第五章教学心理 53 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三节学习评定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心理学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53 53 53二、心理学研究对象划分标准之一--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一)心理过程1、概念: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2、分类: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2)情绪情感过程(情)--对外(客观事物) 或对内(自身的)产生的态度体验(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 3、解析:(1)认识过程。
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2)情绪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举例: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等(3)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学习的基本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在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强调完整的人,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力量观点的统称。
思想核心: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心理学硕士论文中表的设计和解读技巧在心理学硕士论文中,表格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展示和分析工具。
正确的表格设计和准确的解读技巧对于研究结果的呈现和讨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硕士论文中表的设计和解读技巧。
一、表格设计1. 选择适当的表格类型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表格类型包括数据表、频数表、百分比表、相关系数表、成分表等。
在设计表格时,需要根据所要呈现的数据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表格类型。
2. 标题和表头的设计每个表格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标题,简洁明了地描述表格的内容。
表头应该包括列名和行名,以便读者理解表格中的数据含义。
3. 精确的数据呈现表格中的数据应该准确无误地呈现,并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格式和单位的设置。
数据的小数位数和精确性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适当的排版和格式设置表格的排版应整齐美观,行与行之间,列与列之间需要有适当的间距。
可以使用加粗、斜体、下划线、颜色等方式来突出重要的数据或信息。
二、表格解读技巧1. 注意表格的整体趋势在解读表格时,首先要注意表格的整体趋势。
可以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规律,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趋势或有效信息。
2. 对比不同组别或条件如果表格中包含了不同的组别或条件,可以通过对比数据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或关系。
可以观察不同组别或条件之间数据的大小、比例或相关性等指标。
3. 引用适当的统计指标在解读表格时,可以引用适当的统计指标来进一步说明数据的含义。
可以使用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4. 注意数据的可信度和显著性在解读表格时,要注意数据的可信度和显著性。
可以结合相应的统计检验结果和置信区间来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并判断研究结果的显著性。
5. 结合文中讨论解读表格还需要结合论文中的相关讨论来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读。
可以分析表格中数据与研究假设的契合程度,提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
总结:在心理学硕士论文中,正确的表格设计和准确的解读技巧对于数据的呈现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科普知识三种角色心态人际交往中的三种角色心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心态,即家长心态、成人心态和孩童心态。
有这样一个例子:三个人合伙做生意,最后赔了,甲说:"都怨你们,没有真本事,和你们合伙真是倒霉!乙说:"我觉得这次赔本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三人想法不一,劲没往一处使。
二是工作上也存在一些客观阻力。
"丙说:"都是我不好,我没干好工作,请你们原谅,我一定会改正,大家还是接着干吧。
"这段对话中,甲用长辈的口吻指责两位同事,显然是一种家长心态;乙非常冷静,像一个稳重、明理的成看人,属于成人心态;丙却像个小孩子,像作了错事一般,一个劲地求大家原谅,正处于孩童心态。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当中都存在着这三种角色心态。
当我们处于家长心态时,心里便有"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意念。
家长心态又大体分为两种:一种表现为对人刻薄,喜欢挑别人的缺点,另一种却容易对人表露情绪。
一个人的家长心态属于哪种形式,是从父辈那里获得的。
小时候父母爱怎样对我们,长大了我们就拥有什么样的家长心态。
处于成人心态时,我们显得冷静、理智、客观,既不挑剔别人,也不会冲动任性,我们很有主见,作事有计划,临阵不慌。
而处于孩童心态时,我们则表现得感情用事,做事不考虑后果,而且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影响。
几乎每个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都有过这三种心态,只是比重不一而已。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固定角色者。
长期处于家长心态的人很喜欢批评别人,或提出建议强迫你接受,要不就是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把你当作小孩一样照顾。
当然能长期与之相处的只能是那些"终身孩童"们。
"终身孩童"是那些长期处于孩童心理的人,就算活到五六十岁,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思想行为等各方面都俨然一个小孩子。
他们一般没什么主见,凡事依赖别人的时候多,常常还不肯承担责任,做事流于冲动,生活上需要别人照顾和呵护。
(一)社会思维1.自我(1)自我的含义:即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①主我与客我:詹姆斯。
②镜我:米德。
③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
(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
其中,社会自我是自我的核心。
(3)自我的功能:保持个体内资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4)自我的形成与发展:①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自尊和自信是自我的两个主要成分。
②米德认为有三模仿(玩耍)、游戏和博弈三个阶段。
(5)与自我相关的概念:自我图式;自我关联效应;巴纳姆效应;自我增强(主要有六种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防御性归因,自我设障)。
2.归因(1)归因的定义: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归因的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凯利认为,协变原则最全面)。
(3)归因的理论:①海德的朴素心理学:个体行为原因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归因遵循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
②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论: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内在属性相一致时,就是在进行对应推断。
琼斯和戴维斯认为,在进行对应推断时,需要考虑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行为的自由选择性两个条件。
当他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且具有低的社会合意性时,人们最可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③Kelley的三维理论:行为者、客观刺激物和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是人们归因的三种形式。
在具体归因时,需要考虑三方面的信息: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
(4)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自利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理论可以对其解释;自我贬损;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
今天这两部分内容只是对社会思维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后续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知识点要涉及,建议考生把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表格,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会容易记忆得多。
第一章(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
(二)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或交叉科学,也有学者称之为边缘科学。
(三)心理学的流派: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构造主义“构造心理学”( 1879-1900):奠基人是冯特。
代表人物是冯特的学生铁铁纳。
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发现心理元素如何合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他使用了内省法来进行研究,认为通过分析被试报告的自身反应,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的结构。
2、机能主义(1890-1930):代表人物:杜威,詹姆士。
研究对象:意识的功能。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机能或功能,而不应研究心理的结构 ,必须从与现实的关系上来研究心理和意识的作用和特点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3、行为主义(1913-至今):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研究对象: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要抛弃意识,直接去研究行为提出心理学应该关注能进行客观测量的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S-R )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
4、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代表人物: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研究对象:意识的组织。
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像。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征和意义。
5、精神分析学派(1900-至今):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研究对象: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观点: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大部分。
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的无意识心理在支配个体的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意识强大的多,而且其心理过程要比意识的心理过程复杂的多。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能力
能力创造的程度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抑制型
弱
抑郁质
兴奋型
不平衡,强
胆汁质
黏液质
平衡,不灵活,强
安静型
多血质
平衡,灵活,强
活泼型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
第八章心理咨询技能
第九章心理测量技能。